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華品工作室 作者:萬劍聲 著 页数:240
前言
前言 做人做事做智者 人的一生無非就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回答兩個問題:一是如何巧妙地做人;二是如何成功地做事。人做好了,事半功倍;人沒做好,事倍功半。做人與做事相輔相成,互為表裡,一旦厚此薄彼,就很難到達成功的彼岸。君不見,那些真正的成功者無不深諳既會做事、又會做人的奧妙與真諦,所以才能達到無往而不勝的高超境界。 人生在世,成敗不由天命。有人名垂青史,有人默默無聞,正所謂成敗身後事,追求在今生。做人要有底牌,做事要有王牌,這是古今成大事業者的不二法門。底牌是立世之本,王牌是成事之源。若底牌不倒,心誠者,人亦誠而應之;若王牌得當,志遠者,則千百事可為。 人生之路漫長而曲折,荊棘和坎坷無處不在,勝敗無常,變幻莫測。做一個成功的人,需要的是智慧與道行,道行的深淺,就是你認識事物本質的深淺,對人性認識的深淺。立身處世,如果你能做到圓融之中顯厚道,糊塗之中藏精明,敞開心扉後,仍有防暗箭之智勇,遇事能夠心如止水,把一切掌控於心,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手中始終握有克敵制勝的「底牌與王牌」,那你就一定能在人生旅途中進退自如,遊刃有餘。 一言以蔽之,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在於做人、做事的成功!失敗者之所以失敗,在於做人、做事的失敗! 本書涵蓋古今成事之道,明辨中外「做人底牌,做事王牌」之術,以淺顯易懂的說明文字為綱,以生動深刻的智慧故事為輔,二者彼此釋義,互為表裡,為您展現諸多為人處世的訣竅和方法。閱讀本書,既能領略古人的成功智慧,也能感受今人的處世風采,更能啟動思維,讓您領悟到「底牌+王牌=成功」的處世真諦。 還有就是,所謂打出去的牌,就是要給人看的牌,這種牌要大,要正,要能說明問題,還要鎮得住人,讓人一看就豎大拇指,故稱為做人有底牌、做事有王牌。 本書以《做事要有心計》為題,意義就在於把我們的真實心得,告訴那些試圖打開或者已經擁有人生成功局面的朋友,我們相信,其中的良言與忠告一定會對你大有益處!
内容概要
做人做事做智者 人的一生無非就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回答兩個問題:一是如何巧妙地做人;二是如何成功地做事。人做好了,事半功倍;人沒做好,事倍功半。做人與做事相輔相成,互為表裏,一旦厚此薄彼,就很難到達成功的彼岸。君不見,那些真正的成功者無不深諳既會做事、又會做人的奧妙與真諦,所以才能達到無往而不勝的高超境界。 人生在世,成敗不由天命。有人名垂青史,有人默默無聞,正所謂成敗身後事,追求在今生。做人要有底牌,做事要有王牌,這是古今成大事業者的不二法門。底牌是立世之本,王牌是成事之源。若底牌不倒,心誠者,人亦誠而應之;若王牌得當,志遠者,則千百事可為。 人生之路漫長而曲折,荊棘和坎坷無處不在,勝敗無常,變幻莫測。做一個成功的人,需要的是智慧與道行,道行的深淺,就是你認識事物本質的深淺,對人性認識的深淺。立身處世,如果你能做到圓融之中顯厚道,糊塗之中藏精明,敞開心扉後,仍有防暗箭之智勇,遇事能夠心如止水,把一切掌控於心,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手中始終握有克敵制勝的「底牌與王牌」,那你就一定能在人生旅途中進退自如,遊刃有餘。 一言以蔽之,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在於做人、做事的成功!失敗者之所以失敗,在於做人、做事的失敗! 本書涵蓋古今成事之道,明辨中外「做人底牌,做事王牌」之術,以淺顯易懂的說明文字為綱,以生動深刻的智慧故事為輔,二者彼此釋義,互為表裏,為您展現諸多為人處世的訣竅和方法。閱讀本書,既能領略古人的成功智慧,也能感受今人的處世風采,更能啟動思維,讓您領悟到「底牌+王牌=成功」的處世真諦。 還有就是,所謂打出去的牌,就是要給人看的牌,這種牌要大,要正,要能說明問題,還要鎮得住人,讓人一看就豎大拇指,故稱為做人有底牌、做事有王牌。 本書以《做事要有心計》為題,意義就在於把我們的真實心得,告訴那些試圖打開或者已經擁有人生成功局面的朋友,我們相信,其中的良言與忠告一定會對你大有益處! 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在於做人、做事的成功!失敗者之所以失敗,在於做人、做事的失敗! 做事是一門深奧的學問,需要一張拿得出手的王牌。有了這張王牌,我們才能把事情做好,才能在充滿競爭的世界裏,凡事事半功倍,而不是事倍功半。現實生活中,那些成功的人往往都能夠真正參透做事的學問,掌握正確的做事手法,並且從中找到自己成就事業的道路,所以他們往往事半功倍,最終贏得了自己的成功人生。 本書涵蓋古今成事之道,明辨中外「做事王牌」之術,以淺顯易懂的說明文字為綱,以生動深刻的智慧故事為輔,二者彼此釋義,互為表裏,為您展現諸多為人處世的訣竅和方法。
书籍目录
前 言 做事必須擁有的七張王牌做事是一門深奧的學問,需要一張拿得出手的王牌。有了這張王牌,我們才能把事情做好,才能在充滿競爭的世界裏,凡事事半功倍,而不是事倍功半。現實生活中,那些成功的人往往都能夠真正參透做事的學問,掌握正確的做事手法,並且從中找到自己成就事業的道路,所以他們往往事半功倍,最終贏得了自己的成功人生。第一張王牌:看清形勢——順流而下才能走得更快更遠看清形勢,是一種為人處世的實用大智慧,是讓人信服並且願意與之交往的一張王牌,是我們聚積人脈、獲得機會的“吸鐵石”。做人要看清形勢,才會擁有更多的朋友,同樣,做事也應該精明、機巧,善於見風轉舵、順勢而為,這樣才能成事。“山雨欲來風滿樓”,如果一個人在處世、辦事以及待人的過程中嗅覺靈敏,往往可以趨吉避凶,免禍保身。順著別人成全自己 從對方的角度看問題 心中有數,就會占得主動 千方百計化敵為友 穩住自己等於擊垮對手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看透未必就要說透切忌直來直去 第二張王牌:適者生存——要改變環境先得適應環境水無常形,放入什麼樣的容器中就呈現什麼樣的形狀,但水的本質並不因此而改變,做人處世不可不學水的柔忍之道。有許多人抱怨這個社會的種種弊端,但是抱怨不能改變現實,何不改變自己來適應社會?既然不能超脫世俗,那就痛痛快快地接受它吧。適者生存,而不是強者生存 適應環境從改變自己開始與其抱怨 不如默默承受坦然面對不易改變的事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在困難面前,學會忍耐 讓人生變得更有彈性 第三張王牌:禮字當頭——有「禮」就能走遍天下有的人大大咧咧、不拘小節,如果只是自己獨處,這也沒什麼不好,但在與別人相處時,就會成為營造良好人際關係的一個障礙。也許你待人真誠,也許你喜歡自我個性的張揚,但忽略了為人處世中的社交禮節,必然讓自己處處碰壁。用禮貌表現出良好的個人修養一個笑容讓你的社交形象熠熠生輝別讓小動作毀了自己的形象「吃」出你的體面坐臥行止表現翩翩風度第一次見面要會做介紹注意與人握手的禮節名片交換學問大致意時要顯示出對對方的尊重第四張王牌:進退有度——把握分寸方能所向披靡「滋味濃時,減三分讓人食,路徑窄處,退一步與人行」,做人凡事都要留餘地,尤其是要給自己留下後路,不可把話說死,把事情做絕,更不能把人逼急。立身處世,須圓融之中顯厚道,糊塗之中藏精明,敞開心扉後,仍有防暗箭之智勇,進退自如,遊刃有餘,方能把一切掌控於心。適時而退,彰顯做人的智慧達觀權變,進退適宜退卻是進攻的第一步 撒手懸崖,全身而退 退步原來是向前魚,還是熊掌 退一步才能進三分 審時度勢,迂回前進 適可而止大智慧第五張王牌:學會說話——口才能幫你打出一片天口才真是一門大學問、大智慧,足以立身,足以成事。對人來說,口才的重要性無論怎樣強調都不過分:上至事業,下至家庭,你口才水準的高低總是預示、決定著你的生命品質。隨時加強對“嘴巴”的修煉,把自己的理想通過更好的語言表達、表現出來,你就能迅速成為人生激烈競爭中的佼佼者,而不至於因蹩腳的口才貽誤了你寶貴的前程,甚至一生。因此,口才是說話能力,但絕不是說說話就那麼簡單,萬萬不可等閒視之。說話有時候能決定事情成敗天天說話不一定就會說話 一人之辯重於九鼎之寶 馬好好在腿上,人好好在嘴上 一句話使人叫,一句話使人笑生活就是談判的藝術 換一種說法結果會大不一樣 笑著說話容易讓人接受 第六張王牌:勇於行動——臨淵羡魚不如退而結網古人說:「知行合一」,而「說行合一」也許更具現實意義。說話水準與做事能力是人生成功的兩大支點,想說、會說、能說的人,其生活、工作的空間更大。說很重要,但做更重要,人生層次的提高最終要靠做——高度的行動力來實現。人生的機遇稍縱即逝,沒有高度的行動力,再好的機會出現在面前你也難以把握。不少人說得多、想得多,唯有做得少、做得遲。殊不知,做才是改變人生境遇的決定性因素。著眼於將來 致力於現在勇於行動,敢想敢做要「做」求機遇,不要坐等機遇沒有什麼萬無一失 在行動中期待明天不怕多走路,就怕走不出自己的路 去做,比做好更重要 第七張王牌:追求雙贏——用正確的方法贏得競爭競爭的最終目的如果只是為了得到一個你死我活的結局,那就是一種最原始、也最不人道的競爭了。如果你已經對做人有底牌、做事有王牌,競爭何不也換一種方式呢?如果競爭的雙方能夠在競爭中達成共贏,下一盤和棋,雙雙獲利,不是更好嗎?人應具備雙贏觀 共贏才是高境界 把雙贏作為長富之道惡性競爭,害人害己 同行未必是冤家 掌握正確的合作方法 有原則地合作讓對手看到你的風度
章节摘录
第一張王牌 《看清形勢》順流而下才能走得更快更遠 1順著別人成全自己 有些事情是我們想做而別人不太同意做的,這該怎麼辦呢?來「硬」的、來「橫」的都可能會使事情更加的糟糕,因此,這時就該先順著別人的意思,再巧妙地把我們的意圖透過他們來實現,以成全我們自己。 順著別人的意圖來,首先是促成與對方合作的一個前提和推動力量,但更主要的是,這樣做可以更順利地達到自身的目的。 羅斯福做紐約州長時,完成了一項特殊的事業,就是雖然他與其他政治首腦們的感情並不好,但他卻能推行他們最不喜歡的改革。他是怎麼做到的呢? 當有重要位置需要補缺時,羅斯福就請政治首腦們推薦人選。 「最初,」羅斯福說:「他們會推薦一個能力很差的人選,一個需要『照顧』的那種人。我就告訴他們,任命這樣一個人,我不能算是一個好的政治家,因為公眾不會同意。」 「然後,他們向我提出另一個工作不主動的候選人,是來混差事的那種人。這個人工作沒有失誤,但也不會有什麼很好的政績,我就告訴他們,這個人也不能滿足公眾的期望,我請他們看看,能不能找到一個更適合這個位置的人。」 「他們的第三個提議是一個差不多夠格的人,但也不十分合適。於是我感謝他們,請他們再試一次。他們這時就提出了我自己選中的那個人。我對他們的幫助表示感謝,然後我說就任命這個人吧!我讓他們得到了推薦人選的功勞……我請他們幫我做這些事,為的是使他們愉快,現在輪到他們使我愉快了。」 他們真的這樣做了。 他們贊成各種改革,比如,公民服役案、免稅案等,這使羅斯福工作非常愉快。 當羅斯福任命重要人員的時候,他使首腦們真正地感覺到,是他們「自己」選擇了候選人,那個任命是他們最早提出的。 羅斯福沒有直接說出自己的意思,而是順著對方的意思,曉以利害,這樣就使他們自覺地回到羅斯福的「圈套」裏來了。因此,這其實是一種高明的策劃手段,既達到目的,又不露痕跡。 沒有誰願意被人強迫去做事情,或把別人的意願強加給自己。因此想辦成某事就要先順著別人,然後再把本是自己的意圖透過他人來實現。 做人做事的金玉良言 在做事遇到麻煩時,不要固執己見,而是要先順著別人,讓別人高興,表現出我們的厚道老實,然後再把我們的意圖巧妙地透過他們來實現,這樣我們才能順利地實現自己的意圖。 從對方的角度看問題 如果你對別人指手畫腳,有時會激起他們的逆反心理,導致事情走向你所希望的結果的反面。而若是從對方的立場出發,將他的思路引導到你的思路上來,讓他站到你所搭建的舞臺上,往往會更容易達到自己的目的。 與人相處,總會遇到分歧與衝突,許多人往往是一味地強調自己的正確性,而將一切責任都推給對方,這是自私而沒有責任心的表現。如果我們不僅僅想到自己,而且也能夠站在對方的立場看問題,為對方考慮一下,那麼許多事情並沒有想像中的那樣複雜,我們處理起來也會周全一些。 所謂為對方考慮,就是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對對方的利害得失與困難有較為深切的瞭解,由此再做出自己的決策,使自己的決策不僅有利於自己,也使對方容易接受,有效地避免自己的決策在實際運作中,損害了對方的利益。 著名的牧師約翰?古德諾在他的著作《如何把人變成黃金》中,舉了這樣一個例子: 多年來,作為消遣,我常常在距家不遠的公園散步、騎馬,我很喜歡橡樹,所以每當我看見小橡樹和灌木被不小心引起的火燒死,就非常痛心,這些火不是粗心的吸煙者引起,它們大多是那些到公園裏體驗土著人生活的遊人引起,他們在樹下烹飪而燒著了樹。火勢有時候很猛,需要消防隊才能撲滅。 在公園邊上有一個佈告牌警告說:凡引起火災的人,會受到罰款甚至拘禁。 但是這個佈告豎在一個人們很難看到的地方,兒童更是不能看到它。 有一位騎馬的員警負責保護公園,但他很不盡職,火仍然常常蔓延。 有一次,我跑到一個員警那裏,告訴他有一處著火了,而且蔓延很快,我要求他通知消防隊,他卻冷淡地回答說,那不是他的事,因為不在他的管轄區域內。我急了,所以從那以後,當我騎馬出去的時候,我擔任自己委任的「單人委員會」的委員,保護公共場所。當我看見小孩子在樹下點火,我非常不高興。最初,我警告那些小孩子,引火可能被拘禁,我用權威的口氣,命令他們把火撲滅。如果他們拒絕,我就恫嚇他們,要將他們送去警察局——我在發洩我的反感。 結果呢?兒童們當面服從了,滿懷反感地服從了。在我消失在山後邊時,他們重新點火。讓火燒得更旺——希望把全部樹木燒光。 這樣的事情發生多了,我慢慢教會自己多掌握一點人際關係的知識,用一點手段,一點從對方立場看事情的方法。 於是我不再下命令,我騎馬到火堆前,開始這樣說:「孩子們,很高興吧?你們在做什麼晚餐?……當我是一個小孩子時,我也喜歡生火玩,我現在也還喜歡。但你們知道在這個公園裏,火是很危險的,我知道你們會很注意,但別的孩子們就不同了,他們看見你們生火,他們也會生一大堆火,回家的時候也不撲滅,讓火在幹葉中蔓延,傷害了樹木。如果我們再不小心,我們這兒就沒有樹了。因為生火,你們可能被拘下獄,我當然不願意干涉你們的快樂,我喜歡看你們玩耍。請你們馬上將樹葉耙得離火遠些,好不好?在你們離開以前,請你們小心用土將火蓋起來,好不好?下次你們再玩時,請你們在那邊沙堆上生火,好不好?那裏不會有危險……多謝,孩子們,祝你們快樂!」 這種說法產生的效果有多大! 它讓兒童們樂意合作,沒有怨恨,沒有反感。他們沒有被強制服從命令,他們覺得好,我也覺得好。因為我考慮了他們的觀點——他們要的是生火玩,而我達到了我的目的——不發生火災,不毀壞樹木。 明天,也許你會勸說他人做些什麼事情。在你開口之前,先停下來問自己:「我如何使他心甘情願地做這件事呢?」這個問題,也許可以使我們不至於冒失地、毫無結果地去跟別人談論我們的願望。 別人之所以那麼想,一定有他的原因。找出那個隱藏著的原因,那你就擁有了解釋他行為或者個性的鑰匙。試試看,真誠地使自己置身於別人的處境裏。如果你總能對自己說:「我要是處在他的情況下,會有什麼感覺?會有什麼反應?」那你就能節約不少時間,免去許多苦惱。 做人做事的金玉良言 如果我們托人辦事——讓別人出面出力去做成我們籌畫的事——這種策略肯定是應該首先考慮的:以對方的眼光和情感作為切入角度,引導他「變成」自己,這樣,他自然會樂意爽快地﹁替﹂你把事情給辦好了。 心中有數,就會占得主動 善為事者,時時心中有數,絕不在沒有算計的情況下,隨意出手,否則就叫亂出手。當然,一個人善於抓住時機,見機而進,固然是英雄本色,但急流勇退,能見好就收,適可而止,也是智者之舉。這一切都取決於心中有數。 適可而止,就是在競爭事業中,時刻注意和自身利益相統一的數量界限,絕不超過度,絕不使事情發展到反面。 同樣,為人處世都有一個保持質的數量界限,也就是度。超過或者不及,都會使事物的性質發生變化。度的存在,要求我們無論做何種事情,都應有個數量分析,做到「胸中有數」,方可攻守轉換。魏晉時期的大軍事家曹操,深知適可而止之道。《三國演義》講道,荊州的歸屬,一直是吳蜀雙方爭論不休的問題。 赤壁之戰後,劉備佔領了荊州。對於劉備來說,荊州不能沒有,因為這是向西川發展的基地,失去荊州,就失去了三分天下、進而統一中國的條件。但是,荊州也是東吳的門戶,要統一長江以南,發展自己,也必須奪取荊州。為此,赤壁大戰後,孫權便派魯肅前往索取荊州。 照理說,赤壁之戰是孫劉聯合的勝利,荊州作為從曹操手中奪取的戰果,歸劉備所有,名正言順。況且,劉備漂泊半生,連個立身之處都沒有,佔有荊州也沒什麼不可,完全可以講出一番理直氣壯的話來。但諸葛亮對魯肅說的卻不是這樣的話,而是提出暫「借」荊州。 一個「借」字,體現了諸葛亮辦事適可而止、恰到好處的精神。當時的劉備,和曹操、孫權比較,力量還很弱小,必須和孫權結盟,共拒曹操,方能立穩腳跟,發展壯大,以圖大舉。假如提出佔領荊州,激化吳蜀的矛盾,就會破壞吳蜀聯盟,打破既定的政治戰略,造成全局被動。而用一個「借」字,就避免了這一危險,就是說﹁借﹂荊州,既保證了劉備的可靠後方根據地,又維護了孫劉雙方的同盟關係,不過不及,恰到好處。 但關羽這個人卻不能理解諸葛亮的這番苦心。諸葛亮離開荊州之前,曾告訴關羽八個字「北拒曹操,東和孫權」。但他一直沒把「東和孫權」放在心上。在與東吳的多次外交鬥爭中,憑著一身虎膽、好馬快刀,從不把東吳人包括孫權放在眼裏,不但公開提出荊州應為我們所得,還對孫權等人進行人格污辱,稱其子為「犬子」,使吳蜀關係不斷激化,最後,東吳一個偷襲,使關羽地失人亡,悲慘至極。雖然,關羽的失敗不能全部歸結於他處理與東吳關係時的不謹慎,但至少他的過激行為,造成了吳蜀聯盟的破裂,使東吳痛下決心,以武力收復荊州。 諸葛亮、關羽的所作所為,從正反兩個方面證明:適可而止,見好就收,確是一條極為重要的處世心術。 就心力高低的區別而言,就一定的意義說不在能不能做什麼事,而在能否做應該做的事。荀況曾說過:「知所為知所不為,則天地官而萬物役也。」老子也說過「無為而無不為」。生活中常常有這樣的事,無所作為,就是最大的作為。 做人做事的金玉良言 不該做的事,你做了,即使很巧妙,也只能證明你心力低下;不該做的事,堅決不做,即使顯得無所作為,也是心力高超。惟有在紛繁複雜的事變面前,清楚地知道應該做的事和不應該做的事,並相應調整自己的行為,方為智者。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