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2 出版社:遠足 作者:莊玉珍/王惠芳 页数:144
前言
審訂序 請保護濕地襲產 王鑫 (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 人類生存的基本需求中,「水」一直是最重要的一環。大海孕育了無數的生命。如果追溯生物的演化史,那麼,證據告訴我們,海裡先有生命,陸地上出現生命是很久很久以後的事。 陸地上的生命也靠水來維繫。「大河文明」、「大海的子民」...,在人類歷史上,人和水的緊密關係一再留下動人的故事。 我們生活的土地,也依賴水的滋潤,才帶來生氣。水太多,有水災;水太少,有旱災;水太髒,沒法利用。水太多的地方,例如孟加拉,常有大水災,可是人口卻十分密集。水太少的地方,例如新疆、蒙古,只要有水就是綠洲,就是人類聚集、生物繁榮生長的地方。 「水」滋潤了大地,水災過後的大地,仍然是耕作的良田,說不定更肥沃呢?埃及的尼羅河,在古代也年年氾濫,但卻帶來了肥沃的土壤,持續地灌注生命力進入土地。 「濕地」的特徵就是常被水淹,因此提供了水分充足的環境,孕育了屬於它們的生物群落。科學家長期研究濕地的結果,發現它是地球上基礎生產力最高的地方,換句話說,它是供應生物生存必需品的倉庫。「濕地」幾乎都是賞鳥的好地方,因為鳥兒們都到這些地方尋找食物。鳥的多少,幾乎反映了自然環境的品質。 「濕地」是許多生物營生的家,當然不能被人類獨占了。不幸的是,人類一直以開發土地為志業,毫不憐惜地把萬物的家都據為己有。因此地面上的「濕地」已日益減少,生物的生育、棲息地大量地被破壞。 台灣是一個地狹人稠、經濟活動發達的地方,因此「濕地的淪陷」更是嚴重極了。占濕地面積最多數的海岸地區,到處都是工業區。人不僅與其他生物爭地,人也與海爭地。台灣幾乎已被堤防包圍,殘存的沿岸濕地屈指可數。陸地上的濕地也幾乎都面臨著被消耗的命運,幸好政府劃設了一些自然保護區、國家公園...,才留下少數濕地。 《台灣的濕地》一書介紹台灣各地的濕地。每一處都是當地的珍珠,或者該稱呼它們是「地方襲產」,都是必須全力保護的自然環境。濕地是觀察大自然的戶外教室,不只是欣賞大自然的園地,更是我們認識大自然運作的地方。觀察自然、學習自然,不僅提昇我們的生活品質,也教導我們如何與自然相處,維繫人類賴以維生的大自然。 濕地的保護不僅是政府的責任,也是全民的責任。
内容概要
◎推薦人: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 王鑫 全新18開版本、視覺大驚豔1 全新版面、全彩印刷、全心編製! 「濕地」是地球上基礎生產力最高的地方 有水就是綠洲,是人類聚集、生物繁榮生長的地方;常被水淹覆的「濕地」,則因為其水分充足的環境,可以孕育出許多的生物群落。 科學家長期研究濕地,發現它是地球上基礎生產力最高的地方,是供應生物生存必需品的倉庫。然而人類早先一直以開發土地為志業,地面上的濕地日益減少,眾多生物的生育、棲息地大量地被破壞。 每一處「濕地」都是當地的珍珠 本書除了告訴您濕地形成的原因與類型等基本認識,並介紹台灣北部、中部、南部、東部及高地各處濕地的特色,詳盡說明全台30個濕地的歷史演進與美麗的景觀,加上許多精心繪製各個濕地的生態位置圖及動植物插畫,包括螃蟹、貝類、魚類、鳥類、兩棲類與紅樹林、水生植物、伴生植物等的生物特性,讓您全盤了解濕地環環相扣的生態系。 每一處濕地都是當地的珍珠,都是必須全力保護的自然環境。濕地是觀察大自然的戶外教室,讓我們認識大自然運作、向自然學習的好地方,不僅提升我們的生活品質,也維繫人類賴以維生的重要生態環境。
作者简介
莊玉珍 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系畢業,曾任高雄萬眾有線電視記者、TVBS新聞編輯、台北電視台政論節目主持人,現為東森電視台資深記者。 王惠芳 世新大學新聞系畢業,現為東森電視台新聞編輯。 ■攝影者簡介 廖俊彥 1985習攝影,1994至1999年人像攝影師,1998年陶藝攝影十人聯展,2000年成立單色攝影工作室 ■繪者簡介 金炫辰 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畢業,在創作之餘,擔任出版公司特約插畫,悠遊於寫意與寫實之間。 王正洪 文化大學美術系畢業。 楊碧月 台灣藝術學院美術系西畫組畢業,現職國中美術教師,從事版畫、插畫創作。
书籍目录
濕地概論濕地導讀北部濕地竹安濕地蘭陽溪口濕地五十二甲濕地無尾港濕地竹圍濕地關渡沼澤區挖子尾濕地華江橋濕地新豐沼澤香山濕地中部濕地竹南濕地高美濕地台中港濕地大肚溪口濕地漢寶濕地南部濕地鰲鼓濕地朴子溪口濕地好美寮濕地北門濕地七股濕地四草濕地永安濕地澄清湖與鳥松濕地高屏溪口濕地大鵬灣濕地龍鑾潭濕地東部濕地大坡池濕地高地濕地夢幻湖鴛鴦湖南仁湖濕地的危機與保育濕地的危機如何進行濕地保育
章节摘录
請保護濕地襲產/王鑫 (本文作者為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 人類生存的基本需求中,「水」一直是最重要的一環。大海孕育了無數的生命。如果追溯生物的演化史,那麼,證據告訴我們,海裡先有生命,陸地上出現生命是很久很久以後的事。 陸地上的生命也靠水來維繫。「大河文明」、「大海的子民」…,在人類歷史上,人和水的緊密關係一再留下動人的故事。 我們生活的土地,也依賴水的滋潤,才帶來生氣。水太多,有水災;水太少,有旱災;水太髒,沒法利用。水太多的地方,例如孟加拉,常有大水災,可是人口卻十分密集。水太少的地方,例如新疆、蒙古,只要有水就是綠洲,就是人類聚集、生物繁榮生長的地方。 「水」滋潤了大地,水災過後的大地,仍然是耕作的良田,說不定更肥沃呢?埃及的尼羅河,在古代也年年氾濫,但卻帶來了肥沃的土壤,持續地灌注生命力進入土地。 「濕地」的特徵就是常被水淹,因此提供了水分充足的環境,孕育了屬於它們的生物群落。科學家長期研究濕地的結果,發現它是地球上基礎生產力最高的地方,換句話說,它是供應生物生存必需品的倉庫。「濕地」幾乎都是賞鳥的好地方,因為鳥兒們都到這些地方尋找食物。鳥的多少,幾乎反映了自然環境的品質。 「濕地」是許多生物營生的家,當然不能被人類獨占了。不幸的是,人類一直以開發土地為志業,毫不憐惜地把萬物的家都據為己有。因此地面上的「濕地」已日益減少,生物的生育、棲息地大量地被破壞。 台灣是一個地狹人稠、經濟活動發達的地方,因此「濕地的淪陷」更是嚴重極了。占濕地面積最多數的海岸地區,到處都是工業區。人不僅與其他生物爭地,人也與海爭地。台灣幾乎已被堤防包圍,殘存的沿岸濕地屈指可數。陸地上的濕地也幾乎都面臨著被消耗的命運,幸好政府劃設了一些自然保護區、國家公園…,才留下少數濕地。 《台灣的濕地》一書介紹台灣各地的濕地。每一處都是當地的珍珠,或者該稱呼它們是「地方襲產」,都是必須全力保護的自然環境。濕地是觀察大自然的戶外教室,不只是欣賞大自然的園地,更是我們認識大自然運作的地方。觀察自然、學習自然,不僅提昇我們的生活品質,也教導我們如何與自然相處,維繫人類賴以維生的大自然。 濕地的保護不僅是政府的責任,也是全民的責任。
媒体关注与评论
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 王鑫 審訂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