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文明記憶拼圖

出版社:貓頭鷹出版社  作者:倫弗瑞  页数:27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空間跨幅遍及五大洲,時間縱深長達三百五十萬年人類學權威倫弗瑞,透過散落全球的歷史拼片,拼出史前人類文明發展軌跡!在印尼的弗洛勒斯島上,發現了舊石器時代的遺跡。透過放射性碳定年法的檢測,這些遺跡證明了五十萬年前,人類就懂得造船,漂洋過海四處遷徙。歐洲的巨石陣,需要大量的群體合作才能築成,以西北歐的圓錐形石堆為例,需要至少一萬工時的勞力投入,證明了早在西元前三千五百年前,人類就已具備集體參與社會工作、分配勞務的能力,比埃及的金字塔還早了好幾個世紀……英國人類學權威倫弗瑞,浸淫考古學與人類學四十餘年,將其豐厚紮實的學術成果,以簡單生動的筆觸寫成本書,帶領讀者隨著世界各地的遺跡挖掘,探查人類在遼遠時空中,曾經存在的痕跡。這些遺跡如同失落的拼圖,埋藏在世界各個角落,每一片拼圖都攜帶著大量的遠古記憶,在「史前史」的研究中,拼成一幅長達數百萬年的人類文明圖卷。要了解我們為什麼是現在這個模樣,如何開始創造工具、建立宗教、社會制度、構築特殊的宇宙觀、發展交通……本書絕對是史觀最為宏大的切入途徑。我們不只要洞悉人類的過往,更要了解當今人類存在的本質「史前」,就是在文字構成歷史之前,一段沒有文字的悠遠歲月。本書對「史前」的定義,包含了西亞、非洲、中國等最早的文明崛起,也含括了世界各地較小型的社會,他們繼續過著狩獵生活,或發展成畜牧生活。有志者只能透過這個時期的物質遺跡,拼湊人類的過往。在世界上某些地方,人的讀寫能力不過兩個世紀左右,因此從宏觀的視野來看,史前史的範圍涵蓋了絕大部份人類存在的時間。「史前史」也是一門學科,或稱「史前考古學」。兩個世紀以前,「史前」是無法想像的事,連這個字都不存在。歐洲人深信根據《舊約聖經》推敲出來的結論:人類歷史開始於西元前四○○四年。一八五九年,普萊崔治爵士發表了一篇關於「遠古人類」的論文,達爾文出版了《物種原始》,影響力無遠弗屆,「史前史」這個字彙才開始被廣泛使用。這門年輕的學科必須透過大量的技術鑑定人類過往的物質遺跡,包括放射性碳定年法、DNA分析、地質檢測等。在詮釋的過程中,研究者必須不斷自問:我們是誰?人類是什麼?身為人類的意義是什麼?根據我們現今的樣貌去檢視異同。這就好像經由一面我們自己製造出來的鏡子去審視過往,我們看見的過往影像是由自己建構出來的,而這個影像不斷在變化。

作者简介

  倫弗瑞(Colin Renfrew)  曾任劍橋大學考古學教授,目前則在麥克唐納考古學研究院出任研究員。他也是英國人文社會科學院的研究員,曾獲得無數國際獎章與獎項。一九九一年,受勳為英國非世襲貴族。倫弗瑞編著的許多書籍,都是該領域的經典之作,包括《在文明出現之前:放射性碳革命與史前歐洲》、《考古學與語言》、《考古學:理論、方法與實務》、《掠奪物、合法性與所有權:考古學中的道德危機》;《追根究底:藝術家與考古學家的平行觀點》。除了文字著作,倫弗瑞帶領的考古團隊也在世界各地進行考掘,並以希臘為主要的工作重心。  ■譯者簡介  張明玲  政治大學英文系畢業,從事編譯工作十餘年,譯作有《全球會議與展覽》、《網路與性》等專業性書籍以及文學小說多部。

书籍目录

前言史前史是人類心智形成的故事。今天我們擁有建築、科技、讀寫能力、藝術成就,這些事物是如何產生的?我們如何到達現在的文明水準?我們變成了什麼樣的人類?第一部 史前史的發現第一章 史前史的概念當我們了解以文字書寫的歷史並非唯一可能的歷史資料來源,「史前史」的真正概念才得以開始發展。第二章 刻畫人類的過往:一九四○年之前的史前史在放射性碳定年法問世之前,由於系統化考古學、人類古文物、達爾文演化論的出現,突然迸出大量的研究,人類社會起源的連貫性描述才得以開始建立。第三章 放射性碳革命一九四七年,美國化學家利比確立了放射性碳定年法的原理,從此世界上所有古文明都可以測定出年代,引發了考古學革命性的改變,考古科學的時代終於來臨。第四章 世界史前史的可能性放射性碳出現後,「絕對年代」產生,東南亞、太平洋等從未納入研究範疇的領域,終於也能放進全球研究的範圍內,得出一個普遍的模式。第二部 人類心智的史前史第五章 智人的矛盾說所謂的「人類革命」,指的是現代人類「智人」的出現,立即引起新的動能、新的改變步調,產生大量的藝術作品;然而除了法國與西班牙,智人的存在與藝術作品之間卻沒有必然的連結?第六章 邁向人類心智的史前史本章試圖建立一種觀點,透過這個觀點,我們可以可以更清楚地體會到,在史前時代某些我們能夠辨識的發展中,有一些真正原初的、新穎的特徵。第七章 建立社群土地所有制及繼承權的整體運作,立基於財產的觀念及行使所有權的具體形式;而這些運作則決定了整個政府體系……第八章 財貨不平等現象是史前史中一項尚未解開的謎:領導者與追隨者兩種階層。造成這種不平等現象的關鍵因素,可能來自於世俗財貨……第九章 古人的宇宙觀人類透過與世界的物質交會過程,創造出新奇且負有意義的結構,它能使生命本身有了目的。偶爾他們甚至做到進行活人獻祭的地步。第十章 從史前時代至歷史時代就某種意義而言,史前時代結束,代表歷史時代開啟:出現書寫文字。讀寫能力是歷史的基礎。我們這些觀察過往歷史的人,現在正以書寫文字所帶來的新穎洞察力與增加的清晰度來審視它。展望:史前史的未來每個地區和每個國家現在都能建立或重建自己本身的史前史,政府與政治團體也可以無後顧地重視他們最尊崇的文化遺產。然而,宗教紛爭、戰亂與盜賣者,卻危害到文物的保存……

媒体关注与评论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員兼人類學組主任 何傳坤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 胡台麗  慈濟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心理人類學教授 許木柱  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教授 陳瑪玲  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助理教授 陳伯楨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博士候選人∕民族誌影片導演 蔡政良  中央研究院考古學研究專題中心執行長 劉益昌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臧振華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人類學研究所所長 潘英海  ◎ 經典口碑,專業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序)  .做為一個現代人,不能不知歷經數百萬年以來人類演化,為何在最近的六萬年使我們走入現代的道路。  ──中央研究院考古學研究專題中心執行長 劉益昌  .如果你想瞭解人類文明發展的進程,那麼,這是一本不可不讀的書!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人類學研究所所長 潘英海  .面對人類發展這個錯綜複雜、被嚴密爭論的主題,考古領域的巨擘倫弗瑞著手徹底執行一項任務,便是將到現在為止的史前考古學進展做一總結,進而探究現今所面臨的挑戰。  ──「出版人周刊」  .這是一本非常有用的書。當中可見生動的、經過仔細推敲及熱烈討論,並驅使產生得以檢視現存證據的新方法。  ──英國「新科學家」雜誌  各界學者口碑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列)  .這是一本能解讀史前地球村民起源、擴散歷史及心智演化的好書,更是一本全民必讀的口袋書及通識教育的好課本。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員兼人類學組主任 何傳坤  .這本書最引人入勝的是作者在新興的「認知考古學」領域中充滿活力與想像力的探索。六萬多年前由非洲向世界各地擴散的人類,在心智上產生了什麼變化?是什麼因素造成文化變遷?物質的交會與符號的運作閃動著靈光,照亮一部史前史。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 胡台麗  .本書是高層次思維的考古學佳作,它對史前紀錄資料的運用,超越傳統的類型學或年代學的論述,深入人類思想認知模式的探討,目的在瞭解人類心智的形成過程與影響因素,對認知或邏輯思維有興趣的讀者,都應該閱讀本書。  ──慈濟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心理人類學教授 許木柱  .倫弗瑞多年任教於英國南安普敦、劍橋等大學,是考古學界世界聞名的學者,榮獲多項學術獎項與榮譽,也著述多本考古學與史前史相關書籍。本書是他二○○八年的著作,內容前半討論了史前史做為討論與建構人類過去歷史的唯一一個領域,它的興起與發展卻是相當晚近的事,背後涉及了當代人群對於人類過去的概念與想像的局限。隨著當代社會學術思潮的轉變,人群對於自己與過去的想像與認知不同,「史前史」的存在與概念終形成,相關研究也開始被激發而發展。藉此,人類歷史由早期人科一路發展至文明的起源,也得以被建構與描述。  內容後半,更從早期人類心智的發展,以及它如何成為人類種種文化與社會現象、制度發展的機制基礎加以討論。人類如何發展走到現今如此複雜文化與高科技的生活體系,這不是與生俱來與理所當然的,「人類」之所以成為現今的我們,「人類」之所以為「人」,史前史的研究是一條尋索的路線,而由認知考古學去探索人類心智的發展,更是一條揭示一些答案與疑點的可能途徑。人類心智發展的起始為何?為何至現在的發展狀況,它呈現的是人類所獨有的現象?人類為何可對其所處世界加以分析、運用各式各樣的象徵形式表述各個不同人群自有的世界觀?對於這種種的疑問,倫弗瑞認為「心智發展」是人類因著同源而有的共通特性,是我們可加以探尋以得解答的焦點,同時也是理解不同人群的歧異處的途徑,而由認知考古學試圖去揭示人類心智如何發展,思維如何與物質、環境、人群交會,物質如何被轉換而扮演符號的角色,人類學習的機制、儲存所學知識的方式,社會關係如何仰賴符號的運用以建構和維持的過程等,當是一個突破瓶頸的路徑。  此書同時具有閱覽一般「史前」史圖像或窺探「史前史研究」途徑的導引之特點,對於一般讀者或相關學術領域的學習者都是本難得之書,而譯者深入淺出的文詞當可幫助讀者進入書中的思維而與作者有所對話。  ──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副教授 陳瑪玲  .倫弗瑞教授主張不論器物的製作、社群的出現、財貨價值的定義,以及宇宙觀的形成,都是人類與物質交會下產生的心智現象。他的研究讓史前考古學成為一門由物質遺留出發,卻又超越物質本身的學問。  ──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助理教授 陳伯楨  .這是一本極具洞見的好書,彷彿在外太空的一顆恆星上,從亙古至今的時光推移中,既精簡又深刻地見證了人類從無到有,心智發展並開枝散葉在地球上各個角落的多樣性過程。  ──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博士候選人∕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博士候選人∕民族誌影片導演 蔡政良  .史前史是沒有文字時代人類的歷史,需要靠考古學的研究,才能建立史前時代的人類歷史,一般總以為考古學研究的是古代人類的器物,但一百五十年以來的考古學,逐漸從人類遺留的考古遺址中發現大量的紀錄,使得大家都能熟悉當代的考古大發現。近年來考古學家運用DNA、語言學或其他相關學科,突破了以往  有關考古遺物遺跡的研究,可以充分談論沒有文字時代人類的認知體系。這本書就是從過去考古的發現所累積大量資料,開始組織人類心智的演化過程,這些演化過程完全不見於文字歷史的紀錄,卻存在於考古資料。作者是考古學術界熟知的前鋒學者,同時也是目前風行於世界的考古學教科書作者,這本書用熟悉易讀的文字與筆調,寫出世界考古學有關人類心智的重要發現,可說是一本充滿知識卻易於閱讀的學術著作,透過考古學資料解釋十多萬年以來當代人類心智發展,也說明這些心智發展在晚近六萬年以來,逐漸形成文字、城市、國家等現代化的象徵。這是一部值得閱讀的科學知識專書,就如同作者所說,「今日任何一個認真的讀者,都能夠比六十年前最博學的學者知道更多人類過去生活的富足與多樣性」,做為一個現代人,不能不知歷經數百萬年以來人類演化,為何在最近的六萬年使我們走入現代的道路。  ──中央研究院考古學研究專題中心執行長 劉益昌  .人類如何起源?又如何從茹毛飲血演變成多元分歧的現代人類?英國考古學巨擘倫弗儒在《史前:人類心智誕生的歷史》中,不但清楚介紹了「史前史」的誕生,以及這門學問如何從物質遺留中建構人類的史前史,更要帶領我們一窺人類心智的形成與發展。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臧振華  .史前,是一本關於人類心智奧秘的書。如果你想超越歷史瞭解人類心智的起源與發展、如果你想瞭解考古學的絕妙與應用、如果你想瞭解人類文明發展的進程,那麼,這是一本不可不讀的書!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人類學研究所所長 潘英海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