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06/03 出版社:商周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森山大道 页数:260 译者:廖慧淑
Tag标签:无
前言
前言 這本《晝的學校 夜的學校》(日校、夜校之意)是攝影家森山大道首次針對講座內容出版的對話集。書中提及的內容,就算你不是森山大道的攝影迷,但只要是對攝影表現有興趣的人,這本書都能引起你對攝影的強烈欲望。森山大道至今出版過許多優秀的攝影集與散文集,這些攝影集與書籍,不管是在攝影表現上還是在理論上,都充分展現具震撼性的迫力。而本書則是首度全書都以「對話」的形式呈現,記錄森山大道與年輕學生之間未經剪輯的對話。 二○○三年秋天,我因為採訪緣故,偶然有機會現場觀摩森山在東京工藝大學的講座,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也因而延伸出本書的出版企劃。在講座中,我看到學生們不斷丟出許多基本、直接但卻充滿疑問的球,森山則全力反擊回去。在那裡,我看到森山的新面貌──「老師」的角色。對話中,有些學生提出關於攝影基礎的疑問,而森山則根據以往的經驗,經過深思熟慮做出回答。那些對話就像是無法預演、一次就得成功的正式拍攝。我認為這些對話若僅存於這些講座中,未免太過可惜了,因而提案出版森山的講座集錄。 輯錄成冊的內容,包括二○○三年在東京工藝大學的二次講座、二○○四年於東京視覺藝術專門學校(舊東京寫真專門學校)的講座,以及二○○五年攝影家瀨戶正人先生主辦的「夜間攝影學校」WORKSHOP的講課,收錄共計四次的講座內容。 本書可說是森山大道的「蘇格拉底的申辯」。內容包含關於攝影尖銳、直接的提問,也有森山站在現實面,頗具哲學思考的回答。回答的根本,展現了以不確定的「世界」為對象,總是採取格鬥姿態的這位前衛攝影家森山大道個人的思考。 在對話集中,要以一個主題,還是多個主題來閱讀,就交由讀者自行判斷。以我個人來說,透過本書,我彷彿可以看到森山大道不斷拿著相機到處移動、拍攝的影像。為了提出「無法明白出示的東西」,森山大道持續不斷地攝影,而本書正是他以言語揭示的「街拍」集。 赤(土反)英人 媒體作家、藝術評論人、本書策劃人 結語 作品不管是沖洗出來,還是透過印刷品呈現,照片都是複製某些影像的一張紙。這就是照片之所以為照片。我以這種方式看待照片,而這正是我長年來對攝影的堅持。二十一歲成為攝影師助手、二十五歲成為自由攝影師,四十多年來,我在很多情況下拍攝照片。只是,攝影究竟該如何?而我又該如何呢?透過歲月以及經歷的事物,我也因而成長,唯一不變的是,今後我也仍將以攝影之名,手持相機,繼續在街頭拍攝。 這本以《晝的學校 夜的學校》為名的對話集,讓越來越著迷於攝影的我,透過幾次的機會,與許多想成為攝影師的年輕人對話,呈現的內容,是在現場直接、坦率的問答。當然將之書寫下來很困難,但是要談論也很困難。更何況我又是屬於那種無法以語言表達,然後再將經過整理的理論,確切地傳達給對方,而是非常情緒性、憑感覺的表達,就算在現場已經獲得溝通,但是當內容成為文字呈現後,心中總覺得有點不妥。目標成為攝影師的年輕人,他們的疑問非常直接,也不會考量周遭人們的想法,所以我也只能透過曖昧的回答,因為我希望與其透過整理過的話語回答,還不如透過聲音,讓對方有所感應。我在不同的場合中談到的內容,如果有重複、共通的話題,我認為那正是攝影本身的魅力。對現職攝影師的我來說,能夠傳達給目標成為攝影師的人,唯一的方式,就只能藉由照片這個媒介所有的強大魅力。至於攝影到底是什麼呢?這個問題就留待他們之後與攝影相處的時間中找尋出來即可。 但是,在經過幾次的問答之後,這是我們之間希望留下的確認事項。充滿魅力的照片,照片這個水源,就藉由我們之手,讓水繼續往前流下去。為了與即將到來的時間,在一瞬間的相遇,所以才會產生照片,而這也是其他裝置所無法辦到之事,不管美醜,全部都包含在內的媒介。就算那只是一張稱之為照片、影像的紙片。總之,這就是照片之所以為照片。 如果這本對話集,能夠讓將來想要成為攝影師的人閱讀,並且在他們的心中留下記憶,同時成為某種契機的話,我就感到很開心。 森山大道
内容概要
[照片是光與時間的化石…]一本教你如何看的攝影書街拍大師森山大道的攝影學校開講※ 《晝的學校 夜的學校》是對森山攝影作品的入門、甚至是對所有攝影的入門者,最佳的一本「如何看」的攝影專書。※ 只要是對攝影有興趣的人,這本書都能引起你的強烈欲望!※ 森山大道首度以全書對話的型式,於攝影學校授課的內容輯錄。「每次快門的聲音,就跟我心臟的跳動一樣;每次拍下來的畫面,就跟我走路的步伐一樣。」──森山大道喜歡可疑、猥褻、複雜、哀愁、惡德渾然天生的地方,巨大欲望的人生攝影棚。將自身比擬為街頭的探測器,朝著感應到的方向前去,一邊按壓快門、一邊讀取街道的訊息,慢慢地進入街道深處。像是進行一場刺激又愉快的遊戲。以黑白底片捕捉街道上、人群間生動細膩影像聞名的街拍大師森山大道,多次於攝影學校開課講授。從暗房技巧、底片及相紙的選擇、相機及鏡頭的掌握、快門及光圈的運用、黑白攝影及彩色攝影的表現……等這些攝影技術的討論,一直到攝影手法及拍攝風格、如何看待日益普及的數位相機甚至照相手機、如何成為一位攝影師、攝影的魅力何在、攝影是否有準則等攝影本質的探討,《晝的學校 夜的學校》由媒體專欄作家及藝術評論人赤阪英人策劃編輯,將這些森山與年輕學生之間的對話輯錄成書。有些學生提出關於攝影基礎的疑問,而森山則根據經驗,經過深思熟慮做出回答;其中也有攝影尖銳直接卻擊中本質的提問,以及森山站在現實面,頗具哲學思考的回答。回答的根本,展現了以不確定的「世界」為對象,總是採取格鬥姿態的這位前衛攝影家「森山式」的思考。透過本書,彷彿看到森山大道不斷拿著相機到處移動、拍攝的影像。為了提出「無法明白出示的東西」,森山大道持續不斷地攝影,而本書正是他以言語揭示的「街拍」集。
作者简介
森山大道 1938年生於日本大阪,原只是一名默默無聞的平面設計師,後進入大阪岩宮武二攝影工作室擔任助理,為其攝影啟蒙階段。在照相館中偶然見到威廉?克萊因的成名大作《紐約》,受到極大啟發;1961年決定轉赴東京,投靠細江英公門下從助理做起,並協助細江完成三島由紀夫攝影集《薔薇刑》。1964年獨立發展,以《相機每日》雜誌刊登的橫須賀美軍基地攝影作品初露頭角。 1968年首次出版攝影集《日本劇場寫真帖》,展現藝術家風格的強烈印記;1969年參與由攝影家中平卓馬及高梨豐,以及岡田隆彥(詩人)、多木浩二(評論家)共同創辦的《挑釁》雜誌,模糊、晃動、高反差、粗粒子,成為森山風格的明顯標記,並在日本廣告界形成一股狂熱模仿風潮。此一時期同時開始與作家寺山修司的合作關係。1970年出版《攝影再見》攝影集,作為自己該階段的總結。 70年代森山歷經自己生命中的整理期。作品風格轉而呈現失意、絶望,抑鬱黑色。為擺脫陰霾,森山受日本設計大師橫尾忠則之邀,遠赴紐約,游移在異國城市之中。 80年代,森山逐漸擺脫低迷,《光與影》表現森山昂首直視景物的鮮明意志,使日本評論家驚艷不已。媒體並以斗大標題報導:「森山大道終於回來了!」 90年代起,頻繁於日本海內外舉辦主題個展及大型回顧展,1999年舊金山當代藝術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等美國各城市巡迴展;2002年倫敦及紐約個展、2003法國卡地亞基金會大型回顧展;2004至2009年陸續在科隆、阿姆斯特丹、奧斯陸等城市受邀個展,及日本北海道各城市巡迴展覽。 攝影集及文集陸續出版數十本,包括《犬的記憶》三部曲、《遠野物語》、《新宿+森山大道》、《大阪+森山大道》、《寫真對話集》、《晝的學校、夜的學校》、《森山。新宿。荒木》、《另一個國度》等。 譯者簡介 廖慧淑 東京外語專門學校日中翻譯科畢業,並於視丘攝影學院研修攝影。曾任《遠見》、《卓越》雜誌記者;《WA.SA.BI.日本四季之旅》、《AZ時尚旅遊》雜誌採訪編輯、日文編譯及攝影。目前為自由工作者,專職翻譯及攝影,譯作有《巴黎.家的私設計》、《這是一場從巴黎地鐵開始的小旅行》、《犬的記憶》、《犬的記憶-終章》、《Herman Miller物語》、《晝的學校 夜的學校》等書,攝影作品主要為音樂CD封面攝影、演唱會攝影及雜誌攝影。
书籍目录
2003年9月19日、東京工藝大學2003年10月17日、東京工藝大學2004年7月12日、東京視覺藝術專門學校2005年3月5日、PLACE M「夜的攝影學校」
章节摘录
──就算想表現抽象的東西,或是利用相機拍攝具體的物品,我認為一定會有主題才對。先產生自己的感情,然後再傳達到該事物身上,因為有具體的物品,所以才能產生出作品。森山先生的情形是屬於哪一種呢? 還有另一個問題,當照片變成作品時,就會有除了自己以外的人會看到。若是以直覺來拍攝,您在拍攝時曾經意識過其他人嗎。 人只要活著,就會帶有觀念呢。不管是在想像的部份、心情的部份,或是觀念的部份,不同的人會蘊涵不同的東西,所以我的答案是兩方。因為以我來說,我總是拍攝路上或是街道,所以被具體的事物觸發的機率壓倒性地較多。 在拍照時,我曾經在心中先想過該如何拍攝該張照片。當然那是在腦中產生的影像。但是要將腦中的影像,在現實中完成,當然不是那麼容易就可以完成。所以與其考慮這些事情,反而比較容易受到眼前事物的觸發。經常以個人的立場與外界對應,在一瞬間對話,經常與之交集,自己則變成了探測器。這麼一來的話,由微小觀念形成的影像,呈現在現實之前,就變得更加微小。相較於內在的世界,外在的世界反而比較刺激。總之,我認為照片不該透過形象來創作,而應該是展露世界的媒介。一直以來我都是抱持這種想法拍攝照片。 有先設定明確主題,再依據主題拍攝的攝影家,也有藉由攝影來展現觀念與美學的人。這些都很好。這些都是攝影,因為每個人有不同的想法。雖然有人會先設定主題,再依據計劃拍攝,但是我卻沒辦法。姑且不論好壞,我是透過直覺來挑戰,如果覺得右邊有趣,就往右邊去,如果在意左邊,就往左邊走,雖然模式聽起來非常流動,也很衝動。但是關於攝影,我無法讓主題優先,說得清楚一點的話,就是我認為那些東西很礙眼。總之,在我們生活之中,自然浮現的東西、見到的東西、在意的東西,我會被這些東西所吸引,也因而它們成為我拍攝的對象。 總之,或以偏頗的說法說明,就是我個人,拿著一台相機,身在街道中拍攝,這樣就夠了。若以極端的說法,所謂的主題,就是跌落於街道中,而我手裡拿著相機、站在那裡,這就是主題,在我心中我是這麼認為的。這就是我拍攝的模式。 比方說製作名為《新宿》的攝影集,或是稱為《大阪》的攝影集也好,這些與其稱是設定主題,還不如說是決定拍攝地點。總之,拍攝新宿,不,應該說在新宿拍攝,這樣比較接近我的想法。雖然聽起來好像很隨便,總之若是先設定主題或是概念,就很容易被那些東西束縛。與其說整合這些東西,我比較想要跳脫思考。 至於另一個問題,我想不光只是攝影,任何想要創作的人,基本上自我顯示欲都比別人強烈。因為想要讓別人看見自己而拼命地表現。我不相信那些沒有自我顯示欲的作家,因為不管是什麼人,多多少少都會有想要展現自我的欲望,只是創作的人,欲望比較強烈而已。因為想要表現自我,這也沒辦法。也就是說,我認為在根柢隱藏著巨大的倔強。 總之,我在拍攝時,不會先想到別人會如何看待這些照片。我認為只要一開始思考這些事情,就會變得很無聊。在拍攝時還是應該跟隨著自己的欲望行動。因循著那些不知道是什麼、未分化,且擅自產生的各式各樣的理由來拍攝,因為在自己心中,那些不知為何的理由還比較重要。但是呢,只要作品有人看,完全沒想過觀者會如何觀看照片一事,這是不可能的。要是說完全沒想過,就是謊言。但是拍攝照片之後,我不會去思考希望觀者如何觀看、或是我希望如何被看待這類的事,因為去思考這些事不僅無意義,也很無聊。攝影在這個方面與電影不同。接受者,也就是觀看照片的人,只要人不同,觀看的方式一定也會有些許的不同,也因而照片的觀看方式是件有趣的事。 所以我幾乎不在意觀者。總之只要自己覺得好就行了。因為這些事情,都是從自我顯示欲開始的,也就是自我意識過剩。我才是最好的,就是這種自信、自負,及自滿。就算是虛妄,變成這樣,不拍也不行了。因為由個人擅自產生的欲望而看見的現實,才會讓人獲得感動。要是沒有這些東西,我認為創作也無法傳達出去。 還有一個地方我說得不是很清楚。比方說,實在不知道自己該拍些什麼才好,因為嘗試過許多方法了,也一直在思考,所以現在反而有點遠離了攝影。會說這種話的人可是不行的喔。正因為不清楚,所以反而更要自信、自負、自滿。雖然有點像笨蛋,但這個是重點。只能從這裡開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