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沒有解不開的結

出版社:大都會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作者:孫大為 著  页数:234  

前言

  許多人在與人說話、聽人說話,和理解別人的言詞、肢體語言及感情上,經常出現雞同鴨講的情況,如此的溝通不良,自然會產生或大或小的誤會,這對我們的事業和人際關係,都會造成極差的影響。  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因為誤會所衍生出來的惡果和悲劇,我們已經看得太多太多。  因為誤會,可能會引起工作上的分歧,造成團體和個人無法估計的損失;因為誤會,可能會讓別人誤解自己的人品,成為大家背後指指點點的對象;因為誤會,可能會讓多年志同道合的朋友分道揚鑣;因為誤會,可能會讓如膠似漆的戀人勞燕分飛……  要想避免誤會,就要多注意與對方的溝通,這往往是解除誤會最簡單也最有效的方法。  但溝通並不是大家坐下來,你一句、我一句,各自將要說的話說完就好,你還要會說、會聽、會問、會讀懂別人的話中之意,只有表達和理解都正確了,才能達到溝通的效果。  無數次經驗已經告訴了我們,千萬不要把事情藏在心裡,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推測,這樣做只會使誤會不斷加深,不但無法消除誤會,還會把誤會造成的損失無限擴大,等到有一天,當你發現一切只不過是因為溝通不良的時候,即便想要挽回,恐怕為時已晚。  所以,及時、有效的溝通,對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事情。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如果小看了誤會這條毒蛇,它就可能吞噬掉你周圍的一切,甚至是你自己。  為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避免造成終生遺憾的悲劇,在與人往來溝通時,一定要隨時注意不要產生誤會,不要輕易地誤解他人,更不要被別人誤解。  

内容概要

  說話零誤解,人際不打結!  誰說溝通很困難?只要掌握聽、說、問的一點小技巧,成為說話達人保證超?簡?單!  為什麼有的人一開口說話,總是讓人一聽就懂,  有的人就算拚命表達,還是令聽者滿臉問號,  搞到最後所有的事情全盤皆錯,誤會連篇?  別再傻傻搞不清楚啦!這全都是因為溝通出了問題!  要想傳遞資訊零誤會,接收訊息超正確,  只要留心聽話、說話、問話的小技巧,  溝通能力就能輕鬆UP!

作者简介

  孫大為  行銷企管專家,兼任大學講師,目前於某前500大企業擔任人力資源顧問,對溝通、人際關係與組織經營有精闢研究。 著有暢銷書《不可不防的13種人》、《好感力──辦公室C咖出頭天的生存術》一書。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誤會產生的原因在我們的生活中,誤會往往是難以避免的,它給我們帶來了很多麻煩。我們需要好好地想一想,這些誤會都是因為什麼而發生的。第二章小心,誤會就在你身邊朋友、戀人、夫妻……往往都是心有靈犀的,但是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即便是肝膽相照的好友、朝夕相處的戀人,也會因為誤會變得非常不愉快,甚至彼此傷害,造成終生的遺憾。第三章 善於溝通,表達零障礙誤會,往往是因為說出來的話,引起了別人的誤解才造成的。所以,我們需要格外注意溝通的技巧,避免誤會的發生。第四章 聽的妙用仔細聆聽對方的話,可以更加準確地捕捉對方的想法和意圖,達成良好的溝通,這樣,就會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誤會的產生。第五章溝通是解決誤會的良藥誤會的發生,是無法避免的。問題是當誤會產生的時候,應該怎樣來解除呢?溝通就是最有效的方式。第六章 減少誤會,工作更輕鬆誤會對工作的影響不可估計,誤會有可能會讓工作停滯不前,也會讓周圍的同事認為你是個無能之人,總而言之,對你的發展相當不利。第七章 化解上司誤解的策略和上司發生誤會可能是最可怕的誤會了!因為這不僅會耽誤工作,也有可能讓上司對你產生誤解,進而影響你將來的發展。第八章 情感溝通情感溝通也是溝通的一種,它能軟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減少摩擦。主動付出你的關懷,日久天長,必會得到對方語言上、行動上甚至情感上的回饋。

章节摘录

  誤會產生的原因  在我們的生活中,誤會往往是難以避免的,它給我們帶來了很多麻煩。我們需要好好地想一想,這些誤會都是因為什麼而發生的。  習慣差異造成誤會  交際行為是人類行為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不同的民族及民族心理就會表現出不同的交際方式。如果在餐廳點一杯啤酒,卻赫然發現啤酒裡有一隻蒼蠅,英國人會以紳士的風度對侍者說:「換一杯啤酒來!」法國人會將杯中物傾倒一空;西班牙人不去喝它,只留下鈔票,不聲不響地離開餐廳;日本人會去叫侍者把餐廳經理叫來訓斥一番:「你們就是這樣做生意嗎?」美國人則比較幽默,會向侍者說:「以後請將啤酒和蒼蠅分別放,由喜歡蒼蠅的客人自行將蒼蠅放進啤酒裡,你覺得怎麼樣?」這非常形象地概括出不同的民族處在同一環境下,接受相同刺激時的不同反應。雖然他們的價值取向是相同的,但表現方式卻各具特色,追究其根源是各國民族的心理不同造成的。  現代社會中,人與人的交往越加密切了,也許你的朋友之中就有來自不同國家、民族的人,在外商公司中這種現象最為普遍。如果你身邊的人和你並不是同一個國家或民族的人,與他們相處時你一定要小心注意,尤其要尊重對方的民族習慣與想法,不要以自己的想法去衡量、揣摩對方。瞭解對方的民族習俗想法,對你非常重要,如果你不瞭解對方的民族習俗想法或特別的思考邏輯,那麼你很可能會無法與你的同事友好地溝通、相處。  中國人強調社會對個人的約束,歷來以謙虛為美德,就是主張個人與社會的協調性。美國是個重視個人獨立性的國家,因此,美國人通常更願意直截了當和坦率地表示個人的意見,喜歡直來直往,容易對東方人一些對他們而言往往是不切合實際的「自謙」難以理解,他們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來理解字面的涵意,自然會引起誤會、衝突。  如果有人走進美國一家公司的經理辦公室說:「我能力有限,請你雇用我。」那一定會被拒之門外。「能力有限,我雇用你幹什麼?」經理往往還很不高興,認為你的話侮辱了公司,好像他們公司只配雇用能力有限的人。假使你振振有詞地申述你的工作能力,他們反而會很樂意雇用你。  若我們身邊有各種不同國家、民族的同事,我們說話辦事時一定要考慮對方的民族心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處理好與這類同事的關係。  感知差異產生誤會  感知是人類認識事物、世界的基礎,它是人類獲得來自外界環境和自身內部各種資訊的主要管道。心理感知對於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會有較大影響,感知的不同常常會阻礙人與人的交流。  因此,我們在與人相處時,瞭解對方的心理感知十分重要,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這一點;否則的話,很可能造成誤會,影響你與他人之間的關係,給他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曾任美國總統的吉米.卡特就有過這方面的教訓:  一九七六年的美國,經過激烈的競選,吉米.卡特終於戰勝了福特,入主白宮就任總統。上任後不久,卡特在白宮發表電視談話。可能是他想給美國人民一個全新的印象吧,他一改以往總統的穿著習慣,想在穿著打扮上表現出一副無拘無束的樣子。在電視直播的螢幕前,當著全國電視觀眾的面,他竟不穿禮服,而是穿打著領帶的羊毛衫,下身著一條藍色工裝褲。  這位美國總統的本意,是想把最高層次權力者的形象變得更具親和力,進而使人們覺得總統和我們是一樣的,是一位衣著隨便的平民。可是後來,卡特卻遭到人們的非議。因為在美國,許多人並不喜歡總統這樣隨便,他們認為藍色工裝褲和色彩斑駁的羊毛衫,表示著治理國事的人是牧童嬉皮客,而讓嬉皮客來治理國家是令人不放心的。後來,卡特總統再也不敢穿這樣出現在公眾面前了。  在上例中,吉米.卡特沒有準確把握好大眾心理以至弄巧成拙。事實上,卡特是認真地考慮過公眾感受的,但這種心理上的差異導致了最後的失敗,而這種心理感知的差異是造成日常人際關係交往障礙的原因之一。  因此,我們在與他人相處時,千萬不要把自己的心理感知強加在對方身上。只有瞭解到這種心理感知的差異,並且準確地把握對方的心理、心態,你才能避免不必要的交際誤會。  小心,誤會就在你身邊  朋友、戀人、夫妻……往往都是心有靈犀的,但是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即便是肝膽相照的好友、朝夕相處的戀人,也會因為誤會變得非常不愉快,甚至彼此傷害,造成終生的遺憾。  朋友相交的重點  1.充分的尊重能夠避免誤會,並營造出和諧的氣氛:據說抗戰勝利後,張大千要從上海返回四川老家,行前好友為他設宴餞行,並特邀梅蘭芳等人作陪。宴會開始,大家請張大千坐首座。張大千風趣地說:「梅先生是君子,應坐首座;我是小人,應坐末座。」  梅蘭芳和眾人聽了都不解其意。於是張大千解釋說:「不是有句話講『君子動口,小人動手』嗎?梅先生唱戲是動口,我作畫是動手,我理該請梅先生坐首座。」  滿堂來賓聽後為之大笑,並請兩個人並排坐了首座。張大千自稱為「小人」,好似自貶,實則「醉翁之意不在酒」,是對梅先生尊重的表示,它表現了張大千的豁達胸懷和謙虛美德,又製造了寬鬆和諧的交談氛圍。  2.要保守朋友間的秘密:朋友把自己的隱私告訴你,這可能涉及到家庭糾紛、生理缺陷、個人恩怨等等,總之是需要保密的,要不然就不會稱為是秘密和隱私。不過話又說回來,既然是秘密,朋友講給你聽,只是一種情緒的發洩,絕對不會希望你做個傳播的載體,搞得盡人皆知。  對方可能沒有直接告訴你要你替他保密,但這一層的意思是不言而喻的。他不說,可能是覺得說出來顯得對你不夠信任,但實際上,他對你是極度信任的,否則他是不會告訴你的。對此,你只有為他分憂解難的義務,而沒有把這些「隱私」張揚出去的權力。如果是無意間的洩密,還情有可原,你可以認真地向朋友做出說明,請求得到他的原諒。但如果是故意的,則是讓人無法容忍的,以後可能也不會有誰再把你當成知己,傾訴衷腸。  與朋友說話的分寸  1.插話要適時:許多人過分相信自己的理解能力和判斷能力,往往不等別人把話說完就中途插嘴,因此常會發生誤會。這種急躁的態度,很容易造成誤會,不只弄錯了對方的意圖,在中途打斷對方,也會有失禮貌。  當然,在別人說話時一言不發也不好。對方說到關鍵的時刻,說完後,你卻只看著對方而不說話,對方會感到很尷尬,他會以為沒有說清楚而難以繼續說下去。  有些人在別人說話時,仿彿都將話聽進去了,等到別人說完,卻又問道:「很抱歉,你剛才說些什麼?」對他來說,也許只是一時心不在焉,聽漏了重點,但是對說話的人來說,這卻是一件很失禮的事。  人們常會輕率地問:「剛才這個問題的意思,能再解釋一下嗎?」或者不經大腦就說:「我不太瞭解剛才這個問題的意思。」這些話都不算得體,你不妨這樣表示,「據我聽到的,你的意思是否這樣呢?」  即使你真的沒聽懂,或聽漏了一兩句,也千萬別在對方說話途中突然提出問題,必須等到他把話說完,再提出:「很抱歉!剛才中間有一兩句你說的是……嗎?」如果你是在對方談話中間打斷,問:「等等,你剛才這句話能不能再重複一遍?」這樣,會使對方有一種受到命令或指示的感覺。  俗話說:「聽人講話,務必有始有終。」但是能做到這一點的人卻不多。有些人往往因為疑惑對方所講的內容,便脫口而出,「這話不太好吧!」或因不滿意對方的意見而提出自己的見解,甚至當對方有些停頓時,搶著說:「你要說的是不是這樣……」由於你的插話,很可能打斷了他的思路,要講些什麼他反而忘了。中途打斷對方的話題是沒有禮貌的行為,有時會產生不必要的誤會,說不定對方會想:「那你來講好了。」  一個精明而有教養的人與他人交談,即使對方長篇大論地說個不休,也絕不會插嘴,這說明了打斷他人的言談,不僅是很不禮貌的事,而且什麼事情也不易談成。  另外,傾聽對方說話的神情很重要。聽別人說話時,眼睛卻望著地下,或嘴巴微張呆呆地聽,甚至重複發問好幾次,都會給人留下很不好的印象。  2.自然地加入他人的談話:在宴會、生日舞會上,我們時常可以看到朋友正和另外一個不認識的人聊得起勁,此時,每個人都有加入的想法。可實際上,你只不過是想聽聽他們到底在講些什麼罷了。但是,一方面你不知道他們的話題是什麼,而且你突然地加入,可能會令他們覺得不自然,甚至因此使他們的話題接不下去,到後來場面氣氛轉為尷尬。此時,大家一定會覺得你很沒禮貌,也因為你這位不速之客,致使自己的朋友感到尷尬或不滿。  如果碰到這種情況,你最好等他們說完再過去找你的朋友,即使真有事必須當時告訴他,給他一些小動作的暗示,他就會找機會和你講。同時也要注意,不要靜悄悄地站在他們身旁,好像在偷聽一樣,盡可能找個適當的機會,禮貌地說:「對不起,我可以加入你們嗎?」或者大方地、客氣地打招呼,請你的朋友介紹一下,就能很自然地打破這個情況。  3.玩笑適度,以免樂極生悲:茶餘飯後,不少人喜歡以幽默的語言使人捧腹,或以詼諧的比喻令人發笑,或者你戳我一下、我逗你一下來活躍氣氛,使大家在說說笑笑中增進友誼,密切感情。然而,朋友間開玩笑也要有分寸,否則很容易適得其反。  有一次,小張把小王的車子藏起來,急得小王直出冷汗。等小王要到派出所報案了,小張這才笑嘻嘻地說出實話。諸如此類的玩笑,弄得別人肚裡直冒火,有什麼好處呢?  所以說,玩笑可以開,但不可隨便亂開。會開玩笑,使人人高興,皆大歡喜;不會開玩笑,既達不到玩的目的,也收不到笑的效果。  其實,開玩笑也有講究。講究之一,是玩笑的內容要健康。既是開玩笑,就要好玩,能引人發笑,促進氣氛活絡;或者是透過開玩笑,互相激勵,鞭策進步。如果像上面講的惡作劇,把人開得直冒火,那就開到歪路上去了。還有一些人,開玩笑的情趣不高,甚至拿一些庸俗無聊的話引人笑,這也很難使人發出會心的笑聲來;還有的人拿別人的缺點甚至生理缺陷開玩笑,把無聊當有趣,那就更讓人不能忍受了。  講究之二,開玩笑要適當,不可開得太過分。尤其是年輕人愛動手動腳,你踢我一腳,我捅你一下。這樣開玩笑,雖無不可,但如果「逐步升級」,你摸我一下,我就捅你一拳;你踩我一下,我便踢你一腳,不占便宜不露笑,就可能把玩笑弄成打鬥,如果不顧安全、不想後果,開玩笑開出意外來,那教訓可就慘痛了。  講究之三,開玩笑要看對象。有的人嘻嘻哈哈,愛逗樂;有的人不苟言笑,動不動就臉紅;有的人自尊心特別強,你給他開個玩笑,他覺得對他不大敬重,說不定還要讓你下不了台;還有種人,高興時怎麼都行,不高興時一句話就冒火,這就要「區別對待」了。  善於溝通,表達零障礙  誤會,往往是因為說出來的話,引起了別人的誤解才造成的。所以,我們需要格外注意溝通的技巧,避免誤會的發生。  清楚地表達你的想法  1.講話的快慢要適度,聲音要適中:在與人交談溝通的過程中,首先要留意自己說話是不是太快了?如果說話太快導致字音不清,就會使人聽了等於沒聽。即使快而清楚,也不足以仿效。說話的目的在於使人全部明瞭,別人聽不清,聽不懂,就是浪費時間。所以我們要訓練自己,講話的聲音要清楚,快慢要合度。說一句,人家就要聽懂一句,不必再問。  其次,說話的聲音不要太大聲。在熱鬧的街道上、賣場裡,或者是在有嚴重雜訊干擾的地方,提高聲音說話是不得已的。但是平時就不必也不能太大聲,尤其是在公共場所或在會客室裡,過高的聲音會使對方感到不舒服。  說話雖不能太快也不能太響,但在談話中,每句話聲調也該有高有低,有快有慢。說話有節奏,快慢合適,這可使你的談話充滿情感。你可留心那些使人聽而忘倦的人的說話方法,留心舞台上的名角唸詞的方法。  2.揣摩如何用詞,說話越簡練越好:有些人在敍述一件事情時,拚命說許多話,還是無法把他的意見表達出來,結果對方費了很多時間與精力,卻抓不到他話中的意思,造成了誤解。所以,話未說出時,應先在腦裡打好一個草稿,擬幾個重點。  良好的溝通能力,從某種意義上講可能比知識水準、分析能力和智商更為重要,良好的溝通,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你必須機靈一點,創意要能提起人的興趣。如果你總是向老闆嘮叨一些婆婆媽媽的  瑣事,你的前途就無望了。  ② 與人溝通必須帶有自信,不說廢話才是懂得溝通的幹練之才。  ③ 輕鬆瀟灑的態度對於溝通的成功至為重要。你如果過於緊張,別人看了也會難受。  ④ 說話者誠實的態度會帶給對方一個好印象。因為世上說謊行騙的人太多了,誠實一定會有助於你的成功。  ⑤ 對方的興趣所在是關心的焦點,因此,對於對方的好惡要敏感。  ⑥ 保持適當的幽默感。  ⑦ 不要讓情緒左右了訊息的傳遞,也不能不同意對方的話或是另有看法時,就打斷別人的話。傾聽並不等於完全同意對方,它只是一個「聽」的動作。  ⑧ 決定你反應的方式。除非確定對方的話已經快要講完了,否則不要太早下結論。  第一個反應一定要做正面肯定的回答,就算你完全不同意對方的觀點,至少也要感謝他願意花時間和你一談。  問話的九種技巧  生活中的問話有三種機能:釋疑、啟發及打破談話的僵局。學會問話的技巧,對於解除誤會有極大的幫助。  問話要講究技巧,高明的問話不但能使你避免誤解、達到目的,而且被問的一方也不會發生誤會。下面是幾種常見的問話形式和方法:  1.直接型提問:提問,需要考慮環境及時機。提問者要根據不同的環境和時間使用不同的提問方式,有時需要委婉,有時需要直接。直接型提問則屬後者。當我們需要對方毫不含糊地做出明確答覆時,直接型提問是一種較理想的方式。一般說來,生活中常見於父母對孩子的責問,上司對下屬工作的詢問。如果交談者雙方關係比較密切,而所提問題又不會引起不愉快的後果時,也可以採用這種方式。  直接型提問直來直往,速戰速決,節省時間。但一定要注意場合和時機,否則就會事與願違。  2.誘導型提問:直截了當地提問,是要求直接求得答案。但也有一種情況,回答者出於知識水準或因與個人利益有利害關係,不急於直答。這時你可以採用誘導型的提問方式,這種發問方式不是為了要替自己解疑而問,而是為了緊緊吸引對方思考自己的問題,誘導對方接受自己的觀點,所故意向對方提問的方式。它具有誘敵深入、扼喉撫背的效果。  3.啟示型提問:這種提問方式重在啟示。要想告訴對方一個道理,但又不能直說,那麼通過提問引起對方思考,直至明白某個道理。  老師在批評學生的時候,在指出對方的錯誤行為之後,常常會接著問:「你覺得這樣做對嗎?」就是一種啟示型提問。  4.選擇性提問:選擇性提問容易造成一個友好的談話氛圍,被提問者可以根據本人的意願,自由地選擇答案。比如:炎熱的夏天,你家來了客人,你想給他弄點東西解渴,但又不知道他喜歡什麼,你可以這樣問他:「你是要茶、果汁還是冰咖啡?」這樣,客人選擇他自己喜歡的東西,增添了友好的氣氛。  5.攻擊性提問:發問要考慮對象,尤其是被提問者與自己有利害關係。如果對方是自己的競爭對手,這時候提問的目的只是為了直接擊敗對手,你不妨可以採用具有攻擊性的提問方式。  雷根與卡特在競選美國總統時有一段精彩的論辯。當時,雷根向卡特挑戰性地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每一個公民在投票前都應該好好想一想這樣幾個問題:你的生活是不是比四年前改善了?美國在國際上是不是比四年前更受尊重了?」雷根的提問猶如一枚重炮彈,極富攻擊性,在美國選民中激起了巨大波濤。結果在論辯之後,民意測驗表明:支持雷根的人顯著上升。攻擊性問話的直接目的是擊敗對手,故而要求使用這種問話時,要具有幹練、明瞭、利己和擊中要害等特點。  6.迂迴曲折地提問:義大利知名女記者奧里亞娜?法拉奇以其對採訪對象挑戰性的提問和尖銳、潑辣的言辭而著稱於新聞界,有人將她這種風格獨特、富有進攻性的採訪方式稱為「海盜式」採訪。迂迴曲折的提問方式,是她取勝的法寶之一。  在採訪越南總理阮文紹時,她想獲取他對外界評論他「是越南最腐敗的人」的意見。若直接提問,阮文紹肯定會矢口否認,於是法拉奇將這個問題分解為兩個有內在聯繫的小問題,曲折地達到了採訪目的。  她先問:「您出身十分貧窮,對嗎?」阮文紹聽後,動情地描述小時候他家庭的艱難處境。得到關於上面問題的肯定回答後,法拉奇接著問:「今天,您富裕至極,在瑞士、倫敦、巴黎和澳大利亞有銀行存款和房產,對嗎?」阮文紹雖然否認了,但為了洗清這一「傳言」,他不得不詳細地道出他的「少許」家產。阮文紹是如人所言那般富裕、腐敗,還是如他所言並不奢華,已昭然若揭,讀者自然也會從他所羅列的財產「清單」中得出自己的判斷。  阿里.布托是巴基斯坦總統,西方評論界認為他專橫、殘暴。法拉奇在採訪中,不是直接問他:「總統先生,據說您是個法西斯分子」,而是將這個問題轉化為,「總統先生,據說您是有關墨索里尼、希特勒和拿破崙的書籍的忠實讀者。」從實質上講,這個問題同「您是個法西斯分子」所包含的意思是一樣的,轉化了角度和說法的提問,往往會使採訪對象放鬆警惕,說出心中真實的想法。它看上去無足輕重,但卻尖銳、深刻。  7. 以「如果」提問:首先我們要養成習慣,用「如果」開頭引導的問句問對方能夠得到更好的結果的話,就要避免簡單用「是的」來回答對方的提問。比如說,你給顧客介紹一種產品,顧客問:「能做成綠顏色嗎?」你知道能,但是你不說「能」,你反而問:「你喜歡做成綠顏色的?」顧客通常會回答說:「是的。」而後你再問:「如果我給你找一件綠色的,你會買嗎﹖」  「如果」引導的問句把問題又還給了對方。有一位朋友就是用這種方法從業務經理升到業務主任的。他問總經理怎麼做才能被提升為業務主任,然後他用「如果」提問方法,在一定的期限內完成所交派的任務,因此獲得提升。  用「如果」這樣的句型能產生所希望的結果,我們應養成習慣多用,而不要總以「是的」來簡單回答了事。我們可以用做遊戲的方式來練習,直到成為自然而然的反應。例如:當家人請你倒杯咖啡時,你不要說「是的」,而要問「你想喝杯咖啡嗎?」他們總是會說「是的」。而後你再說「如果我給你倒咖啡,你能……」你可以提出任何要求作為倒咖啡的條件。  8.「足夠」提問:問句中用「足夠」這個詞非常有效,可以得到對方的同意。  例如:「你覺得下星期一開始夠快吧?」也就是說這個回答並不意味著我們要開始,而是要在下星期一才開始。  「你覺得十台電腦夠了嗎?」回答說「夠了」是意味著十台電腦能滿足需要了。對方若是回答說「不夠」,那麼就是意味著還要增加!  這僅僅是最簡單的方法,只需稍稍練習就能掌握。  9.針對次要方面提問:我們如果對一個想法中的次要內容徵求他人同意的話,那麼也就得到包括對主要內容的同意。例如:「有了新的電腦系統後,我們應該配備第二台印表機了吧?」同意配備第二台印表機的人,一定在原則上已同意購買新電腦了。  處理不同意見的四種方式  不同的意見和見解往往會造成雙方的誤解,如何靈活處理就需要你的技巧了。處理不同意見和見解異議有以下四種基本方式:  1.不處理:我知道這種建議聽起來好像很奇怪,但是我覺得有時候某些異議可以置之不理。比如,你在介紹計畫時有人會說:「聽起來實施這個計畫會很複雜」。對此,你的反應可以僅僅是一個會意的微笑,然後繼續講下去,不再理會。  在促銷會上,有人可能會說:「聽起來會很花錢的!」對此你可以說:「對。」然後繼續解釋你的計畫,介紹從中得到的好處會如何大大地超出所需的投資。  我們在採取不理會的方法時應非常謹慎。如果這些異議對提問人來說真是問題的話,那麼他會始終記著,等你講完後他還會提出來,而這期間你說了什麼他幾乎都聽不進去。  2.一段時間後再處理:我們可以這樣說:「說得好,一會兒我會講到這個問題。」或者「我準備在講投資部分時談談這個問題,我把它留到那時再講,好嗎?」  另外,還必須注意對方的身體語言和表情,確信他暫時不會再糾纏這個問題,而且明白你會在後面講解的。絕不能讓他有這樣的感覺,認為你說後面再講,僅僅是希望大家會忘記這個問題。  3.立刻處理:通常情況下,最好的方法是立刻處理異議,當然這樣做會打斷你的發言或思路。你可以說:「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很高興你能把它提出來,現在我們一起看看是怎麼回事。」「你說這個計畫可能難以落實,能否再詳細說說你的觀點,讓我能完全明白你的意思?」你從這些問題的答覆中能更好地理解對方是怎麼看待問題的。等他答覆後你可以說:「要是我理解得對的話……」針對他提出的異議,你重新措詞解釋來肯定你的計畫。  4.提出之前就處理:對付潛在問題,這是最有力的方法,能產生良好的作用。第一,這表明你已做了很好的準備,對提出的計畫,已考慮了他人會怎麼說。第二,你能把解答問題與你發言的內容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根據自己的時間表妥善處理各種異議。第三,你用自己的語言解釋問題,而不用被動地等待他人的提問。第四,你顯然是一點兒也不擔心會有異議,否則,你是不會自己提出來的。  你會這樣說:「現在有些人會說這個計畫可能難以落實,他們說的也許有點道理,但是……」接著解釋計畫將會如何容易地被落實完成。  「有些人會認為太貴了,但是我已經查核了所有必需的支出,平均下來每月只需一萬八千元。而這項投資每月能產生六萬七千元的收益。這是一項不錯的投資,你們不會不同意吧?」問題在提出前就解決了,這是最有效的方法。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