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帝王把脈

出版时间:2011-8  出版社: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林志國 著  页数:384  

内容概要

  將歷史與中醫學融合為一體,縱橫捭闔,遊弋千年.不僅涉及朝代更迭、歷史珍聞、宮廷鬥爭,還對宮廷秘方、食療、養顏秘笈和傳統中醫學的沿革發展有所披露,並通過一個個鮮為人知的宮廷秘聞揭示出歷代王朝以及宮廷御醫的悲喜命運。

作者简介

  林志國  1965年出生於黑龍江省雞西市。曾任黑龍江省《雪花》文學期刊編輯,文化部《中國酒文化報》編輯,現為北京某文化公司編輯部主任。發表短篇小說、散文、詩歌若干。 已出版《權力與魅力一--透視普京》、《超越比爾?蓋茨--宜家王朝的崛起》、《Google的盈利法則--簡單創富》、《中小學生學古詩寫作文》及傳記文學《趙維臣--見證中國經濟大變革》等書。 著有原創作品:武俠小說《奪命佳人》、《我的芳名叫妞妞》;長篇史話《給帝王把脈--行走在宮廷的御醫們》;戰爭小說《趟過血之河》及電影文學劇本《IT俠女》。 是央視二十六集少兒系列電視喜劇《樂酷小子》主創編劇、央視電視電影《洗手》主創編劇。

书籍目录

開篇:溯本求源說御醫第一篇:春秋戰國時期“病入膏肓”荒淫無度終傷身客串御醫角色的越王識得“山萸”救趙王千萬別把這後背當成我的背悲劇就是這樣發生的能“起死回生”的扁鵲“諱疾忌醫” “神醫”之死改變了歷史進程的御醫第二篇:秦漢時期秦始皇為何會中道駕崩御醫成為漢帝國最搶手的職業一位編外御醫的“自述” 淳于意發明的“病歷” 都是春藥惹的禍是她讓我給皇后下的毒這樣的心病找不到脈“貴人難醫” 給關帝爺“刮骨療毒” “麻沸散”與“五禽戲” 曹操砍了華佗的頭第三篇:兩晉南北朝時期司馬炎找到了替罪羊在皇后的寢床上值夜班大旗不倒的王叔和與中醫學教科書《脈經》說實話也不行戰地御醫--劉涓子天下五絕之一荒唐皇帝滑稽御醫令皇帝認輸的徐文伯優生優育第一人大黃是猛藥膽大妄為的御醫一朝君子一朝臣福禍相依的徐成伯一個“京漂”的悲慘遭遇妙語勝丹藥給滅佛皇帝把脈湯藥薰蒸柳太后張麗華青春不老的秘密第四篇:隋唐五代時期許智藏卓見斷病邪隋煬帝吃春藥中了毒巢元方與醫學大典《諸病源候論》史上第一個百歲御醫“懸絲診脈”是不是傳說醫神也玩失蹤沒有被“屁”放倒的唐太宗中醫學中的《聖經》--《新修本草》皇帝的頭能放血嗎名醫輩出的年代則天女皇長壽的來由楊玉環的美容秘術李唐皇帝與不老仙丹的愛戀情緣御醫集體被殺的慘案五代亂世中醫學界的唯一大收穫第五篇:遼金兩宋時期被“皇后視之猶子”的漢人御醫太醫院的名稱最早出現于金代巧治趙匡胤的“纏腰蛇丹” --“地龍” 北宋初年的三大著名御醫許希三針醫愈帝王心絞痛針灸銅人--稀世國寶王安石變法中的御醫教育制度改革“兒科之祖”--錢乙令後人受益無窮的《小兒藥證直訣》楊介之用冰煎藥治癒宋徽宗腹痛御醫家藥鋪的金字招牌醫好高宗做高官一節蓮藕換金杵御醫死在宋甯宗駕崩的前一夜第六篇:元明時期丘處機為成吉思汗講長生不老課元世祖的宮廷第一御醫使皇妃懷孕的“羊腎韭菜粥” 朱元璋與藥引子的來歷深受三代帝王信任的戴思恭太子的寵妃並沒有懷孕御醫保不了荒唐皇帝的命俺的心悸病是打“壬寅宮變”那天引起的《本草綱目》的作者原來是御醫彭醫婦補托人參使皇太后重見光明萬曆年間的父子御醫奪走明光宗性命的“紅丸” “木匠皇帝”服“靈露”第七篇:清朝時期御醫國手祁坤順治得到“天花”的惠顧皇家種痘師康熙與清宮“茯苓餅” 紫禁城裡的洋御醫御醫難當大喜大悲的“京中第一醫官”--劉裕鐸獨眼御醫黃元禦及其《黃氏八種》兩次奉詔進京的徐大椿乾隆南巡與“神龍斷腸草” 歷代帝王高壽之冠的養生之道給皇帝煎藥御醫要先嘗一口皇帝的龍體豈容他人用針紮來紮去早產兒咸豐之死同治皇帝“龍馭上賓”的真相治癒光緒宿疾的荷葉神曲醫龍脈案的背後玄機伴君如伴“母老虎” 慈禧從頭到腳說養顏保健末代皇帝溥儀的最後一位御醫參考文獻 

章节摘录

  秦始皇為何會中道駕崩  新朝新氣象。在秦朝的國家機構中,少府為九卿之一,在少府下設六丞,《通典?職官七》:「秦有太醫令丞,亦主醫藥,屬少府。」秦始皇上朝,常有侍醫捧藥囊隨行,侍奉於帝側,以備急需。想必這位「侍醫」每到伴駕會見外國來賓時,心中又是緊張又是激動:最好也能像夏無且前輩那樣奮勇救主,用手上的藥囊再中把「頭彩」。  太醫不但負責中央官員的疾病診治,而且掌管地方郡縣的醫療事宜。當時各地都設有醫長,對太常、太醫丞負責。藥府中的藥長主持藥物之事,設有藥藏府儲存藥物。  秦朝給後人留下最大的印象就是秦始皇的專制統治,即大搞「一言堂」,誰敢反對天朝,一律格殺勿論。為了加強對人民的思想控制,根絕顛覆政府的隱患,西元前二一三年,秦始皇竟然下令「收天下書,不中用者盡去之」。在全國範圍內焚毀「詩」、「書」,並禁止私學。在秦始皇指揮「焚書坑儒」的運動時,夏無且在宮殿救主的蒙太奇鏡頭在他腦海一一閃現,況且自己小時候曾得過軟骨症和支氣管炎,以致長大後即使成為不可一世的帝王,仍然是雞胸和豺狼吼叫般的聲調。  自壯年以來,他不僅「肺弱多痰濕」,又患有癇症和結核性腦膜炎,經常癇症發作,口吐白沫,手腳痙攣。看來,離開了醫藥是萬萬不行的。  當下大筆一揮,把醫藥、卜筮、種樹之書列為不燒之列。這些書倖免於難,也讓秦在醫藥方面的資料文獻得以流傳後代。  在西漢時,漢成帝就曾命御醫李柱國校正前朝「方技」之書,「方技」在古時就是指醫學。當時李柱國校正、保存的醫書有三十六家,八百六十八卷之多,分為醫經、經方、房中、神仙四類,這些書籍後來雖然也沒能流傳下來,但對於漢代當時的醫學發展也算是幫了大忙。  秦代是以法治國的典範,有法必依,執法必嚴。在醫藥衛生方面也是如此。據雲夢秦簡記載,凡外來賓客入城,無論身份多麼尊貴,面戴白紗的醫務人員都必須像今天的交警一樣,令馬車泊在道邊,用火對其車上的衡軛進行反覆熏燎,以防馬身上未被消滅的寄生蟲等附著在衡軛和駕馬的皮帶上。用火熏燎的風俗是歷史上延續最久的風俗之一,用這種方法除有防蟲害作用外,對一些細菌和病毒也有殺滅作用,帶有防疫性質。這大概是歷史上最早的衛生防疫了。  秦始皇多病纏身,因此,御醫一直要伴隨在秦始皇左右,隨時防身救命。不過,御醫已不再風光了,這會兒,風頭最健的是方士。  對於擁有天下的帝王們來說,憂憂我心的不是繁雜無休止的國事,也不是與三千粉黛的糾纏,而是在一朝攬鏡自照時,突然發現鬢已沾霜,韶華不再。帝王馬上意識到有一件大事自己該做的沒做︱尋找長生不老藥,把自己有限的生命無限度地延長到仙境裡。  作為中國的第一個皇帝,秦始皇可以說是中國千年帝國中帝王的縮影。天下一得手,秦始皇便急似風火,追隨齊威王、齊宣王、燕昭王等先行者,四處求仙,尋找長生不老之藥。  古代的方士雖然在官方的正史中是以搞迷信為生的「三教九流」式的人物,但其中也不乏有識之士。他們懂得諸如醫藥、煉丹術、占星術、航海術等科學技術。謀取富貴也是方士人生的第一追求目標,他們抓住千載難逢的機會,投皇帝之所好,描述神仙世界和長生不老藥的地方,說得唾星飛濺。秦始皇對這類謊話買帳得很,一次次不惜代價派方士入海求仙。  有個叫徐福的方士最大膽,自稱到過在東海之中的蓬萊、方丈、瀛洲三神山,看見了山上的仙人以及漫山遍野的不死之藥。始皇帝年方四十一歲,對仙藥如饑似渴,即派徐福率三千童男童女及五穀百工,越海求仙。  世上本來就沒有什麼神仙,也不存在什麼長生不老藥。徐福入海數歲,求仙藥而不得,恐遭始皇雷霆之怒,就乾脆跑到日本列島做起華僑來了。這下可讓日本人撈了個大便宜,使在繩紋石器時代徘徊了數千年之久的日本列島發生了巨變,躍入彌生銅器時代,並成為歷史上聞名的盛產稻米和絲織之國。  等不到徐福,秦始皇決定親自上陣,去入海求仙,不料致命的病先襲擊了他。  偉大的始皇帝龍體一直欠佳,正值壯年就開始齒鬆髮脫,目光昏花。儘管東南諸郡動盪不安,北方匈奴屢屢騷擾,他還是把入海求仙當作壓倒一切的大事來辦,甚至不顧病弱,毅然出巡。當鑾駕來到琅琊時,正值是「五黃六月熱死狗」的盛夏。秦始皇病倒了,出現的是發熱、噁心、口渴、頭痛等中暑先兆。  御醫們就建議停駕休息,避過暑期再走。但秦始皇是個頑固透頂的人,此刻大有不見仙藥死不休的氣概,下令繼續前進。到沙丘(今河北廣宗)時,秦始皇就趴下不起了,而且病得不輕,是中暑高熱。變得神志不清、皮膚蒸熱、煩渴氣促,以致不能進食。中暑重症中最嚴重的一種就是中暑高熱,御醫們一陣手忙腳亂,對始皇帝採取了冰塊降溫、藥物降溫和支持療法,但年紀大的人或是慢性心肺疾患者,如果昏迷時間超過了一個半時辰,也會因周圍血流量減少,散熱功能嚴重受到影響而在劫難逃了。  始皇帝恰恰是位慢性心肺疾患者,年紀又過了五十,就這樣,傳說中的司暑老人與死神連袂攜手,把他請去喝茶去了。  荒唐皇帝滑稽御醫  宋孝武帝劉駿並不孝,一次他進行宮殿擴建,來到南宋開國皇帝劉裕專為子女開闢的思想品德教育展覽館,裡面陳列著劉裕早年當打工仔時住過的土坯床,還有使用的葛草燈籠及麻繩拂塵之類的東西,目的是讓他的後人能常常憶苦思甜,不忘祖先創業的艱苦。劉駿卻刻薄地說:「一個鄉巴佬有這些東西已經算是夠奢侈的了!」  劉駿生性好淫,他登基時才不過二十四歲,膂力過人,精力過剩,見過的女性不論尊卑長幼,只要略具幾分姿色,絕不放過。劉駿的母親路太后名叫路惠男,一直住在顯陽殿中,當朝臣的命婦以及一些宗室的女兒在朝謁太后時,劉駿高大的身影就會適時出現那裡。看見漂亮的就動手動腳,甚至就勢在太后的房間裡一親芳澤,巫山雲雨。  劉駿還把叔父劉義宣四個如花似玉的女兒留在內宮裡不放,朝夕歡飲狎褻。劉義宣時任荊州刺史,手握十萬雄兵,他聞知這個丟臉的事兒差點氣炸了肺子,就點起全部兵馬殺向京城,要以清君側的名義幹掉這個不知禮義廉恥的小畜生。劉駿嚇得色膽欲裂,害怕劉義宣像自己滅掉哥哥劉劭一樣殺進京城來,就打算把皇位讓給這位叔父兼老泰山,以求活命。竟陵王劉誕及時勸阻了劉駿,劉駿這才調大兵去攻打劉義宣。這個劉義宣的部隊實在是不太中用,交鋒幾個回合便滿山放羊了。劉駿見到重生的曙光,興奮得直抖,他下令將劉義宣和他的十六個兒子統統殺死,不留後患。  不費吹灰之力就滅了劉義宣,劉駿覺得自己英明神武,愈發神氣,心情好得沒邊了,因為可以不必再偷偷摸摸地與劉義宣的幾個女兒鬼混了。於是公開將她們冊封為嬪妃。這四個姊妹中數第二個楚江郡主最為貌美,巧笑勾魂,足令六宮粉黛無顏色。  楚江郡主後來還為劉駿生下一個男嬰,取名叫劉子鸞。劉駿對這個表妹更加寵愛,冊封她為淑儀,又怕傳出去影響聲譽,就叫楚江郡主冒充大臣殷琰家的女兒,封號殷淑儀。  劉子鸞剛剛六歲,劉駿就封他為新安王,領南徐州刺史。只可惜寵擅專房的殷淑儀紅顏命薄,不久就得病玉殞香消了。劉駿撕心裂肺,淚如泉湧,悲痛得連飯都吃不下,他追冊殷淑妃為貴妃,還在皇都為其專門興立新安寺。殯儀規格不遑國家元首級別,靈柩用豪華的轀輬車來載承,鑾輅、九旒、黃屋、左纛、羽葆、鼓吹、班劍、虎賁等各種儀仗前呼後擁,羽葆鼓吹聲動十數里,皇后的葬禮也沒這般顯赫。  送喪的隊伍浩浩蕩蕩一眼望不到盡頭,公卿百官與嬪御六宮都穿著雪白的喪服默默地跟在靈柩後面,不時抹著臉上虛假的淚水。  殷淑妃的死對劉駿的打擊太重了,想起這位絕色佳人來,他就領著后妃及百官侍從到殷淑妃的墳頭痛哭一次。劉駿可謂是荒唐到了極點,他以朝臣哭的悲痛程度來檢驗對自己是否忠心。群臣中當數秦郡太守劉德願哭得最出鏡,如喪考妣,連衣服都被淚水濕透了,還差點昏死過去。劉駿高興異常,這樣的幹部要重用。當場升了劉德願的官,讓他做豫州刺史。一場大哭就由一般的市長變成了中央政府明日之星,官運真是速成得快。  有個叫羊志的御醫生性諧謔,平常做些滑稽的段子在宮廷裡搞笑。劉駿也把他叫到殷淑妃的墳前,告訴他:「只要你哭得悲痛,朕有重賞。」  在眾目睽睽之下,羊志竟一反常態地淚如雨下,號啕起來,悲切的樣子痛不欲生,有幾次喉嚨嘶啞,眼見就要哭得岔氣。劉駿雖覺好奇,但心中大慰,並話符前言,真的賞賜給了羊志許多金銀珍寶。  事後有人悄悄地問羊志:「你那裡來的這麼快的眼淚?」當時羊志有個摯愛的小妾剛剛死去,他回答說:「那天,我只不過是哭自己死去的小妾罷了。」  劉駿還讓執事謝莊作一篇哀悼殷貴妃的文章。謝莊文采出眾,能立就千言,這篇辭賦寫得無比哀豔悲愴。劉駿一邊看一邊流眼淚,最後感歎說:「天底下還有這樣的奇才!」於是自己也效仿當年漢武帝給李夫人寫悼賦,寫了一篇悼念殷貴妃的文章《傷宣貴妃擬漢武帝李夫人賦》,其中「流律有終,心情無歇。徙倚雲日,徘徊風月」等句,確實傷感纏綿。但劉駿還算有自知之明,覺得自己不及謝莊的哀文,就將謝莊的辭賦刻在殷貴妃的墓碑上。京城裡的人都紛紛傳抄誦讀,謝莊的才名由此一炮打響,在文壇大紅大紫了。  自殷貴妃死後,劉駿鬱鬱寡歡,因愁生病,年僅三十五歲就奔赴黃泉尋找心上人去了。  繼位的是十六歲的太子劉子業,也就是劉宋王中最昏庸殘暴的宋廢帝。  因為殷淑妃的緣故,劉子業在東宮被壓制得抬不起頭來,等到他登上帝位,就開始恣意發洩心中的憤懣,他指著劉駿的畫像說:「你這老傢伙太好色,沒大沒小。」  劉子業對死人也不放過,他挖開殷淑妃的墳墓,將屍骨拋在荒野。  不但拆毀劉駿當年為殷淑妃造的廟宇,劉子業還株連性地殺盡周圍所有的尼僧。殷淑妃的兒子新安王劉子鸞更成了新皇帝報復的對象,他在臨死時留下這樣一句話:「只希望下輩子不要再生於帝王家了!」  隋煬帝吃春藥中了毒  後世給了千古一帝楊堅無數讚譽之詞。  初唐的李延壽在《北史》中讚美隋文帝:「皇考美鬚髯,身長七尺八寸,狀貌瑰偉,武藝絕倫;識量深重,有將率之略。」  連藍眼珠、高鼻樑的洋人也對楊堅青睞有加,《劍橋中國隋唐史》一書中這樣評價說:「隋朝消滅了其前人的過時的和無效率的制度,創造了一個中央集權帝國的結構,在長期政治分裂的各地區發展了共同的文化意識,這一切同樣了不起。人們在研究其後的偉大的中華帝國的結構和生活的任何方面時,不能不在各個方面看到隋朝的成就,它的成就肯定是中國歷史中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  大隋開皇年間,百業俱興,國富民強,直到隋朝已滅亡了二十年後,其國庫的糧食和布帛還未用完,以至腐爛腐朽。這個「開皇盛世」的輝煌稱得上是空前絕後,就連唐太宗李世民也無法與其比肩,他完全是以一種羡慕的目光仰視著隋文帝這位老前輩的。  隋文帝楊堅可謂是睿智神武,他崇尚節儉,勤理政務。縱觀中國歷史,唯有大隋朝的底子打得最好,也本應該繼續發揚光大,千秋萬代,可楊堅選錯了接班人,一失足成千古恨!  楊廣也算是雄才大略之人,主政後,他親自巡視邊塞、開通西域、促進世界經濟大繁榮。他到達大西北張掖之後,西域二十七國君主與使臣紛紛前來朝見,表示臣服。楊廣還召集各國商人雲集張掖,舉辦首屆萬國貿易博覽會,借此炫耀中華盛世。  在登基後的幾年間,隋煬帝派大軍北擊契丹,西滅吐谷渾,並將大隋領土疆域擴大到印度支那的安南、占婆(今越南地區)及臺灣等地。此外還把強大的突厥分裂成東突厥與西突厥兩部,並在和東突厥的戰鬥中取得勝利。可以說,隋朝的版圖要比後來的唐朝大得多。  隋煬帝不僅武功蓋世,文采也堪稱出眾,他的詩文在中國文學、詩歌史上佔有重要地位。隋煬帝在西巡時所作的《飲馬長城窟行》一詩,被後人譽為千古名篇。  隋煬帝是個聰明人,深知「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懂得勞逸結合。待赫赫武功足以與漢武大帝比肩時,朝政大事偶爾過問一下就積極深入到內宮深處去密切聯繫群眾,與皇后、妃子們打成一片,與酒色為伍,終日享樂了。隋煬帝的身子骨雖說是龍體,可畢竟不是鐵打的,何況酒是穿腸毒藥,色是刮骨鋼刀,這時間一長,就搞得極度虛弱。為此他秘密找來一些方術之人給他煉丹,其實就是製作一種壯陽的春藥。  是藥三分毒,可隋煬帝性子急,加上這藥吃下去關鍵時候還挺管用,於是他常大把地吃,結果服用過量,弄得腹內像放進了一個火盆,心中感到無比燥熱,於是拼命喝水,人喝得跟隻水牛差不多了,可還是不解渴。  春藥中毒怎麼辦?找御醫啊!  聽說皇上病了,立刻嘩啦啦跑來好幾位御醫,臉上堆著笑又是把脈又是下藥,可就是不見任何療效,隋煬帝氣得暴跳如雷:「飯桶!庸醫!」下令把這些獻媚邀功的御醫都砍了頭。這回御醫們都嚇得要尿褲子了,紛紛寫請假條,稱病的稱病,沒病的吵著要回老家看老娘。統領御醫的太醫令快要哭了:兄弟們,怎麼誰也不給大哥抬轎子了!  這時,一個叫莫君錫的御醫站出來:「我去給皇上把脈!」  莫君錫不但醫術高超,而且還是位丹青高手。他得知隋煬帝的病以後,早已胸有成竹,於是稟告隋煬帝說:「萬歲您是真龍天子,患的是真水不足,龍雷之火上越,凡間的藥哪裡能治得好?臣即刻去求訪一位仙人,用天池之水把您體內的火滅掉。」莫君錫又獻上親手繪製的兩幅畫,請隋煬帝最好選擇一個僻靜地獨自欣賞把玩。楊廣一聽莫君錫還能求到仙人的聖水,龍顏大悅,立刻把兩幅畫懸掛在密室之中,不許他人窺探。其中一幅叫做《京都無處不染雪》,楊廣看過此畫,頓覺身心透涼,躁意蕩然無存。他再看另一幅《梅熟季節滿園春》時,不由垂涎三尺,津液橫溢。  連看了幾天畫,隋煬帝遲遲不見莫君錫來獻天池水,就派人找他。  莫君錫根本就沒出門,一直呆在辦公室裡喝茶看報聊天氣。楊廣很是奇怪,問他:「看了愛卿的畫感覺渾身涼快了許多,如果寡人再喝了天池水,病情是否就能痊癒啊?」莫君錫磕頭說:「恭喜皇上,其實您這幾日欣賞微臣的那兩幅畫,看到飛雪、梅林,口中津液不斷湧出,這便是臣所說的天池水。現在這些津液已除掉皇上龍體內的火,只需再調養上一段時間,燥熱口渴的症狀即會消除。」楊廣大喜,對莫君錫絕倫的醫術讚不絕口。  隋朝的莫君錫幹了一把今天心理醫生的活兒,他運用的是一種條件反射式的暗示療法,即通過特殊手段使病人的心理變化演變成生理上的反應,達到一種預期的調節病人心智的目的。  心靜自然涼,這話說對了。  北宋初年的三大著名御醫  北宋時期(九六○至一一二六)是中國醫學史上最為輝煌的歷史之一。宋朝的醫學能得到較快發展是與趙宋歷代皇帝對醫藥的倡行和積極參與密不可分的。  據《宋史》、《宋會要輯稿》及《宋刑統》等記載,僅北宋時期頒佈的醫藥衛生詔令就有兩百多條,是歷代封建統治者無法比擬的。在這些醫事詔令中以派遣醫師防治疾病者最多。此外,還頒有關於徵集、校正、編撰醫學書籍;舉辦社會慈善機構和醫院;改革與普及醫學教育;提高醫學與醫師社會地位;改革舊習俗和禁止巫覡,開辦賣藥所,實行進口藥專賣;修訂或頒佈本草專書;重用道士醫生和草澤醫生等等醫政法令。  宋代藥物被列為專賣品,由國家市易務賣藥所經營,避免假藥害人。熙寧九年(一○七六),神宗詔令在京城開封建立國營製藥廠,所出售的熟藥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中成藥,如丸、散、膏、丹等,成品藥比生藥使用起來自然更方便,因此大受醫生和病人歡迎和擁護。  崇寧元年(一一○二),宋代還在各地設立病坊收容窮困無靠的病人,給予醫藥照顧;元符元年(一○九八)建立居養院,居養鰥寡孤獨貧困不能自存者,月給口糧,病者給醫藥;淳佑九年(一二四九)創建慈幼局,收養遺棄的新生兒,並置乳母餵養,無子女者可來領養。  因此生在宋朝的百姓無疑是幸福的,同樣,生在宋朝的御醫也是幸運的,他們備受統治者的關注和青睞。  開寶六年(九七三年),宋太祖趙匡胤下詔命宮廷御醫修訂本草,這是宋代第一次對前代本草進行的總結和修訂。為表示重視,趙匡胤還親自為此書寫序,由國子監刊行。由於時間倉促,《開寶新詳定本草》尚有不足之處,只能算是草稿。第二年,宋太祖趙匡胤再度下詔對該書進行修訂。  連續兩次參加並領銜修訂本草的為劉翰。  劉翰(九一九至九九○),滄州臨津(今河北滄縣)人,世醫出身。後周顯德二年(九五五),劉翰把家傳的《經用方書》三十卷、《論候》十卷、《今古治世集》二十卷等醫學著作獻給周世宗柴榮,柴榮覺得他是個醫學人才,便任命他為翰林醫官。其書交由史館收藏,再加衛尉寺主簿。宋朝開國,劉翰死心塌地擁戴趙匡胤,被視為心腹,在護國軍擔任高級軍官,宋太祖北征時把背著藥箱子的劉翰時刻帶在身邊。劉翰說話得體,深受宋太祖喜愛,加封他為朝散大夫、鴻臚寺丞。乾德初年(九六三),太常寺考核翰林醫官醫療技術,以淘汰技術不精者,劉翰考了個第一名。  開寶五年(九七二),未即位的宋太宗趙光義患病,劉翰與道士馬志奉命診視。趙光義痊癒後,劉翰得賜錢物、鞍馬。醫術的名氣也由此大噪,正式進入宮廷御醫核心小組,任組座。後加官為檢校工部員外郎。  開寶六年(九七三),劉翰奉宋太祖趙匡胤之命修訂本草,與道士馬志、醫官翟照、張素、吳複圭、王光佑、陳昭遇等九人同編《開寶新詳定本草》二十卷。  次年,劉翰又與馬志、陳昭遇等人奉詔對該書進行修訂,修訂本更名為《開寶重定本草》。《開寶重定本草》連目錄共二十一卷,載新舊藥物九百八十三種,其中舊藥八百五十種,新增一百三十三種。新增者不少是常用藥物,如烏藥、蛤蚧、天麻、延胡素、沒藥、五靈脂、使君子、白豆蔻、山豆根等。原書已佚,其內容見於《證類本草》。  太平興國四年(九七九),劉翰出任翰林醫官使,再加檢校戶部郎中。後來滑州行政長官劉遇患病,宋太宗詔劉翰前往診治。這回劉翰大概是在地方為其接風洗塵的酒宴上喝多了酒,把錯了脈,說劉遇的病情一定會好轉起來的。誰知劉遇沒過幾天就死翹翹了,劉翰也因故被貶為和州團練副使。朝中有人好做官,劉翰背靠的可是宋太宗這棵大樹,他被貶只不過是走個過場,第二年即被召回京城做御醫。淳化元年(九九○),宋太宗不忍心讓一大把年紀的劉翰天天捧著藥匣子圍著自己轉,就讓他複任翰林醫官使。同年,劉翰去世,年七十二歲。  同兩次參加修訂本草的馬志一樣,王懷隱在成為御醫之前也是位道士。  王懷隱,河南商丘人,精醫藥及養生之道,早年出家做了道士,住京城建隆觀。宋太宗即位前,一次患重病,王懷隱以一湯劑輕鬆為他解除了病痛。王懷隱談吐不凡,其妙手回春的醫術令趙光義驚異不已,他一坐上龍椅,便下詔叫王懷隱脫下道袍還俗,當自己的首席御醫,不久又把王懷隱晉升為翰林醫官使。  太平興國三年(九七八),吳越王遣子錢惟浚入朝當人質,不巧生了病。宋太宗點名讓王懷隱為其治療,王懷隱藥到病除。同年,王懷隱奉命編纂《太平聖惠方》。他與同事們收集、檢驗並分門別類整理醫藥驗方,經過十四年努力,於淳化三年(九九二)二月成書。估計王懷隱是日夜伏案,積勞成疾所致,《太平聖惠方》的手稿呈給仁宗後,沒過幾年後就病故了。  宋太宗即位前,就熱心醫學,經常留意醫術,曾收藏名方一千多首。太平興國年間他下詔翰林醫官院的醫學高手獻出家傳秘方,又得萬餘首。每日看著這些驗方,宋太宗心中有了種出書的衝動。便下詔命尚藥奉御王懷隱與副使王佑、陳昭遇、鄭奇等編修醫藥方書《太平聖惠方》。  趙宋皇帝個個都是書法家,宋太宗趙光義總有與哥哥趙匡胤一較高下的心理,他親自為此書寫序,題名為《太平聖惠方》,並不惜重金「令雕刻印板,遍施華夏」。  《太平聖惠方》是宋王朝組織編纂的第一部大型方書,是一部理論聯繫實際,具有理、法、方、藥完整體系的醫方著作,很有臨床實用價值。全書共一百卷,分一千六百七十門(類),每門之前都冠以巢元方《諸病源候論》有關理論,次列方藥,以證統方,以論系證。全書之首還詳述診脈及辨陰陽虛實諸法,次列處方,用藥基本法則,理、法、方、藥俱全,全面系統地反映了北宋初期以前醫學發展的水準。  由於各門按類分敘各科病症的病因、病理、症候以及方劑的宜忌、藥物的用量,方隨症設,藥隨方施,臨床應用頗為便利實用,全書收方一萬六千八百三十四首,內容涉及五臟病症、內、外、骨傷、金創、胎產、婦、兒、丹藥、食治、補益、針灸等。如對針撥內嶂和鉤刺針鐮法有詳細討論,書中明確指出:「障翳內成,非草石療之功,唯金針撥之乃效。」對有關白內障的各種表現和針撥內障的進針部匝〈外眥,鼻側〉、進針手法、針下感覺、入針後金針進入瞳神的方向等操作過程及手術後護理等介紹,為早期醫學文獻記載最詳盡者。該書對鉤割治療肉,述及以線剝離、術中勿傷及黑睛、務須割盡,以「火針熨令斷其勢」等手術要點及肉復發的認識亦極有見地。《太平聖惠方》還載有藥膏藥齒法:柳枝,槐枝,桑枝煎水熬膏,入薑汁、細辛等每用擦牙,此可謂今之藥用牙膏的雛形。  《太平聖惠方》後經何希彭選其精要,輯成《聖惠選方》,作為太醫局學習醫學的教材應用長達數百年,其影響十分深遠。後這部醫學巨著傳至高句麗、日本,促進了兩國醫藥的發展。  若論起在宋初編醫書,只有陳昭遇陣陣不落。  陳昭遇,字歸明,廣東南海縣人,出身醫學世家,精通醫學,醫術尤精驗。開寶初年,陳昭遇來京城旅遊,看到軍中有許多士兵患病,痛苦不堪。醫者父母心,陳昭遇說治就動手,僅一天之內就診治了一百多人,無論風、勞、氣、冷諸疾,無不應手而癒。於是京城內到處傳誦著陳昭遇的大名,稱他是「神醫」。不久,陳昭遇被推薦入太醫院,初為翰林醫官,任溫水主簿,後升光祿寺丞。宋太祖聞知陳昭遇盛名,親自召見,為答謝他治癒宋軍將士,特賜以金帶、紫袍。  陳昭遇重視臨床實踐,醫術深不可測。最令人稱奇的是陳昭遇看病從來不翻醫書,他曾對身邊的人說:「現在的醫生雖看過不少方書,但讀死書的人到頭來還是不會治癒患者的病。他們不如我啊!」  其實,陳昭遇所說的就是重視臨床經驗,也就是「口傳心傳,歷多達妙」的道理。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為帝王把脈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