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濤:清初中國的繪畫與現代性

出版时间:97/01/01  出版社:石頭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喬迅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為中國明清畫壇巨擘,創作風格獨特,深受時人與後世推崇。本書主要聚焦於1697至1707年間,當石濤身處揚州且目前留存作品數量最多的晚期階段。作者綜合運用中國傳統的研究理路、西方的形式分析和圖像學分析,以及因1970年代英美學界「新藝術史」興起而形成的一套社會詮釋模式,探討石濤這位偉大畫家的社會、政治、心理、經濟和宗教等五大面向,揭示其繪畫實踐的複雜性。作者同時以現代性架構石濤的生平與藝術,並以自主性、自我意識與懷疑界定石濤繪畫的主體性。相信閱讀本書將可獲得一種與閱讀當今其他藝術史著作完全不同的體驗。

作者简介

喬迅(Jonathan Hay)
1956年出生於英國。
1978年獲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學士。
1989年獲美國耶魯大學藝術史博士。
現任美國紐約大學美術史研究所(Institute of
Fine Arts, New York University)講座教授。
邱士華、劉宇珍等初譯。
盧慧紋教授、李志綱博士等審訂。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石濤:清初中國的繪畫與現代性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0条)

 
 

  •     《石涛:清初中国的绘画与现代性》是Jonathan Hey的博士毕业论文。在我看来是非常重要的一本著作。早年在大学的时候,对于海外中国美术史研究的了解通常借助的是洪再新先生编的那本《海外中国画研究论文集》,而jonathan的这篇文章则让我更了解海外的第四代中国学者的研究水准。
      
      Jonathan通过他的研究颠覆了我对石涛作为遗民画家的概念。石涛的家族并非为清政权所亡,而是被南明政权所灭。石涛在禅学上选择是亲清政府的施庵,石涛本人在17世纪80年代末曾在北京谋求寺院主持并与贵族和皇权保持着比较好的交友,回到扬州后石涛在康熙第6次南巡的时候还觐见过并送过画。颠覆石涛的遗民形象并非是Jonathan的主要目的,其主要目的在由此解释出石涛绘画类型“奇士”的特殊性。石涛本人并不避讳他的遗民身份,相反这个身份对于石涛在扬州的绘画市场上培养自己客户网络,树立自己的艺术形象有着尤其中的意义。因为石涛在扬州所销售的其实是自己的“遗民”身份,而客户主要那些富有但是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徽州商人。由此,Jonanthan提出了对于奇士绘画不同的看法。
      
      传统的美术史自董其昌开始从风格上将文人画和工匠画做了一个区分。而从明末龚贤开始,则试图磨灭这种界限。他试图发展成一个非匠人化的职业艺术家身份。这就是Jonathan眼中的石涛的脉络。石涛从建立起大涤堂工作室的时候开始,他就是成为职业的艺术家,但是他贩卖的确实自己诗书画俱佳的文人和遗民形象。而这也是他艺术商标。在对于17和18世纪扬州艺术市场的描述分析中Jonathen做了不少的功夫,而且本书六七两张非常精彩。
      
      但是问题并没有到这个地方结束。Jonathan明显是受了TJ克拉克和布尔迪厄的影响。他将职业分工、城市生活、职业知识分子的产生、商品化作为现代性诞生的几个主要依据。奇士画师的出现就是一种职业分工。而通过对张潮的出版物(昭代丛书,几乎就是当事的期刊,而张也因此而富有)中描绘的服装时尚,以及石涛的《秋林人醉》(在我看来几乎就是马奈的《草地上午餐》)的分析,则勾画出17世纪开始的都市生活。进而Jonathan对于石涛的艺术市场的分析则解释出这种商业化并表明艺术家是自觉的商业化而不是被迫的。作者对于将石涛蔬果图册看作是类似荷兰小画派的静物画从而折射出对于商业文化的表现也是非常的亮点。而且他从风格上分析当时扬州富商的喜好如何改变石涛的风格也很有意思。
      
      而受布尔迪厄的影响,则是他将石涛这类的奇士画师的作品作为一种特殊文人圈内的暗语。比如石涛们都是当时扬州徽商与喜欢李寅那类画匠画市民阶层之间进行自我身份区分的方式。但是和以往学者Richard Vinograd和Craig Clunas不同,他并不认为石涛遗民题材,旅游题材是个人心灵的隐蔽领域,也不认为他们如印象派一样是艺术家对于版画之类图像泛滥的一种自我防护。在Jonathan眼中,这些图像并非是文人图像的共同记忆。在商业化的背景下,这种奇士画师的形象多少有些扮演的角色。对于石涛而言,他是在职业画家和文化画家之间的摆动。(这有大量精彩的分析。比如作者对于《教刘石头画山水图册》的分析,就定性为石涛在徽商文化圈中的广告。实在是精彩)时而要开拓市场而发明新风格,时而又为市场和个性之间矛盾所困。而石涛的这种职业画家和文人画家之间的摆动,也和他在佛道之间的摆动是异质而同构的。Jonathan试图在八九两张写出这些和哲学关系,以及王朝宇宙观和自我肯定与地域意识之间的关系。但是显然这两章并不如前面精彩,也可能是过于深奥而玄妙而难以言表。
      
      当然书中也有些然人没法断定的地方,比如,认为一生未婚石涛是同性恋,依据是《自写睡牛图》中,画家本人和家仆彼此分不出你我,而且刻意的刻画了牛屁眼(我参加过中国美术史年会,当年有外国学者因为金农画了马睾丸就认为金农也是同性恋),或者一个突兀的山石没有提拔被认为是性崇拜等等。虽然作者试图将性的感官享受纳入为现代性的指标更完美,但是还是牵强。
      
      总的说来,这本书确实开拓了我们对于中国艺术中现代性研究的眼界,而且使用那些社会学方法理论非常熟练,也让人对于70年代以来新艺术史的研究水平得以见识。另外,此书翻译得不错!
  •     一种编年史式的传记,有关石涛以及石涛所在的那个社会阶段。这种写法不同于俊客派的细致入微,是将很广大的社会背景象像电影摄制组里的美工那样提前布置出来,然后让石涛登场、表演,演绎他的人生和传奇。这也是作者仔细琢磨副标题——“清初中国的绘画与现代性”的原因。说到副标题,很多读者都会忽略,其实这恰恰是作者最用心阐述的地方,石涛的出世与成功,不可能是独立事件,每个人都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第一章,从地理环境讲起,似乎已经是历史或者艺术著作的规范了,比如《西周的灭亡》,剑桥中国先秦史等。这一章感觉还行,对材料的掌握和分析都较好。
      之后的各个章节 ,明显臆断比较多,很多说法感觉都立不住。更多时候像是作者在自说自话,构建作者自己意念中所谓现代性的逻辑和想法,和石涛没什么关系。
  •   写得很好,谢谢。也在学习社会学的分析方法过程中。
  •   看到“现代性”,我还以为他受吉登斯影响呢。
  •   正在看这本书,阅读的深度显然远远不到普洱的浓度。受教。
  •   是这样哦。。估计是研究石涛吧。。那就不买了
  •   就当小说看吧
  •   关键是没看明白,作者是个什么逻辑,到底想说啥
  •   很对,没看懂作者到底想表达什么。用哲学性话语去硬套艺术史的逻辑。反了。我觉得是外国人写中美史的通病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