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梅霖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作者:蘇珊.康威(Susan D. Conway) 著 页数:236
前言
序 人,無疑是組織最寶貴的資產,不論這個組織是一家公司、運動團隊或政府機構。「公司的員工能表現得多好,這家公司就會有多好」這樣的話,你或許已經耳熟能詳了。然而,有多少公司真正瞭解,能成功在市場上成長獲勝的關鍵,是讓它的人盡其所能地發揮潛能、並提升員工對公司的貢獻? 為了充份發揮員工的力量,各種不同的要素得彼此配合,包括工作環境、相關工具與訓練。組織需要做好準備,讓員工完成更多成就、充份體現自己與組織的潛能。 當企業界開始使用電子郵件時,許多人將它視為另一種溝通形式(會議、電話或實體郵件之外的溝通選項),但也有些人將它視為一種試圖讓經理人淪為打字員、且只有少數人才會使用的工具。如今,我們很難想像有哪個企業領導人不認同組織上下利用電子郵件溝通,是成功的關鍵。電子郵件讓企業得以一天二十四小時、一週七天,遍及全球不間斷地營運,並讓公司的員工、供應商、合作夥伴及客戶彼此協同合作與溝通。唯有充份授權員工帶領組織向前邁進,組織才有機會勝出。在引進新興科技時,我們或許無法看出它能為我們帶來什麼好處,但是從過去的經驗顯示,我們往往容易輕忽這些科技的最終收益。事實上,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eral Reserve)前主席艾倫?葛林斯潘(Alan Greenspan)指出,九○年代美國企業界生產力強勁,科技無疑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讓美國經濟在全球激烈的競爭下,得以妥善面對難以避免的上下波動。 競爭激烈時,產品與服務可能在一夕之間便成為大眾化商品,因此,唯一的競爭優勢將是優異的能力。優異的企業程序與科技,有助於人員(客戶、員工、廠商)彼此產生具效率與效益的互動,進而建立並維持這股競爭優勢。如此,資訊時代才能真正為企業帶來生產力。 互動的品質(不必然是互動的頻率)是企業價值的驅動力。我們都知道,單單靠資訊科技是無法創造生產利益的,我們不能忽略等式另一端那些人員的貢獻。科技投資必需結合商業創意,才能改善企業的生產力,這是毋庸爭論的事實。 《企業決勝軟實力》這本書讓我們瞭解到,哪一類的商業創新主宰了過去二十年來的生產力,而哪一類的商業創新又將形塑我們下一波的生產力。科技專家過去利用工業工廠模式,已經導入各式各樣與作業流程緊密結合的企業應用軟體,藉以改善生產力。這些由上而下的方案通常能有效地透過標準化企業資料庫內的資訊,產生一次性的效益,有效地迫使流程改變,並藉由資訊處理自動化來降低員工的數量。美國經濟因此而得到的收益令人刮目相看──二十世紀末的那幾年,生產力改善幅度每年高達百分之九。 不過,嘗試複製過去的成功,其成效是有限的。企業要的不是一次性的商業創新,而是從根本改變它們改善營運流程的方式。各種事物、管理及資訊傳遞的方式等,正不斷地改變經濟的樣貌,新經濟的競爭與生產力,有絕大部分是因為各類資訊在人與人之間流動的方式改變,而受到驅動的。唯有在人們利用他們的知識協助其他人並促進決策時,企業價值才得以建立。 然而,你如何在這種環境下衡量生產力呢? 如果你生產小機器,問題便較為單純:每小時生產的小機器數量除以生產成本,即得出生產力。但是,如果你提供的是分析服務或銷售提案,你要如何衡量生產力呢?單單看數量,並不足以衡量生產力。你的分析模式或提案必須能提升銷售量,然而,你如何得知這個提案是否真的提升銷售量呢? 當我們檢視資訊相關工作時,我們會描述無形資產(諸如人員協同、資訊搜尋或商業智慧應用軟體等)彼此如何互動,以創造有形的價值。蘇珊?康威(Susan Conway)藉由《企業決勝軟實力》這本書,讓我們瞭解是什麼元素讓「思想工廠」順利運作。其中,主要的挑戰是如何定義一個適合的架構來進行討論。資訊、人與科技彼此需要緊密結合,並整合到所有的相關工作。本書所描述的另一挑戰是如何定義的「工作」,讓學術界、政府機構及私人機構都普遍接受。《企業決勝軟實力》這本書的目的,是要建立一個共通的認知基礎,指導企業去衡量它們自己的生態系統。 本書所描述的方法並非純理論,而是曾經成功地被公、私營機構領導人運用來改善對生產力的理解與衡量方法的調整。 在微軟董事長暨共同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為2006年5月微軟執行長高峰會議(Microsoft CEO Summit)準備的備忘錄中,他聚焦在這個議題上。備忘錄的內容正好 為這本書做了最佳的詮釋,他說: 資訊工作的生產力,若要從今日的實務持續發展為一門成熟的學科,我們仍有一大段路要走。研讀《企業決勝軟實力》這本書,是到達目的地相當重要的一步。 羅伯?麥克道維(Robert McDowell) 資訊工作副總裁 微軟公司(Microsoft Corporation)
内容概要
利用資訊科技主導商業創新,發揮人才,善用優勢,提高生產力。 資訊科技已經主宰當今企業發展的命脈,「思想工廠」才是成功的關鍵要素,在21世紀可以從資訊生產力(有形、無形)獲取最大效益的公司,必將成為標竿企業。微軟顧問專家以前瞻性的思考告訴你,如何發揮人才、改善流程、並結合創新科技,讓「思想工廠」具體展現成果。本書列舉出英特爾、美國空軍與大韓航空等案例,值得你多方探討。 知識管理專家蘇珊.康威博士透過《企業決勝軟實力》這本書,讓我們了解無形資產(諸如協同作業與商業智慧)如何互動,以創造出有形的價值,她也提出一些最佳實務讓我們了解如何投入人員與工作程序,以便從科技中獲取最大利益。企業主管可以將這本書視為一份強化資訊工作的路徑圖。如何提升生產力是當今企業最大的課題,由生產力(有形、無形)獲取最大效益的公司,必定成為標竿企業。 在微軟董事長暨共同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為2006年5月微軟執行長高峰會議(Microsoft CEO Summit)準備的備忘錄中,他聚焦在這個議題上。備忘錄的內容正好為這本書做了最佳的詮釋,他說: 資訊工作的生產力,若要從今日的實務持續發展為一門成熟的學科,我們仍有一大段路要走。研讀《企業決勝軟實力》這本書,是到達目的地相當重要的一步。 ◎聯合推薦 微軟資訊工作副總裁/羅柏.麥克道維(Robert McDowell) 英特爾公司科技社會影響部門總監/查理斯.豪斯(Charles House) 微軟公司現場處理與營運部門總監/麥克.史帝普(Mike Steep) 大韓航空副總裁暨資訊長/S. M. 李(Sang Man Lee) 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蘭迪管理學院教授/維斯.克里斯南(Vish Krishnan)
作者简介
蘇珊.康威(Susan D. Conway) 蘇珊.康威(Susan D. Conway)博士是微軟生產力改善計畫的熱情擁護者之一,她剛替微軟顧問服務公司及美國空軍(資訊長辦公室)完成一項特殊的任務--建立一套架構以衡量科技對資訊工作的影響。這個架構是依據康威博士擔任資訊工作生產力諮商會議(Information Work Productivity Council,IWPC)執行總監時所指導的研究。在這項職務任期內,她領導產業團體及學術專家研究全新的生產力模式,目的是要幫助企業改善資訊工作。她的著作包括與知識管理相關的書籍--《揭開智能資本》(Unlocking Knowledge Assets),而她的研究也曾被《資訊長》(CIO)、《快捷企業》(Fast Company)及《優化》(Optimize)等雜誌所引述。 ■譯者簡介 黃貝玲 澳洲Bond University商業資訊管理學士及企業管理碩士。曾擔任《電子時報》網際網路研究員、《電子化企業經理人月刊》主編、《資誠通訊》主編。撰文收錄於大椽文化之《電子時報》、遠擎之《電子化企業經理人報告》期刊,以及《顧客關係管理-深度解析》、《顧客關係管理-深度解析(第二輯)》等書;翻譯作品包括《企業對企業之一對一行銷》、《職場成功學》及各類文章。
书籍目录
原書名:微軟思想工廠 推薦序 第一部分 由內而外了解工作環境 第一章 資訊工作的本質 第二章 思想工廠 第三章 體現價值 第二部分 重點在價值 第四章 建構衡量的環境:衡量哪裡、衡量什麼? 第五章 衡量、計量及監控資訊流 第六章 衡量是為求改善,非為了管理 第七章 平衡生產力等式 第三部分 縮小差距 第八章 構思未來 第九章 商場上的表現
媒体关注与评论
聯合推薦:英特爾公司科技社會影響部門總監 查理斯.豪斯(Charles House)微軟公司現場處理與營運部門總監 麥克.史帝普(Mike Steep)大韓航空副總裁暨資訊長 S. M. 李(Sang Man Lee)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蘭迪管理學院教授 維斯.克里斯南(Vish Krishnan)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