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8 出版社:自由之丘 作者:Carson McCullers 页数:360 译者:陳笑黎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埋藏逾半個世紀,歐普拉從文學石礦中挖掘出的一顆珍珠!美國當代文庫「20世紀百大英文小說」名列第17位《時代》雜誌列為「百大最佳英文小說1923-2005」美國「出版三角」選為「史上百部最佳同志小說」 從錢鍾書到蘇童,從文藝青年到媒體巨星歐普拉無一不為麥卡勒斯筆下的「孤獨」所著迷故事發生在1930年代美國中部小鎮,啞吧約翰·辛格,在他的啞吧摯友──安東尼帕羅斯發瘋並被送往精神病院以後搬離兩人住處,來到米克·凱利家經營的簡陋旅舍租住。 辛格的一天三餐都在小鎮上「紐約咖啡館」裡解決,他的出現引發人們議論,他的溫和平靜和總是善意的微笑猶如黑夜亮起的一顆星,成為人們傾訴的對象:富音樂天分的叛逆女孩米克、左傾革命家工人傑克、畢生付諸民權運動的黑人醫生考普蘭德,以及看似冷漠無謂的咖啡館老闆比夫·布瑞農……這幾個找不到出口的靈魂在這位聾啞人身上尋求慰藉,以逃離生活的窒悶與不自由…… 麥卡勒斯以著梵谷畫作《夜間咖啡館》色調描繪一幅三0年代美國南方社會的圖像,那是一個處於經濟大蕭條、共產主義思想興起、黑白種族持續不平等、貧富差距明顯擴張的社會……夜間濃厚的藍黑色、清晨的冷翡翠、豔夏的明亮黃,唯有越過夜的黑才能見到日間的白,色彩之斑爛變幻之間存有不同寓意。 每一個主角代表社會上的某一種典型,人人渴望脫離現實的牢籠、顛覆不合理制度、追尋思想以及身體上的自由,然而人們從來很難和時代、和傳統相抗衡,種種制約如此牢不可破,人們努力再努力,而熱情燃燒,仍舊無法打破一道深遠的鴻溝(階級)。 啞吧和摯友分離的孤獨、小女孩米克懷抱音樂夢的孤獨,每一個人都想傾訴,卻苦無知音……幾個主角就像夜裡各自懸在不同位置的星星,因為相近的孤獨之色,看得見彼此,卻無能為力改變命運與自身的位置。
作者简介
卡森·麥卡勒斯(Carson McCullers), 1917-67 20世紀美國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僅次於福克納的南方最出色作家 1917年2月19日生於美國喬治亞州的哥倫布,15歲患風溼熱,但被誤診誤治,後又經歷三次中風,29歲身體癱瘓。1938年她嫁給美國陸軍下士詹姆士·李維·麥卡勒斯,但以離婚收場。離婚後兩人通訊不輟,嗣後又再結婚,終在1953年分手;詹姆士後來自殺身亡。 麥卡勒斯從小展現優異音樂天賦,其母一心栽培成為鋼琴家,無奈由於疾病等因素只能背棄母親期許。1933年,16歲完成公民教育的麥卡勒斯幾乎飽覽家鄉 圖書館的小說,托爾斯泰、契訶夫和杜斯妥也夫斯基等俄國文學家給她諸多啟蒙。此時的她已經決心成為作家。17歲,她來到紐約報名註冊茱莉亞音樂學院和哥倫 比亞大學寫作班,卻因籌不出學費無法進入音樂學院就讀。 1940年,23歲的麥卡勒斯憑藉處女作《心是孤獨的獵手》一舉登上美國文壇,成為「最有才氣的新生代作家」。此後麥卡勒斯的小說無一不受到矚目與好評。作品尚有1941年《金色眼睛的映射》;1946年《婚禮的成員》(獲1950 年紐約書評人獎,並改編為舞台劇,搬上倫敦皇宮劇院);1951年《傷心咖啡館之歌》;1958年劇本《美妙的平方根》;1961年《沒有指針的 鐘》;1964年《甜似酸黃瓜,乾淨如豬》;以及逝世後於1972年出版的《抵押的心》。 《心是孤獨的獵手》在1968年改編有同名電影;2004年,它登上媒體巨星歐普拉俱樂部(Oprah’s Book Club)推薦選書,光是該年春夏之交即再刷六十多萬冊,重掀一股麥卡勒斯閱讀潮。疾病摧殘身體,成長過程感到的格格不入,以及最終無能成為音樂家的挫 敗,這些事件彙化為麥卡勒斯筆下孤獨的人們,她的小說背景都發生在美國南方,每部作品無不貫穿一個同「愛情」一樣不朽的主題──孤獨。從錢鍾書到蘇童,從文藝青年到媒體巨星歐普拉,無一不為麥卡勒斯筆下描述的「孤獨」所著迷。 1967年9月29日,50歲的麥卡勒斯在紐約州尼亞克過世並葬於此地。 译者简介 陳笑黎,原名陳黎,女,畢業於北京大學世界文學研究所,師從北大著名學者葉朗先生,有大陸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執照,現任職於出版社。除本書外,尚譯有《金色眼睛的映射》(〔美〕麥卡勒斯)、《萬物有靈》(〔荷〕瑪麗亞·德茂特)、《囈語夢中人》(〔英〕亞歷山大·考麥爾·史密斯)和《神箭》(〔奈及利亞〕欽努阿·阿契貝)。現居北京。
书籍目录
第一章1-1 約翰辛格1-2 比夫布瑞農1-3 米克凱利1-4 傑克布朗特1.5 考普蘭德醫生1.6 辛格第二章2-1 米克凱利2-2 比夫布瑞農2-3 考普蘭德醫生2-4 傑克布朗特2-5 米克凱利2-6 考普蘭德醫生2-7 約翰辛格2-8 比夫布瑞農2-9 米克凱利2-10 考普蘭德醫生2-11 米克凱利2-12 傑克布朗特2-13 考普蘭德醫生2-14 米克凱利2-15 約翰辛格第三章3-1 (1939/8/21早晨)考普蘭德醫生3-2 (下午)傑克布朗特3-3 (晚上)米克凱利3-4 (夜)比夫布瑞農
媒体关注与评论
卡森·麥卡勒斯的書,這是我讀的第二本,我無法抗拒地再度愛上她!她化身卅年代美國南方下層階級的小人物,為黯啞及痛苦發聲,為孤獨和憂鬱描繪,以完全的細膩感性,為我們觀察臨摹人類的心靈,以史詩般的文筆告訴我們,心是孤獨的獵手……在我的心目中,她不祗是廿世紀最重要的小說家,她的成就超過海明威! ──陳玉慧(旅歐作家) 小鎮,孤獨,畸人,角落,街燈,夢境,想像,現實……我們所能想像與未曾想像的,關於最邊際最清冷或最溫暖的,關於心,關於生活,各種折角、形狀、愛的可能與不可能……卡森·麥卡勒斯冷靜且動人地為我們描繪出來了。 ──陳雪(作家) 讀這本小說,我幾乎感覺麥卡勒斯筆下的聾啞人在生活的種種躁動前為我辯護。平靜,溫暖,沉默地辯護。 ──張惠菁(作家) 「語言停止處,音樂開始時。」但當語言與音樂都不被理解,在堅強與失落攤牌之前,孤獨早已無聲來到。《心是孤獨的獵手》滿是憂傷失落,但不同的是,透過閱讀這本憂傷之書,你卻會聽到自己心裡的音樂。 ──焦元溥(音樂作家、廣播人) 這是一本不企圖給人愉悅氣息,而是讓人不由自主渲染出哀傷的書。不譁眾可是取寵,不華麗然而精采。 ──大A(作家) 自海明威、福克納之後,美國作家陣營沒有再出現高過這兩人成就的,反而,以典型個人風格為新的陣線,麥卡勒斯歸屬其中。 ──節自蘇童《一生的文學珍藏:影響了我的二十篇小說》。 卡森的心時常是孤寂的,對於她想奉獻的事物,她的心是一位不倦的獵人,然而這是一顆上天賦予了光芒的心,驅散了它周圍的陰影。在她的作品中,我發現了自赫曼·梅爾維爾之後,我們那非詩歌類作品中不再擁有的強韌而高貴的精神。 ──田納西·威廉斯(《欲望街車》作者) 《心是孤獨的獵手》使人聯想一幅福克納的主角們住居於梵谷的畫作上。 ──《紐約時報書評》 一本非凡的書……(麥卡勒斯)以勢不可擋的磅礡氣勢和把握寫就。 ──《紐約時報》 毫無矯揉造作的虛假情感……對於人類靈魂之終究無法安慰和治癒有著驚人的洞察力。 ——克勞斯·曼(作家托瑪斯·曼之子) 僅次於福克納的南方最出色作家。 ──當代美國批評家瓦特·愛倫 南方最偉大的、最不負眾望的作家。 ──美國當代作家戈爾·維多 麥卡勒斯小姐還有福克納先生,是繼D·H.勞倫斯殞落之後唯一具有原創詩情的作家。我更喜歡麥卡勒斯小姐,因為她寫得更清楚明白;和勞倫斯相比,我也更喜歡麥卡勒斯小姐,因為她不傳道。 ──英國小說家格雷安·葛林 當我們閤上小說,一種受真理滋養的情感油然而升…… ──梅·史東(May Sarton) 作家有兩種類型。外傾型是指創作受體內衝動而成,筆下的人物有著自己的命運,不完全受控於作家;內傾型是指作家的寫作完全是理性狀態下的創作,寫作的過程多在打磨技巧。顯然,麥卡勒斯屬於前者……她的作品是一座沒有彼岸的橋。 ──榮格 如同所有原創天才作家,麥卡勒斯小姐使我們認識到,我們對真實世界中某些明顯的事物視而不見……她是一位具有罕見洞察力的大師,是無與倫比的說故事人……一位頂級作家。 ──英國小說家暨評論家普利契(V.S. Pritchett) 她(麥卡勒斯)的藝術是偉大而憂鬱的,且首先是極為成熟的。 ──伊莉莎白·鮑溫(Elizabeth Bowen)
编辑推荐
《心是孤獨的獵手》特色: 1.傾訴的強烈需要、交流的不可能:書中主角各個渴求被人理解,他們傾訴的對象是一個啞吧,啞吧微笑但不說話,他們以為找到知音,然而啞吧從來不懂他們的話。啞吧自己,則將內心託付給另一個離去的啞吧,這個啞吧只是瘋子,瘋子啞吧後來死掉了,一切因此分崩四散。 2.孤獨的巨大,以及孤獨的無法超越:30年代美國南方,經濟大蕭條時期、共產主義思想興起,黑白種族長久的不平等、窮人遙不可及的翻身夢……無論多麼努力都無法打破各種「鴻溝」(階級)。啞吧和摯友分離的孤獨、小女孩米克懷抱音樂夢的孤獨……幾個主角就像夜裡各自懸在不同位置的星星,因為相近的孤獨之色,看得見彼此,卻也無能為力改變命運與自身的位置。 3.梵谷(夜間咖啡館)的色調:一雙清泠的眼睛是「紐約咖啡館」的老闆比夫·布瑞農,他冷靜自制、觀察世事,他有故事卻不向人傾訴,他提供食物、啤酒和休憩空間,而不干涉其中。他開設「紐約咖啡館」從早到晚給予寂寞的人們慰藉,給予故事發生的舞台,走進咖啡館,是傍晚工人們熱鬧相聚的紫霞調、還有子夜歸零那種朦朧清冽的深藍調。 民謠敘事風:節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