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寶瓶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作者:盧蘇偉 页数:240
内容概要
我們身上很多問題其實是來自父母與原生家庭! 「你要相信自己是最棒的!」是針對所有華人最深切的提醒。因為信心就是力量! 小斌月考第五名。老師特地打電話,和小斌媽媽分享喜悅。小斌媽媽卻跟老師說:「唉唷,我們小斌笨頭笨腦的。叫他去買瓶醬油,零錢都找錯,一定是老師特別會教啦!」長大後的小斌知道媽媽是謙虛,但他多麼希望媽媽當時的回應是:「是啊,小斌真的很棒,我很以他為榮!」那麼,現在的小斌也許會對自己更有自信,也更有信心面對生命裡的挫折! 我們的社會存在兩種人。一種是成就非凡,但在內心深處,卻總覺得自己還不夠好、不夠優秀;另一種人是常常受挫,因此覺得自己真的很沒用、很一無是處。當我們將時光往前挪移,我們會看到他們的共通點,他們都有一對責備多於肯定、要求多於讚美的父母。也許這是東西方文化在教養上的巨大差異,身為國內外知名潛能整合專家的盧老師,他提醒我們,我們的價值觀、我們看待自己的方式,完全是來自父母與原生家庭。 如果我們要改變自己,就必須回頭省視原生家庭。省視原生家庭是一條漫長且艱辛的路,需要體諒、需要包容,更需要和解,而一旦開始,我們將能找回更具信心的自己、更願意挑戰自我的自己,以及更能追求生命其他價值的自己。
作者简介
盧蘇偉 國內外知名潛能整合專家小時候因為腦膜炎的侵襲,讓他的記憶功能受損,直到小學五年級才真正的學會認字。他讀過啟智班、特殊教育班,但憑著過人的意志與家人永不放棄的支持,花了七年,重考五次,終於考上了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學系,目前在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進修中。 大二時經由教授的輔導,他發現自己在邏輯與分析方面的特殊天才,也找到了適合他的學習模式;最後以全班第三名的優異成績由警大畢業,並考上高考司法行政觀護人科,以及專門技術人員社會工作師高等考試及格。現在的他是板橋地方法院少年調查(保護)官,是輔導專家,也是知名的潛能開發專家。 從啟智班走來,盧蘇偉把自身的經驗寫成了《看見自己的天才》一書,告訴大家「沒有天生不會讀書的孩子」;而他的另一個身分是激勵專家,在鴻海、友達、三商人壽、南山人壽、安麗、生產力中心、大陸工程、中華汽車、遠東企業集團、統一企業、中央研究院、中央銀行、財政部、教育部、金石堂、誠品等機構擔任課程和演講,足跡更踏遍了美國、加拿大、香港、澳門、澳洲、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地,感染了正在各種不同行業和各種不同階層奮鬥的無數聽眾,讓他們活出自我,將自己的人生演繹得更加出色。《相信自己,你最棒!》是盧老師的勵志新作。他期許所有讀者都能學習相信自己,因為信心就是力量!
章节摘录
1.愛是心動力 韋智的養父母一見到我,便情緒激動的要我協助他們辦理終止收養的手續。韋智從三歲起就被收養,生母是未婚媽媽,現在結婚另組家庭,生父是誰只有生母知道。生母現在的先生根本不知道韋智的存在,而且另再生了一弟一妹,為了避免困擾,從未和韋智相認,韋智也從不知道他的養父母不是他的親生父母。而今韋智已經十五歲了,若要辦終止收養可是個大工程。 我繼續詢問養父母,這才了解到真正的原因。韋智從國小三年級染上偷竊、騙錢的習慣,家人幾乎都遭遇過,學校的老師和同學也少有人倖免。養父激動陳述著韋智的罪行,他們最無法容忍的是上了國中,韋智變本加厲的以恐嚇手段,脅迫同學或小學生拿錢出來給他花用,而最讓他們痛心的是,韋智還向祖母伸手要錢,給得不夠竟然用搶的,把祖母給弄傷了。 祖母是從小最疼他的人,養父講到眼淚都流了下來,接下來養母開始陳述韋智的種種壞習慣,他們真的受不了,不想再繼續當韋智的父母,他們很累也很無奈,十二年的心血他們不惜要一筆勾消,他們只想把韋智還給生母,不想再管也不想再知道韋智的事,這個孩子他們不想要了。 我靜靜的聽著他們陳述,並想像韋智惡劣的模樣。如果是我,恐怕也無法忍受。但韋智今天會變成這樣,難道養父母沒有一點責任嗎?我才想開口,養父就武斷的說: 「基因不好是長不出什麼好東西的。」 我一時也不知該說什麼。如果韋智不是收養而是親生的孩子,他們就會摸摸鼻子、自認倒楣了嗎?夫妻倆從小家庭健全,十分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因此他們一直很重視韋智的品德教育,養母還為了韋智辭去工作,做一個全職媽媽。但每天講、每天教,他們自己都覺得厭煩,因為韋智的個性不像他們有話直說,他很陰沉,都只做表面敷衍,轉個身就會變成另外一個人,常口是心非、表裡不一,順他的意就心甘情願的做,逆了他的意便絕不會讓你好過,養父還怒火中燒的說,韋智是天生的壞坯子!我告訴他們,日本有本書叫《少年犯罪三歲前決定》,三歲前的教育和生活經驗真的很重要,但一個人錯過了三歲之前的重要經驗,就注定一輩子得背負可能犯罪的罪名嗎? 「這十二年來,你們辛苦了!」 父母的付出難道都沒有一些收獲嗎?韋智真的是個壞孩子,沒有帶給他們任何快樂的時光和經驗嗎? 「有啊,韋智小學三年級之前都很乖、很聽話。」 如果是這樣,就不一定是「種」不好或「基因」有問題囉!我分析發展心理學上的界定,孩子九歲前是個他律的階段,需要別人的管束和教導,九歲以後則要由父母引導學習自律,也就是學習自我管理、為自己負責,做一個主動積極的人;但大部分父母仍然用管、用罵,孩子頂嘴或不服氣,就以更嚴厲的手段對付孩子,而且是兩個成年父母聯手「對付」一個小孩。我特別強調了「對付」,韋智的養母馬正解釋:「你們專家不都一直強調管教要一致嗎?我們也偶爾會一個扮黑臉,一個扮白臉……,什麼方法都試過了,對韋智就是沒有效!」 孩子不是我們喜歡時當成寶,不喜歡就想棄養的寵物,也不是敵人或買賣,只想讓對方屈服或和利益交換的工具。孩子的出現是讓父母學習如何「當父母」,這是父母唯一可以要求的「回報」。如果養父母沒有收養韋智,他們就沒有機會知道父母的角色真的不容易擔任,畢竟它沒有固定的規則,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和差異,有時可以用上一輩父母的教養經驗,套用在下一輩孩子的身上,但大部分時候是行不通的,如果可以一再的複製,父母的角色就沒太大意義和價值。 「期待孩子改變,父母就要先改變,期待孩子用什麼態度對待我們,我們就用那樣的態度對待他。」 韋智的養父母可以忍受他書讀不好、習慣不好,無法接受的是他愛說謊、偷錢和暴力行為。因為養父母從小都是聽話懂事的乖小孩,然而「順從」是孩子類型的一種,韋智的表現也是其中一種;每一個孩子都不一樣,但他們都期待被賞識和看重。我不認為韋智有哪裡不好,只是他成長的歷程不是父母或社會期待的。我的觀點是,成長過程中的任何事件和遭遇都是有原因的,而且有助於一個人生命的豐富和精采!
编辑推荐
本書特色 我們許多的問題,其實是來自父母與原生家庭! 「你要相信自己是最棒的」是針對所有華人最深切的提醒,因為信心就是力量!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