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藝術家出版社 作者:清大藝術中心 译 页数:224
前言
序:讓心靈甦醒/劉瑞華 三年半之前,我接到徵詢要我來擔任主任的時候,剛好因為用沙紙打磨自製的煙斗而把手指給磨破了,心想:「藝術中心?會不會有木工車床?」於是就答應兼了這個差事。結果,在這裡我見識了許多從沒想過會發生在清大的事情,也發現這個我已經任教十幾年的大學裡竟然有我從來不知道的一面。我彷彿剛進入這所大學的新鮮人,重新認識這個校園,也重新找回了那年少時期曾經有的好奇。 我很尷尬的承認,當上藝術中心主任之前,我幾乎不知道這裡在做些什麼,也不知道藝術中心在清大已經存在了二十年。我想,校園裡可能有許多人和我一樣,不知道清大藝中這二十年來為這個校園增添的美好故事。我認為應該讓更多人知道這些故事,也讓曾經認識清大藝中的人重溫記憶。雖然在這裡我沒找到木工車床,我自製煙斗的手工活也停了下來,可是我在這裡認識了許多可愛的朋友,發現了許多美麗的故事,在我已經視茫髮蒼之際,卻讓心靈甦醒了。 這所大學一向以水清木華的校園為榮,美好的自然環境是孕育人才的重要條件,而藝術中心在校園裡提供的是一種生活方式,不論是展覽廳裡的瀏覽與聆聽、欣賞一場音樂會,還是跟著工作坊的老師舞動肢體、看場夜貓子的電影,或者只是走過一件公共藝術作品、瞥見一張海報,藝術中心希望能給在這個校園裡生活的人,多一些美好的經驗與回憶。我甚至相信藝術中心的存在就如水清木華的環境一般,在無形中影響這個校園裡的人。這本書是把這份影響用一些文字給個交代,讓校園外的人也能知道。 清華大學至今仍然經常被人提到是以理工為主的大學,還沒有任何藝術領域的系所,為什麼會在二十幾年前成立藝術中心,可能許多人和我一樣好奇,不過即使我很想告訴大家,還是沒找到一個清楚的答案。在首屆主任宋文里老師的回憶裡,藝術中心是從一個簡單的臨時展覽空間開始的,經過了許多熱情的人默默努力,才一點一點累積起來。當初打開了那扇窗,讓人看見了遠方的景物,開啟的是無限延伸的空間與想像。我們無法,也不想用單一的觀點敘述清大藝中的故事,於是我們邀請了許多人一起來幫我們完成這本書。 藝術中心最珍貴之處是擁有許多朋友,來過校園的藝術家、音樂家、義工、工讀同學、前任的主任,以及過去與現在的工作同仁都為這個園地做了許多。我們儘量邀請他們來,共同講述藝術中心一路走來的歷程,以及發現未來前進的方向。這本書只能用平面的方式,以及有限的篇幅表達,而且勢必掛一漏萬,我必須向未被邀請或提及的朋友們致歉。從構想到完成,編輯這本書所經歷的時間超過原先的預計,而且其間發生了許多沒有想到的事情,我相信為它投入心力的人都和我一樣有複雜而難以形容的心情,但願讀者們能從字裡行間瞭解我們溢於言表的心意。 一開始我們就問過自己,這會是一本怎樣的書。我曾經很輕鬆的想,也許是一本教育改革的書。不過,我們該給大學生什麼樣的教育,那並不是這本書能夠回答的,我們只想從清大藝中的所見與所為,告訴大家這所大學在一般人的印象之外,還做了不少鮮為人知的努力。當然,對這本書的內容最感興趣的人會是曾經參與過我們活動的藝術家、義工、同學、老師與工作人員,而探索大學校園該有的生活方式卻是更多人關切的事,我們認為,關心藝術、關心大學裡美學教育的人,乃至於關心大學教育發展的人,都會對這本書的內容感興趣。 大學應該追求卓越,我們換個角度,藝術中心不是高等教育評鑑的項目,表現如何也沒有具體的指標,可是我們一直努力在做,也會持續努力做下去。究竟為了什麼?就為了那許許多多有夢想的人,不管是現在有、曾經有,還是將來有。
内容概要
歷史悠久的國立清華大學,在新竹建校已超過五十年,是國內一所經常被提起以理工為主的優良名校。至今,清大尚未成立任何藝術領域的系所,但卻在二十二年前,成立了國內最早的大學藝術中心之一。 大學校園在我們的社會環境中,通常有著相當的自由與自主性,除了必備的學術與實驗研究功能之外,對學生們生活的方式與文化的培育,也默默地扮演著義不容辭的帶動角色,如果校方願意做得更多一點,會擴展為服務社會鄉里的功效,也極有機會帶動周邊社區文化產業的發展。尤其在理工科系居多的校園裡,適度地加入藝術的啟迪與文化的陶融,將會引導校園成為生活情調更為豐富的場域。 跨入21世紀的今天,在大學院校中設立藝文中心,已發展為台灣藝術教育生態重要的特色及風尚,但早在1988年時清大即成立了藝術中心,歷經二十二年的開展與精進,今天已顯現出不容小覷的佳績。清大藝中無論在視覺藝術或表演藝術的領域上,為詮釋當代藝術風貌持續努力不懈,提供了一處優良的場地,供藝術家們在新竹地區展演,並不時邀請國內外優秀藝術家們到校與師生及眷屬、居民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以互動的方式來開闊學生的視野,達到將藝術學習真正落實在校園生活中的目標。具體成績可從她這二十二年來超越百檔的專業展覽,以及近百場表演節目記錄中取得印證。 畢竟清大藝中這一路走來的珍貴過程與經驗累積,都與台灣這塊土地上的藝術開墾息息相關。本書即邀請曾經親身參與過清大藝中活動的人士現身說法,以圖文來報導這段歷史的回顧與記錄。
作者简介
清大藝術中心主編 本書分為四個單元,每單元由不同的作者撰寫,全書由近四十位作者共同完成,詳見目錄標示。
书籍目录
Ⅰ 藝中的朋友藝氣風發話清華/黃光男讓心靈甦醒/劉瑞華自由發揮與藝術歷史/宋文里從展覽廳走向觀眾/彭明輝窺探靈魂的窗口/郭珊珊袖?雩山水/李青霖篳路藍縷憶當年/李宗慬清大藝中歷史回顧/賴小秋Ⅱ 藝中的同仁藝術走進清華園/洪麗珠匯聚美的實踐能量/賴小秋樂章外的音符/林怡君藝中時光疊影/林甫珊夜貓子電影院/徐舒亞、劉瑞華、林群美感經驗的獲得/鄭叡恕Ⅲ 參與藝中的藝術家在飛揚的空間中看見書法--董陽孜平淡中見浪漫/周渝續航滲透太初之能量/劉永仁筆墨可以橫著走/楊世芝二十年的空間/吳松明十年一日:從「城南對」說起/林銓居從我的「第一張」公共藝術談起/池農深流移/認同/望向彼方─亞洲新娘之歌三部曲/侯淑姿雄渾的底蘊/盧怡仲別人的空間/陳崑鋒經意與不經意之間/姚克宏機遇與創意--我和〈人間機關術Ⅱ〉於清大藝文中心/黃心健微笑的獸/翁明哲為什麼我要畫畫?/洪天宇能量轉運站/張惠蘭我的電影啟蒙/游惠貞相約在清華/孫自弘Ⅳ 藝中人的回想 迴響穿梭東方古文明藝術--徐小虎獲得永遠大於付出--沈慰芸第一個義工的經驗與回想/李宗慬藝盲與藝中的邂逅/邱紀良穿越時空隧道--人文系和藝術的碰撞/彭美枝懷念洪麗珠老師/呂秀玲大學博物館的第一課/劉惠媛美學?生活?藝術?修行/黃子芸六個展覽--我與藝中的故事/涂毓庭《1994》那一年/徐尚德我的藝中回憶錄/柯冠成回憶中的典藏/林竹芳我的藝中工讀路/許栩後記/劉瑞華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