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賽尚圖文事業有限公司 作者:向東 著 页数:608
前言
出版序 《食悟》──因食而悟,悟的是什麼?滋味、歷史、文化、傳說、典故、民風、食俗、記憶、懷念,還是烹調秘技! 向東,來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證的世界美食之都──成都,心裡有著每ㄧ老成都人都有,與「吃」難解的情。兒時母親的在廚灶邊忙活時的隱香不時地挑動他的心弦;遠離家鄉在外地工作時,故鄉小吃總讓他流涎;當了媒體工作者又和「吃」攪和在一起,四處采風,探詢著小吃的傳奇,卻總為那傳統、樸實之風情與濃濃的真味動情;現在退休了,旺盛的「食」情讓他天天勤奮筆耕,而悟出了巴蜀的萬般風情盡在「小吃」,小吃與川人的回憶、生活、鄉風鄉情有著共同的味道。悟出了最難忘的美味在童年;最道地的美食和風情在街頭小吃。 作者一改過去以「點」的方式,只從單一角度介紹巴蜀小吃、典故、文化、風情、傳奇等,而是運用川人擺龍門陣的奇巧為讀者帶來「面」的新趣味,將巴蜀小吃之精髓,匯史實、資料、收藏、閑閱、趣味等串在一起,讓讀者在精彩如故事般地訴說中,透過一道道小吃體會並發現巴蜀的萬般風情。全書述說百種巴蜀小吃,即使全書超過三十五萬言,讀來卻是一環扣一環,讓人一讀就停不下來,就如小吃,一樣接一樣百吃不厭。 作者透過筆墨,譜出《食悟》三部曲,首部曲是《食悟──千滋百味話川菜》,為大家擺上經典佳肴、特色滋味和巴蜀食風食俗。二部曲是《食悟──萬般風情在巴蜀小吃》,小吃在巴蜀地區不只是吃好玩的,更是用嗅覺、視覺、味覺、觸覺、聽覺等五感體驗巴蜀風情的最佳途徑。最後回歸飲食的原始目的──強身健體、延續生命。巴蜀地區是強調自然與養身的道教發源地,對日常的吃,可是有獨到的健康概念,運用簡單飲食就能養身,壓軸的第三部曲《食悟──百姓飲食即養生》,將是您最佳的生活飲食指南。 發行人 蔡名雄 2011/12/12 於台北
内容概要
最難忘的美味在童年,最道地的美食和風情在小吃! 《食悟:萬般風情在巴蜀小吃》一改過去以「點」的方式,只從單一角度介紹巴蜀四川的小吃、典故、文化、風情或傳奇等,而是運用川人擺龍門陣的奇巧為讀者帶來「面」的新趣味,將巴蜀小吃之精髓,匯史實、資料、收藏、閑閱、趣味等串在一起,讓讀者在精彩如故事般地訴說中,透過一道道小吃體會並發現巴蜀的萬般風情。全書述說超過百種巴蜀小吃,即使全書三十五萬多言,讀來卻是一環扣一環,讓人一讀就停不下來,就如小吃,一樣接一樣百吃不厭。
作者简介
向東 向 東 生於蓉城市井,長於錦江河畔。 曾為教書匠,又為傳聲筒;遊歷天南海北,身繫白領藍領; 有幸與川菜結緣,和烹飪相伴;拍川菜,任編導;寫餐飲,做主編; 掛銜省烹協,編撰川菜志。 今為天地閒人,江湖饕客,吃喝之餘,舞文弄墨。 數十春夏秋冬,游吃巴山蜀水,人生七件事:油鹽柴米醬醋茶也。
书籍目录
談吃開篇(代序)萬般巴蜀風情盡在ㄧ小吃西蜀成都地區001.龍抄手002.賴湯圓003.鐘水餃004.擔擔麵005.韓包子006.郭湯圓007.牛肉焦餅008.珍珠圓子009.痣鬍子龍眼包子010.張涼粉011.小籠蒸牛肉012.肥腸粉013.帽節子/豆湯飯014.鍋魁王國015.蛋烘糕016.美女與兔頭017.糖油果子018.三大炮019.油茶020.甜水麵巴蜀風情龍門陣01閑情吃趣冷淡杯021.三合泥022.滷肉夾鍋魁023.脆臊麵024.玻璃燒麥025.蒸蒸糕026.粉子與醪糟027.艾蒿饃饃028.師友麵029.米涼粉與手攤攤030.譚豆花與豆花麵031.雞絲涼麵032.怪味麵033.華興煎蛋麵034.一只優秀前蹄035.傷心涼粉036.豆花飯037.連山回鍋肉038.冒菜039.麻辣燙040.串串香巴蜀風情龍門陣02吃喝玩耍農家樂041.叮叮糖042.老8號顆顆酥043.烤紅苕044.銅井巷素麵045.饊子/油糕046.紅糖糍粑047.糖餅兒048.糖畫兒049.簡陽羊肉湯050.新都金銀絲麵BOX:新都風情051.桂花糕052.葉兒粑053.懷遠三絕054.崇州天主堂雞片055.查渣麵/渣渣麵056.牛肉蕎麵057.邛崍奶湯麵058.缽缽雞059.彭州軍屯鍋魁BOX:彭州風情060.大傘蒸牛肉/鬍子兔巴蜀風情龍門陣03賞花觀燈品小吃川南地區061.雅安噠噠麵062.彝家坨坨肉063.西昌燒烤064.邛海醉蝦065.樂山豆腐腦066.豆腐乾夾絲絲067.蘇稽蹺腳牛肉068.峨眉玉米粑069.宜賓燃麵070.葡萄井涼糕071.宜賓糟蛋072.豬兒粑073.瀘州白糕/黃粑074.古藺椒麻雞075.自貢火邊子牛肉076.內江蜜餞077.板橋油炸粑078.芥末春捲巴蜀風情龍門陣04夜半風情鬼飲食巴東重慶地區079.榮昌鋪蓋麵080.燈影牛肉081.重慶小麵082.山城小湯圓BOX:重慶風情083.酸辣粉084.葷豆花085.毛血旺086.夜火鍋087.涪陵油醪糟088.廣安桐葉粑川北地區089.南充川北涼粉090.順慶羊肉米粉091.綿陽米粉BOX:綿陽風情092.江油燒肥腸093.埋砂酥餅094.梓潼三絕095.閬中白糖蒸饃BOX:閬中風情096.張飛牛肉097.牛肉熱涼麵098.酸菜豆花麵099.劍門酸菜豆花稀飯/肉煎餅100.廣元女皇蒸涼麵BOX:廣元小吃風情後記
章节摘录
怪味麵 美食於成都人而言,是一種人生,即美食人生。沒有了美食,人生將會是多麽地不可想像,那會是怎樣的超級可怕啊!最低限度也是一個無滋無味的人生。以成都人的話說來便是「這輩子還有啥子活頭呢?」「這輩子算是白活了!」正因為如此,美食在成都亦是個江湖,不時都有新奇的吃法,獨具特色的風味,恣意挑逗著成都人的食趣吃情。成都人對別的事常多嫌麻煩,惟有說起吃,便是不顧一切,追新求奇,樂吃不疲。 「一碗好的怪味麵,是各種口味的疊加與昇華,一筷子入口,肉臊的辛辣脆香、紫菜的厚重海味、燉棒子骨的肥甘豐腴,還有炒花生的乾脆、香菇的細膩……不同的味道與口感紛至遝來,卻又不混淆雜亂,呈現得層次分明,更是成都人鍾愛怪味麵的原因。 …… 這『吳記怪味麵』確實好吃,難怪被食客譽為『成都第一麵』。其麵妙在調味精細,鹹甜麻辣酸香味味俱全,和諧柔美,滋味豐厚濃醇,加之餡料精緻,煨爛的剔骨肉、脆嫩的香菌增添了鮮美之味,和著花生的酥香吃來口感極爽。更為煽動吃情,挑逗食欲的還是店子裡的服務小夥的吆喝。吃的人越多吆喝的越精彩,一開始讓人聽後莫名其妙,明白之後則捧腹大笑。小二哥一張嘴就朝堂子裡高喊:『妖怪,二怪』,原來成都人愛把『一』說成『么』,由於與『妖』字同音。於是,『妖怪、二怪』便是『一兩怪味和二兩怪味』之意。 吳記的麵品種僅有四款:怪味麵、海味麵、脆臊麵和多味牛肉麵,簡稱『海、怪、牛、脆』。一兩海味叫『一海』,一兩脆紹叫『小脆』,一兩牛肉叫『小牛』。客人一般都是每樣點一兩,也就是一小碗,就可多品嘗一兩個品種,口感更舒服。於是乎,這些麵一到了小二哥嘴裡,就變成了『海怪各一』、『妖雞、妖牛』、『妖海妖怪』、『三妖怪,一小牛』,意思是你點了三個一兩的怪味和一個一兩的多味牛肉,聽起來十分逗趣。」 牛肉焦餅 「巴巴掌,油煎餅,你賣胭脂我賣粉,賣到成都蝕了本。」這首不知從什麼時候唱起的童謠,祖祖輩輩一代代的吟唱著。 一九五○年代母親搖著竹椅唱給我聽,以後又唱給弟妹聽,到了一九八○年代,她又常把小孫子放在腿上,拉住他的一雙小手,一邊搖一邊唱,直到我那小兒子會唱了,她才笑盈盈地住了口,好像完成了一樁人生大事一樣。童謠裡的「油煎餅」,就是成都家喻戶曉,老少皆知的—牛肉焦餅。 舊時的成都,在走馬街口有一家極狹小的單間門面,名號「三義園」,專賣牛肉焦餅,只兩、三個人在店內經營。焦餅的皮用燙麵製作,即麵粉加堿和熱開水揉和成的「熟麵」,其加入開水的量,往往隨春夏秋冬季節的不同而有所不 同。麵皮的起酥,則須將牛油熬熟,再按比例加生菜油製成油酥,放在涼水或冰中使之凝固,抹在麵團上,叫麵裡酥。牛肉餡則須加醪糟、鹽、胡豆瓣、豆豉、紅豆腐乳汁、醬油、花椒、生薑、五香粉等拌好後,再加進蔥花拌勻。平底鍋 煎炸出的焦餅酥脆清香,入口化渣,算是清真名食一絕。 一九六○~七○年代,還在讀中師,即成都第二師範學校的我,週末都要從學校回家,每當走到東大街,離牛肉焦餅店尚有一百多公尺遠…… 邛崍缽缽雞 邛崍缽缽雞從清代流傳至今已有上百年的歷史。是以土陶缽盛放配以麻辣為主的佐料,加上多種調料拌合的去骨雞片,有皮脆肉嫩、麻辣鮮香、甜鹹適中的特色。在吃奶湯麵時配以缽缽雞,一濃一淡、一清鮮、一麻辣,風味特異,別 具一格。 缽缽雞來源於四川的邛崍農村,清末民初就已是流行於邛崍的傳統風味小吃。帶有自然、純真、質樸的鄉土氣息,具有麻辣多滋,吃口舒爽,以片計價,食用方便的特點而廣受大眾百姓喜愛。 然而,真正傳統的缽缽雞,並不是現今竹籤串起,盛裝在有各式湯料的土缽盆裡之概念。道地的邛崍缽缽雞,是用一個約三十多公分的土瓦缽,蓋有土碗,碗旁有一小孔,將拌製好的雞片盛在碗內,調料汁水便順孔流入土缽,吃使用筷 子夾起雞片,伸進缽內蘸裹調料吃。 以前的缽缽雞是帶骨的,用背篼背起賣,後來被一個叫周福秀的改變了缽缽雞的帶骨歷史。她在賣缽缽雞的過程中不斷的演變,把雞骨全部去掉,這樣讓食者挑選和吃起來更方便,也更爽口。她還把缽缽雞擺在奶湯麵館賣,這樣,奶湯 麵的鮮香淡雅配上缽缽雞的紅亮麻辣,紅白相襯,令人視覺愉悅,吃口超爽。加之缽缽雞以片計價,吃多吃少,豐儉由己,美味與價格都是那樣和藹可親,於是,逐漸形成了奶湯麵與缽缽雞套吃之美味絕配。 一九四○~五○年代初,川西的大邑、崇州、邛崍等地的街頭巷尾,逢場趕集,都有用土陶盆(當地稱之為缽缽)盛著紅亮、麻辣鮮香的嫩雞塊,幾分錢一坨,調料隨便蘸,大眾稱之為缽缽雞。…… 擔擔油茶 舊時的成都,挑擔售賣油茶的很多,總在夜晚和清晨出來。晚間,寒風四起冷冷清清,一聽見擔擔油茶的叫賣聲,老遠就聞到那冒著熱氣的擔子上飄來的陣陣香味,就覺得身心一下暖呼呼的,忍不住要「宵個二道夜」(川話「宵夜」即 吃晚飯)。特別是那些上夜班回家的更是不會錯過。食者多不拘一格,端回家的、蹲著或站著的,當小販和藹地問清了各自的口味,麻辣的、五香的後,只見他用一竹提子,從瓦罈子中舀出米糊糊倒進瓷碗裡,嫺熟地放上紅油、花椒粉、撒上幾顆酥黃豆和榨菜末、鹽、蔥花等佐料,然後抓上幾根脆饊子捏碎堆在油茶上,再放上一根小湯匙就可吃了。那油茶熱燙香美,麻辣多滋,加之黃豆、饊子酥脆可口,一入口便是香氣亂竄,一進肚則立即周身暖和,好不舒爽,好不愜意。 擔擔油茶,除麻辣香燙外,還有五香、椒鹽、鹹鮮等風味。這是一種極易消化的素食小吃,大可不必為腹飽影響睡眠而擔憂。成都許多人亦將油茶作為秋冬最適宜的早餐,尤其是上班一族和學生們。記得在我讀大學的幾年間,一到秋冬油茶就是我的首選早點,甚至是在夏天,心裡一想起那滋味,就盼望秋去冬來,好品賞油茶的美滋美味。吃一碗熱熱鬧鬧的、麻辣香鮮的油茶真可暖和一整天。 我讀小學時的成都東府街和南府街的小吃,如油茶、三合泥、油炸散子、麻花、碗豆糕、蒸蒸糕、甜鹹豆花、滷肉夾鍋魁、湯鍋蘿蔔等滿街飄香,給我童年留下了不少難忘記憶。這條街有三家賣油茶的攤攤,這些攤攤都是下午擺在街沿邊,一直賣到晚上。油茶是米粉炒熟、加水,再加熟清油和鹽,在鍋裡攪拌煮熟而成。一碗油茶上面灑點蔥花、大頭菜顆粒、搓碎了的油炸饊子和勻,吃在嘴裡香香的,吃了一碗還想第二碗。 價格也不高,記得才四分錢一碗。每到晚上來吃油茶的人更是不少。這條街上還有一家專門賣油炸饊子、麻花和豌豆糕的商鋪…… 雞絲涼麵 涼麵,這個聽起來就讓人感到清爽幽涼的名字,又叫冷麵,涼吃冷吃的麵條,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古人稱為「冷淘」。大詩人杜甫曾寫有《槐葉冷淘》一詩:「青青高槐葉,采掇付中廚。新麵來近市,汁滓宛相俱。入鼎資過熟,加 餐愁欲無。碧鮮俱照箸,香飯兼苞蘆。經齒冷於雪,勸人投此珠。」這裡,詩人所說的「槐葉冷淘」,是指用鮮嫩的槐葉榨汁加少量清水和麵,再擀薄切條,沸水煮熟,即製成碧綠麵條,拌以各式調輔料即可。宋代又有了槐芽冷淘、水花冷 淘、甘菊冷淘等品種,說明那時涼麵就已是人們普遍喜食的炎夏清涼食物。 其實,世界上不少地區都有涼麵。現在超市、便利商店也售賣盒裝涼麵,當然談不上什麼很好的風情味道,只是可以吃而已,遠不及涼粉、涼麵小吃店 的那種口感與氛圍。涼麵在各地有各地的吃法,各自的特色風味。如四川的紅 油涼麵、酸辣涼麵、麻辣涼麵、雞絲涼麵、香油涼麵、麻醬涼麵;陝西的狗肉 涼麵、山東的麻醬涼麵、廣東的雞蛋涼麵、上海的粗條涼麵、山西的柳葉涼麵、天津的打滷涼麵、北京的麻醬涼麵、素什錦涼麵、蘭州的清湯牛肉涼麵、湖北的 炸醬涼麵,以及台灣的台北陳家涼麵、台中洪記涼麵、高雄崗山周Q涼麵等都是很有名的涼麵。 在大眾百姓的日常生活中,當天熱得使人對大魚大肉都失去胃口時,人們就愛做一碗多滋多味的涼麵,挑逗倦怠的味蕾。為了讓那碗麵色彩誘人,一般多用黃瓜、紅蘿蔔切成細絲,加上芫荽和香蔥,有的還會攤一張蛋皮切絲。那些紅 的、綠的、黃的細絲整齊地碼在碟子上,看著心情便蕩漾起來了。做好配料,就可以煮麵,同時把蒜和薑剁成細末放入碗中,撒上一勺辣椒粉,用另一個鍋把油燒燙潑上去,頓時,連空氣都香風彌漫。麵條煮到八成熟,用漏勺撈起後過冷水 瀝乾,用一個大碗,把用熱油燙過的辣椒、蒜茸等埋在碗底,把麵條蓋上,澆上醬油、香醋,最後是黃瓜絲、細蘿蔔絲、雞蛋絲、芫荽和蔥花。如果家裡有炒香的黃豆、花生米或芝麻,撒一小把下去,這碗涼麵將會無比完美,這時口水已是波濤洶湧,就等著你快點與涼麵親吻了。 當然,這多是北方及江浙一帶的吃法。特別是在北京,夏天裡沒有幾家不吃麻醬涼麵的,因為它既省事又清涼可口,開胃舒心。……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