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財團法人朝邦文教基金會 作者:丹尼爾.楊克洛維奇(Daniel Yankelovich) 页数:304
前言
出版序 「對話力」現代公民必備的軟實力 朝邦文教基金會的宗旨是:「推動對話力.促進社會正向改變」。通常人們看到這些文字會有兩極化的反應:一種是「對話力」很重要,正是我們社會需要的;另一種極端是「對話力」不就是一般的溝通嘛!為什麼還需要特別推動呢?不管對方的反應是什麼,我經常會反問:「你認為什麼是『對話』?」得到的答案往往很多元。 一般人以為只要是雙方或一群人討論一個重要、嚴肅的議題就算是對話。我們時常在媒體報導上看到「兩岸對話」,坊間也有許多座談會、活動標明「與專家對話」或「某人與某人的對話」。由此可見「對話」這兩個字並不是一個新鮮詞彙,已經是非常普遍的中文用語,也是人們經常進行的溝通行為。然而它的品質卻差異很大,因為我們並沒有真正掌握到對話的精髓。即使在歐美國家,一般人對「Dialogue」的觀念也很模糊,無法區隔對話與一般性的交談又有何不同。有鑑於此,我們深信「對話」是絕對值得讓大眾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並且共同來學習對話的精髓、在台灣社會營造對話文化。 所以,到底什麼是「對話」?英文中的 Dialogue 來自希臘文字根「dia」,為「穿透」之意;「logos」意思是「字」或「意義」,也就是「穿透字面」意涵。對話就是:一群人在一起互相了解,在彼此的差異中建立信任,透過談話產生正面的結果。從對話界最早的實踐者 (Dialogue practitioner) 大衛.波恩 (David Bohm) 到《深度匯談》(Dialogue and the art of thinking together) 一書作者威廉.伊薩克 (William Isaacs),他們分別對「對話」的精神、工具、運作,皆有詳細地說明。 在對話領域經歷過一番閱讀、學習以及實踐之後,我特別喜歡本書作者的定義;丹尼爾.楊克洛維奇 (Daniel Yankelovich) 將對話與討論、爭辯、審議作區隔,言簡意賅地指出「對話」必備的三個特質:平等待人、同理傾聽、釐清假設。這三項是特質、原則,也可以是一種溝通的態度。任何溝通能夠善用這三個原則,所有的討論、爭辯都有可能轉化為對話,為彼此或議題帶來更深層的了解、新洞見或是可能性。不過,對話有別於其他形式的溝通,最重要的是對話參與者或主事者有意願用開放的心態,放掉成見或已知的答案,然後聆聽、學習對方的看法,找出需求、並有更深層的了解,或是找出更完善的答案。如果沒有這個意願,對話的特質或技巧就會失去用武之地。 我經常引導組織、社區針對他們關心的議題對話,聆聽了解彼此多元的意見、釐清觀點找出共識並付出行動。我會運用不少對話工具而進行有規畫的對話,例如:深度匯談、開放空間會議、團隊共創法、焦點討論法、世界咖啡館、肯定式探詢等;這些工具都有助於一個團體在面對重要議題時,從發散的想法、經過討論、對話,而產生更深層的洞見、或是聚焦共識與行動。隨著對話品質的提升,產生的結果也會愈好。 我深深覺得每種工具背後都蘊含著「對話」的基本精髓,也就是平等待人、具備同理心聆聽他人、釐清假設。一般參與者在參與過這種經過「規畫的對話」之後,由於有引導師的引導,過程會比較容易展現出對話的精神、了解彼此的想法,討論內容也因而更深層多元、產出的結果也會更完善。 然而「有規畫性」的對話,通常會需要借助專業引導師的引導來共同討論議題,也因著參與成員背景較多元豐富,所以一般人參與「規畫性的對話」機會並不多。反倒是職場、人際溝通中,會時常出現無預警「自發性」對話的機會,例如:董事會開會、主管與員工對話、家長與老師溝通、親子溝通等。若是我們隨時意識到「對話」的三大特質並適時善用,將可以提升人際溝通品質、化解僵局創造新局。 作者在書中 Part Ⅲ:對話的廣泛運用 (第九章至十四章),特別強調對話如何廣泛運用到公共議題。雖然他舉出的議題是以美國社會為背景,事過境遷有些議題已獲得解決,也有些議題至今仍然在處理中;但是對台灣當今的社會,還是具有參考價值。 作者從他豐富的經驗中,萃取許多情境提供有效的對話策略讓我們在職場運用;同時也苦口婆心地提醒我們如何避免掉入對話的盲點。我個人覺得這些策略既不神祕也不深奧,非常平實且可行性高;因此決定讓中文版在台灣誕生,成為國民版的溝通叢書,讓庶民皆受益,而不是專家版的專業書籍。倘若能夠參考書中策略,將對話的三大原則當成自身修練、國民必備的修養,平時在私人領域或是公共事務的討論隨時展現「平等尊重」、「同理傾聽」、「釐清假設」,我們的環境將會成為更有文化內涵、富而有禮的社會。 朝邦文教基金會這幾年推動「社會議題」對話系列,也協助許多非營利機構跨界對話。我的學習是:公共事務往往面向多元複雜、包含多方利益相關者。政府、民間、企業也都各有自己的立場與熱情,唯有需要透過不斷的對話,才能化誤解為了解、融合成見為新見、讓衝突轉為合作,找到共同利益,產生較完善的解決方案。對話在這個過程扮演關鍵角色,而主事者、參與者的對話力也會影響對話品質。 最後我特別感謝本書的翻譯陳淑婷小姐,以及審校張桂芬小姐;感謝她們以引導師的專業角度,確保中文翻譯的信雅達。同時,我也謝謝基金會的董事們對這個計畫的支持與認同,才能讓本書順利誕生。最重要的,我深感當初引領我學習對話與引導的文化事業學會 (Institute of Cultural Affairs, ICA) 三位國際大師──衛理奇 (Richard West)、衛格爾 (Gail West)、費樂理 (Lawrence Philbrook),由於他們以身作則的風範讓我深受鼓勵,也期許自己將對話當成一種修練與藝術。 我們希望「對話力──化衝突為合作的神奇力量」能夠成為現代公民必備的軟實力,深耕於每個人的文化修養,在私人溝通或是社會對話都能展現尊重、聆聽、探索的態度,了解差異、分享多元,共同創造溫暖、美麗、永續的台灣! 吳咨杏CPF 國際引導者協會 認證專業引導師 朝邦文教基金會 執行長
内容概要
在這本突破性的著作中,知名社會學家、同時也是馳名全世界的民意專家丹尼爾.楊克洛維奇 (Daniel Yankelovich),重新發掘了對話的古老藝術。 一位成功的領導者,最大的挑戰是:「如何讓所有組織成員能夠團結心力、並且共享願景。」 凝聚共識的過程中,所選擇的決策工具與激勵方式,或許可以協助領導人在當下完成特定的任務;但是當面臨日趨複雜的議題、參與者愈來愈多元、意見愈來愈分歧的情況之下;想要仰賴舊有會議的討論方式來達到共識、發揮個人與團隊的最大潛能,恐怕更是難上加難! 《對話力: 化衝突為合作的神奇力量》作者運用數十年來的研究和真實案例,鞭辟入裡的觀察,根據不同的情境構思出具體明確的策略,帶領讀者體驗「對話」(Dialogue) 所產生的神奇力量;並教導經理人、領導者、企業界及其他專業人士們,如何運用對話在更多人參與決策過程的全球經濟下獲得成功。 若是想要在組織、企業或是社群引發深層的變革,並靈活運用在職場或是其他生活層面,「對話力」將是創新時代浪潮下,所有人不可或缺的軟實力!
作者简介
丹尼爾.楊克洛維奇(Daniel Yankelovich) 是一位傑出的社會觀察家,同時也是對話實踐者 (Practitioner),擅於解讀構成美國社會與全球經濟的重要趨勢。過去四十年來,在許多大型企業、政府機關、大學與社區擔任顧問,經常站在許多公共議題的最前線。 他所成立的「Viewpoint Learning」,宗旨在於指導組織如何運用對話促進新的領導型態。丹尼爾.楊克洛維奇曾經榮獲許多獎項與榮譽學位,包括「世界民意協會」(World Association of Public Opinion Research) 頒發的「海倫.迪納曼獎」(Helen Dinerman Award)。目前他定居於加州與紐約。 ■譯者簡介 陳淑婷 旅居美國十餘年後歸國,服務於私人企業、媒體機構與管理顧問公司多年之餘,從事翻譯與文字工作領域已達十五年,服務對象涵蓋私人企業、學術機構與媒體。 翻譯與共譯書籍包括:《團隊成功的Yes基因:肯定式探詢一點就通》、《學問-100種提問力.創造200倍企業力》、《時尚.優雅書》、《對話力:化衝突為合作的神奇力量》等書籍。
书籍目录
國外推薦佳評如潮推薦序一 學會「對話」,就能好好「說話」!/曾志朗推薦序二 以「對話的神奇力量」展現存在感/費樂禮 (Lawrence Philbrook) 推薦序三 跨界合作時代的對話力/陳文良推薦序四 對話的魔力?對話的魔力!/文魯彬 (Robin J. Winkler) 推薦序五 對話──促進社會變革的一種途徑/湯斐力 (Philip Thomas) 推薦序六 無遠弗屆的力量──神奇的對話技巧/江惠蓮推薦序七 在人性中淬鍊的「對話力」/李明芬出版序 「對話力」現代公民必備的軟實力/吳咨杏Part I 對話的意願:為什麼需要對話第一章克服對話不足的狀態Part II 對話的技巧:對話的策略第二章 為什麼對話如此獨特?第三章 一段價值十億美元的對話第四章 將對話帶入例行會議中第五章 運用對話讓一般會議更具意義第六章 精心規畫的對話第七章 對話時間的長短第八章 十個心智的坑洞Part III 對話的廣泛運用第九章 文化中的斷層線第十章 代理對話第十一章 對話時的盲點與阻力第十二章 將對話做為公眾判斷的過程第十三章 從專業的知識轉變成智慧第十四章 美國人靈魂的奮鬥附錄特別感謝關於財團法人朝邦文教基金會
章节摘录
Part I 對話的意願:為什麼需要對話 第一章 克服對話不足的狀態 一九八○年代,在美國與蘇聯攜手化解全球核武競賽與結束冷戰上,對話 (Dialogue) 扮演重要的角色。前美國總統隆納.雷根 (Ronald Reagan) 任期結束之後幾年,雷根任內的國務卿喬治.舒茲 (George Shultz) 與冷戰期間的蘇聯總理米哈伊爾.戈巴契夫 (Mikhail Gorbachev)。
媒体关注与评论
對話從簡易的個人說話,到探討複雜議題,這個過程彷彿是一種共同思考的藝術,也是一種團隊學習。《對話力:化衝突為合作的神奇力量》是一本好書,更是一套有影響力的方法學,作者舉出諸多實際案例,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鏡。」 --曾志朗,中央研究院院士
编辑推荐
《對話力: 化衝突為合作的神奇力量》特色 ● 列舉各行各業需要對話的面向,包括公共領域、個人、職場工作層面 ● 本書案例取自美國企業、非營利組織、日常生活的實際經驗 ● 將對話與其他談話模式「爭辯、討論、對話」做區分,並列舉異同之處 ● 列舉十五項成功的「對話策略」,結合實際案例靈活運用 ● 釐清「自發性」、「規畫性」、「持續性」對話,隨時準備好對話狀態以免錯失良機 ● 界定不同對話時間「短期」、「中期」、「中期至長期」、「長期」的對話情境 ● 列舉對話十大障礙「心智的坑洞」,分析「建議作法」能夠學以致用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