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失格(改版)

出版时间:2009年4月15日  出版社:小知堂  作者:太宰治  译者:許嘉時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 日本「無賴派」文學大師太宰治絕筆代表作!
★ 追念作家百年冥誕,經典名作回味上市!
★ 角川電影宣告2009年夏季重拍之電影原著!
★ 堪稱作家太宰治自傳式小說作品!
★ 日本戰後文壇金字塔地位之不朽傑作
當人,我不夠資格!
啊!給我冷酷的意志!讓我知道人類的本質吧!
人就算踩著別人往上爬,也算不了什麼罪!
賜我一張憤怒的面具吧!
我的房間上方有個小氣窗開著,從中可以看到房間裡。裡頭亮著燈,兩頭動物交纏著。我頭暈目眩,猛烈地抽著氣,心中喃喃道:「這也是人類模樣之一!沒什麼大不了的!」我連要出手幫助良子都忘了,呆楞在階梯上。問問老天:「信賴乃罪乎?」
已經沒有回頭的路了,不論怎麼做?做什麼?都只是徒勞無央A只會讓人覺得更羞恥罷了!
苟活著就是罪惡的種子!我的不幸,是無力拒絕他人的不幸。一旦拒絕,不論對方或是自己心理,永遠都有一道無法彌補的白色裂痕,我被這樣的恐懼脅迫著。問問老天:「不抵抗乃罪乎?」
《人間失格》是太宰治最重要的作品,纖細的自傳體中透露出極致的頹廢,毀滅式的絕筆之作。太宰治巧妙地將自己的人生與思想,隱藏於主角葉藏的人生遭遇,藉由葉藏的獨白,窺探太宰治的內心世界。

作者简介

太宰治
本名津島修治,生於一九○九年六月十九日,青森縣北津輕郡金木村。津島家在當時是青森縣首屈一指的大地主。父親津島原右衛門曾任貴族院議員,母親體弱多病,自小由保母養育長大的過往,對太宰的生涯有很大的意義。中學時期成績優異,在「同人雜誌」發表小說、雜文及戲劇。對芥川龍之介、泉鏡花的文學十分傾倒,後來芥川的自殺,對他產生相當大的衝擊,再則深陷馬克斯思想的困惑而自殺未果。
進入東大法文科,初會井伏鱒二,奉為終生之師。漸參與左翼運動,想藉著投身於他所認為的「弱勢族群」的「左翼」,追求弱勢者的愛與連帶的幸福,但懷抱著熱情與悲憫本質的人,注定無法生存於政治世界。對左翼運動的絕望與人際關係上的挫折,導致其不斷尋求自我毀滅之道。
一九三五年因短篇《逆行》成為第一屆芥川賞的候選作品。後因出版多部帶有哀切的抒情作品集《晚年》、《虛構的徬徨》、《二十世紀旗手》等深受注目。三十歲時在井伏鱒二作媒下,與石原美知子結婚,隱藏著青春期陰沉的悔恨,帶著中年生活者的自覺,繼續地維持家庭與鑽研文學,因此發表《滿願》、《快跑!梅樂斯》、《越級訴訟》等多部名作。同年秋以《女生徒》獲第四屆北村透谷獎。一九四八年,以《如我是聞》再次震驚文壇並著手寫《人間失格》。但隨著結核病的惡化,對於時代寵兒的身分感到疲憊,與愛人山崎富榮在六月十三日深夜,於玉川上水投水自盡,結束其燦爛多感而淒美的一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人間失格(改版)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3条)

 
 

  •     这是一种日本人的存在方式吧,单是从语句和思维上都有典型的东洋风。
      
      然而那深深的悲凉如冰冷的蛇一样在我的五脏六腑滑动。
      
      自己不被理解,喜欢做的事没人支持。对于我与其如此耻辱的活着,不如痛苦地死去。正如死亡诗社里的那个少年,来自父辈的压力令人窒息。
      
      对,我也是生活被人规划的,行事被人指手划脚的。我也是不愿与人引冲突的人了,嘴上不说,内心却极度的不痛快。
      
      如此这般地作践自己,大约觉得不是自己活着,而是像木偶一样被人挥舞着动作。内心充满了毁掉自己,两败俱伤的狠心。
      
      那次考研,完全不想读,还是按着家里的意思,留着北京复习。纵千万理由读研好,最终我成功地落榜了,成功地调剂了。
      我对自己说,你已经死了一次,这次重新来过。
      
      阿叶,忘记一切,重新开始吧,这次由你选择,你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
      
      阿叶,不要作践自己,与其如此,不如和这个世界决裂。
      
      本来就是孤独的人,何必做小丑,曲意献媚。大多数人都是孤独着的,越长大越觉得,能遇到一个合得来的朋友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
      
      这样的人,犯着这样的错,不是默默接受就能拯救的。
      
      如是不谈拯救,即便毁掉整个世界又有何罪?
      
      不过是看不顺眼而相互不容罢了,即便潦倒,也要过的痛快!颜回之乐几人知?
      
      我耻辱的大学的生活,彻底地废掉自己,我一直怕自己重蹈覆辙。
      
      最最难以让人愤恨地是,你总要和一帮无聊的人打交道,听他们的评头论足。不合群的令狐冲不是不想合群,而是君子和而不同。
      
      到哪里能遇到这样的人,即便喜好不同也能相互尊重各自的口味,而不是觉得自己是正统。
      
      这样的活法令人恐怖,让人想逃,我也偏向懦弱了。
      
      我有时会想起方鸿渐,那个在生活上完全随波逐流的人。也许他之前有过想法,但总被旁人浇灭。他对感情也只进退,只是任其发展。一个挫折就倒了,一个顺坡就从了。
      
      不是生活一定要有规划,只是不喜欢别人为自己设的规划。自己只想顺着自己的乐趣和意愿活着,好好的活着。
      
      阿叶是一面镜子,是风月宝镜,照出我的悲凉。
      
      我不会妥协,我可以潜伏的,一旦给我机会,那就再见,毫不留恋。
      
      这一切让我变得无情,因为这不是我要的剧本。
      
      为何不做出所谓的成绩本事让人俯首称臣,混过岁月总有出头当权的时候,那时又有谁去多言。
      
      你爱什么,别人反说你有雅好,纷纷仿之。
      
      尔辈不过如此,何须在意之?
  •      在半年前,宋宋告诉我说太宰治是一个很厉害的日本大家,推荐看的就是这本书,让我看他的简历。坦白说,到今天读完我才明白为什么书尾会附上太宰治的生平。是的,半年前的我只草草浏览了他的生平,并傻子一般无知的嘲笑了他从十九岁就开始的四次自杀经历,把他视为不正常的精神病患者。那时的我不认识不了解太宰治,没看过他的作品,甚至很少看日本小说,但到今天,却为了这样一个神经病式的人心痛了。
      
       太宰治生长在一个地方明绅家庭,家中兄姐众多,排行老末的他自小似乎没有得到太多来自母亲的疼爱,在保姆身边长大,安全感的缺失和自我保护式的与人隔绝似乎已是与生俱来的本领。每次全家人一起用餐,缩在小角落里的他就更没有太多的自我认可了,神经病似的独白,让人呆呆的一头雾水,再回望大大的“人间失格”四个字时是不是真的也会像我一样开始同情(太宰治也许不会喜欢同情这个字眼吧)和痛心这样一个不珍视生命视人类为怪物的男人呢。因为这一切,不只是他一个人的错。
      
       每一个对待世界有过高要求的完美主义者的心里都有这样的一种执拗,他们不知道怎样对待这繁杂世间的伪善和狡诈,他们害怕真实的自己被伤害的体无完肤,又或者在他们已有的人生经历中无法回避的伤害大于得到的疼爱,他们怕了,怕世间的所有人。耳后,在不断痛苦的自我挣扎中胜利了的人学会了爱自己,失败了的人便将自己的人格沦落在了他们眼中丝毫没有暖温的人间地狱之中,甘心做嘲弄取悦的小丑。几多怀疑、无奈与无法适从,怕只有他们自己心中最明了吧。
      
       自小便看惯了家中门客们表里不一的嘴脸,他怀疑一切,他不能理解“那些欺瞒之余却能光明磊落、快乐地活着,或着说拥有能够活下去自信的人”,换句话说,就是他不能做到,活的像这样与他心中道德相悖的人。他取悦任何人哪怕于自我不利,他从未想过去伤害别人,他的全部心机和用心不像任何人所想是来做“于我有益”的事,而是费劲心机去让大家认可他是一个正常的人。他认可狡诈圆滑的人才称为人,而他自己做不到,他从无法真正放心去爱上任何一个人,他的怕,他怕世间的所有人。他活的真的太累了。
      
       在太宰治之所以成为太宰治的途中还有一个不可以不提的前提,那就是“仓廪实”。幼年经济的富足让他不必思索更多关于生计的话题,小资的优越感充斥着他整个的少年时代。平常人家里出生的孩子自小的生活环境里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思考关于体面的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斗争,资源的匮乏让人唯一能想到的只有如何谋生。显然,太宰治与这样“务实”的人太不相同。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开始异常认同这样的观点,人这一辈子其实都是在为童年还愿。倘若童年时代没有心殇,无论过着怎样的日子,亦会是快乐大于烦恼的,倘若童年时代有过心结,就一定要愤然追逐,甚至这个心结会成为一辈子在乎的致命伤。无论观点的优与略与否,值得承认的是关于童年似乎并不是我们每个人自己可以决定的事情。那关于太宰治笔下的失格就更加让我为他怅然了。
      
       失格的人间小丑,幸而他还有一支可以用来抒发的笔,让世人来偷偷的看一眼那个他心里真实的自己,留下这样被巧妙驾驭的文字。说不定,这个讨好世人的他,短暂一生,便是来存有人性的警醒和真挚,更说不定,他正是那个洁净的天边之上不该坠落人间的天使。
      
  •     
      一
      提起《人间失格》,很多读者对它的评价是“令人感到抑郁”、“读过之后非常难受”,我认为大部分人只是受到本书文字层面的颓靡气质或太宰治的悲剧生平感染而产生的短暂的“阅读沉浸”。因为想要获得与叶藏“感同身受”的体验,似乎需要特别的情商。
      叶藏从小的心理活动就完全超出他年龄应有的认知,比如在大概六七岁的时候为了迎合父亲的心意,偷偷在父亲的笔记本上添上自己并不想要的“舞狮”;在火车上向车厢通道的痰盂撒尿,他想的是:“我当时倒不是不知道那是痰盂,只是为了展现孩子的天真无邪才故意这么做的。”。小孩子玩捉迷藏用窗帘遮住自己的脸,以为自己看不见了,别人也看不见他了,大人看了会觉得无比可爱。试想,假如这个小孩本身就明白遮住脸不等于遮住全身的道理,为了迎合小孩本应具有的思维而故意这样做,这样的小孩是不是让你感到不寒而栗?而叶藏就是这样的小孩,年幼的他展现出一种真正的恐怖。这让我想起了电影《告白》里的科学少年渡边修哉,喝下含有HIV患者血液的牛奶后故作慌张捂着嘴跑出教室,却躲在卫生间里哈哈大笑。
      因此,我们需要问自己,真的有与叶藏感同身受的心情吗?
      
      二
      “人间失格”意为失去为人的资格,我们常常将其理解为“一个人堕落到失去为人的资格”。这种情况或许也有另一反面的可能,那就是“心灵已经纯洁到接近天使的地步,从而不适合作为社会人生存”。我们来看看叶藏是属于哪一类。
      我把叶藏对人的恐惧分为两类,一类是在理解范围内,一类在理解范围外。
      叶藏惧怕人性中的谄媚、欺骗、暴力,贫富间的不睦,具体到人们说话拐弯抹角的方式,这些都是可以理解并体谅的。这些都属于人性的丑恶,叶藏畏惧它们,因为他保有“人之初,性本善”的本性,如果叶藏的恐惧仅仅停留在这一层,那我一定会将他尊为“天使”。
      可叶藏偏偏又惧怕一些超出理解的东西,比如“我在学校里相当受人尊敬。受人尊敬这个观念,同样令我畏惧不已。”因为“受人尊敬”在他的眼里就等同于欺骗,而欺骗最终会被揭穿被众人羞辱,可见叶藏把一切正面行为的本质都看做“欺骗”,只有靠“欺骗”才能“受人尊敬”,而并非有实际价值的行为或贡献。又比如叶藏殉情未遂后被带去警局,局长夸他长得帅,他却想的是“突然听他这么说,我登时心中一阵凄楚,仿佛我是个半边脸长满红斑,模样丑陋的残疾人。”叶藏的价值观已经完全与世间背道而驰,甚至完全超出我们的理解范畴(动用哲学可以解释但那不接地气),如果是我也会把当时的他送进精神病院的吧。
      看来叶藏既不是“天使”也不是完全的“疯子”,唯有用“人间失格”的结果来总结他,只能感叹太宰治的定位真是精准巧妙啊。
      
      三
      题外话,我先看的版本是云南人民出版社的,后看的版本是重庆出版社的,后者要流畅得多。
      太宰治与战后心理创伤有太多需要探究的东西,本篇姑且只讨论主角大庭叶藏本身。
      
      
  •     我不知道大多数人怎么看叶藏的一生,我以为这就是人生在不同人身上不断反复上演的戏码。结局很明显,It's written。
      我觉得人的类型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划分:好运的/背运的;无自我意识的/有自我意识的;乐观的/悲观的,排列组合之后就会出现8种人。叶藏属于背运的,有自我意识的,悲观的人。他的悲剧源于他自出生以来对人类生活(无论在他看来是否正常)无法正常融入,人类作为动物,需要有情感的同化和异化进行动态的平衡,无法正常融入意味着无法借由正常的,已被世间所认同的途径去保持自身存在的稳定,所以会有酗酒,嫖妓,吸毒诸如此类非常规的途径出现,这是悲剧的必由之路。而最终他的救赎,其一来的太晚,此时他已经有足以压垮任何幸福生活的不可回顾的过去,其二太单薄,他妻子单纯的信仰在这个世间是无法永恒得到庇护的,哪怕已经因此救赎了他,把自身存在的意义完全寄托于别人(除自己以外的任何人)都要承担时间或事件变迁的风险。所以我觉得他的悲剧显而易见。
      类似的背运和悲观的人有很多,但是大部分属于无自我意识的类型,他们对自身遭受的苦难没有直观的意识和比较准确的认识,容易被暂时出现的缓和或者幸运所安抚,而有自我意识的这一群体在遭受外界背运和自身悲观属性折磨的同时,也遭受着自我意识不断挣扎与徒劳失败的双重折磨。我觉得这是最惨的。
  •     初看太宰治的小说,让我想起了我们的海子,才子总是与社会格格不入,稍纵即逝,用自杀来了断一切。正能量统统见鬼去了,小说带给我们的就是社会的阴暗,人性的缺失,如果你能接受,就浑浑噩噩度过每天,不然就是痛苦的纠结。
  •      年幼起叶藏就说自己丧失为人的资格,其实那只是成长为一个所谓正常的“人”。
       叶藏从小时候对人类的恐惧,不是对人本身,而是对人们之间关系的恐惧,如何来维系这种关系,如何让自己在这种关系中使自己不受到人们的伤害,他想到了办法———“逗趣”,用自己故作愚蠢作为笑料,在人们的中他才感到这种“安全”。
       这样的生活,是我成年之后所过的生活,在陌生人中,安静,就意味着恐惧。在熟悉的人中,伪装成自然而然的笑料,从来没人怀疑,而久而久之这已经成了一种习惯,如果有人没有因自己的逗趣行为笑起来,就会在内心中惶恐不安,生怕有个”竹一“看透了自己。可是仍然只能重复着”逗趣“、”逗趣“、”逗趣“,只有跟最亲近的人在一起才能表现得真诚,才能像小时候一样发自内心地赞美、欢笑、愤怒、哭泣……
       在成人之后丧失了为人的资格,生而为人,却失去了真实的自己。
       ”我一直对人类畏葸不已,并因这种畏葸而颤栗,对作为人类一员的自我言行也没有自信,因此只好将独自一人的懊恼深藏在胸中的小盒子里,将精神上的忧郁和过敏密闭起来,伪装成天真无邪的乐天外表,使自己一步一步地彻底变成了一个滑稽逗笑的畸形人“
  •     2013年的最后一天 寒冷,手僵。
      终于把他看完了,用了几天的时间,似乎看明白了,却又像不明白。只知道了一点类似的东西,我是怪物!
      猜疑,羡慕妒忌,不信任,欲望,我只是个可怜(可恨)的怪物!
      我没有朋友,我没有学到叶的逗笑本领,没有游刃有余的交谈。面对人我会恐惧,害怕到发抖。
      年龄的增长,却越发孤独。
      我是怪物!
  •     如果你还对人世有些许美好的幻想,对自己好一点,千万别看这部书。
      太宰治写完这本书自杀了,看完这本书想死的人恐怕不在少数。
      这里写的是血淋淋的人世的真相,人这种动物可怕、残忍、丑陋、卑鄙、互相仇恨、难以捉摸。不仅是别人,也包括我自己。生而为人,认识到这样的事实,等待着的是无尽的冷眼旁观和必将到来的悲剧,活着又有何益。
      人这么可怕,有没有解救的办法,孟子的“兼爱”“非攻”?别搞笑了,孟子为什么主张这些,因为人类本是相互折磨,以伤害别人为乐的,可是人并没有意识到这样会让社会进步不前,而兼爱非攻,和谐合作才能获取最大的利益。
      生而为人,无他,唯向利而生~
      生而为人,生而无望~
  •     合上这本书的时候我一度很矛盾。我很诧异,我惊讶是我自己太麻木愚钝还是我完完全全根本没有把纸张上的任何一个字印进脑子里——总之,被称为“看了会想自杀”的这本书我波澜不惊的看完了,几乎只记住了主角的名字。一行行的努力会想起来也只是永远晦暗的色调,如同附骨之蛆一般软绵绵黏糊糊的挥之不去,永远敏感却不激烈的心情,永远平淡却字字诛心的语句,总让我想起那个偏执的霍尔顿。
      我相信应该不只是我有过这么一段岁月,总觉得自己与这个世界是游离的,觉得“世界”这个词语无比沉重又肮脏不堪,最期望最想要的就是逃避开这些烦杂的现实,闲云野鹤,江湖夜雨。
      当然,很快我们就会发现独善其身是种多么无法触及的奢侈。
      叶藏的悲哀来自心底的善良,尽管这善良也是不得已为之。他不懂得拒绝,他对这个世界怀抱着歇斯底里的恐惧与警觉。我想这种心情并不陌生,就像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都会抱有的心情——渐渐能够发觉这个世界卑劣污秽的面孔却又无法自觉地踏入泥潭与之融合。
      所以说我才会想起霍尔顿。他们站在我们大多数人的反面。我想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固执地坚信过什么,然而在目睹过这个世界的狠毒与手腕之后都不得不选择了迎合与妥协。而做了相反的选择的他们,就只好作为这个世界对于我们这些囚徒的警告,血淋淋地挂着疯子的挂牌游街示众。
      然而他们又是不同的。霍尔顿选择了背对悬崖,守望那片麦田,而叶藏却选择了躺进那片麦田,压坏了柔弱的麦苗的同时也刺得自己伤痕累累。
      这份悲哀是我们每个人的,这道选择题每一个骨节长开的少年都要面对,没有对与错,只有对世界or自己的考量。盲流永远是可怕的,但感谢还有那些奋不顾身的勇者,能够在我们畏畏缩缩地沾沾自喜活着的真实的同时,提醒着我们,曾经的初心。
      所以说我才会喜欢良子,也会永远记得叶藏的那句话——难道说无垢的信赖之心反而是罪之源吗?
      所以说,我们每个人为人所生,生而为人,又为人教会所谓的黑与白,对与错,可是终有一天你会发现,最悲哀的不是你做了错的事情,而是你做了对的事情,却同样是罪恶。
  •      这应该是一本极其个人化,甚至不太考虑读者感受的书吧。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像叶庭一样敏感,不是每个读者都曾经历他的煎熬。如果这本书是他的个人写照,太宰治是痛苦的。他清楚的看到自己的光明与阴暗,渴望得到肯定,以至于在小丑之花中不断跳出为自己备注以期得到读者的认同。却又一直在自我否定,同时也被否定。活在人之间,对于他,是苦难。据说,太宰治本人一生都需要女人的呵护。女人对于现状的掌控与天生的母性,是他寒夜里得以存活的火。第一次对太宰治的名字有印象还是在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那句“生而为人,我很惭愧”现在想起来,不也是对太宰治和叶庭的呼应吗。
       “与人相处,我总是恐惧的颤抖。”于是,他选择滑稽的掩饰。如果你不曾体会与人交往的困苦,那就更不能体会强颜欢笑讨好别人的不易。于我,我渴望得到别人肯定,哪怕一句玩笑话的鼓励,都会成为我不断汲取力量的源泉。但我却害怕与人交往。没有什么原因,就是不想,不敢。说话不少,但并不意味着不内向。内向与外向应该取决于做事态度和价值取向,仅仅以说话多少来评判的话,太简单粗暴了点。于是,很多时候,我假装无所谓或者滑稽来应付。慢慢的,别人甚至自己都以为自己真的无所谓还有些幽默了。可是,也只有自己才知道我到底有多脆弱。叶庭一直在放纵自己,假装自己不羁。可是只有他自己了解这虚假的外壳多么的不堪一击。也只有那些女人能看穿他多么需要保护。
       每个人的青春都是不平凡的。少年得志者的青春是华丽光鲜,风起云涌的。叶庭大藏的青春是恣意流放,同时任人打捞的。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则是内心的挣扎,叛逆,归顺或升华。每本青春文学标榜的伤痛,都让普通人的青春有了一个外在的寄托。叶庭的苦楚,或许是对青春最尖锐最抽象的表达。
  •     没看完就想写点什么的一本书,黯然神伤的心情屡次触发我的强烈共鸣,太宰治可能是人性灰暗面的王子。
      “一直以来,我过着羞耻的生活。”王子的第一句话就给了我一记重拳。主人公憎恶自己没有梦想,从小就过着不取悦人就无法生存的生活。他太矛盾了,总想和自己内心世界以外的一切事物对着干,别人说他幸福他却认为自己不幸极了。别人告诉他不吃饭会死,他却始终认为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饭只是一种没趣儿的仪式罢了。极度恐惧着人的同时却怎么也无法对人死心,只能哗众取宠祈求得到所谓人类的认可。在家人、酒肉朋友、和他睡过的那些女人眼里,他就是个可爱、幽默、俊美、即使性格略有奇怪却心地善良的活宝。整个人都闪着神仙的光芒,内心里却黑的死寂。
      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居然也鼓起过勇气想和这个世界和睦共处,可他心里阴暗面是伴随着他的生死而燃息的,这种玻璃心在遭到了来自最信任之人的无意背叛时会粉碎的更加凄凉——妻子良子给了他生存的希望,又一下子把他拉回了可怖的现实。靠着酒精和吗啡苟延残喘,最后只能走向深渊。即使再有个懵懂的小姑娘对他投怀送抱,他也不会再快乐,这种人不需要狼来了式的三次受挫才死心,只需一次,他再也不会爱了。
      “不幸。这个世界上有着各式各样不幸的人,不,应该全都是不幸的人,这么说一点也不过分。但那些人的不幸却能光明正大地对这所谓的世界抗议着,而这世界也能轻易地理解这些抗议,进而产生同情。但我的不幸却全都是源自于我自己本身的罪恶,不但没法儿对谁抗议,若是刚要姐姐办地说出一些抗议之声,就算不是比目鱼,这世界上所有的人肯定都会对我所说的话感到无言以对,我到底是不是俗世所谓的‘任性家伙’?还是显得太过软弱了?”
      我们都是无情世界的抗议者,生来悲痛的小孩只能冷眼旁观,以更加无情的高傲态度作践自己而后给予世界会心一击。可世界那么大,悲伤的不幸的人那么多,世界根本不痛不痒,留下的只是让人惋惜和敬仰的刹那芳华。我不是太宰治、海子、顾城、梵高这样的人,他们把人生看得太透彻,与生俱来的透彻,奈何所有人都有对他们人生中的悲情有一种天生的惺惺相惜,却绝对不会拥有这种走向万劫不复巅峰的巨大勇气。我们这些人恐怕也只能在乐观主义者与悲观主义者的夹缝里游离不定,过着普通人该有的生活,等待被世界完美驯化。
  •     太宰治先生说自己是个活在人间的小丑,总是为了取悦他人,最怕的是被人看穿,小丑下的面具那张懦弱的面容,总是无法面对残忍的人生。
      
      掩上书,我不禁想起陈奕迅的那首浮夸
      
      你当我是浮夸吧,夸张只因我很怕
      似木头似石头的话,得到注意吗
      
      是啊,浮夸正是害怕,如果沉默,还能得到注意吗?大家都是一样的平凡人,在人生就如一出舞台戏,想要搏出位,就需要在各种场合拼命的表演自己,工作中的八面玲珑,生活里的面面俱到,都需要高强的演技来维持一个主角的美好形象。或许很多人都会心生羡慕,可是,各自都有各自的理由。别人看到的只有舞台上的繁华,镁光灯的闪烁,和纸醉金迷的快乐,好象有了钱,有了车,有了房就是绚丽的,就是繁华的,就是快乐的,对吗?每个人都是有自尊的。舞台背后那些泪水的辛酸,那些辛酸过后的努力,那些努力的蹉跎,又有谁会真正理解 ?浮夸的人,背后隐藏的是卑伤。
      
      我不成熟的时候喜欢追求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也曾喜欢哗众取宠,现在有的时候不愿意回忆那些不成熟的时光,甚至自欺欺人将那些遗忘。我同样无法轻易宽容别人,或自己曾经犯过的错,当我看到不成熟的浮夸时,仿佛看到了不愿回忆的那个自己,从而恨由心生,其实大可不必这样,平静的面对,会心的一笑而过,这也是对自己,对他人一种尊敬。 有些人,一往情深却只能放手。有些爱,饱尝艰辛却不得正果。不如,清醒自知,明白进退。
      
      人间失格
  •     我读了之后最大的体会就是有人把自己认为最丑陋的心抛出来看。但是这却让我有了这样的心思,这样的想法并不是丑陋的。
      丧失了做人的资格是自己都看不下去自己了。但是自己错了吗,从来都没有对不起过周围的人啊,只是觉得自己越来越活不下去了,活起来法则太多了,容易混淆,需要有人帮忙理清楚。
      我建议大家多读几遍,这样在自己看自己的时候,会更加胆子大了。世间没有对与错,但是走在人生路上,我们仿佛都在剥削者自己做人的资格,
      我们能活下去,不是因为舒适或者明白了,而是还没有到打开天窗的时候。
      人生的痛苦是福气,随着我们的历练,我们会学着普度自己,普度众生,这是人见之格。
      
  •     一直以为是什么鸿篇巨作,不敢轻易读它。原来大名头,也不过都是时代造就的。把自己那点小忧伤,小抑郁,小灰暗当成生活的全部,如果放到现在,都不好意思写出来,而那些统统算不上是多么痛苦的事。作者太看重自己了,太轻视人的承受力,也太无视生活了。
      
  •     《人间失格》的创作背景我就不赘述了,对于太宰治也是知之甚少。作者与创作的背景我是认真地搜查过的,但我并非执意地要完成一篇像模像样的书评。所以原本可以叙述的东西就变得更少,而对于创作动机的分析就几乎不可能存在了。我只是被故事打动。不过阅读日本文学我有一个体会,日本人精神世界里的虚无以及对命运的悲观视角给予我非常深刻的印象。当然这部作品也豪不例外地体现了这样一种独特的文化特征。
      
      主人公大庭叶藏极其卑微而凄凉的命运是从一个旧式大家庭里开始的。有人说性格是天生的。可我想不出一个处心积虑地扮演小丑角色的讨好型人格与天生能够沾上一丁半点的关系。十几口人在昏暗的餐厅用餐不能说话,这种家庭氛围论谁都容易被压抑。敏感是可以天生的,这一悲剧性因素成为大庭叶藏性格的一部分。我想了很久一直不是很明白,主人公反复念叨自己对人的恐惧,这恐惧的由来是什么?我只能粗浅地认为这也许是来自父亲的威严、家教的严苛,那是一种视人为物的观念。以至于主人公在孩提时代就以小丑的方式定义自己的存在,为别人提供笑料,成了自身唯一的价值。然而这并不是人真正的价值,那孩子感觉到了一丝荒诞,却因怯弱而逃避现实。他宁可躲藏在小丑的面具下获得暂时的安稳和平静。有时,他甚至忍不住自内心爆发出阵阵讥笑,讥笑那些被他以绝妙的手段所欺瞒的人们。谁是傻瓜?真正的傻瓜绝不能意识自己是傻瓜。
      
      对人格面具的依赖也似中毒,其危害性绝不亚于酗酒、吸食品毒。在真我与假我之间的分裂,是一条越来越无法弥合的伤痕。越是倍感无助,越是紧紧抓住小丑面具,而面具所带来的慑人窒息,已经让大庭叶藏处于死亡的边缘。我读的作品太少,太宰治处理的这个角色是我目前为止所见过的最软弱的人。我头一回感觉到软弱这一人类的本性,是最黑暗无底的深渊。你一旦不能与此抗争,你便彻底堕入丑陋、邪恶与恐惧中。如何与之抗争?是什么才能带来生的希望?是谁能够治愈灵魂?
      
      “世间,不就是你吗?”大庭叶藏反问道掘木正雄,这个一直以来从未打心眼里看得起他的所谓朋友。
      
      世间所不能容忍的,大庭叶藏都做了,酗酒、堕落、靠女人救济。他觉得自己无立锥之地,世间早已没有了他的容身之处。当掘木正雄轻佻的一句评价脱口而出,惹来大庭叶藏的反唇相讥。
      
      “世间,不就是你吗?”
      
      无数次去死的念头燃起,又被掐灭。浑浑噩噩中直到有一天大庭叶藏遇上了良子,那个露出一颗虎牙稚嫩而善良的杂货店姑娘。她白皙的脸上有最温热的红晕,她清澈的眸子有最真诚的星光。一度以为和良子的婚姻是他生命中的转折,是彻底抛弃自身丑陋的改变。良子有着不食人间烟火的纯善,她对任何人都毫无戒备之心。无缘无故地信赖是完美的品质,在大庭叶藏的生命里几乎不曾有过这一品质。良子于他,无异于是希望的曙光,神的救赎。可是直接把他拖入地狱的也是良子。稀缺的美德被利用,无辜的信赖被玷污,人妻成为脏妇,作为丈夫的尊严毫无征兆地被剥夺了。更令人无法容忍的恰是大庭叶藏的软弱本性,没有任何阻止和抗议,他萎缩在自己的房间里等待他的灵魂逐步被耻辱感吞没。
      
      他是崩溃了,又一次没死成。接着借用酒精维持生命,随后又是吗啡的摄入,慢慢地他成为这种药品的中毒者,无法自拔。
      
      读到结尾,食不甘味。我想你们也是一样的感受。没有谁会若无其事地读完一个悲剧人物,又若无其事地实践自己的生活。大庭叶藏的命运是个极致,可在我们生活中所遭遇的不幸、低潮、失落乃至丧失生活的勇气,与大庭叶藏相比,只是个程度差别。我没有经历过极致的绝境,回顾往日一段晦暗的人生也不觉那便是末日。身无分文的日子、没有朋友的日子、无人问津浑浑噩噩的日子,这些日子我都曾度过了。现在抓在手上的哪怕是一点点的小幸福,都会感到这是莫大的恩惠。我还有什么理由认为,未来是没有光明的?
      
      当光照进黑暗,我们会不会接受光?我想大多数人不会拒绝光明。
      
      当光离开黑暗,我们会不会感到绝望?也许吧,但有人会想办法突破黑暗,而有的人走不出这样的困境。
      
      如何与之抗争?是什么才能带来生的希望?是谁能够治愈灵魂?
      
      再次思考这样的提问,我情不自禁地双手紧握,感受心里洋溢得满满的力量。这股力量,带来一股无穷的上升力,让我不至于陷入绝望的境地。就是这样一种超越一切的力量,像光一样指引我,呼唤我,教导我应该如何去做,如何对抗黑暗,如何不再恐惧。
      
      命运真是充满神迹,当我回头看看曾经的过往,那些遭受的磨难已不能再叫磨难。我身边身世凄惨的人一样存活到现在,在他们身上我看见了同样的光芒。苟活真的是一种罪吗?不不,千万不能向大庭叶藏那么想。如果能活着,还不叫幸运,还有什么能叫人感到幸运?世事难料,人生无常,是一种什么样的机缘让我有幸避开世间的灾难得以存活完好?难道这不正是我所要感谢的吗?
      
      活着并不需要面具,活着也不需要把世间(他人)的价值观强加在自己头上。活着,只需要充满期许,期许着未来绝不是现在这样的命运。这就是信念(对我来说毋庸是信仰),生命的基石。信念是先于观念与价值的东西,无比重要,无比牢靠。你不应该视其为虚无,当你真正体会到这一点时,你会发现,它才是真正的实在。毫无疑问,它才是你的生命之光。我要感谢那缕始终照耀我带领我走出黑暗的生命之光。
      
      by 荔枝
      
  •     我一直自诩是个正能量不断的人,却清楚地知道我渴望幸福的同时,亦渴望有什么可以时不时掰开我内心的阴暗疮疤,让它流血、诉苦、肆无忌惮的痛。这种渴望说起来似乎还挺变态的,但我相信我不是唯一一个。
      
      于是我在不经意看到《人间失格》之后,尽管觉得它过于颓废,依然上瘾的一口气读完了。
      
      我也自诩文盲一个,不认识太宰治,不知道所谓战后日本文学,这些统统是后来补的。但我知道和作者产生共鸣时,那种强烈的快感。
      
      
      信任为何物。人的标准为何物。
      
      当我无知的来到这个世界,好奇一切并恐惧一切。他人告诉我,何为对,再狠狠的斥责我,何谓错,我害怕内心泄露了不合标准的地方,于是我同叶藏一样掩饰,撒谎。可我聪明的父母是会看穿我的,那一刻,我恼羞成怒,我更加惶恐的遮掩,近乎执着的做最好的孩子。可是我真诚时,他们依然会用不信任的眼睛观察我。于是我学会丢弃了信任,并用怀疑的眼睛观察所有人。我爱他们,可谁叫自己是个撒谎精。
      
      大学我选择了很远的地方,因为渴望离开粉饰的生活。大学里我是话剧社里算得上成功的演员,因为已经演了很久很久。我依然惧怕被亲密的靠近,因为我怕被看到我自私怯懦却骄傲的保存了二十多年的内心。
      
      “问问老天:不抵抗是罪吗?”
      
      随着阅历,眼睛开始清明。
      
      我不抵抗,但你别再妄想拆穿我,斥责我,改变我。即使你惩罚我。
      这种封存的骄傲我已经不称为自卑,当我走向社会,开始明白所谓成熟,是发现封存的自己,并活得越来越像自己。
      
      我爱我的亲人,所以,请容许我的孤独和善良并存,不要谴责我的不同,不要怀疑我的真诚。
      
      
      在我看来,这不是一部多美的文学作品,但我确实哭了。因为挖开的痛和释然。
      
      与其说是书评,更像是自我剖白吧。
  •     这是一本不厚的书,如果你拥有一个完整的下午,那么,读完这本书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在日语中,“人间”是人的含义,书名“人间失格”就是“丧失做人资格的人”。
      故事不复杂,一言以蔽之,就是一个人走向自我毁灭的道路。毁灭的原因,当然有日本二战后的社会因素,更重要的恐怕还是主人公的性格缺陷。《人间失格》中主人公的悲剧,主要来自他的自我暗示。外界的微小阴暗都会在他内心掀起巨大的波澜,他总把自己想象成那个有罪、虚伪、自卑的人。
      作者太宰治,生于贵族家庭,父亲是议员,母亲多病,不能亲自抚养孩子,被别人带大的太宰治自小缺少母爱,加上父亲的严厉,养成了敏感、多愁、阴郁的性格。
      太宰治成年后,生活放浪不羁,消极厌世,曾与艺妓同居,一生四次殉情未遂,三十九岁时与情人相约投水自尽。太宰治生前一两年间,他的妻子和情人分别怀孕,后来诞下两个女娃,她们就是后来著名的日本女作家津岛佑子和太田治子。
      《人间失格》是太宰治的后期作品,臻于成熟之作。这部作品写就,也是作者殒命之时。了解太宰治身世的人,会发现这部作品与作者的经历高度重合,就连主人公殉情时投水的地点也与作者完全吻合。因此,这部作品被研究者视为作者内心的映射,也是“私小说”的实践之作。所谓“私小说”,简言之,就是自己写给自己读的小说。日本研究者称,《人间失格》是“太宰治只为自己写作的作品,内在真实的内容自叙体”。
      这部作品诞生的时代背景已经离人们远去,但它依然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能够唤起读者的普遍共鸣。虽然主人公的性格和作为很难被现代人认可和理解,但这部作品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探索,对社会病态人的挖掘,都值得我们在掩卷时思考。
      毕竟,忠诚于自己的内心世界是一件看上去容易、其实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蛮喜欢这个版本,精装,封面设计简单、雅致。
      
  •      很早之前,就听说过太宰治的这本书。传闻中,《人间失格》能让人自杀或者自救,导致有些人不敢去看,或带着被讹闻所模糊化的情感去看,期待被给予致命性的抨击或圣母玛利亚的光芒。如果你真是抱着这样的心情,我只能说,那你要失望了,这本书没有那么神奇,它只是一本小说,一部悲伤的自传。也许它的确给你特殊感受,但我想它应该不会让你的人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吧。你要是自杀了,一定是你本身已经在绝望的顶端,任何东西都能把你推向深渊,你不能把责任推卸在一本书上;若这本书为你灰暗的人生重新燃起了希望,我想大概是你在叶藏身上找回了平衡感,“哦,原来这世界上有人比我更悲催。”总而来说,不要在这本书的价值上强加那么大的力量,这样会误导未读的群众,干扰他们的思维,致使他们不能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
       客观地来看这本书,它其实没有很精彩,语言不优美情节也不跌宕,和普通日本小说一样非常平淡。如果你是为了找乐趣的话,你看这本书就真的是选择失败,在乐趣方面评价它,它非常无聊。而太宰治书写这本书,其原本目的也不是给读者找乐子的,他只是在坦率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十分大胆而赤裸的把自己曝露在所有读者眼前。一部分人看完这本书后,觉得压抑,这本就是作者在书中极力营造的语言氛围,你觉得压抑就对了。这部分人可能是同情叶藏也可能是鄙视叶藏,总之是除了这种表面感情没有更特别的感受了,那么这本书一定不够对你胃口。还有一部分人,会在叶藏的身上嗅到同类的气息,那恭喜你了,你一定会发自内心的喜欢它,因为,我就是这其中之一。
       我一点都不觉得叶藏值得同情,他的痛苦都源于对自己的心理暗示。他认为自己虚假,他确实虚假,但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是带着面具生活的,为什么要自责,没有伤害他人为什么要自责。他太单纯,太善良,单纯善良到可悲,他把自己的阴暗面视为邪恶,是因为他没有触碰真正的邪恶,他以为他所见到的就是全部的世界,这一切都是因为他涉足的太少了,所以他太脆弱了,一点点疼痛就让他成为了世界的逃兵。他生在贵族从小衣食无忧,除了窥探到仆人们的卑劣行径和人性虚伪之外,他根本就是被保护得很好。就是这样一个不愁温饱的他才有空余思考那些食不果腹的人不能思考的问题。他忧郁,他悲伤,无非有个原因,他无事可做,他空虚,他在这个世界上体会不到温暖,体会不到忙碌充实的滋味,你看他连吃饭都只当是个仪式,连吃饭都感觉不到快乐,生活还有意思吗。
       而他的家庭,旧式贵族,一个冰冷的栖所,让他体会不到父母的爱与呵护,他感觉不到一个普通家庭的温暖,于是小小的他就开始懂得自我保护,他不信任任何人,他害怕被伤害,他成为一个懦弱的小丑,只敢用微笑与滑稽的表演来掩藏自己对世界的恐惧。
       他一方面渴望被爱,渴望被信任,渴望信任别人,你看祝子那如此轻微的天真与依赖就足以让他甘之如饴。而另一方面他又深深害怕这个世界,将真实的自己藏在坚固的城墙后,寂寞地看着这个世界。这样的人,太自私了,渴望爱,又吝啬付出爱,并且还因为自己的吝啬一边悔恨一边懊恼,不痛苦吗。
       叶藏真的很自卑,仅仅是活在这个世界上就让他如此慌乱,与人交谈能让他颤抖,为何,还不是因为他太把自己当回事,他以为他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便能轻易伤了谁吗。不是所有人都像你这般摇摇欲坠地活着,大多数人很坚强。
       而比之阿Q,会不会觉得阿Q的形象瞬间明亮了,再狼狈内心也要强大,没有人可以打垮我,我就是比所有人厉害,这不就是阿Q精神吗。如果叶藏能学到他半分,不,十分之一,他一定能活得足够美好。
       要问我为什么对叶藏那么愤慨,那只有一个原因,我和叶藏太像了,所以我要骂他,希望能够骂醒我自己。但我和叶藏一样太执拗了,不肯改变,不想改变,我们还是别扭地恐惧着这个世界,恐惧着所有的他人,anyone,anything。
       真希望变成阿Q啊。这样就能幸福了,对不对,叶藏。
      
      
      
      
      
      
  •     这个翻译,我一开始以为他很灵活,不拘一格,后来倾向认为是无能和不负责任所致,很多地方完全是乱扯。例如这一处,原文阿叶和堀木的对话是:
      
      「よし、そんなら、夢の国に連れて行く。おどるくな、酒池肉林という、......」
      「カフェか?」
      「そう」
      「行こう!」
      というような事になって二人、市電に乗り、堀木は、はしゃいで、「俺は、今夜は、女に飢え渇いているんだ。女給にキスしてもいいか」
      ……
      「いいか。キスするぜ。俺の傍に坐った女給に、きっとキスしてみせる。いいか」
      「かまわんだろう」
      「ありがたい!おれわ女に飢え渇いているんだ」
      
      这里明明是堀木一再表示自己想女人想得不行了,问阿叶说可不可以亲女侍,阿叶回答是随便你好了。
      翻译完全抹去了性饥渴的文字,翻成什么“我今晚好激动”,而且把后面堀木恬不知耻的要求和决定理解成了阿叶的话。前者还勉强可以说译者矜持,创造性地阉割,后者只能解释为白痴。
      
      顺便提这本书纸张手感不好。不、要、买。
      
  •   海子和这个是个不同的路子。海子一直为了自己的诗而死的,阿叶是吗?
  •   随意写的哈,别太当真啊
  •   体验过晦暗的日子,内心深处有一份极致的软弱,强大起来。
  •   在真我与假我之间的分裂,是一条越来越无法弥合的伤痕。越是倍感无助,越是紧紧抓住小丑面具,而面具所带来的慑人窒息,已经让大庭叶藏处于死亡的边缘
  •   书评中最认同这篇的观点 赞!
  •   无论是叶藏还是阿Q,都是一出悲剧。
  •   讲得好 其他书评都在说些没用的。。。。想看的是对人物的中肯评价啊!
  •   的确是的。他的有些感受真的太像自己。但不同的是,大部分人包括我在内选择浑浑噩噩活下去,他却无法忍受。有些人或许如他一样敏感,但会比他欺瞒自己。他则是一面完全澄澈的镜子,没法逃避,时刻自审,所以只有死了。不能欺骗自己的人,只能失格人间。活着,对自己是需要一些谎言的。
  •   楼上说的也对
  •   完全不同意,楼主活生生把主人公看成了青少年。楼主年纪应该也不大吧?还没出学校?
  •   叶藏本来就是年轻人。
  •   主要写的段落都是年轻时代
  •   讲得好!
  •   只有这篇讲出我心
  •   此评论客观,然后深刻!
  •   你的书评让我想看这本书了
  •   个人觉得就和两个字有关——————自信。他是对生活失去信心了。他认为自己面对人性的丑陋无法做任何缓解,一味妥协,没有自信改变,对快乐,对未来没有信心。一切都可以从后面看粗来。。。很多人都因为这样。有时候盲目自信也未必不是好事。当可以征服一件事情的时候,便也是自信的来源。作者包括作者里面的人物,缺少的便是自信。那也正是也许是怪他父亲的原因。从来没有走入过他的内心。
  •   我觉得这篇是写的最好的书评了,没有无病呻吟,中肯切实
  •   同意,叶藏只是因为太单纯,也能说是一种对性格上的洁癖,无法面对自己天性中存在的黑暗面,这使他变得无比自卑,无时不刻不在责备自己,从而导致了后来一系列的悲剧。
  •   我就是阿Q
  •   对,看的时候很压抑,我也是叶藏,但我要活成阿q
  •   谁值得同情,谁又不值得同情呢?
  •   "就是这样一个不愁温饱的他才有空余思考那些食不果腹的人不能思考的问题。"我同意这一句。我发现有些写悲剧的作家是贵族出身。
  •   怎么说呢..前个星期图书馆看的,看完有种恐慌感,因为我像他,害怕以后生活的颓废无助,好吧,这话说的有点滥,不过,我体会到那种充满虚伪笑脸面具的生活,不因为这本书多精彩,而是因产生共鸣感而喜爱,为什么容易受伤呢?因为害怕追求幸福,害怕追求爱,只因自身的脆弱,怕受伤害....还有过分的自矜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