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魔

出版时间:2006-10  出版社:獨步文化  作者:土屋隆夫  译者:黄盈琪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歷經56年回歸原點的不在犯罪現場型的解謎推理傑作
老練的技巧、年輕的靈魂、半世紀的傑作近在此作
榮獲京都大學推理小說研究社評選為2004年BEST 6第一名
什麼傷痛必須以牙還牙才痛快?
代價又是什麼?
初冬的一個黃昏,一名年輕女子在自家院子遭到攻擊而暈厥,櫻花祭的深夜,又一名年輕女子在住家旁遭攻擊而住院,盛夏的黃昏,一名婦人陳屍在自家的玄關裡,年輕女子異口同聲說遭到幽靈攻擊,甚至連發現屍體的女子也聲稱親眼目睹了幽靈。純樸寧靜的鎮?罩著幽靈傷人、殺人的恐慌;誰又會是下一個受害人?
十年前,純樸的小鎮發生一起一屍兩命的意外,十年後,同樣的小鎮又同樣發生了一屍兩命的命案,而這次的兇嫌竟是神出鬼沒的幽靈!
警方在女子被攻擊的院子展開地毯式的搜索,甚至實地模擬,仍舊找不出攻擊者是如何在兩、三秒的時間裡消失無蹤?人類可以來無影去無蹤嗎?面對沒有留下任何蛛絲馬跡的命案現場,警方又要從何破解?
時間真的可以療傷止痛嗎?
「事件 ÷ 推理 = 解決」
這是土屋隆夫針對本格推理所提出的創作理念,也就是說,本格推理絕對不能有絲毫交代不清的地方,而這對讀者是一種當然的義務。
名家推薦
這種隨處可見的「文學趣味」,在一向喜歡以真有其人其事的文學家為題材的土屋龍夫作品中,《盲目的烏鴉》應該是最明顯的一部。 一千街晶之 ( 推理評論家)
沒讀過土屋隆夫,對日本推理小說的認識,永遠少一塊,很小很小(因為土屋隆夫的作品那麼稀少),卻很重要很重要的一塊。 一楊照(知名作家)
土屋隆夫回來了。
台灣的推理小說迷,應該不陌生吧!
這位孤高、寡作的日本解謎派推理大師,這次帶來五十多年的寫作生涯中,所創作的長篇十三部,給台灣讀者欣賞,這是我們的幸運。我們鼓掌喝采歡迎千載難逢的機會。 一傅博(文藝評論家)

作者简介

土屋隆夫
.1917年生於長野縣,日本中央大學法學系畢業。土屋隆夫在讀過江戶川亂步所寫的隨筆〈一名芭蕉的問題〉後深受感動,因而立志撰寫推理小說。
.1949年,土屋以〈「罪孽深重的死」之構圖〉投稿《寶石》雜誌百萬懸疑小說短篇小說徵文比賽,獲選為第一名。1958年第一部長篇小說《天狗面具》問世,繼而發表《天國太遠了》和有名作之譽的《危險的童話》。
.1963年又以「千草檢察官系列」的首作《影子的告發》獲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此後陸續發表此一系列的作品,如《紅的組曲》、《針的誘惑》、《盲目的烏鴉》。本系列作品最後以1989年的《不安的初啼》作結,同年《週刊文春》雜誌評選為十大推理小說第一名。
.近期所發表的作品有《華麗的喪服》、《聖惡女》、《著魔》等。2001年,土屋先生榮獲第五屆日本推理小說文學大獎。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着魔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条)

 
 

  •     土屋先生是日本文学界的隐士,生性恬淡,不慕虚荣。常年蛰居乡间,晴耕雨读,厚积薄发,著寡而质精。虽是散淡,仍闻达于文坛,不光受到读者追捧,更深受来自于作家同行间的深厚尊敬与文学评论界的充分肯定。这本《物狂》,以社会派为表,以本格派为里,文风质朴而清丽,既无岛田庄司的故弄玄虚,也无东野圭吾的聪明外露。本作囊括不可能犯罪与时刻表诡计,作为年近九旬的耄耋老人而仍能创作出如此高水准的作品,实在难能可贵,值得推荐。
  •     悬疑,作者先设立一个吊人胃口的谜,答案只有作者自己知道;推理,作者先铺开所有解答谜题的线索,让读者自己去推断答案。
      用这个标准来看,《物狂》似乎不是推理小说,因为解答问题的线索,是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而铺开的,不是先说出来,让读者自己去发现,或者说,作者需要解答哪一个谜的时候,才会写出只有自己才知道的线索。
      读完前三个“鬼怪”故事,其实就已经知道罪犯是谁,再往后看,就是看罪犯的犯罪动机。前面的铺垫不出彩,很平淡,解析犯罪动机的时候很精彩,特别是有几个细节很棒。
      
  •     文笔真是清汤寡水,犯罪手法也很常见而且还没到结尾就交代了,因此结尾只能写点读者尚不知道的真相,可惜是个让人被提不起兴趣的信息。故事主角A警部的风头配角B刑警抢去大半。扮幽灵的手段感觉很幼稚。整个没亮点。平时很少接触悬疑的人看看还行。
  •     日本的作家写的,把日本人的压抑变态,表示的淋漓尽致。不是一般的让人触目惊心。着魔的故事写的比较精彩,对于她的救命恩人无疑是有真挚感情的,而她表达自己情感的唯一方式就是交配,当她那曼妙的身材和恐怖的面庞同时出现在主人公--包括观众之前时,我不知道每个人都是怎样的感觉?如果你觉得无法接受,是不是说明你更加有人性?如果你感到了冲动,又是不是说明你更加没有人性?也许只有人才会死守在自己搭建的死胡同里。 所以人物的构建最后都变成了一种死守的 压抑。
  •     一生
      
      ——读土屋隆夫《着魔》
      
      继2002年发表了《圣恶女》之后,土屋隆夫又以87岁的超高龄于2004年发表了长篇推理小说《着魔》。作者晚年的几部长篇,大有越写越长的趋势。
      
      时间。
      在这部《着魔》中,故事的时代背景设定在“现在”,虽然出现了手机这种现代通信工具,但所起的作用并不大。在现代背景中,也并未出现电脑、网络等现代设备,警察们的调查取证,仍然靠磨破鞋子四处奔走,仍然靠着头脑的风暴来推理过程,并未出现先进的鉴识设备帮忙破案。因此,作者笔下的警察们颇具古风,好像仍然生存在过去那个黄金推理的年代。
      
      地点。
      而故事发生的地点则选择了一个虚构的地名——长野县美岳市。因为长野县是土屋隆夫的家乡,自然写起来会十分顺手,这无可厚非。但选择这样一个虚构的地名让我十分不解。或许是因为这是虚构的地名,对于里边提到的《化妆坡的由来》的传说应该也为虚构的,这样便于作者为“幽灵杀人”的主题发挥吧。但是,小说中还有一个诡计与“时刻表”有关。时刻表诡计一般都与日本当前实际存在之地名、列车时刻等真实信息有关,其作用在于可以以一种十分公平的方式与读者展开对决,也可以让读者在列车时刻中展开一次虚拟旅行。可土屋在这部小说里却使用了虚拟地名,因此时刻表就显得对读者们不够公平。——或许,土屋真的不擅长写时刻表诡计吧。
      
      人物。
      在这本小说里,仍然延用社会派中惯用的主角,即,办案的是警察局的普普通通的警察们。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那位喜欢“落语”的津村刑警,作者着笔较多,人物也充满“戏剧”性(就是字面的意思),让人难以忘怀。但主要的侦探角色则是津村刑警的上司土田警部。这位警部实干、聪明、温情,而且不会对下属们摆架子,对于下属不同的意见,也会听取而不打压,是个理想的上司。另外,这位土田警部是土屋隆夫处女作《天狗面具》(1958)中土田巡查的儿子,想不到在处女作中那个普通的巡查现在他的儿子也已经晋升为警部了。如果是按照作者创作的时间序来阅读的话,可能更能感觉这种时间的流逝吧,读起来也有一种别样的愁绪在里面。
      
      诡计。
      若是将推理小说的诡计分为whodunit、howdunit、whydunit三种的话,很明显的,土屋隆夫并不擅长whodunit这一块,很多部小说中的凶手或是犯人很容易看穿,但对于howdunit与whydunit这两部分,则有土屋独到的风格。在whydunit方面,尤其是后期的数部作品中,对于动机的描写往往都花很长的篇幅来描述,像《不安的初啼》几乎大半本都在讲述动机的成因,《华丽的丧服》、《米乐的囚犯》还有这本《着魔》,对于犯人的作案动机,作者真可谓是不惜笔墨,不禁让人读完唏嘘不已、感慨万千,也对犯人犯下杀人的罪行产生无限的同情。
      而对于谜题,怎么说呢,只算得上是半本佳作。对于前半部“幽灵杀人”的谜面,确实感到很华丽。当然,推理小说中的“幽灵”往往由人假扮,可在时空限制的条件下,犯人又如何作案?又有些“不可能犯罪”的趣味。而之后的时刻表诡计却十分差强人意,且不说作者使用了虚构地名这一点,读后发现其手法显得有些“不够严密”。若是拿擅长“时刻表诡计”及“不在场证明”的推理作家鲇川哲也的小说来比较,土屋的这个诡计只能算是小儿科级别。
      另外,在犯人遭到逮捕之后用暗藏的毒药自杀,倒与首作《天狗面具》中的“毒杀讲义”产生了联系。这种主案件完成之后又“回马枪”的写法,来源于次作《天国太远了》。初见时确实让人难忘。或许作者爱上了这么写,14部长篇小说里这种写法竟然出现了多次,竟然成了土屋隆夫的招牌式写法。
      
      文笔。
      在这部小说里,出现了“幽灵”的事件。在现代的小说(尤其是以科学、逻辑至上的推理小说)中引入灵异与恐怖的情节,有些显得格格不入,理想的条件应该是还未开化的偏僻之地较为合适,比如说三津田信三或是京极夏彦笔下那个二战之后不久的日本。但土屋隆夫本身就是一位长野乡下的农民(兼职写作写成大师?真了不起),文笔中自然有一种来自乡野的清新之风。再加上他的小说本身就与“现代”疏离,倒很像是已经过去的那个昭和时代。“幽灵”的设定倒与小说背景不会产生矛盾与疏离,显得恰到好处。
      不得不说,土屋隆夫的文笔具有一种大师的匠气在里边,其运用的笔法也能感觉到其强烈的文学性和艺术性。那个虚拟的小城市、那些生活在小城市里各种人物、那些人物的动作心事隐情等等,都有着浓郁的“土屋”气息。
      
      纵观土屋隆夫的一生,虽说作品不多,但每部作品仍然坚持做到了如下两点:
      一, 贯彻为自己定义的推理公式:事件÷推理=解决;
      二, 兼顾“本格”与“文学”,使其本格解谜小说具有浓厚的文学价值。
      而且,土屋隆夫又坚持以写实来包装故事,尤其是后期的作品,更是注重其事件背后的动机之所在,具有很强的社会性(虽然很少有人将土屋隆夫归划为社会派推理作家)。再加上越来越老练的文笔,其思想越来越深刻,不论是不是推理迷,都可以在其小说中取得一定的收获。
  •     这本12,是现在对过去的低语,是存在对失去的呢喃,是时间对心灵的试炼,是偶然与必然的重逢,是一个着意描摹的圆。
      
      土屋先生87岁。
      文字之于他,如同本能的呼吸。
      技巧之于他,如同眼见之明,耳闻之音,宛然在前。
      
      他走过了各种类型的坦途和小径,品尝了各类不同风味的苦涩与甜蜜,沉淀了岁月的美丽和丑陋,现在信笔挥洒,脱去了华丽的外衣,用最平实的手法叙述,墨迹暗香,久弥不散。
      
      作者享受着写作的过程,他在时空中纵横来去,在自己的喜好中挑拣,他平衡着每一个本应公平的生命,惩罚无心的恶也不饶恕有意的罪。他描绘人心的可怖,智慧的令人同情自身肉体的软弱。
      
      同时也有令人羡慕的全景图,每一个演员都栩栩如生,丰满立体,土屋先生寥寥数笔即能凸显一个人物,赏心悦目,满心赞叹。
      
      结尾是整篇文章的华彩,对比《红的组曲》里那如血的残阳和大段的修饰,土田警部无助的低语蒸发了所有的悲伤,人,始终只能孤独的来去。
      
      土屋先生今年92岁,那些浓烈的爱和恨,恬淡的生和死,不知还能否有新的文字来告诉?
  •   书评看完后似乎感觉亮点不足也不够吸引啊。
  •   最后两点总结的很到位,这两点是土屋一直所坚持的,很少有作家能够在每部作品中都非常清晰的表现出来。
  •   “这本12,是现在对过去的低语,是存在对失去的呢喃,是时间对心灵的试炼,是偶然与必然的重逢,是一个着意描摹的圆。 ”说的太好啦!这本书确实给人这种感觉嘿!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