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為什麼是現在這樣子?

出版时间:2010-5-26  出版社: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作者:Jean-Christophe Victor,Virginie Raisson,Frank Tétart  页数:336  译者:李佳蓉,張凌虛  
Tag标签:无  

前言

  前言:眼前的世界是怎麼形成的 2001年9月11日,全世界透過即時新聞,親眼目睹紐約世界貿易中心大樓遭到兩架飛機撞擊後,一個小時內倒塌傾毁的畫面。但是,在我們看到如此恐怖畫面的當下,是否清楚了解到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呢?  地球好不容易才從冷戰的桎梏中解放,而且新科技的發明讓資訊可以更自由、更迅速地傳遍全世界,但相對地,世界現狀卻變得更加混亂,讓人更難全盤掌握。每一天都發生層出不窮的事件而且錯綜複雜,想釐清一切,就必須理解那些事件之間的關係,解釋它們代表的意義,了解輿論之後,才能探討世界現狀……但現今的人們根本沒有這麼多時間。  畫面充斥反而造成問題。原本畫面是用來協助思考的,但我們似乎已經習慣於影像所帶來的恐怖及興奮情緒,因而失去了批判精神、失去了思考力,也逐漸失去了察覺的知性。知性,是指辨別是非與解釋剖析的能力。本書的目的就在於培養讀者的知性,讓讀者可以利用知性探求事實,找出全世界發生的每個事件所蘊含的意義,然後像馬可波羅將自己的旅遊見聞寫成遊記那樣,將來自各方面的龐大知識整理成自己的「見聞」。  與時間、空間息息相關  世界各地發生的所有事件,無論在空間上或時間上,都絕非偶然。就像911事變,假如我們去思考事件前後所發生的事,便能推測出嚴重性,根本不需要急著知道事件發生的前因後果。但是,我們的訊息管道,也就是世界各地發生的「新聞」,彼此之間沒有關聯,我們只能默默地全然接受,也無法找到其中的相關性,這時,能夠賦予這些「新聞」一貫性意義的,就是歷史與地圖了。  地點影響到所有事件的發生,事件接著影響個人或團體的行動,然後再發展出下一個事件。所以,對於找出事件與發生地點的關係、分析整體事件的樣貌,地圖都可以發揮最大的功效。會發生的事件通常都有前例,而且大都可以用來解釋為什麼事件會再次出現,有時甚至會成為下一個事件的發生原因。因為我們的決斷與行動,都會反應出過去的精神性遺產對我們所造成的影響。也因此,如果要解釋事實、預測未來,自己就必須置身於歷史的洪流中。  站在對方的論點思考  然而,歷史和地理都不屬於嚴謹的學問。世上沒有任何方法可以確認歷史現象,也不能正確地重現歷史,而且人類對事件的認知或印象,容易受到發生的地點和時間左右,因此,在分析事件發生的前因後果時,必須站在當事人的立場,從歷史、地理、政治等層面,同時去了解對方的思考模式以及所秉持的論點。  比方說,日本製作的世界地圖會以日本為世界中心,而歐洲製作的地圖則以歐洲為中心。所以,在分析冷戰時期的國際戰略局勢時,就必須將地圖的中心放在北極,使美國與舊蘇聯直接相鄰,方便我們去探討。  以執政者的角度看問題  一國的最高執政者,不論是面對國土紛爭、能源供給或開發問題,都應該優先考量國家利益,但是當國家利益和理想互相衝突時,就只能在兩難之間做出決定了。因此,在分析有好幾個選項的問題時,不能站在評論家或記者的立場,而必須試著站在執政者的角度去看事情,如此一來,問題的癥結點就能一目了然,對分析的過程也有幫助。堅持只從固定立場看待事情,反而會造成分析的盲點,例如西非幾內亞灣沿海各國,被迫在保護海龜和開發石油之間做出決定,就是因為牽涉到錯綜複雜的政治問題造成的。  原因不能只知道,還必須理解  本書也是進行了「地緣政治學之旅」而得到的成果。我們在第一部「世界現狀」中,嘗試回到初衷,從地緣政治學的角度,長時間觀察世界局勢的演變。而觀察的時候,我們應該先分別探討南北美洲、歐洲、中東、非洲及亞洲的個別局勢,然後再歸納起來,這樣才能真正看清整個世界,以及牽動世界局勢的因素。因為每個國家、每個地區都有獨自的歷史、地理及文化背景,而且也都有自己的意識形態。例如:西藏自治區的拉薩,是否因中國政府的強行介入,就喪失了宗教上的獨特性?還有,非洲的布吉納法索(BurkinaFaso)為什麼會陷入貧困?這些問題的歷史淵源,以及足以解釋現狀的主因,都可以從地圖上看出來。  我們會特別舉出格陵蘭和俄羅斯的加里寧格勒(Kaliningrad)等只有少部分國家關心的地區,是因為這些地區和社會、國家、經濟的發展都有很大的關聯。第二部「未來可能的發展」裡,特地介紹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的歐洲,知識份子因物質及精神的滿足而洋洋得意,沉醉在和平氣氛裡,看不到任何緊急事態的預兆。希望讀者看了此段歷史後,能做為今後的借鑒。  身處現代的我們,是否也和前人一樣看不見世界發出的警訊呢?還有,即使聯合國、歐盟已經創立,是否就能阻止新興的國家主義者或軍人的暴行呢?我們將在第二部裡試著解答這些問題。另一方面,現今世界正面臨著地球暖化、「文化衝突」,以及前所未有的愛滋病蔓延問題。面對這些問題,可以看到先進國家無法提出有效解決方案,也看到復古主義的推展趨勢。這些現狀在在表示我們並未傾聽世界發出的警訊。  事情都已走到這個地步,卻一點也看不到我們人類試圖改變掠奪式生活形態的意圖。我們依然毫不關心那些在泥沼中掙扎的國家,仍舊企圖建構一個適用於全世界的價值觀。如此一來,我們也變得和前人一樣,只是在重新建立一個「唯一正確」的體制,然後強迫各國遵守而已。但這麼做只會讓我們樹立新的敵人,或是將尚未出現的東西視為假想敵而已。  第二部的內容是解析全世界的健康、戰爭或恐怖主義相關的「既定概念」。  全球化不僅造成政治及經濟問題,也讓基因重組、禽流感、愛滋病蔓延、酸雨、海洋與土壤的污染、地球暖化、移民……等等問題浮上檯面。而且這些問題都已嚴重到無法依靠單一國家組織來控制、解決的地步了。本書也針對這些問題,利用地圖來進行比較與分析。不過,這也令人產生一個疑問:當全球化管理愈發重要時,原有的國民國家體制是否就足以應付一切了呢?  應用地圖的方法  《小王子》的作者安東尼?聖艾修伯里(AntoinedeSaint-Exupéry)在《人類的土地》一書中,曾說過自己的飛機是「幫助我理解人類自古以來所有問題的工具」。而地圖也能發揮相同的功能!  因為地圖可以讓我們一眼看遍全世界,而且將全世界製成縮圖後,經濟、社會、地緣政治學上的現象,就會化身為美麗的線條或形狀呈現出來。  我們希望讀者在閱讀本書時,可以先花點時間慢慢研究地圖。想從地圖上獲得隱藏的訊息,就必須來回反覆的對照地圖、重疊地圖、改變觀點,有時甚至需要停下來好好地想一想。  重疊地圖--將非洲長年飢饉或缺乏糧食的地區和紛爭不斷的地區重疊,就可以清楚知道飢饉是因為人類和戰爭所造成的。  改變觀點--地處印度洋的迪亞哥加西亞島(DiegoGarcia),乍見之下只是個平淡無奇的環礁,但只要改變觀看的角度,就會知道那座島嶼其實是美軍艦隊重要的情報通訊基地。  地圖的效用  在我們定位和做出決斷時,地圖都很有幫助:它是走山路和開車時所不可或缺的良伴,現今更成為操縱飛機或模擬飛行器的道具之一;當戰略家和軍人進行作戰訓練時,地圖也是不可缺少的工具。而且,就像我們不用學習如何使用圓規一樣,地圖也不需要透過翻譯,因為它已直接呈現在我們面前。我們對世界現狀所提出的疑問,地圖都能提供答案。  另外,我們「深知」卻「看不見」的現實,地圖也清清楚楚地呈現出來。像是哪裡有石油層,以及牽涉到石油的種種問題,還有海峽通行與管理的必要性、居民的遷移、因國境分界引發的緊張關係等,都可以從地圖上看得到。  而且地圖又可以真實地呈現出事實。當我們加快歷史流轉的速度時,地理也會跟著產生變化。像高速列車的啟用、蘇聯的解體、網路的出現、全世界恐怖組織的暗中活動等,都使地理關係產生變化。所以,地圖是知識的媒介。  當然,地圖並不能告訴我們所有的事,而且必須使用時特別留意地圖是不是呈現出「真實」情況,尤其與政治相關的事實最容易遭到隱瞞。因為地圖是操縱輿論的最佳工具。  地圖的使用界限  自16世紀地理大發現時代以來,地圖在這四個世紀間,成為代表歐洲人特權的工具。歐洲人利用地圖,將美洲大陸、非洲大陸及亞洲各國變成殖民地,肆意侵略、佔用。  到了20世紀,地圖變成操縱輿論的工具。其中最為顯著的例子,就是德國在1925年發行的「在大小協約國包圍下的德國」地圖,營造出德國遭受圍攻的印象。1933年掌握國家權力的國家社會主義德意志勞工黨(納粹黨),利用這張地圖帶給國民的印象,趁機煽動國粹主義,將擴張領土的理由正當化。  接著,我們將1945年俄羅斯、英國與美國三國為了戰勝納粹主義,於波茨坦會議與雅爾達會議中所劃定的地圖,和現今的地圖互相對照比較,就可以發現,歐洲與歐洲人被分隔了將近50年。  有些國家企圖「利用地圖說謊」,強迫全世界認同他們的國際權利。例如:南美洲國家智利,在首都聖地牙哥(Santiago)的部分書店裡,販賣國土延伸到南極的地圖,企圖將南極部分地區屬於智利的說法轉變成事實。然而,南極大陸的領土主權及請求權,已經在1959年簽訂的《南極條約》(AntarcticTreaty)中全面凍結,而且智利也是簽約國之一!同樣地,在摩洛哥出版的地圖中,將西撒哈拉納入摩洛哥王國之中。  但是這片廣大的土地自1976年脫離西班牙殖民地的地位後,並未建立一個國際承認的法定體制,而且居民正在訴求獨立或要求更大的自治權。其他類似的例子更是不勝枚舉,像在敘利亞的政治性地圖,以及巴黎的阿拉伯世界研究所收藏的地圖上,以色列和黎巴嫩同時消失不見,變成地中海了。由此可知,地圖已經成為一種可以隨心所欲操縱的工具。  比方說,想將伊斯蘭世界歸納成一張地圖時,假如根據一國擁有多少穆斯林、占人口多少比例、信仰虔誠與否、嚴格遵守教規與否等等條件來繪製,只要基準不同,地圖所呈現出來的樣貌也跟著不同。而且,伊斯蘭教又分成很多教派,各教派對教義的解釋和習俗也不盡相同,然而,大部分的「伊斯蘭教地圖」中,連什葉派和遜尼派都沒有區分,政教分離的國家和恪守伊斯蘭教教義的國家也混為一談。由此可知,在不了解複雜背景的情況下,只單純繪製出地圖,根本無法反應現實情況。  本書並未回答所有的問題。本書只是提出問題,幫助讀者思考,希望成為我們促進世界繁榮與和平的工具。

内容概要

  當冰島的火山影響了台灣精品業、希臘金融危機,影響了台幣匯率,你怎能不知道現在的世界是什麼樣子!  15年來,本書內容影響、甚至塑造了歐洲人的世界觀。在台灣、大陸、日本,原本只有少數懂法文的菁英份子能吸收,現在你再也沒有知識障礙了。  進入本書官網,你將看到來自美國、韓國、新加坡、愛爾蘭、摩洛哥、黎巴嫩……全世界各地讀者觀眾的肯定與讚揚。  你知道嗎?  .巴拿馬祭出什麼樣的好處和優惠,讓長榮集團願意將船籍設在那裡?  .模里西斯號稱「避稅天堂」,它為什麼能吸引大家把祕密帳戶(包括阿扁)的資金放在那裡?  .迪亞哥加西亞島,一個沒沒無聞的印度洋小島,為什麼查詢國際電話國碼或費率時,一定會看到它?  .說到ECFA,許多人把它形容的像是美墨之間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那麼好  NAFTA乃至於延伸到南美FTAA,內容是什麼?  .布吉納法索是台灣在非洲的邦交國,也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為什麼你得注意它?這個國家貧窮的原因是什麼?  .沙烏地阿拉伯是台灣最主要的石油進口來源。但你知道有哪些因素,可能使它的情勢不穩定,影響石油生產?  .究竟中國做了什麼,讓西藏人寧死也要反抗?  .喀什米爾羊毛很有名,但喀什米爾地區問題很多,為什麼會嚴重到引發中印、印巴之間的戰爭?  .中國特地建了一條緬甸到雲南的輸油管,除了不想被英美艦隊箝制石油的海上航路,也跟台灣有關?  .賓拉登被美國認為是911事變的主謀,但是,將他培養出來的單位就是CIA。為什麼會這樣?  遙遠歐洲、非洲或中東發生的事情,你千萬不可以認為跟自己不相干!  現在的世界情勢變化,早已不受國境和距離的限制,影響範圍也不只限於發生地點的周遭。像是智利大地震,導致紙漿停產,造成國際紙價狂漲;非洲索馬利亞海盜猖獗,包含台灣在內的多國船隻受害,不只影響航運時間,還推升了保險費用;冰島火山爆發,火山灰瀰漫全歐,不只阻絕了歐洲的空中交通,連亞洲都在擔心形成健康威脅。因此,想瞭解世界情勢,除了分析事件的前因後果之外,還得對發生地點深入瞭解,才能知道背景因素跟歷史遠因。而這就是地緣政治學的觀點。  本書原來是法國與德國合作,在公共電視頻道上播出的節目,從開播以來即得獎連連(請參閱維基百科),○八年以最新內容整理成書,由三位法國著名學者聯合撰寫,在法國上市之後即榮登暢銷排行榜。本書以地圖為媒介,逐一分析美國、歐洲、非洲、亞洲等區域發生的紛爭及其成因,近代發生的重要事件,不再只是單純的文字,而是來龍去脈條理分明地呈現在你的面前。你對世界政經情勢的疑問,這本書都能提供答案。  *本書原為法文著作,日本版已加以改寫並更新內容,因此中文版以日文版內容為主。

作者简介

  尚.克利斯朵夫.維克多(Jean-Christophe Victor)  法國地圖與地緣政治學研究所所長  薇珍妮.黑頌(Virginie Raisson)  法國地緣政治學及國際關係論專家  法蘭克.提塔特(Frank Tétart)  法國地緣政治學博士。地緣政治學研究所研究員

书籍目录

前言眼前的世界是怎麼形成的第一章 美洲大陸邁向世界霸權之路美國的外交政策從東部前進西部/美國打破地理上的屏障,向外發展/美國領土的形成/向新世界秩序邁進?/美國介入蘇聯勢力範圍/美國強權時代的結束/南北戰爭/美國的戰略/美國遇到的瓶頸迪亞哥加西亞島--航空母艦之島由中繼港變成軍事基地/位居華盛頓的戰略位置/從位居印度航路的中繼點到處於美國的支配下/查戈斯島民的現狀巴拿馬運河運河的結構/在美國管理下的歸還/「傷痛」癒合,卻在民族主義和經濟賭注之間搖擺不定/擴大運河問題/貧窮國家美洲自由貿易區(FTAA)--從阿拉斯加到火地島巴西--南美洲的新興大國三大差距/偶然發現巴西/活躍的外交政策拉丁美洲--原住民勢力再起美洲原住民祖先原是亞洲人種/掙脫出社會邊緣/政治主張/安定國內是拉丁美洲各國所要面對的課題格陵蘭--海豹文明第二章 歐洲與俄羅斯、深謀遠慮的戰略與致命的弱點歐盟--歐洲版圖應該繼續擴張,還是排除某些國家呢?歐洲應以何為界呢?/土耳其屬於歐洲,還是亞洲?/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國家希望加入歐盟呢?加里寧格勒--位於歐洲的俄羅斯「島嶼」加里寧格勒會成為波羅的海的「香港」嗎?/俄羅斯人可自由往來?/該提供加里寧格勒多大的自治權限?巴爾幹半島各國--處於戰爭與歐洲的夾縫之中馬其頓/波士尼亞和赫塞哥維納/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巴爾幹半島能維持長治久安嗎?/位處歐盟的邊緣俄羅斯--在帝國主義與實用主義之間遊移不定「鄰近的外國」/對抗恐怖攻擊活動方面,與美國同調/俄羅斯東正教會、認同感與政治因素/歐盟是「必然的」夥伴嗎?俄羅斯領土的形成過程輸油管的地緣政治學摩爾多瓦--歐洲的邊境地帶德聶斯特問題/摩爾多瓦將走向何方?/對歐洲的期望/從公國邁向獨立之路烏克蘭--烏克蘭該回歸歐洲嗎?老大哥俄羅斯/與歐盟愈走愈近/帝國的邊界/夾在NATO與美國之間第三章 中東為什麼會變成世界的動亂來源?深受影響的中東鄂圖曼帝國/英國和法國的影響力/石油和天然氣/以色列/美利堅合眾國的介入/大中東構想石油--依存關係與地緣地政治學石油還能使用多久?/出現影響石油行情的新因素/致力於發展再生能源/1973到2005年的石油市場沙烏地阿拉伯--唯一的石油君主國石油和伊斯蘭教成為沙國政權的兩大支柱/獲得國際上承認/沙國的弱點伊斯蘭教--過於單純的地圖從統計觀點看伊斯蘭教/由法律體系觀點看伊斯蘭教/從政治觀點看伊斯蘭教/伊斯蘭教的地理學/伊斯蘭教的「宗派別」地圖埃及--四種不勞而獲的國家歷史,第一種不勞而獲/尼羅河,第二種不勞而獲/蘇伊士運河,第三種不勞而獲/「戰略性」位置,第四種不勞而獲/埃及國內存在極大的差異巴勒斯坦的領土--巴勒斯坦會變成怎樣的國家?未來的巴勒斯坦國領土,是否就是加薩走廊及約旦河西岸地區呢?/安全之牆?/位於衝突中心點的領土/耶路撒冷,一個都市卻是二國的首都?伊朗--如何才能維護國家安全?核武問題,伊朗還有其他的政策選擇嗎?庫德族第四章 非洲會一鳴驚人嗎?獨立的非洲--「非洲新夥伴發展計畫(NEPAD)」「非洲的」計畫/邁向非洲自立願景/NEPAD計畫布吉納法索--是什麼原因導致貧窮的呢?塞內加爾--瓦德總統帶來的轉機穆利得兄弟會是經濟發展的阻礙?/殘敗的運輸網絡/與鄰國關係多阻礙/卡薩芒斯地區訴求分離獨立的原因模里西斯島--印度洋上的小龍經濟合作網絡決定國家未來的方向/模里西斯是印度洋的中心嗎?/脆弱的經濟模式?第五章 該如何解讀亞洲呢?巴基斯坦--無理的外交手段為伊斯蘭教徒建立的國家/核武發展的連鎖效應/巴基斯坦的矛盾/喀什米爾衝突印度--將來邁向大國的可能性多樣化的語言及宗教/經濟發展/從生產紅茶到製造人造衛星,劇變的經濟型態/喀什米爾與中國/貧困狀況仍未改善中國.天下之國--一 空間與時間中國.天下之國--二 中國的現況中國的民族中國.天下之國--三 向外的「大躍進」能源永遠不夠用/這道能源方程式該如何解開呢?/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的石油進口國拉薩--自主性遭到中國剝奪日本國土自然的束縛/「雁行」經濟/尚未解決的海域問題第六章戰爭的邏輯紛爭--戰爭與其理由理由正當的戰爭存在嗎?抑制介入/人道救援/軍事介入/阿爾及利亞:國際社會選擇「放任」/蘇丹南部:受到政治利用的援助/阿富汗:宣傳的輔助恐怖份子的棲身之處--暴力的邏輯與力學愛爾蘭共和軍/「恐嚇」/是恐怖份子還是英雄?/恐怖主義與伊斯蘭主義/恐怖主義的四大目標/目光所及之事:媒體的角色/威脅也全球化了?核武擴散--地緣政治學上的風險將如此轉變禁止核武擴散條約/核武危機再現/北韓的威脅戰略/伊朗與飛彈車臣--下一個巨大火種用神秘主義鞏固團結的社會…/不屈不撓的山岳民族/既非俄羅斯人也非蘇維埃人/從獨立到戰爭/由一種戰爭到另外一種戰爭/默許戰爭發生的原因哥倫比亞--預測世界毒品戰爭的未來暴力的源頭是什麼?/卡斯楚體制的影響與毒品/兩萬三千人死亡、兩百萬人遭強制遷移、四百萬人流亡象牙海岸--為什麼一個國家會分為南北兩邊?象牙海岸的經濟奇蹟/政治與經濟的危機阿富汗--為什麼這裡會成為戰場?巴基斯坦的聖域/普什圖人vs北方民族/美國、阿富汗與中亞/尋求政治的安定第七章持續不可能的發展將全球經濟地圖化全球化有什麼樣的功能呢?/貿易——世界經濟地理學的第一種力量/金融流通——第二種力量/位居全球化中心的大都市/經濟新國界國家的富裕與貧困--隱藏在數字背後的是什麼?換算成美元的世界富裕程度/透過以美元為計算基礎的購買力平價觀察世界各國的富裕程度/平均每人國民所得/人類發展指數世界能夠自給自足嗎?戰爭--飢荒的首要原因/不理想的資源分配/發出報的世界性系統/在技術層面世界可以自給自足/農作物分配的不平等健康的不平等--平均壽命背後隱藏的事實健康指標/健康的「關鍵要素」/顯而易見的不平等之處緩刑中的地球--抉擇時刻經濟重要還是環境重要/遭到濫墾的土地/世界性的現象/人類該有所作為,不能放任不管!/森林遭受破壞的原因,巴西.亞馬遜平原的實例瀕臨危機的海洋--真正的犯人與表面上的犯人貿易,極大的風險/歐洲的重油污染減少了?/對這些污染該如何搏鬥?/歐盟的擴大強化海洋的安全/徹底改變想法……/波羅的海諸國的協助站在污染對策最前端土耳其的巨大水壩--政治問題化的水資源GAP計畫/環繞在幼發拉底河的緊張狀態/水是敘利亞的免死金牌?/未來會發生水資源戰爭?加州--美國夢的終結理想的經濟方程式/仰賴進口的水/束手無策的地理方程式/生態學者是正確的嗎?幾內亞灣--開發石油還是保育海龜?第一個因素:海龜產卵/第二個因素:地域領土紛爭/第三個因素:石油開發權的分配/維持生態多樣化,或是重油污染西北航路--海洋的新航線渥太華對上華盛頓/融解的浮冰/氣候暖化帶來的經濟效益/新國際航線/海峽的防衛氣候暖化--透過冰可以瞭解未來?這本書的誕生……

章节摘录

  中東為什麼會變成世界的動亂來源呢?  深受影響的中東  中東地區很難定義。  是要從地理上定義?還是從氣候風土來定義?  或者應該從民族、宗教,甚至是政治體制來定義呢?  不論是從1919年鄂圖曼帝國解體,  至2003年伊拉克獨裁政權瓦解,  或是從組建此地思想團體的人物──  哈桑?班納(Hassan al-Banna)  〔1906~1949年。創設伊斯蘭復興組織「穆斯林兄弟會」(Muslim Brotherhood)〕  到奧薩瑪?賓拉登(Osama bin Laden),  中東都應該可以定義為「深受各種因素影響的地區」。  參照地圖,從長遠的歷史演進來研究此地區,  必定能夠了解這些「影響」。  鄂圖曼帝國  開創雄偉伊斯蘭帝國的鄂圖曼帝國,自1516年創立至1919年解體為止,歷時400年之久,政治上、行政上,以及軍事上帶給中東地區極深遠的影響。終結鄂圖曼帝國影響這個地區的因素,主要是來自外部。  ◎首先,第一個原因是1869年,在法國資金的援助之下(之後改由英國金援),蘇伊士運河通航。而後,歐洲列強就開始企圖掌控這個重要的貿易中心。  ◎其次,面對俄羅斯一再嘗試進出地中海的企圖,歐洲各國必須搶先控制達達尼爾海峽及博斯普魯斯海峽。  ◎最後則是因為鄂圖曼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選擇與德國同盟。所以戰敗之後,鄂圖曼帝國被英國及法國等協約國占領。  英法的影響力  鄂圖曼帝國瓦解之後,在中東地區具有影響力的是英國及法國。當時這二大強國接受第一次大戰後成立的國際聯盟(League of Nations)的委託,將此地納為「託管地」後,便依據發現的豐富石油蘊藏量,劃分國境線。於是石油和天然氣變成英法之外的第三種影響力,也是兩次大戰之間支配中東的原動力。  石油和天然氣  能源革命之後,石油和天然氣的影響力足以左右時勢。由於石油取代煤炭廣泛運用在全世界的工業及能源需求上,於是為此地引來了新的覬覦者,那就是美國。  美國的石油公司從1930年代開始,就在當時由英國託管的伊拉克境內,對伊拉克石油公司投入大量資金,而加州的標準石油公司〔Standard Oil of California,Socal。現阿拉伯美國石油公司(Arabian American Oil Company)的前身〕也取得了沙烏地阿拉伯50%的石油開採權。自第二次大戰後的1945年開始,美國對中東的影響力愈來愈大。當石油利害關係與軍事戰略計畫息息相關時,美國也成為此地區三個同盟國的強大後盾。這三個國家分別是沙烏地阿拉伯、伊朗及以色列。  以色列  1948年建國的以色列,是中東的新興國家。這個希伯來國家在地緣政治學上,帶給周邊國家極深遠的「影響」。基於種種理由,以色列的建國並未受到敵對各國的歡迎。這從以色列和鄰近諸國共發生了四次戰爭(即第一次到第四次中東戰爭)就可以看出端倪,而且每一次都是阿拉伯軍隊戰敗。因此,以色列的存在,為中東地區帶來可說都是負面影響。  1979年是同盟關係產生變化非常重要的一年。這一年,德黑蘭(Tehran)的什葉派教徒發起伊朗革命。這對美國以及信奉遜尼派的阿拉伯各國而言,意味著戰略佈局上出現破綻。這場革命導致伊朗的石油生產完全中斷,因而引發了第二次石油危機,對西歐經濟造成嚴重打擊。再加上蘇聯在同年的12月入侵阿富汗,促使莫斯科的影響力日益高漲。實際上,蘇聯對巴勒斯坦、敘利亞及伊拉克政權的影響力已經夠大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世界,為什麼是現在這樣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