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女人,蹺家去

出版时间:2012-5  出版社: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瓊.安德森(ANDERSON,JUNE) 著  页数:271  

前言

  引言  大凡三十到七十歲之間的女性,都可能提出同樣的問題:「我為所有的人做了所有的事,那麼為了我自己,我該變成什麼模樣?」  「不可能的,」我聽見有人這麼說,「這太麻煩了。」  「我的擔子那麼重,怎麼可能完整的回答這個問題?」還有人這麼說。  好吧,也許是這樣。但是妳知道,我曾經為了滿足每一個人的需求與期待,而變得很空虛,甚至到了絕望的地步。單純的活著已經讓我再也撐不下去。我知道我需要傾聽心的聲音,開始多照顧自己一點。但是就和妳一樣,我不知道該怎麼做。然後有一天,我決定改弦更張,一度蹺家。從此我沒再回頭。  這回出走純粹是一時的衝動。當時我已是半百之人,心想再不做就沒機會了—傾聽心底的聲音,或是繼續隨波逐流。在我的內心深處,我知道有無數沒人聽見的渴望、構思與計畫,長久以來,我已經習慣了對它們視而不見。該是解放它們的時候了。離家出走似乎是唯一的答案。到一個我可以離群索居的地方—遠離朋友、家人和外在的影響—這可以幫助我重新開始,回頭重新聯繫過去的我,以及我想成為的我。  當然是要付出代價的。我決定獨自搬到鱈角(Cape Cod),對我的親朋好友來說,這個想法就算不對他們形成威脅,至少也是不受歡迎的。除了一個摸不著頭腦又憤怒的丈夫之外,還有許多朋友與舊識都說我自私,其他的人則是斷言我已經化身一個激進的女性主義分子。我對最後這個粗糙的標籤感到怒不可遏。難道他們看不出來我只是站在人生的轉捩點上,我只是需要一個新的方向嗎?然而,這些論斷還是讓我感到萬分懼怕—我似乎已經失去悲憫之心,甚至已經有點瘋狂了。但我只知道我又累又空虛。這個文化堅持要我們去做事(do),而不是做自己(be),我心中柔軟的部份已被深埋,甚至不太喜歡自己當時的生活。  獨居一年的時間裡,我的足跡踏遍鱈角所有的沙丘與海灘,也漸漸理出了頭緒,我重新探觸自己的本能與直覺,修復了因為忽視自我而產生的傷痕,並挖掘出一塊嶄新的畫板,我可以在上頭重新設計我的餘生。一路走來,我覺察到那許多撒在路上帶著倒鉤的標籤對我毫無影響。它們反映的只是旁人對改變的畏懼,以及因為無法再依賴我而產生的恐懼感。我的任務只是要救一個我唯一能救的生命—我自己。  在那一年之中,我有幸遇見一位睿智的老婦人,她成為我的好友與導師。瓊.艾瑞克森(Joan Erikson)嫁給知名的心理醫師艾瑞克.艾瑞克森(Erik Erikson)為妻,和他合作發明了一套理論,即個人認同是經過八個人生階段的循環而成。她除了和丈夫共事之外,還是個畫家,也是個很好的聽眾與追求者。她教我如何迎風起舞,如何拾起生命中掉落的線頭,如何活在當下,如何滋養關愛我的身體,以及如何熱愛探險永不止息。她的友誼支持我走過這趟艱困的旅程—她用笑聲和她熱愛的歌曲為我委頓的精神打氣,她在分外寂寥的暗夜陪伴著我,她幫助我走出絕望,找到我的目的感,鼓勵我找回生產力,分享我的故事。我珍視她給我的最重要的課題:「任何出現在我們眼前的智慧,任何人提供的支持,我們都有責任接受,然後,最重要的是,將它傳遞下去。」  因此,當一些老朋友來訪,注意到我不僅步履輕盈,神態更是快活無憂,就說她們自己也想要像我這樣,於是我回頭憶起那帶領我走向轉變的各個步驟。最初的幾個月裡,我都是在暗中摸索,只是讓日子一天天過去,而沒有清楚的目標和目的,但我的經驗確實形成了一個模式,還有若干練習幫助我繼續前進。在瓊安的鼓勵之下,我將我的故事依時間順序寫成三本暢銷的回憶錄,目的是鼓勵其他婦女走出自己的生活,就算不是出走一年,也要離開一星期或一個週末,學習傾聽自己的心靈想要訴說的話。  那些書挑動了許多人的神經。無數婦女擁進書店裡想要見我,還有人邀我出席她們的讀書會,還有數不清的信件與電子郵件,都是要表達她們解放的心情,因為終於有人將她們的感覺訴諸文字,慢慢的,我無力再回覆這些信件。每一個人都想要更多—更多故事,更多靈感,更多指引。有兩封信闡明了這個重點:  我剛讀完《漫步在海邊》(A Walk on the Beach),心蕩神馳不能自己。在我心生的這個時點,過去二十七年來我所知所為的一切均將來到終點而有所改變,我敬佩妳有勇氣掌控自己的人生。但妳都是如何做到的呢?可以給我一些建議嗎?有沒有什麼樣的地圖可以讓我一路追隨?  我剛讀完《海邊的一年》(A Year by the Sea)。妳的書在許多方面觸動了我。我今年五十二歲,是該重新塑造自己的時候。妳乾脆收拾行囊到海邊去,這個方法好極了,但對我來說卻是遙不可及。我似乎凍結在我的空間裡,我也想離開一段時間,但如果永遠離開就未免太嚇人了。妳怎麼有這個勇氣的呢?妳是如何活過那些乏味的時刻?妳怎麼樣讓自己不會不耐煩?在妳的書裡,這一切都顯得很簡單,但我知道不是這樣。我該怎麼做呢?  顯然其他女性在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之外,也都想要找到其他的目的。她們需要的只是時間,最好有人在旁邊敲邊鼓表示支持,外帶一點溫和的引導。因此我開始主持海邊週末營(Weekend by the Sea Retreats)。大約八年後的今天,婦女繼續從全國各地來參加這些週末營,以及在各處巡迴舉辦的工作坊。這些女子的自我被她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徹底掩蓋了,如今她們來這裡學習如何將它們挖掘出來。她們來沙灘漫步,分享自己的故事,以及在我的後見之明的協助下,重新找回她們真正的自我。她們都帶著痛楚(the ache)而來,說她們的婚姻如一灘死水、孩子需索無度、空巢期剛開始、上司傲慢自大、事業沒有一點挑戰性,以及,是的,生命已經失去光彩。我迎接她們說:「歡迎成為我們的一員,姊妹們。該是重生的時候了!」  這些婦女都是些什麼樣的人呢?有的是自以為無所不能的女強人;孩子已經離家而渴望有個新方向的家庭主婦;新寡或剛失婚的婦女,在這成雙成對的世界裡,必須面臨一個寂寞的未來;年輕的媽媽,首度逃離生活中不停需索的噪音與活動;懷疑自己是否錯失了什麼的未婚單身女性。除了做母親的人之外,還有許多女兒、姊妹、姑姑阿姨、祖母和朋友們,來自全美五十州和加拿大。她們既絕望又充滿勇氣—準備要付出一切做好自己。在週末營裡,她們學著活在當下,逸出常軌,棄絕規條,耽溺於偷閒的時光裡,完美的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採取行動強迫改變。  對許多人來說,真正的走開,即使只是一個週末,都是一件奢侈的事,但我們無論如何都必須找出時間讓自己做出改變。是的,有許多束縛牽絆。但這些大多是我們自己一手造成的。我上電視節目「歐普拉脫口秀」(The Oprah Winfrey Show)時,曾談到離家尋找自我的觀念,前排有位女士舉手,堅持說她不可能做這樣的事。「我有好幾個孩子,」她抱怨說:「還有一份工作和一個丈夫。」  我感覺到她認為我的故事很難理解,也覺得忿忿不平,但我擺脫我的罪惡感,坐挺了身子,直直的看進她眼裡,問道:「一年裡面有八千七百個小時。妳卻連二十四個小時都找不出來留給自己,妳不覺得很可憐嗎?」  「可憐!」歐普拉拉長了聲調,慢條斯理的回答。「妳聽見了沒?可憐!」  觀眾一陣哄堂大笑,但是在節目結束之後,過了許久,我才明白我們談到了一個重點。如果女人找不出時間來讓自己恢復元氣,那的確是很可憐的。事實上,我認識的婦女之中,沒有一個人敢說,她的家人會硬要她非得找出二十分鐘的快樂時間不可!更別談有誰會催促我們去尋找自由或解脫。我們必須伸出手去自己抓取。這個伸手的動作需要大量的意志與勇氣,但是正如瓊安.艾瑞克森有一回跟我說的:「坐在那兒等著生命來找妳,那才是真懦弱。」  不要繼續在我們的皮膚之下當個陌生人,一分鐘都不需要。我們已經當好女孩當得夠久了。這本書就是要激勵妳獲得新生。其中有些是我在海邊那一年按照直覺採行的步驟,或是在海邊工作坊遵循的程序,外加一些我自己和其他婦女的故事。  我並不打算讓它成為一件艱難的工作,也沒有任何時間限制。我們女人不需要更多的工作,或是任何人來告訴我們該做什麼。況且,心靈的工作是不能有時間架構的。尋回自我的道路就和走上這趟旅程的婦女一樣多,而且到頭來人人都必須設計自己的路徑。  有些人也許寧可讓自己的焦慮簡單溜過。她們不想聽到什麼輪到她們上場的話,不想讓人家把她們從自己的角色中拖出來,不想克服自己多年來根深柢固的怯場習慣而走進聚光燈下,不想發出聲音,大聲喊道:我要,我需要,我就是我。  但是使她們裹足不前的並不只是這些心理障礙而已。她們也缺乏引導。我們都需要更多的導師。我們的傳統支援體系瓦解了。有太多家庭因為離婚或分居而相隔兩地。母親和女兒很少分享同樣的資訊、價值觀或期望。太多人覺得孤立無援,動盪飄泊。本書中,我寫出我自己的故事,外加其他參與週末營的婦女的故事,我希望妳能夠開始自在的表達自己的需求,對我們追求自我的過程也不會覺得不安,並能夠開始尋找妳的支援網。  這不是一本傳統的實做祕訣書。我無法忍受那種書,它們總是假設我們只要記住那些步驟,遵循那些規則,就可以讓自己變得完美。誰要變得完美?完美是施打肉毒桿菌除皺,擁有六號身材。上帝從來沒打算讓我們變得一模一樣。不是的,這本書是要給妳一個脈絡背景,一種社群感。妳只要慢慢翻閱這些章節,或是利用一個週末的時間,實際進行本書「後記」裡的各個「助動計畫」步驟。妳可以和朋友分享,或是自己進行。週末營的朋友會肯定的說,離開家庭一個週末並非不可能,而且還可以得到一個能夠改變一生的經驗,因此我力勸大家,每一個人都要設法找出這個時間。妳可以利用後面的一些空白頁,記錄自己的成長,或是自行寫出一本日記來。  無論妳決定如何使用這本書,我都鼓勵妳去買本日記,一面讀一面寫。妳的反應和我的文字會形成對話,也會成為妳自己原創點子的跳板。我光是在那一年,就記下所有的想法與經驗,而且我會不斷回頭參考它們,從中得到鼓勵和靈感。妳可以視自己的需要,前後跳躍式的閱讀不同的章節,但是最好從第一章開始看,才能明白自己也需要改變。  我們必須重新評估自己的例行事務與規則,在這場奮鬥之中,我們大家都是姊妹,因此需要鼓勵彼此去冒更多的險。正如艾略特(T. S. Eliot)說的:「唯有那些冒險走遠路的人,才可能發現自己能夠走多遠。」  因此,當妳渴望找到真正的自己,提振自己頹廢的精神,想要即起即行、豪放一番,或甚至只想自由的享受當下,放開想要掌控的雙手,修復受損的心靈,或是尋回自己埋藏的部份—這本書就是為妳寫的。這是妳的機會,可以深入了解妳的問題,改變平時的例行公事,遠離規範,質疑現狀,每一天找回一點屬於自己的時間。畢竟,生命就只是一個回應而已。  在每一個女人的生命裡,總會有個時候,她必須為自己負責。妳的時候到了嗎?當然,這會需要一點訓練、決心、信任與時間。但是到頭來,妳就會明白柏拉圖的話:「未經檢視的生命就是被浪費的生命。」因此向前走吧。即使妳心底的聲音說不要,依然縱身跳下。然後別再回頭。終於輪到妳了。  

内容概要

  《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瓊.安德森,在本書中提供了精闢的建言與靈感,幫助女性發掘真正的自我,了解自己可以成為什麼樣的人,重建具有創意、獨立又充實的人生。  在為家庭、為所愛的人忙碌多年之後,妳是否早已遺忘夢想與自我?  只要妳願意,即使只有短短一個週末的時間,也可以透過本書,瞬間改變妳的人生!  全美暢銷作家瓊.安德森在本書中運用自己的人生經驗,以及她在工作坊中的所見所聞,讓女性朋友明白如何脫離自己在眾多關係中所扮演的角色,並恢復自己的真實本性。依循本書的實例與導引,讀者將可培養自己長期被忽略的才能,不再需要屈就自己,進而重獲新生、改頭換面、為自己而活。  安德森提出了抽離(retreat)、修復(repair)、重拾(retrieve)、重組(regroup)、再生(regenerate)、重返(return)等六個探索自我的階段,以及詳細的自我設問和實作清單,簡明易於操作。她條理清晰、循序漸進地引領所有女性讀者按照自己的步調,踩著書中寶貴的經歷前進。這個可以帶來持續改變的旅程,時間不需要多,只要短短一個週末,就夠了。《好女人,蹺家去》將瓊.安德森的自我探索技巧帶到世界各地,不僅探討眾多女性為了完全發揮潛力而做出的奮鬥,也揭示出更多令人驚奇的成分,幫助女性重新發現自己,讓自我夢想再現生機。

作者简介

  瓊?安德森(Joan Anderson)  畢業於耶魯大學,是資深新聞工作者,也是《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著有三本非小說類的女性書籍:《海邊的一年》(A Year by the Sea)、《未完成的婚姻》(An Unfinished Marriage)和《漫步在海邊》(A Walk on the Beach)。她也寫兒童讀物,如《1787:第一次感恩節大餐》(1787: The First Thanksgiving Feast)、《美國家庭農場》(The American Family Farm)等,以及備受讚譽的專題著作《戒除看電視習慣》(Bearking the TV Habit)。  瓊曾因漠然的婚姻關係陷入停滯,同時面臨中年生活重心轉移的困頓,她毅然離開家庭,前往麻州鱈角的海邊小鎮獨自生活了一年,繼而在海濱生活中探索到新的力量和轉機。瓊在深刻體驗了女性的凋零和重新綻放的生命後,開始藉著寫作與更多的女性分享她的心路歷程,進而針對女性議題,和媒體角色發表演說,同時主持「海邊週末營」講座,與學員分享她在海邊獨居一年的學習成果,探索簡樸生活的要素以及如何活在當下的藝術。  瓊曾應邀上「歐普拉脫口秀」等多個知名電視及廣播節目,與觀眾談論她的暢銷書。瓊目前與丈夫定居鱈角,持續經由寫作和更多女性分享心路歷程,並幫助更多背負傳統包袱的女性重新認識自我。

章节摘录

  讓身體動起來  在海灘漫遊和接下來的分享之後,我的心情都是憂喜參半的──喜的是大多數婦女都因為這次經驗而似乎有所改變與成長,憂的是那沒有收穫的少數。當這少數人聽著別人談起她們的發現時,我會留意到這幾個人的焦慮,也可以感覺到她們對自己的失望甚至慚愧,因為自己只是站在邊緣,沒有參與感。這些人要不就是選擇留在旅館裡,或是不願下船,走馬看花的參觀過海豹就回航,要不就是單純的散散步,像是存心抗拒到底。無論原因是什麼,不管她們是不是覺得自己身材不好,超重或是身體微恙,這些女性就是無法相信自己或是自己的身體。  海灘漫遊是一種測驗──一個對身體的測驗,強迫這些女性相信自己有能力置身於野外、孤立而陌生的環境,測試她們的韌性,而且是在進行一趟沒有退路的旅程。這是為了測試她們敞開靈魂面對未知的能力:面對一個沒有界限、無法控制的經驗,面對孤獨。然而最重要的,這也是為了挑戰她們的身體。  在海灘上漫步時,妳會不由自主的注意自己的身體。妳的心跳加速,脈搏變快,走在沙上,妳會覺得雙腿像鉛錘一樣抬不起來,妳的鞋子和衣服因為浪花而沉重了,身體也在風中瑟縮。為什麼要走這一趟?因為,最重要的一點,這是一趟冗長又耗費體力的歷險,它會強迫妳去證實自己的情感與肢體的能力。而且就像瓊.艾瑞克森曾說的:「為了不失敗,到頭來妳就必須依靠自己,明白自己是有能力處理事情的。」  大多數女性都比較願意測試她們自己的情感,開放自己的心胸與大腦,迎接新的未來,卻不願面對自己的身體,更別提測試它了,這點讓我覺得很驚訝。許多婦女都覺得,光是走上海灘這樣的肢體活動就足以讓她們退避三舍,讓她們懷疑自己。但是在我獨居的那一年裡,我發現,如果我不把身體考慮在內,就不可能掌握自己的生命。我們必須重新認識自己的身體,學著相信它的能力,才能認清身體的力與美。精神上的啟蒙和身體的啟蒙是同時並進的,但是這個說法乍聽之下會令人害怕,因為有許多人所受的教育,都是在告訴她們,不要確實的認識或運用她們的身體。  我也不例外。長久以來,我甚至不敢正視我自己,尤其是赤裸的時刻。我總是走出浴缸,抓住一條大毛巾,圍住我的身體,從頭到尾背對著鏡子,以免一不小心看到我那不怎麼完美的曲線和一團團的贅肉。我在結婚之前,確實照過幾次鏡子,努力藉由飲食和運動去修飾我的身材。在此之前,我還曾經為了參加一個全州的選美活動,而努力保持身材,因為我的母親幫我報了名。我用標準方式去拉扯我的肌肉,把自己當黏土一樣的捏成一個好看的樣子,那大多是為了贏得男人的眼光,和旁觀者的讚美。我從來不會為了保持健康而去滋養我的身體,或是感謝它幫助我度過每一個日子。  我剛開始搬到鱈角時,被迫必須砍樹、鏟雪、掃除枯葉,以及和魚市場裡的工人一樣快速的剝蚌殼,即使在那個時候,我依然漠視自己身體的力量,很少給它關愛的眼神。飲食沒有節制,不去定期做健康檢查,也不安排一點小小的享受,例如優閒的洗個泡泡浴,或是偶爾來一次指壓按摩。畢竟,我這麼遠道而來是為了尋找自己,以及一點內在的平靜,而不是去在乎我看起來是什麼模樣的。  我想妳可以這麼說,打從一開始,我就是被訓練成一個「扮演女性的人」(female impersonator),葛羅莉亞.史坦能(Gloria Steinem)就用這個名詞形容瑪麗蓮.夢露的心態。根據史坦能的說法,夢露一心一意想要成為別人心目中理想的她—讓她的外表變得完美,而不去探索自己的內心世界。她的身體就是她的畫布,但是這具驅殼和她自己的直覺、思想與欲望全然無關。  有太多女性罹患了這個危險的症候群,認為自己的身體是為了取悅別人,是為了幫助我們融入社會,而且或許最糟的一點,是為了把真正的自己藏在背後。「女性如果對自己的身體感到不安,」埃思戴絲說,「她就會失去創意,也無法關切其他的事物。即使她的身體會保護她的性靈,也會支持它,讓它發光發亮,即使身體是記憶與欲望的儲藏庫,大多數人依然將自己的失敗歸咎於它。」

媒体关注与评论

  ?安德森誠摯懇切的語調,深深吸引許多女性,如同安德森一般,她們都覺得自己需要時間與空間來重新創造自己。」  --《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好女人,蹺家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