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9 出版社:群學 作者:史蒂夫.富勒(Steve Fuller) 译者:翁昌黎,陳瑞麟、陳信行、林正慧、李屹 校訂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1965年,由拉卡托斯搭台,初出茅廬的科學史家孔恩與聲譽卓著的資深科學哲學家波普,在倫敦上演了一場戲劇性的辯論。此次交鋒使得視科學為典範轉移之過程的孔恩聲望大漲,也奠基了《科學革命的結構》一書的歷史地位,而把科學與「開放社會」等民主價值聯繫在一起的波普,則成為歷史的輸家。但這樣的結果是否公允?對科學的發展又是利是弊?
英美學界著名的狂狷之士富勒,解析兩位主角的社會背景、理念起源、學說中的宗教與政治涵義,以及他們在冷戰對峙中的處境與表現,向讀者展演了一場精彩的翻案對決。在富勒眼中,孔恩是個以「不作為」迴避社會責任的狡猾業餘哲學家,而將批判視為通往知識的唯一可靠方法的波普,才是真正堅持原則的反權威主義者。
不論你是否同意富勒的觀點,他的提問與淋漓盡致的分析都提供了極佳的「釣竿」,可供讀者自行琢磨,甚至小試身手。而在這個科學時常成為公共爭議戰場、不同陣營往往相互指責「菁英主義」和「民粹」的時代,透過富勒之眼重新理解經孔恩對決波普而張立的不同科學觀,或許也能帶領我們重新找回科學的批判力量。
作者简介
史蒂夫.富勒(Steve Fuller)
1959年出生於美國紐約,1985年獲匹茲堡大學科學歷史與哲學(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HPS)博士學位。研究興趣主要是科學與技術研究(STS),並創建了「社會認識論」領域。1994年移居英國,任教於華威克大學(Warwick University)社會學系,並先後獲選為英國皇家文藝學會會員與英國社會科學院院士。富勒著作等身、獲獎無數,但在英美STS領域卻是個爭議性人物,性好挑起爭論,甚少附和領域內外的主流意見。《孔恩vs.波普:爭奪科學之魂》是他的第八本書,為《孔恩:我們這個時代的哲學史》的續篇。
【譯者簡介】
翁昌黎
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隱居紐西蘭近二十載。關注項目為「意識的科學與哲學」、唯識學等,與拿旺桑結堪布成立「大乘佛教禪修研究社」。其他研究興趣為「毛澤東思想與中國革命」、「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等。
【校訂者簡介】
陳瑞麟
國立中正大學講座教授,國立台灣大學哲學博士,現任台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理事長。
陳信行
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教授,美國壬瑟列理工學院(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RPI)科學與技術研究博士。
林正慧
美國東密西根大學婦女研究碩士,現專職翻譯。
李屹
台大社會碩畢,目前在電子書店灑掃庭除。研究興趣是概念的歷史、甜點和填充玩具。
书籍目录
導讀 「科學之魂」與我何干?/陳信行
序 逆向的反序/傅大為
中文版序/史蒂夫.富勒(Steve Fuller)
導論
第1章 茶壺風暴緣何起?
第2章 孔恩與波普:錯認身分的案例
第3章 波普陣營心有疑,孔恩陣營洗清白
第4章 昔日經行處:辯論前史
第5章 辯證法︰科學進步脈動的脈衝
第6章 對此誤解的回馬槍
第7章 為何科學家目無哲學家
第8章 那麼,科學哲學家為何都挺科學?
第9章 壓抑重返︰作為托利派科學史家的哲學家
第10章 辯論中的宗教無意識
第11章 是證據還是決斷讓我們相信?認識論簡史
第12章 孔恩─波普辯論中音容宛在的大學
第13章 波普與阿多諾結盟了︰為實證主義守靈的理性主義左派
第14章 波普與阿多諾分道揚鑣:歷史主義作祟的左翼理性主義
第15章 如何為理念負責──波普之道
第16章 波普式知識分子責任檢測沒過關:羅逖論海德格
第17章 湯瑪斯.孔恩是美國的海德格嗎?
延伸閱讀
詞彙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