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3-25 出版社:二魚文化 作者:焦桐/主編 页数:264
Tag标签:无
前言
編選序 本書體例大抵沿襲過去,分十個單元編排,其中「品味」與「回味」持續維持書寫主力,形構飲食散文的半壁江山。 今年度「故事」入選的不少,大家都愛聽故事,可時下有些美食寫作,習慣抄錄一些穿鑿附會的故事。我的學術訓練不能苟同這種庸俗化傾向。收在本書裡的故事,或親身經驗,或有憑有據,都是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如〈茶盜羅伯特.福鈞〉敘述英國竊取中國茶籽、茶苗及製茶工藝,茶葉007的故事背後,是一段歷史巨大的感傷和喟歎。王潤華教授〈鄭和登陸馬六甲以後的「娘惹」粽子〉是一篇論文的改寫濃縮版,王教授這幾年持續研究南洋的飲食文化,發表了不少膾炙人口的飲食論文。 無論到那個城市,我總是歡喜逛菜市場,覺得傳統市場最能表現當地的農漁牧特色,和庶民飲食文化,充滿了生命的活力和激情。任何文選不免都具有一種典律作用,我的編選,不免,也存在著自己的識見與偏見,也許我想邀大家逛市場,故而開闊「市場」小輯。 多年來我關心餐飲業,因而特別注意這方面的觀察思索者。李清志〈迴轉壽司新幹線〉敘述日本餐館最新的經營形式;梁瓊白〈農場餐廳走了味〉省思流行於風景區、鄉村的土雞城;王文娟〈披薩〉所提出的個性小店,分別從不同的角度思考餐飲業。我堅信,唯消費者普遍提升品味和飲食知識,餐飲業才能全面提升其層次。 林谷芳〈一方天地〉所談的「食養山房」亦是我激賞的好餐館,大概是經營成功,仿效者眾,粗估全臺不下40家山寨版,卻都僅習得皮毛。食養山房的美學近乎禪,用餐過程彷彿快樂地修行,進入這餐館,忽然覺得時光變悠長了,寧靜了。它提供一種情境和氛圍,令用餐過程從物質層次溢上精神層次,感動,欣喜。有些山寨版很滑稽,可能為了營造安靜的用餐環境,竟然禁止12歲以下孩童進去吃飯;殊不知喧嘩者多是成年人。 這幾年,食養山房從北宜公路搬遷陽明山,再定居汐止,一次比一次迷人,每次去都受到美感的撞擊。這餐館已是臺灣精緻文化的一部分,它讓我連想到雲門舞集、朱銘,是我們足以傲人的文化風景。 一位女作家斷言:廚房裡的男人最性感。吉本芭娜娜的小說《廚房》一開頭就說:「在這個世界上,我覺得我最喜歡的地方就是廚房」,「在精疲力竭的時候,我經常會深思默想:不知何時辭別今生之際,我願意在廚房咽下最後一口氣。無論孤身流落寒冷的地方,或是與人共居溫暖的地方,只要那裡是廚房,我就能夠直面死亡,毫無畏懼」。廚房總是連接著許多故事,或親人或愛情或友誼,有的令人莞爾,有的令人動容。 「廚房」系列可謂我期望君子近庖廚的設計,廚房裡的男人也許不怎麼性感,卻通常是好男人。廚事操作如藝術創作,缺乏創作實踐者,從事評論時不免有隔靴搔癢之憾。 「飲料」方面,楊子葆〈葡萄酒的風水〉是本年度力作,可能也是此間談terroir最深刻最有意思的文章,筆端出入中西古今,援引之處又能有效轉化,讀來興味盎然。 我不解的是茶飲的書寫相對薄弱。我們是品茗的先進民族,唐代以降,茶文化論述又多又精采,歷代精采的茶文學俯拾皆是,何以至今反而虛弱?想及杜育〈舛賦〉、李白〈答族姪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皎然〈飲茶歌誚崔石使君〉、元稹〈一字至七字詩.茶〉、盧仝〈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歐陽修〈雙井茶〉、范仲淹〈和章岷從事鬥茶歌〉、黃庭堅〈謝劉景文送團茶〉……常倍覺汗顏,遑論陸羽之後的茶專論,如宋徽宗《大觀茶論》、黃儒《品茶要錄》、蔡襄《茶錄》、顧元慶《茶譜》……時下常聽人誇耀喝了什麼了不起的茶,然則茶人若不創作一些品茗佳篇,難免愧對古人。 還要稍加說明的是,許宗清〈茶盜羅伯特.福鈞〉,田威寧〈味噌湯〉均改寫過,異於原發表版本。 我自高中編校刊起,大半輩子從事編輯工作,編輯很基礎的工作是閱讀,盡可能仔細閱讀,嚴謹篩選。我每天早晨進工作室即廣泛閱讀報紙和各種期刊,幾無一日間斷,希望這些好文章能讓更多人見到。編選的過程亦是學習的過程,感謝本書作者,他們的創作啟迪了我的見識。 2011年3月18日
内容概要
二魚文化3月出版的新書《2010飲食文選》,由飲食文化專家焦桐主編,收錄49篇2010年臺灣最精采的飲食文章。主題化的知性書寫,近年來在臺灣已然蔚為一種風尚,當中,又屬「飲食」最能挑逗讀者的七情六慾。 《2010飲食文選》的內容包羅萬象,分為故事、農牧獵、市場、餐飲業、廚房、養生飲膳、水果、飲料、品味、回味等十大項目,網羅各方名家,從生活體驗與生命經驗切入飲食書寫,引領讀者透過飲食追憶似水年華,挑動記憶裡的千滋百味,銘刻食物的好樣好味。 由飲食文化專家焦桐主編,收錄49篇2010年臺灣最精采的飲食文章。主題化的知性書寫。
作者简介
焦桐 一九五六年生於高雄市,已出版著作包括詩集《蕨草》、《咆哮都市》、《失眠曲》及散文《我邂逅了一條毛毛蟲》、《最後的圓舞場》、《暴食江湖》、《臺灣味道》,童話《烏鴉鳳蝶阿青的旅程》,論述《臺灣戰後初期的戲劇》、《臺灣文學的街頭運動:一九七七~世紀末》等等二十餘種,詩作被翻譯成英、日、法文多種在海外出版。編有年度飲食文選、年度詩選、年度小說選、年度散文選等等各種文選四十餘種。焦桐長期擔任文學傳播工作,現任「世界華文媒體集團」編委會顧問,並任臺灣飲食文化協會理事長、中央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书籍目录
2010飲食文選Best Taiwanese Food Writing 2010序∕焦桐故事瑞典年菜吃到一月底∕陳文芬春(食善)∕韓良露沙拉油∕陳柔縉灶邊風情∕董橋鄭和登陸馬六甲以後的「娘惹」粽子∕王潤華茶盜羅伯特.福鈞∕許清宗毛澤東的菜譜∕王丹歡樂感恩節,悲情印地安:火雞大餐桌上的故事∕張至璋紐約生蠔∕張北海農牧獵紅鳳碧荽∕蔡珠兒秋葵來敲門∕歐銀釧市場削鳳梨的男人∕邱振瑞樂活菜市仔∕張瓊方上市場的好男人∕劉靜娟餐飲業迴轉壽司新幹線∕李清志農場餐廳走了味∕梁瓊白一方天地∕林谷芳披薩∕∕王文娟廚房灶腳與圓桌∕顏艾琳廚房的聲音∕鄭麗卿新生食堂∕賴瑞卿冰箱∕王宣一養生飲膳彩虹飲食的觀念∕楊定一水果又是楊梅成熟時∕麥穗黃燈籠與紅燈籠∕陳煌飲料一期一會,呼乾啦∕蕭蔓夢幻岩魚骨酒∕林嘉翔童年與玻璃牛奶瓶∕米果葡萄酒風水∕楊子葆說到白咖啡∕張曉風咖啡館的路上∕馬念慈品味菜包∕焦桐慢食有三慢∕陳建志智利美食撼動我的嘴巴∕謝忠道吃在當地,一樣有創意∕莊祖宜鹹酥雞∕柯裕棻回味我的地瓜∕任祥窮故事∕王健壯小鎮桂皮∕馮傑也是一種後現代飲食:白斬雞∕方梓鹽沁虱目魚∕傅士玲人間食客∕蔡佩均桌腳下的梅乾菜∕克蘭泰麻吉的最後一天∕高自芬花生糖∕陳淑瑤功夫∕鄭順聰味噌湯∕田威寧灶腳的聲音∕張莉莉粽子的滋味∕劉墉
章节摘录
紐約生蠔 張北海 本名張文藝,祖籍山西五臺。一九三六年生於北平,長在臺北,工讀洛杉磯,任職聯合國,退隱紐約,著作隨緣。 約四十年前,當我來紐約定居時候,先暫住在聲譽其糟無比的包厘街(The Bowery)。 這條曾經時髦過的街道,及其鄰近社區,大約在南北戰爭之後,因曼哈頓日益向北擴建而開始沒落。等我住進來的時候,包厘街一帶早已淪為貧民窟,而且成為酒鬼區的代名詞。 然而,也正因如此,也和我以前來逛紐約的經驗不同:當我走在這條髒亂的大街上,看到的是一家家廉價酒吧,廉價旅館,遍地酒鬼,慈善廚房,以及日落之後冒出來的一些馬路天使,幾乎讓我覺得走回到一百年前的老紐約。 然而,也正因如此,也正是在這條酒鬼街上,讓我首次接觸到老紐約的一個特徵:蠔吧(oyster bar)。 不錯,沒來紐約定居之前,在洛杉磯那十年,我也曾偶爾在南加州幾個海邊餐廳吃過半打一打的生蠔生蛤,但都是在比較像樣子,至少可以闔家光臨的所在。直到一九七二年,我走進了包厘街邊一家蠔吧。 首先吸引我的是它門前那塊木板菜單:半打生蠔七毛五,冰啤酒七毛五。 是個半地下,窄窄暗暗的一個所在。只有一排吧臺和幾把高腳椅。半地下室臨街牆壁上端有窗,透進來一些昏暗的自然光線。我一坐下來的感覺是,這是一個窮途末路的所在。我點了半打生蠔和冰啤酒。 很意外的發現,剛給你撬開的生蠔又肥又大,躺在帶有海水鹹味汁液的半貝殼內。我先吃了一個什麼料也沒加的生蠔,之後幾個也只擠了一兩滴檸檬,配上幾片蘇打餅乾,再一口兩口冰啤酒……。讓我驚訝的是一個如此沒落的所在,竟然有如此之美的生蠔,我才突然發現生蠔就應該這麼吃。 生蠔確實應該如此吃,再沒有任何生吃能比吃生蠔更原汁原味的了。就連日式生魚,儘管仍是生吃,可是大師傅已經為你去皮去刺,再去掉任何不下口的部分,然後還要蘸點芥末醬油,才終於入你的口。 之後又去了這條街上另外幾家蠔吧。我才漸漸領悟到,這又何止是在吃紐約之海味,我是在吃紐約「海」之味。 而且,有吃有喝,外加小費,不到兩塊。剎那之間,我真的好像是回到了老紐約。 一點不錯,老紐約:自從荷蘭人四百多年前初次登陸曼哈頓,從印地安人手裡接過來第一個生蠔開始,一批又一批的歐洲殖民移民定居者,就吃上了紐約生蠔。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