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3-1 出版社: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作者:榊原英資 页数:224 译者:張凌虛
Tag标签:无
前言
前言 身價是自己爭來的 我在一九六五年進入日本的大藏省工作,大藏省現在已經改名字叫做財務省(相當於臺灣的財政部)了。我希望能走國際關係工作的路,所以從公職第一年起開始準備留學的申請資料,第二年就順利進入美國密西根大學的研究所念書。 現在的政府官員要出國留學已經不稀奇了,私人企業裡頭也有很多喝過洋墨水的人才;不過,在我那個年代,公務員的留學制度才實施沒多久,而且還附帶一項規定:時間不能超過兩年。 留學資格得來不易,所以我非常希望趁這個機會碩士、博士學位一起拿到。通常一路拿到博士至少得花三年時間,我為了把留學時間拉長到三年,想辦法到處問人求助;可是,在我工作的大藏省內卻得不到什麼支持。 當時大藏省裡有一種普遍觀念:負責綜合事務的官員(特別是儲備幹部),都要能夠廣泛地涉獵各種不同的領域,不管是不是精通。也就是說,「通才」(掌握綜合才能的人)的特質比較受到重視;相對地,擁有專精知識和技術、從事專門工作的「專才」,則被公認為沒有前途。 那時候,即使是公司行號也希望員工成為通才,而不是專才。企業組織在提拔主管時,都傾向選擇樣樣通樣樣鬆、各項能力均衡的人才。 「非我不可」的專業 在日本的社會裡,「和其他人一樣」才是聰明的做法。如果太與眾不同,對自己不會有太大好處,所謂「棒打出頭鳥」就是這個意思。 即使在這種觀念下,我依然不顧周遭的眼光,執著念到經濟學博士,選擇成為國際經濟的專才。 我到現在還記得,有人曾經這麼對我說:「那些拿博士學位的『專才』,只能一輩子做調查研究的工作,別想出人頭地。」 可是,我不這麼想。 比起出人頭地,我更想獲得那種非我不可的專業性,我可以「自己挑選」工作。 到了一九九○年代,因為世界經濟的結構急遽變化,「通才比較好」的觀念大幅轉變,專才的需求更急切、重要性也提高。因此,我靠著專業能力坐上了大藏省財務官員中的首席,也就是事務次官(相當於副部長)的位子,讓我能夠以國際經濟的觀點來規劃日本的金融政策。 為什麼當時的我可以得到這樣的職位呢? 我認為,那跟我在二十來歲的時候,為了成為專家,不惜違反大藏省內的不成文規定,爭取機會、時間換來博士學位有很大的關係。 這本書是為了正要出社會的年輕人,還有剛出社會、但還在尋找確定目標的你所寫的。 每個人不論在學校或是公司,不論是喜歡也好,還是被逼著也好,每天都要學習各式各樣的學科、技術。可是,你學習真正的目的是什麼呢?該用什麼方法學習、要學習什麼才對呢? 本書要以當前世界的變化這個角度來討論這些問題。
内容概要
「金錢這種東西不應該自己去追求,而是由世人評斷你的價值後,主動支付你相應的額度,換句話說,錢應該是不請自來的。 因此,你必須思考的是:如何擁有讓金錢不請自來的實力。」 這是榊原英資說的話。他被世人稱為日圓先生、外匯之神,曾與金融巨鱷索羅斯、美國前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葛林斯潘並稱影響世界經濟最深的財經人士。 他在1997到1999年曾經擔任日本大藏省財務官(相當於臺灣的財政部副部長),主掌外匯事務。他的一句話、一項決策,就可以左右日圓是升是貶,即使今日他退休了,發言還是對日圓甚具影響力。 但你知道嗎?他大學時本來念的是文學。 他還是菜鳥公務員時,不顧旁人潑冷水說「當官根本不需要念到博士」,執意出國攻讀經濟學博士學位,學習當時大多數人覺得「用不到」的知識,因為他矢志成為某一種領域──就算是很冷門領域當中,「無法被取代」的專才。 於是,物以稀為貴,他擁有大多數官員用不到(也不懂)的知識,身價就這樣凸顯出來。 現在,他要告訴你該學些什麼、要具備哪些本領,才能夠出人頭地、讓錢自動流進來? 日圓先生是學經濟的,因此他以經濟學的獨特觀點告訴你,該怎麼為自己的身價一步步打基礎: ◎首先要知道,國界幾乎不能限制金錢和資源的流動了,世界已成為一個單一市場 →我們每個人都在這市場中買東西,但有時候我們是賣方。 ◎當你是這市場中的賣方時,你要把自己當成「世界」這個單一市場當中的「商品」 →你得自問:我的能力或勞力可以出售嗎?價位是多少? ◎要如何在市場中得到較高的價位評等? →你得擁有「專屬於自己的賣點」、獨特的專長,讓自己無法被取代。 ◎達人出頭的專才時代,如何自我訓練? →這年代,每個人都能成為某個領域當中的專家。要能找出自己的優勢,知道自己能夠成為什麼領域當中的專家,是你身價多少的關鍵。 ◎專才之後,更需要各式各樣的知識 →常識是聯想力與創意的源頭,卻最常受到忽略。 →了解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也要看到別人與自己不同之處,然後學習。 →學用自己的頭腦思考,然後能將自己的想法清楚地傳達給他人。 ◎找到你擅長的事之後,專心做下去,做到這一行裡頭大家都知道你的能耐。 →只要能專精某一行,就算冷門行業,金錢或是地位也會不請自來。 進名校不會保證你有前途、進大公司也未必能,關鍵在於你從十六歲開始到三十幾歲的這段日子當中,想要如何栽培自己成為「常識豐富的某一種領域專家」。
作者简介
榊原英資
1941年出生於東京。高中時曾留學美國賓州約克郡。東京大學經濟學部畢業後,進入大藏省(2001年改制為財務省,相當於臺灣的財政部)工作,並在工作期間於美國密西根大學取得經濟學博士學位。他於1997到1999年擔任日本財務省財務官,主掌外匯事務,經常透過口頭或實際干預行動,來左右日圓走勢,因此得到「日圓先生」封號。
曾任慶應義塾大學教授、早稻田大學客座教授、早稻田大學印度經濟研究所所長,2010年4月起為青山學院大學教授。高中生暑期學校「日本下一代領袖養成學校」(日本の次世代リーダー養成塾)主要催生者,從2004年起擔任副校長。著有:《世界經濟勢力圖》、《吃遍世界看經濟》、《政權交替》(以上為文藝春秋出版)、《不景氣的世界就該這麼改變!》(朝日新聞出版)等書。
书籍目录
前言 身價是自己爭來的第1章 我們都是市場裡的……市場是買賣東西的地方價格,誰說了算?價格,是在市場裡決定的大家都滿意,才到均衡點大家都要,價格就高付出力氣多,未必報酬高第2章 世界變成平的,你的身價由全球決定全世界一個價格、一個市場冷戰結束:世界經濟自由的推手金融的世界沒有國界便宜是好事還是壞事?海關擋不住便宜舶來品勞力就像產品,便宜的受歡迎第3章 你的工作,是不是別人來做也可以?為了低價賣你,企業外移你的工作,只要照表操課嗎?你的工作,可以被外包嗎?三分之一上班族不是正職人員你拿多少錢,靠能力不是靠年紀當個不必削價競爭的專才「我的工資最便宜」或「只有我能辦到」?第4章 成為某一種專家,是你最重要的學習「無可取代」是你最重要的籌碼每個人都能成為專家「比人笨拙」說不定是強項注意與眾不同的人,好了解自己不迎合潮流,我出人頭地小咖有專長,照樣當老大第5章 常識:最簡單、最重要,但最被忽略創造力:不是靈感,而是會重組想賺錢,不如讓錢不請自來該學哪些基礎知識?讀古典文學,了解文化的原點攤開世界地圖,打造國際觀明白本國歷史在世界上的位置思考要有邏輯,數學可以幫你第6章 你的英文要能拿出來用不管跟哪國人對話,說英文就對了為了考試而學英文就錯了透過翻譯理解世界,好壞參半翻譯過度,開不了口第7章 幫自己創造一個學英語的環境拿美國高中畢業證書考上東大逼自己只能說英文通過留學考試,說的英文卻沒人懂聽久了就能說靠聰明略讀,大量閱讀別把語文能力還給老師出了國,就代表自己的國家第8章 用自己的強項,你能「喊水會結凍」碰上亞洲事務,國際專家也要問我不了解自己的國家,誰都能取代你分析、比較、掌握優勢:日本vs.英國印度人未必知道的印度日本文化的「旨味」令人著迷為了知道自己的強項,你必須……第9章 獨立思考,你才有價值太在意團體和諧會迷失自己只是彼此附和,不叫溝通多辯論,能讓你從不同角度看事情團體中有人唱反調,是好事你是沒有特徵的「零件」嗎?在團體生活中學獨立懷疑常識?恭喜你開始獨立思考了第10章 三十歲之前,不要怕選錯工作讀馬克思,讓我人生轉向運氣好?我只是不想認輸 三十歲以前,沒有選錯職業這回事趁三十歲以前,培養你的獨特性找機會到國外讀書擴大視野大學就算不「當」人,還是不該混我能堅持下去的祕決但是持久力不能消耗在一成不變
章节摘录
身價是自己爭來的 我在一九六五年進入日本的大藏省工作,大藏省現在已經改名字叫做財務省(相當於臺灣的財政部)了。我希望能走國際關係工作的路,所以從公職第一年起開始準備留學的申請資料,第二年就順利進入美國密西根大學的研究所念書。 現在的政府官員要出國留學已經不稀奇了,私人企業裡頭也有很多喝過洋墨水的人才;不過,在我那個年代,公務員的留學制度才實施沒多久,而且還附帶一項規定:時間不能超過兩年。 留學資格得來不易,所以我非常希望趁這個機會碩士、博士學位一起拿到。通常一路拿到博士至少得花三年時間,我為了把留學時間拉長到三年,想辦法到處問人求助;可是,在我工作的大藏省內卻得不到什麼支持。 當時大藏省裡有一種普遍觀念:負責綜合事務的官員(特別是儲備幹部),都要能夠廣泛地涉獵各種不同的領域,不管是不是精通。也就是說,「通才」(掌握綜合才能的人)的特質比較受到重視;相對地,擁有專精知識和技術、從事專門工作的「專才」,則被公認為沒有前途。 那時候,即使是公司行號也希望員工成為通才,而不是專才。企業組織在提拔主管時,都傾向選擇樣樣通樣樣鬆、各項能力均衡的人才。 「非我不可」的專業 在日本的社會裡,「和其他人一樣」才是聰明的做法。如果太與眾不同,對自己不會有太大好處,所謂「棒打出頭鳥」就是這個意思。 即使在這種觀念下,我依然不顧周遭的眼光,執著念到經濟學博士,選擇成為國際經濟的專才。 我到現在還記得,有人曾經這麼對我說:「那些拿博士學位的『專才』,只能一輩子做調查研究的工作,別想出人頭地。」 可是,我不這麼想。 比起出人頭地,我更想獲得那種非我不可的專業性,我可以「自己挑選」工作。 到了一九九○年代,因為世界經濟的結構急遽變化,「通才比較好」的觀念大幅轉變,專才的需求更急切、重要性也提高。因此,我靠著專業能力坐上了大藏省財務官員中的首席,也就是事務次官(相當於副部長)的位子,讓我能夠以國際經濟的觀點來規劃日本的金融政策。 為什麼當時的我可以得到這樣的職位呢? 我認為,那跟我在二十來歲的時候,為了成為專家,不惜違反大藏省內的不成文規定,爭取機會、時間換來博士學位有很大的關係。 這本書是為了正要出社會的年輕人,還有剛出社會、但還在尋找確定目標的你所寫的。 每個人不論在學校或是公司,不論是喜歡也好,還是被逼著也好,每天都要學習各式各樣的學科、技術。可是,你學習真正的目的是什麼呢?該用什麼方法學習、要學習什麼才對呢? 本書要以當前世界的變化這個角度來討論這些問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