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30301 出版社:商周 作者:藍祖蔚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我們早已習慣電影是影像與音樂的結合。當「鐵達尼號」席捲全球、創下千萬銷售佳績後,我們也自然認為電影音樂是電影不可分割、極為有利可圖的周邊產品。但是甚少人知道叱吒電影配樂界的作曲家多半是古典音樂出身,也少有人知道注重音符的作曲家與側重影像的導演之間是如何溝通、激盪,甚至吵架,才完成音符與影像的完美結合。
知名影評人藍祖蔚同時也是台北愛樂電台「電影最前線」的主持人。六年來,他持續在電台節目裡介紹著名的電影音樂、電影配樂作曲家的生平與創作理念。六年下來,他收集了上千片電影原聲帶CD,也累積了十六萬字的介紹文字,在最近由商周出版音樂河書系整理出版為《奧斯卡獎作曲家的故事》。好萊塢大導演吳宇森一聽到藍祖蔚出書,便熱情為他寫了推薦序,說:「祖蔚的精闢獨特、充滿學術性的評論和分析,常給我莫大的啟示和鼓舞。下一部新作品中,我一定更會好好地利用音樂來說故事。」
《奧斯卡獎作曲家的故事》內容紮實豐富,充滿故事性,一共介紹了:
@二十六位奧斯卡獎得獎作曲家的生平故事:包括叱吒配樂圈的老將約翰.威廉斯(John Williams)、艾默.柏恩斯坦(Elmer Bernstein)、義大利大導費里尼的長年配樂夥伴尼諾.羅塔(Nino Rota)、以「鐵達尼號」紅遍全球的詹姆斯.霍納(James Horner)、為了007配樂版權大打官司的約翰.貝律(John Barry)、以「魔戒首部曲」震撼世人的霍華.蕭爾(Howard Shore)……。書中詳細介紹這些古典作曲家的學藝過程、如何躍入電影配樂的世界、得獎作品的創作理念、他們與導演的互動,盡道電影配樂圈的點點滴滴。
@兩百部電影配樂的來龍去脈:書中詳細介紹兩百多部電影的配樂創作過程,讓你知道「第凡內早餐」膾炙人口的主題曲「月河」為何原本叫「藍河」?「大白鯊」配樂如何挽救了史匹柏?史上第二位「女性」奧斯卡最佳配樂得主安妮.杜德利(Ann Dudley)如何從前衛藝術搖滾樂圈躋身電影配樂界,又如何挽救了湯姆.瓊斯(Tom Jones)的歌唱事業.
@書末附錄為兩萬五千字的「一九六○年代以前的電影音樂小史」,詳細介紹電影從默片到有聲,電影音樂的概念如何發展,又有哪些電影歌曲歷久不衰.
作者简介
蓝祖蔚
自由時報
影視藝文中心 副主任
學歷
● 國立中興大學外文系畢業
● 私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研究
經歷
● 聯合報記者
● 中影公司製片經理
● TVBS、超視和東森電視製作人、新聞部副理
● 誠品講座十三─十六期、富邦講座、台東大學通識課程講座
專長
● 台北愛樂電台「電影最前線」主持人
● 元智大學資傳系兼任講師
● 尼自由時報影視藝文中心副主任
他曾是《聯合報》一名跑了十年的電影新聞的電影記者,後來擔任中影製片部經理,現任自由時報影藝中心副主任,寫下無數膾炙人口的電影介紹和人物訪談;後來在《自由時報》撰寫的影評,更兼具了文字魅力和影像趣味。藍祖蔚憑藉他對電影音樂的研究,在公共電視台主持「電影音樂精靈」節目,又在愛樂電台的「電影最前線」持續介紹各式電影音樂和中外作曲家,是國內耕耘電影音樂的有心人。每年都要看上兩百部電影的他,最近也開始小說創作,本書就是他看完曹禺大師的《日出》劇本,以及大導演謝飛的電視劇「日出」之後,重新吸納整理的新式小說,不論是寫作風格或切入角度,都和人們熟悉的電視小說截然不同,另有一番後設趣味。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