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02/13 出版社:早安財經 作者:約翰.羅斯 页数:256 译者:黃佳瑜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金融界不想讓你知道的24件真相! 不只爆笑,還很實用; 保證百分百真人真事; 2009台灣散戶投資前最好先讀過的一本書! 本書完成於1986年,卻準確預言了2008金融風暴的每一個場景。 帶著變換家產得來的一萬六千五百美元,本書作者、也是知名財經專欄作家。 John Rothchild,展開了一趟財富追求之旅。 從跟銀行打交道開始,然後找到理財顧問、到券商開戶、買基金、買外匯……。 最後,作者終於真正弄懂了金融市場的遊戲規則。 跟著他的腳步,以及一個個趣味盎然的故事, 我們將徹底明白金融是什麼! 從華爾街日報到華盛頓郵報,都盛讚這部歷久彌新的經典之作, 是每個人一生都應該讀的入門好書!
作者简介
約翰·羅斯柴爾德(John Rothchild),暢銷財經作家,曾經與彼得?林區共同完成超極暢銷大書《彼得林區選股戰略》(財信)、《One Up on Wall Street》等。經常受邀上電視節目談理財,並且曾為時代雜誌、財星雜誌、Worth雜誌及滾石、君子等主持專欄。
书籍目录
1. 前言2. 我的專家資格3. 發財夢4. 銀行裡的錢5. 財務體檢6. 歷史的教訓7. 實用建議8. 貨比三家選券商9. 買家的懊悔及其他副作用10. 專家的選股策略11. 傻子逛證交所12. 交易大廳14. 聯儲會會有什麼動作?15. 上店頭市場16. 會見分析師17. 漫步買方18. 百萬金頭腦19. 營業員之路20. 買空賣空21. 進度反省22. 朝芝加哥出發23. 開設商品帳戶24. 在商品市場大發利市25. 有關期貨的疑惑26. 我的道德難題27. 與洛茲較量28. 家庭政治氣氛的修正29. 尋找預測30. 我的內線消息31. 走火入魔的街後記 一九八七年黑色星期一
章节摘录
這本書,是一趟在金融市場旅遊的紀錄。 我是為了所有自認對金融與理財一竅不通,手頭上有一點錢、卻不知道怎麼投資的人,而踏上這段旅途的。你一定常常在想,如果自己有時間好好研究一下股市,應該可以發點小財;你也一定常聽到人家說,上班賺錢太辛苦,投入股市才有快速致富的機會;任何一個頭腦正常的人,都有可能像股市專家所說的那樣,用錢滾錢。 一九八五年夏末,股市瘋狂大漲,盛況空前,讓我心癢難耐,決定放下一切,用一整年時間學習投資,尤其是股票。我立志從最入門的地方著手,盡可能把財經世界的運作搞懂,然後把錢投入任何可以賺到最多錢的地方。等我學會了投資,賺飽了荷包,可以自由自在之後,我將回過頭來,告訴大家我是怎樣做到的。 不過,要是現在就把我最後的「績效」告訴你,恐怕會壞了你的好奇心。但我可以向諸位保證,寫這本書,絕對不是為了稿費。 我知道,大家都懷疑那些寫投資理財書籍的人,根本是想用版稅的收入,來彌補自己投資上的損失,否則,這些人早就癱在加勒比海的小島上享受陽光,而不是跟電腦螢幕乾瞪眼。但我不同,你不需懷疑。我最近發現,坐在電腦前面乃是人生一大樂事,遠比癱在加勒比海的小島更愉快。更何況,我很想做點善事,把自己學到的知識,傳授給你們這些散戶朋友們,也希望你們能為我對各位的奉獻,鼓鼓掌。 或許你會懷疑:我有什麼資格大談投資理財?這一點容我稍後詳加說明。不是我吹牛,事實證明,身為投資市場的門外漢,反倒成了一種莫大的優勢。我沒有人情負擔,也沒有先入為主的專業知識,可以大方的問一些蠢問題,比方說「什麼是公債」或者「爲什麼股價會漲會跌」,一般投資人因為怕被人家笑而經常不懂裝懂的事情,我都可以毫無顧忌的發問。 其他投資專家總會在書或文章中,拋出一堆的建議和法則,同樣的,我也盡量依樣畫葫蘆。由於我是以自己的實戰經驗、事實以及嚴謹的邏輯為基礎,你絕對可以放心。 為了準備這趟致富之旅,我才發現,原來自己這麼重視錢這回事。大家都知道,想發財是步入中年的必然現象。隨著腰圍變寬、血管越來越窄、性這回事變得越來越不重要,上哪個館子吃飯、怎樣才能發財,這類問題反而重要起來。可惜,不論選館子還是發財,動腦筋的頻率跟實際成功之間,沒有顯著的關聯。 想發財,已經變成一種全民運動。不管你有錢沒錢,幾乎都會日夜被迫去算計自己的資產,從股票、債券、共同基金、選擇權、期貨到定期存款,一般人每天都會被各種排山倒海而來的投資訊息給淹沒。 不信,你到雜誌區看看,一定能看到一堆的財經刊物。其中有《錢》(Money)、《財星》(Fortune)、《富比世》(Forbes)和《商業週刊》(Business Week),當然還有《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即使是一般綜合性報紙、非財經類的雜誌,都有無數文章教你如何理財;打開收音機,你一定能聽到人家教你怎樣買債券基金;打開你的信箱,也會收到各式各樣教你賺錢的廣告;打開電視,很難不看到財經新聞,幾個重要的財經節目內容,甚至能引起一般人的熱烈討論;財經頻道全天候播報財經新聞,一邊在螢幕下方打出最新的股價行情。隨著節目來賓的聲音鼓吹觀眾買進或賣出股票,螢幕上的跑馬燈催眠著數以千計、甚至百萬計的投機客。 今天,投資機會比以前增加很多,而且變得複雜無比,就連最單純的上班族,也不得不開始運用謀略。每一筆例行性的家用決策,都需要老謀深算,彷彿洛克斐勒在做大生意一樣。 拿想要買車的人來說吧,就得在各種付款方式之間傷透腦筋:要贈品、現金折價,還是要更低的貸款利率?或是乾脆租車? 不只買車,買家電、家具也是如此。現在逛百貨公司,你很難不看到「分期付款」的字眼,到處都能看到最新的牌告利率行情;走進機場,一個個的燈箱廣告也讓你很難不想起自己的退休帳戶;和孩子們遊戲,你必定自然的想起,該怎樣為孩子準備將來的教育基金。 或許,就是因為各種機會隨處可見,如今我們屋簷下的每一件事物,都變得跟「投資」有關起來,包括人在內。 這一點,是我在這趟投資之旅出發前的新發現。我所認識的所有人,不管是親戚、孩子、丈夫、妻子,如今都成了「投資」。好些年前(忘了是什麼時候),我們開始說,孩子是「未來的投資」;接著,「讓孩子上學」這檔事也有了新的說法,叫做「投資孩子的教育」;以前說「和朋友吃飯」,如今叫做「人際關係的投資」;我和太太之間,更是一項「長期」投資。甚至連養寵物,都可以透過出售小貓小狗來「投資」。不過,我懷疑,就算倒貼,也不會有人肯買我們家的貓咪。 最近我還開始不斷想「未來的價值」這件事。過去,車子對我來說,只是交通工具,現在它被我看成一項會貶值的資產;讓我遮風避雨的房子,成了對抗通貨膨脹的工具,每隔一段時間我們就會為它展開辯論:該把房子賣掉、該要求銀行調降利率,還是把房子出租,搬到另一棟貸款利率較低的房子? 我家的餐桌現在是「固定資產」,上頭擺設的餐具則是「收藏品」。我現在終於搞懂,聰明的人應該在一九八○年代初期行情最高的時候,把具有收藏價值的餐具賣掉,然後換成免洗餐具。上一波銀價的狂洩,傷了人們長久以來對銀製餐具的感情,對於那些後悔沒在白銀價格最好時「脫手」的人而言,這些餐具如今反而成了痛苦的記憶。還有,再會了,那曾經被我小心翼翼送入銀行保險箱的銀器,你已經沒有被保存的價值。還有我的銀製俄國茶壺,其實早就沒了身價,儘管沒有任何通貨膨脹的跡象,我們還是把它留了下來,最後要如何處理它,可能得看聯儲會(Federal Reserve,美國的中央銀行)是否決定繼續降息。 打開我們家的衣櫥,隨處可見我過去「投資時機判斷錯誤」的證據,這些東西要嘛買得太早,要嘛賣得太遲。用兩千美元買來、如今早已過時的蘋果電腦買得太早,裝置藝術風格的水壺賣得太遲。但是那些原先和我有深厚「情感價值」的老火車模型和棒球卡,卻被我糊里糊塗地丟棄,現在這些東西都有公開行情,也讓我終於知道,當年沒頭沒腦清理童年舊物,害我損失了多少財富。 以前,沙發是用來坐的,有抽屜的櫃子是用來放東西的;今天,這些都已經成了人們眼中「具有投資價值」的東西。上頭的貓爪痕、果醬污漬、斷裂的把手,還有大理石桌的傷痕、唱片櫃上的鑿痕、室外搖椅上長期日曬雨淋的霉斑,也不再只是單純的一句「該修理了」,這年頭,這些損壞都會嚴重影響「投資價值」。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的衣物服飾,也在在顯示我們理財上的失敗,特別是當它們被弄髒、扯破或損毀的時候。當你用餐時把義大利麵掉在衣服上,相當於股票下跌三十%,或等於領不到股票股利。你的高跟鞋跟斷掉,也可以比照同樣的算法。 自從服飾成了投資,很多原本被我們拿來當抹布或準備改成萬聖節造型服裝的舊衣服,如今只好繼續掛在衣櫥裡,管它是過時的名牌裙子、不合身的外套、親戚穿過的羽毛衣、蘇格蘭節慶後被丟到一旁的格子短裙、從大學時代留到現在的夏威夷衫、圍巾、背心等,我們一再告訴自己,這些玩意兒總有一天行情看漲。 究竟,是我們被貪婪矇了心,還是完全身不由己?我們會在投資機會的誘惑下,完全亂了方寸,我們也會為了金、銀、骨董鐘的升值,而不能自已,深信「不投機」是件高度冒險的事。數以百萬像我們這樣的人,以及手頭上不知如何是好的資金,為了追逐渴望的投資明牌,不停地在機會與機會之間遊走,結果反而越追越迷惑。我們的資產淨值隨著貨幣政策、金融市場、貿易平衡而起伏,我們的未來,彷彿印在基金和債券上,我們的情緒則跟著存款利率走。 有沒有可能,我們可以不再這麼迷戀錢這檔事? 在我看來,很難。這也點出了我所面對的第一個問題:倘若即將有極佳的投資機會出現在我面前,我要到哪兒找足夠的錢來投資? 本來,我打算賣掉一些多餘的家具、舊衣服和其他東西,卻遭到家人的強烈反對,她們說,既然家裡這些東西都已經是「投資」,幹麼要為了華爾街上那些天馬行空的說法,而賤賣這些東西當賭注? 不過還好,我可以賣掉我自己的車──一部老舊的雷諾,以及只玩過兩次的帆船。賣這兩樣東西的所得,加上出版社預付給我三分之一的版稅,總共一萬六千五百美元。 這筆錢,就是我闖蕩金融世界的本錢。
媒体关注与评论
說來遺憾,上班工作或許是我們這些凡夫俗子最理想的賺錢方式……上班賺錢實在是太費事了。於是約翰為了大家犧牲自己,親身嘗試各種理財策略。」 --P.J.歐魯克 「…… 透過本書讀者在學到他們從來不知道應該要懂『投資真相』時,還能同時享受滿滿的娛樂效果。」 --《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