猿猴、賽伯格和女人

出版时间:2010-11-1  出版社:群學  作者:Donna J. Haraway,唐娜.哈洛威  译者:張君玫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自然是被建構出來的、而不是被發現的——真理是被製造出來的,而不是找到的——乃是科學史研究近年來的基調。唐娜.哈洛威剖析近年來關於猴類和猿類科學研究的寫作,追溯了科學在文化的性別根源,堪稱這個傳統中的最佳典範。她對於靈長類研究的相關書籍、論文、通信,以及遠征與制度的歷史,做了非常詳細的研究,揭開了現存社會關係(包括對於種族、性和階級的自然化)的歷史建構的系譜。她在這本書中所分析的是,關於自然、活生生有機體和賽伯格(模控有機體:同時包含有機和科技成分的系統)的創造的相關說明、敘事和故事。她也批判檢視了免疫系統做為一個資訊系統,並指出,我們的文化預設如何穿入那些被假定價值中立的醫學研究。在部分文章中,她探討並發展了現今女性主義的相關爭議;透過刻劃兩個有力與曖昧字眼 ——「自然」和「經驗」——的命運,她揭開了新的願景,並提供一個新的希望政治的可能性。

作者简介

唐娜.哈洛威是一位科學史學家,以及任教於加州大學聖塔克魯茲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Santa Cruz)的「意識歷史委員會」(History of Consciousness Board)的教授。她在耶魯大學完成生物學的博士學位,並著有《水晶、纖維和場域:二十世紀發展生物學的有機體論的隱喻》(Crystals, Fabrics, and Fields: Metaphors of Organicism in Twentieth-Century Developmental Biology)、《靈長類視線:現代科學世界中的性別、種族和自然》(Private Visions: Gender, Race, and Nature in the World of Modern Science)。

书籍目录

推薦序/  陽明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院院長 傅大為
譯者導言/ 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張君玫
致謝
導言
第一部分 自然做為生產和再生產的系統
第一章 動物社會學和身體政治的自然經濟學
第二章 過去是爭議所在
第三章 生物事業
第二部分 爭議的閱讀:敘事的各種自然
第四章 太初有字
第五章 靈長類本性的爭議
第六章 閱讀布琪.愛梅切塔
第三部分 差異的政治,為了那不恰當 / 無法取用的他者們
第七章 為馬克思主義辭典而寫的「性別」
第八章 賽伯格宣言
第九章 處境知識
第十章 後現代身體的生命政治
附圖
全書註釋
參考書目
索引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猿猴、賽伯格和女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原书很精彩,翻译实在是够呛,很多倒装句都原封不动的按英语句式直接翻译出来,摆在那里,于是就形成了,一个句子的意思前后脱节的情况。
      
      最糟糕的是,这样一来,作者的本意就给说反了。
      
      事实上,Haraway从认识论的上批判了当下女权主义的固步自封的以反对科学话语的话语来复制科学话语的逻辑。
      
      或许这种前后脱节,是译者无法理解,为什么作者看起来是在赞美女权主义,但潜台词又是批评女权主义。
      
      译者可能无法理解这种“自相矛盾”,所以就试图在中文版中,进行一种调和。
      
      但很可惜,这样的努力是失败的。译者最终都没能自圆其说:为什么上半句是表扬,下半句的条件句又是一种转折。
  •     科技视角的性别乌托邦
      (深圳晶報﹕2010年12月19日)
      
       ● 彭砺青(图书馆职员,香港)
      
      
       (问题不是事实如何,而是怎样的论述造成怎样的事实。哈洛威认为,一直以来男性文化论述下的自然科学支配了自然,现在是谋求改变这种论述的时候。作者于是提出了关于赛伯格(cyborg)的理论。)
      
       这是一位女性主义学者就性别科学、动物社会学和科学史研究问题而写的厚重之作,它收录了哈洛威这位女性主义科学史家的十篇重要论文。有些文章试图从生物学甚至人类学角度解答许多女性主义者甚至普通人都关注的问题:以性别不平等为主的“支配”是怎样形成的。作者也力图将动物性行为、动物社会学等被视作“自然”领域的问题,与人类性行为以至社会制度及各种各样社会关系构成等属于“社会”和“人类经验”领域的问题连结起来。
      
       这本书涉及自然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及动物实验与人类学、社会学,甚至心理学等社会人文学科研究的关系,作者想从灵长类动物中解答社会中一切霸权行为的起源问题,在书中试图打通这两组看似泾渭分明的学科。有关灵长类动物的性别研究结果,不单再次诠释了“支配”、“差异”等词汇的意义,甚至可以延伸至社会管理、文学、经济学等领域,例如作者认为对市场的解释,应从“自然选择”这概念的历史说起。另外,动物根据性征及相关身体特征而作出的“自然选择”,甚至动物族群的“整体适应性”,最终构成今日社会的性选择、亲属选择等概念。但这些本性属于自然基因系统,动物亳不知情,但唯科学论者却把这些本性当成可予控制、可供解释的概念,于是有了人性利己、自私,甚至种族及性别优越论等论述。
      
       书中详细地列举了灵长类动物学家及动物社会学家作出的各种复杂讨论,但哈洛威其实是希望透过这些科学理论,展示出所谓灵长类以致人类本性的各种假设,而这些论述出自父权社会中戴着“客观论述”面具的科学家脑中的图像,他们以为:自然正如他们所设想的那样,充满了男性支配和社会制度的世界。
      
       问题不是事实如何,而是怎样的论述造成怎样的事实。哈洛威认为,一直以来男性文化论述下的自然科学支配了自然,现在是谋求改变这种论述的时候。作者于是提出了关于赛伯格(cyborg)的理论。这原是科幻小说及漫画里创造的新词,亦可作“改造人”,指以无机物构成机器作为身体一部分的生物(包括人和动物),现今人类科技高速发展,赛伯格已不再是虚构的幻想,而是有待开拓的现实。对哈洛威来说,赛伯格更是一种科技的性别乌托邦,这是一种没有人类任何性征的人工生物,也许对女性来说,由这种去性别化生物组成的社会更能实现真正的平等。
      
       哈洛威认为马克思也受男性视角主导,马克思并没有探讨女性问题,只有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与国家的起源》中女性限定于家庭的生产者和劳动者角色。哈洛威借用人类学研究指出,有些民族(拉美尼西亚人)并没有“女人生产宝宝”的概念,而住在新几内亚哈根山的人,则认为人是由身体多重的性别部分组成的。
      
       所以她也觉察到强调女性中心依然受传统观点的局限,而所有本质主义及历史起源论观点都不免带有霸权论述的色彩,哈洛威要反对的就是任何以文化角度对自然(诸如思想对于身体)的宰制或定型,所以才借用后现代世界中“无根”的赛伯格,挑战传统社会基于性别、种族及各种身份而设定的角色及人格,并且重新弥合自然与文化之间的裂缝。赛伯格是一种无历史的虚拟生物,哈洛威的提议也确实带有某种后现代乐园的幻想,这种论点也受到反科技论者甚至本源论者的抨击,不过从理论上看,哈洛威开拓了网路文化对现实世界的颠覆,也为未来世界提供了新的可能图景,它针对整个“自然经济”,即从灵长类动物到人类试图支配、控制自然而形成的所有制度。
      
       她反对诸如免疫学等医学权威论述,因为这套论述制造出一套支配社会的文化,例如有关“免疫”的知识,也可以伸延到宗教信仰、军事策略、投资策略等层面,建造出自我与他者的隔阂。作者在《后现代身体的生命政治》里指出,20世纪的免疫学知识将身体变成可被符码化操控的机器,各种系统化的防疫系统将作为入侵者的病毒变成永远被拒之于外的陌生他者,而不是真实存在的疾病。另外,基因工程学家的图表也演变成可被操控的物种设计,哈洛威亦批判医学界以X光显影企图复制出人体状况的真实,罔顾控制各种器官的抗体功能。关键在于,这种“防疫”的隔离意识,也影响到政治文化层面,种族隔离政策的订立者将有色人种视为异种入侵者将之隔离,而各种科学杂志亦将免疫知识带到日常阅读中,因而我们内心深处都有这种“惧外”情意结。
      
       哈洛威还借用美国黑人女作家巴特勒以《异种繁殖》为名的科幻系列作想象的寄托,“异种繁殖”的概念恰好在免疫学引起的“惧外”意识的对立面。故事以世界大战及人类自我毁灭为开始,讲述一位幸存的黑人女性受外星生物的嘱托成为自己星球的人类学家,并透过“它们”(作为产婆)重建人类。对于这些一心重建人类的外星生物来说,谁是这些新人类的父母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这些新生命的繁殖。哈洛威以这个科幻故事表达出她对于赛伯格的构想:新人种是人、动物抑或机器都没所谓,最重要的是摆脱了国家、历史、种族、性别等根源的羁绊,这表明了哈洛威对于人类构建的自身神话,以及对于性别和种族起源的论述,作出最彻底的颠覆,以表明其女性主义者的立场。
      
      
      http://jb.sznews.com/html/2010-12/19/content_1366939.htm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