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李世榮/吳立萍 页数:159
前言
編者序 從鄉鎮發展看台灣史 清代以前,台灣一直被認為是孤懸海外的化外之島,甚至是藏匿海盜的淵藪。事實上,占地3.6萬平方公里的台灣,和世界上許多地方相比,真的只是個蕞爾小島,但三百多年前,唐山先民度過黑水溝,從台灣沿海到內陸,從前山到後山,胼手胝足、一斧一鑿,不僅將台灣開闢為中國東南沿海移民的新樂土,更使台灣成為清末中國最進步的一省。這其中有無數先民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墾荒故事,也有移民之間的械鬥、漢番的衝突事件等,歷史年代雖然不長,但充滿了開疆闢土的拓荒精神,這是台灣在特殊時空背景下所形成的歷史特點。 在展讀台灣的歷史故事時,還可以發現另一個現象,就是西部開發比東部早,南部又比北部早的事實。站在大陸的角度看台灣,台灣以北朝西、南朝東的方向橫臥於太平洋,幾條正對著大陸沿海的中、南部河川出海口,便成了進入台灣的門戶。當時先民只能靠著船隻,從河口上溯,找尋肥沃的平原地進行開墾。當中、南部開發已呈飽和,又漸次開拓北部;而一直被遺忘的後山地區,也在墾民的足履踏遍台灣各地平原之後逐漸開發。從仍然存留至今的古蹟年代及數量,即可一窺先民開拓台灣的「動線」。 一般所提的台灣史,皆是從大範圍著眼,但其實台灣共有319鄉鎮,每一個鄉鎮即使在相同的大環境中,也都各自寫下不同的發展故事,將這些故事串聯在一起,便成為一部台灣史。本書即以這種觀看台灣的幾,挑選出最具歷史意義的五十各鄉鎮,娓娓道出這些鄉鎮從古到今的發展故事、特色、景點及現況,再搭配珍貴的老照片及重新繪製的古地圖,希望讀者能在有限的篇幅中,得到開啟台灣發展史領域大門的鑰匙。
内容概要
《台灣的老鄉鎮》在現有的319個鄉鎮中挑選出歷史最悠久,史料最豐富,最據人文意義的50個老鄉鎮,分北部、中部、南部、東部與離島四大章,卷首的「總論」說明台灣鄉鎮的發展歷史,地理因素與政經背景。每個老鄉鎮則以2~4頁介紹其歷史源起、興衰過程、人文史蹟、傳統行業、地方特產、社會變遷與現況素描,並以專欄說明「地名由來」。書中除了現代實景照片外,並搭配老照片與老地圖。首頁以台灣全島交通地圖標示所介紹的老鄉鎮,書後附有各老鄉鎮重要景點的地址及電話。
作者简介
李世榮
曾任藝術家雜誌、小牛頓雜誌編輯,康軒文教事業主編,現為自由寫作者,喜愛旅遊採訪、攝影,作品曾刊載在自由時報旅遊版、世界地理雜誌、小牛頓雜誌等,出版作品有《大地瑰寶—素可泰與大城》、《野柳—金山步道》。
吳立萍
曾任職於雜誌社與出版社多年,目前為自由文字工作者,作品散見於自由時報、小牛頓雜誌、世界地理雜誌等,曾出版《三峽—李梅樹藝術步道》、《野柳—金山步道》、《動物園明星步道》、《植物的世界》、《水族生物的世界》、《青蛙的婚禮》(繪本)、《蜻蜓變身記》(繪本)等,並為電視台撰寫節目腳本。
■繪者簡介
金炫辰
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畢業,在創作之餘,擔任出版公司特約插畫,悠遊於寫意與寫實之間。
书籍目录
總論
回味小鎮故事中的古早台灣
北部鄉鎮
北濱「黃金」鄉—金山
山城黃金歲月—瑞芳
昔日洋風依舊在—淡水
最早的淡水河口要津—八里
昔時北部第一城—新莊
園林之勝冠台北—板橋
三溪交會的老鎮—三峽
林家奠基的河港—大溪
靈潭的傳說故事—龍潭
鐵路線上的興衰—湖口
煙硝不在的大隘防線—北埔
中部鄉鎮
東部及離島
開蘭第一城 頭城
邊陲之境新天地 宜蘭市
崇山峻嶺後的夢土 花蓮市
花東縱谷的漢人聚落 玉里
曾被遺忘的後山遺珠 台東市
馬祖第二大島 北竿
閩江口外的明燈 莒光
海上堡壘的核心 金城
海疆經略的前哨 馬公
海上交通的必經地 西嶼
中港仔三百年故事—竹南
南來北往的重鎮—後龍
散發稻香的帽席小鎮—苑裡
地靈人傑的藝術小鎮—清水
機翻更迭的大商港—梧棲
中部文化教育典範—神岡
昔時客番衝突現場—東勢
身懷歷史的傷痕—大里
地主佃農共創的聚落—霧峰
二鹿風華年代紀實—鹿港
踏破草鞋拓山林—草屯
融合多族群的山城—埔里
果香味裡的小鎮—員林
永久寧靖的企盼—永靖
文武兼備的小鎮—西螺
平原上的活水源頭—二水
前山第一城—竹山
內陸早期開闢之地—斗六
古笨港「小台灣」—北港
南部鄉鎮
朴子樹下媽祖情—朴子
繁華若夢的小上海—布袋
蜂炮小鎮的繁榮過去—鹽水
最早開化的番社—新化
三山一水圍抱的福地—美濃
地方建築的寶庫—旗山
兵戎中走來的風雨小鎮—岡山
從荒地闢成縣治—屏東市
大武山下的官倉—萬巒
不斷傳唱的思想起—恆春
章节摘录
編者序從鄉鎮發展看台灣史 清代以前,台灣一直被認為是孤懸海外的化外之島,甚至是藏匿海盜的淵藪。事實上,占地3.6萬平方公里的台灣,和世界上許多地方相比,真的只是個蕞爾小島,但三百多年前,唐山先民度過黑水溝,從台灣沿海到內陸,從前山到後山,胼手胝足、一斧一鑿,不僅將台灣開闢為中國東南沿海移民的新樂土,更使台灣成為清末中國最進步的一省。這其中有無數先民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墾荒故事,也有移民之間的械鬥、漢番的衝突事件等,歷史年代雖然不長,但充滿了開疆闢土的拓荒精神,這是台灣在特殊時空背景下所形成的歷史特點。 在展讀台灣的歷史故事時,還可以發現另一個現象,就是西部開發比東部早,南部又比北部早的事實。站在大陸的角度看台灣,台灣以北朝西、南朝東的方向橫臥於太平洋,幾條正對著大陸沿海的中、南部河川出海口,便成了進入台灣的門戶。當時先民只能靠著船隻,從河口上溯,找尋肥沃的平原地進行開墾。當中、南部開發已呈飽和,又漸次開拓北部;而一直被遺忘的後山地區,也在墾民的足履踏遍台灣各地平原之後逐漸開發。從仍然存留至今的古蹟年代及數量,即可一窺先民開拓台灣的「動線」。 一般所提的台灣史,皆是從大範圍著眼,但其實台灣共有319鄉鎮,每一個鄉鎮即使在相同的大環境中,也都各自寫下不同的發展故事,將這些故事串聯在一起,便成為一部台灣史。本書即以這種觀看台灣的幾,挑選出最具歷史意義的五十各鄉鎮,娓娓道出這些鄉鎮從古到今的發展故事、特色、景點及現況,再搭配珍貴的老照片及重新繪製的古地圖,希望讀者能在有限的篇幅中,得到開啟台灣發展史領域大門的鑰匙。
媒体关注与评论
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副教授 吳進喜 審訂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