出版时间:2004/07 出版社: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 作者:胡少安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八十年代的政治風波中,改革開放的先鋒人物常不免於非議甚至不幸。一個值得討論的「晉江假藥案」,使得這位受到福建全省包括海外華僑愛戴的領導人,離開了他不願離開的家鄉。這不僅是項南個人的不幸,也是歷史的不幸。——資深中共黨史專家李銳
選載:
第一章
滿門忠烈,孤苦少年
宋末景炎二年(1277年),一脈遠來的客家人經過奔波尋覓,定居於連城群山深處的文坊(原名溫坊),這就是項姓家族的始祖。七百餘年來,文坊村人才輩出,素有「文墨之鄉」的美譽。
項姓五世祖項德輝,曾歷任廣東新興、潮州程鄉和江西龍南三縣縣令。他家祠堂正廳,赫然懸掛一副楹聯:
清白世傳,作吏還從冰上立;
廉明性秉,訟人都在鏡中行。
堂上高懸的橫匾鐫刻有四字:「三邑甘棠」。項氏後人自詡為「清廉家風」,為之自豪,並沿襲至今。
項南的曾祖父名項定方,是個應過汀州府試的秀才,後輟學回家從事農耕,對木匠活無師自通。由於他心眼靈活,兄弟六人勞力充足,開荒種茶、種水稻,收入頗豐,有過盛極一時的家境;後因兄弟分家,境況逐漸衰敗。項南祖父項仕豪,為人勤懇厚道,種田之外,還會一手家傳的木匠活,深受鄰里鄉親的敬重。項南回憶說:「我祖父是個文盲,但他挑擔賺了一點錢,很喜歡買書、買字,還把蒲松齡的書法掛在正堂上。」
值得一提的是,項南曾祖父項定方是位憂國憂民的愛國者,他關心時局,思想活躍,目光遠大,同情戊戌變法,更傾心於孫中山的革命運動;辛亥革命勝利後,古稀之年的項定方老人以其豁達開通,鼓勵兒子送孫兒項廷爵去省城求學。
項廷爵由此走向福州和北京獲取新知識,並帶動四弟項廷椿(即項南之父項與年)走向外部世界,投身革命,最終對這個家族產生不可低估的積極影響。
一、父親項與年是閩西最早的中共黨員
項與年出生於1896年。此時項家已經遷到文地村,家境日漸清貧。他原名項廷椿,有兄弟六人,他排行第四。由於他聰穎靈活,唸書時深得私塾先生的器重。15歲時,他已經長得高大英俊,成了家裡的正式勞力。
1917年,項與年毅然離家北上,來到在北平軍界任職的三哥項廷爵處,眼界大開。後來他一冑?..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