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上師

出版时间:2008/12/23  出版社:橡樹林文化  作者:陳念萱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老师可能会把刚刚洗乾淨的你丢进恶臭冲天的粪坑?!
而魔鬼却会在你自恃超越时空之时,
为你装上翱翔的双翼……
那你,究竟希望老师
是魔?是佛?还是大师?
你寻找的上师是魔?是佛?是大师?
教育部国语辞典的「上师」:
藏语喇嘛的意译。但在汉语习惯上仅狭义地称自己依止的师父及传承上的祖师。
作者寻找的「上师」:
◎ 那个与你「心意相通」的觉者,这觉者暂时定义为「觉知到你心灵变化的人,带领你走上学习的虔诚之路」。
◎ 那个会在你脑海裡说话的声音,就是你的上师。否则只是一般的老师,和你没有生命攸关的瓜葛……
◎ 你心中是否真当此人为师,还是仅只交换一些糊口维生的技俩而已,就决定了这老师是「佛」,还是旁观者眼中的「江湖郎中」。
◎ 与上师相应的感觉,就像是互相阅读对方的记忆体,不需要任何的文字介面……
◎ 与你有缘分契合的老师会在精确的时刻逮到你的转折点,毫不留情地重打你一棒,每当你叠床架屋地盖好一座赏心悦目的城堡,他连一秒钟都不让你享受地立刻捣烂……
◎ 永远是败将,却被迫要愈战愈勇的滋味很可怜,但若非如此,这恐怕不会是你的老师……
◎ 老师说:「见魔是魔,见佛也是魔!」
◎ 会遇到什麽样的老师,其实都是自己的选择,「业」总是真实不虚地贯彻自己的记录……
◎ 你为什麽需要大师?获得卓越的知识?享受更美好的人生?脱离痛苦?找到快乐的源头?或者寻找生命的意义?还是,更离谱一点,把问题直接丢给大师来烦恼,他老人家说什麽是什麽,一切责任当然由他担当……只要你没想清楚自己的真正愿望是什麽,任何大师站在你面前都不会是对的……
那你,寻找的是怎样的上师呢?

作者简介

陈念萱
出版著作有【寻找上师】、【不丹,深呼吸】、【更年期更美丽】、【流浪笔记】、【食色故事】、【不丹的旅行者与魔术师】、【我的香料之旅】、【看脚下】、【不丹漫游】、【风迷马六甲】等二十馀本。翻译作品有【迎宾花絮】、【河经】、【毘湿奴之死】、【巧合是故意的】、【波斯爱经】等,编著有【台湾的另类教育】
http://alicerun.blog.163.com/
http://alicerun.blog.ifeng.com/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尋找上師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有一位朋友在一次特殊因缘里,获准了三十分钟的单独时间向十七世大宝法王请法,法王闭目想了一下,睁开眼说:“把身体调好,把禅定修好。”天啊!这是什么答案,就这么简单吗?没有传一点特殊的法吗?他很失望的离开,整整过了一个月,才意识到法王给他的其实是当下最准确,最重要的提醒。禅定没功夫,身体又不好,给你再多的法,你也受不住啊!
      我们常常费上九牛二虎的力气去寻找大师,希望大师给予最神奇又关键的指导。我们全神贯注在寻找一位适合自己的老师,但是却往往忘了回头检视自己的状况,了解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学习。
      在我与念萱编书的那个月里,我问了许多一般人都会问的问题,例如:怎么确定老师的资格?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跟对师父?怎样才会下决心把自己完全交给老师?……渐渐地,我得到一个了解,这些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答案在你心里,在于你的起心动念。你的态度某种程度决定了你会找到什么样的老师,会学到什么东西。
      念萱的这本书,珍贵处大概也就是在这里吧!这不是本告诉你怎样去挑选师父的指南,而是一本寻师经验的分享。
      念萱不是完人,她有她的聪明智慧,但也一样有她的贪嗔痴慢疑。听她如何一路走来、如何被师父修理、如何糟蹋师父的慈悲、如何挑战师父的教训、如何不信任师父、如何怀疑、如何躲闪、如何愚昧地坚持……你也会在她身上看见自己深藏不露的各种劣根性与愚蠢至极。当我们指着别人嗤之以鼻的时候,也许更不堪的是自己;当我们怀疑老师的教学时,也许问题正出在自己的骄慢上;当你把自己完全交给老师时,也许只是想逃避为自己负责。这就是起心动念,动机某种程度决定了你会找到什么老师,会怎么学习,进步与否也由这些反省开始。
      除了少数自修成功的人外,每个学习者都不免要经过寻师这个阶段,只是很少人明白,学习并不是从找到上师的那刻才开始,寻师的过程中其实已经在学习了。寻师过程中的反复思考周折,往往可以让一个人更明白自己,更认清自己,更发现自己底层的不堪,于是逐渐谦卑,臣服,终于成为一个可以承载佛法教导的无漏容器,这时属于你的上师自然就会出现了,因为你已经准备好接受上师的灌注……
      ---------------------
      以上是本书的序言,觉得很好,就直接复制过来了。
      几经辗转,找到本书的电子版,如果想读的师兄们,可以来信结缘:bjqingou@qq.com
  •   学习并不是从找到上师的那刻才开始,寻师的过程中其实已经在学习了--------------------正巧,昨天看关于少林寺的产业化报道,释永信对记者作了如下解释:我们没有改变禅修的方式,改变的是生存手段。这句话让我觉得纳闷,总觉得哪里不对。我想如果生存的过程是一种修行,那为何需要改变呢?如果生存是与禅修分离的?那禅修是什么?只是一种像茶道那样生活化的艺术吗?难道修行者在耕地劳作中,看到自己汗水滴入泥土之后带来的生命契机,不正是一种禅修吗?
  •   很难去评判一个出家师父这么做的用意是什么,我想套句俗话“存在即合理”吧,只是这个合理的缘由不是我们能现在明了的。
    但无论怎么说,修佛核心就是“护持众生的心”。我想用这个去衡量,什么时候都不会有大的出入。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