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8-30 出版社:本事文化 作者:楊照 页数:24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這本書終於讓我讀懂了《百年孤寂》! 國內第一本解讀馬奎斯作品的專著, 給了我們重讀/初讀《百年孤寂》的理由。 《百年孤寂》是一本奇書,裡面有許多美麗卻難懂的隱喻。 閱讀賈西亞.馬奎斯,像走一座迷宮,沿途的路標和風景讓人目眩神迷,大歎滿足,卻往往不知該怎麼出去。迷宮中有許多讓你停下、轉彎,或者原地打轉的機關,都是賈西亞.馬奎斯埋下的伏筆與提示。 楊照手上拿著線頭,帶我們走進馬奎斯複雜團團圍繞的迷宮。他藉著講述南美洲內戰和政治背景、馬奎斯獨特的童年養成,福克納如何影響了他的創作,當記者時觀察到的各地荒謬民情…楊照不厭其煩,將所有繁複的線索一一收集,耙梳,引證,指出馬奎斯這部悲觀的命運之書,不僅是邦迪亞家族六代的故事,也是一則南美歷史的隱喻…… 如果說《百年孤寂》是部奇書,本書便是解讀此書不可或缺的鑰匙。為《百年孤寂》提供了入口,深入耙梳了馬奎斯的養成背景,以及拉丁美洲一世紀的命運,搭建起閱讀《百年孤寂》的舞台。 ◎關於賈西亞.馬奎斯的《百年孤寂》 這塊土地的命運無法改變。這群人的結局已被決定。 但有個小說家寫了這麼一部悲觀的奇書, 為我們在黑暗中開啟了一絲希望。 賈西亞.馬奎斯,一九八二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他的《百年孤寂》是魔幻寫實主義的最佳代表,為二十世紀文學投下最強烈震撼的奇書。 智利詩人聶魯達盛讚: 《百年孤寂》是「繼賽萬提斯的《堂吉訶德》之後最偉大的西班牙語作品」。 作家莫言、韓少功、平路、李昂、張大春、朱天心、林燿德、郝譽翔、駱以軍等,皆是其熱情的讀者 賈西亞.馬奎斯在這部小說中,寫出了一個活人與死人並存的世界, 藉由邦迪亞家族的興衰,反映了哥倫比亞百年以來的紛擾歷史。 誠如他自己所言,他的小說並非完全虛構,一切皆有事實作為基礎, 《百年孤寂》不但是拉丁美洲歷史的縮影,表現了第三世界國家的具體處境, 他筆下所描寫的孤寂與徒勞,更深刻地觸及了我們的人生狀態。 本書特色: ◎由【誠品講堂】授課內容整理而成,由作者親自定稿,文字簡白暢達,深入淺出,句句淺顯易懂,字字言之有物。 ◎摘錄賈西亞.馬奎斯《百年孤寂》原文,搭配楊照解說文字,兩者合併閱讀,一面欣賞原典之美,一面理解解說之趣。 ◎附有賈西亞.馬奎斯生平年表、《百年孤寂》人物關係圖與延伸閱讀書目,是快速進入賈西亞.馬奎斯文學世界的入門導引。
作者简介
楊照 本名李明駿,1963年生,**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候選人。曾任民進黨國際事務部主任、《明日報》總主筆、遠流出版公司編輯部製作總監、**台北藝術大學兼任講師、現為《新新聞周刊》副社長兼總主筆、News98電台《一點照新聞》主持人。 楊照擅長將繁複的概念與厚重的知識,化為淺顯易懂的故事,寫作經常旁徵博引,在學院經典與新聞掌故間左右逢源,字裡行間洋溢人文精神,並流露其文學情懷。近年來累積大量評論文字,以公共態度探討公共議題,樹立公共知識分子的形象與標竿。 著有: 長篇小說-- 《吹薩克斯風的革命者》、《大愛》、《暗巷迷夜》。 中短篇小說集-- 《星星的末裔》、《黯魂》、《獨白》、《紅顏》、《往事追憶錄》、《背過身的瞬間》。 散文-- 《軍旅札記》、《悲歡球場》、《場邊楊照》、《迷路的詩》、《Café Monday》、《新世紀散文家:楊照精選集》、《為了詩》、《故事效應》。 文學文化評論集-- 《流離觀點》、《文學的原像》、《文學、社會與歷史想像》、《夢與灰燼》、《那些人那些故事》、《Taiwan Dreamer》、《知識分子的炫麗黃昏》、《問題年代》、《十年後的台灣》、《我的二十一世紀》、《在閱讀的密林中》、《理性的人》、《霧與畫:戰後台灣文學史散論》、《如何做一個正直的人》、《永遠的少年》、《想樂》。 現代經典細讀系列-- 《還原演化論:重讀達爾文物種起源》、《頹廢、壓抑與昇華:解析夢的解析》、《永遠的少年:村上春樹與海邊的卡夫卡》。 個人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mclee632008/ http://blog.roodo.com/yangzhao
书籍目录
作者序第一章 南美洲的荒謬歷史第二章 『魔幻寫實主義』第三章 時間與失落第四章 歷史暴力中的美豔第五章 另類文明的靈光閃現賈西亞.馬奎斯年表《百年孤寂》人物關係圖延伸閱讀書目
章节摘录
魔幻寫實的文學舞台 相信你只要讀了《百年孤寂》的前面幾章,就可以感覺到它和過去讀過的小說很不一樣。這本不一樣的小說還有其複雜的來歷。其中一個來歷是賈西亞.馬奎斯成長過程中所處的那個神話與現實、生存與死亡幾乎沒有界線的特殊環境。那不是一個賈西亞.馬奎斯個人碰巧遇上的環境,其背後有著廣大的拉丁美洲歷史脈絡。 內戰與獨裁者的國度 《百年孤寂》書中的主角邦迪亞上校,原型來自於哥倫比亞歷史上一位真實 的人物─烏蘇里.烏蘇里將軍。《百年孤寂》小說開場的時間點上,真實的烏 蘇里.烏蘇里將軍回到自己的家鄉,他已經經歷了四十場內戰。不是四十場戰 役,而是一次又一次,各種不同勢力換來換去,一下這個打那個、一下換成那個打這個,停了又打、打了又停,經歷了四十次。你可以想見這樣一個國家,其人民對於整個國家、對於戰爭會產生如何虛無、空洞及厭惡的感覺。而且不只哥倫比亞如此,整個拉丁美洲都是如此。各式各樣的利益、各式各樣的合縱連橫,隨時都可能爆發新的戰爭。 包括哥倫比亞在內,大部分的拉丁美洲社會,保留了強烈的家族傳統,你是誰的兒子、又是誰的爸爸,是極其重要的事。中文世界裡我們一般用「馬奎斯」當作這位偉大小說家的名字,但是在事實上,在他自己的語言、文化中,他的姓不是「馬奎斯」,而是「賈西亞.馬奎斯」。這個姓帶著清楚的系譜意義,表明了他是誰的兒子。每個人的名字都彰顯著表達了他的家族系譜。 具備強大家族傳統的社會,打起內戰來,無可避免地就會形成家族與家族之間的對抗。然而家族網絡盤根錯節,追究下去,沒有哪兩個家族是真正沒有連結的,到後來一定出現親戚打親戚的情況。表兄弟和叔叔伯伯打仗,導致戰爭中更增添了親族的恩怨與混亂,構成了拉丁美洲近代史的一項特殊共同記憶。 拉丁美洲有著共同語言,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是整個拉丁美洲的文化出版中心。不同國籍的作家,智利的聶魯達(Pablo Neruda)1、哥倫比亞的賈西亞.馬奎斯、秘魯的尤薩(Mario Vargas Llosa)2..,他們的書都會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出版。這一部分的拉丁美洲有著跨越國界的整全性,可是分開來看,這些人的祖國,卻又沒有一個內部是團結的,都被各種勢力各種利益切割得零零碎碎,表現出國界內的分裂面貌。 這些作家的祖國都出現過獨裁者。獨裁者是怎麼產生的?為什麼拉丁美洲有那麼多獨裁者?為什麼拉丁美洲的獨裁者,前面一個被推翻了,很快後面就會再出現第二個?其中最重要的歷史原因─我們不容易感受,卻應該努力試圖去理解的─就是人民對於內戰的厭煩。 讓我們簡單想像一下:兩股勢力打仗,長期以來一直在打仗,打了十五年,正因為打了那麼久,就很難停下來不打了。誰也消滅不了誰,而且彼此都很了解對方,雙方僵持著,你稍微動一下,我就反射動作地打你一巴掌,然後你就也反射動作地回我一巴掌,就這樣成了習慣,成了固定模式,無法終止。這怎麼辦? 這兩股勢力本身也都受不了了,想要彼此妥協,就必須找一個雙方都能信任接受的仲裁者,作為中介保證。這個人能保證雙方信守劃定的界線,你不會偷襲我,我也不會拉你們的人倒戈。獨裁者就是從仲裁的角色衍生出來的。許多拉丁美洲的獨裁者,源自於將仲裁的權力不斷擴張。仲裁者發現:說服兩邊疲於戰爭的人民,保有和平最好的方式,是讓國家只有一股絕對獨大的勢力,那樣就不需要、也就不會打仗了。獨裁者的絕對權力,來自於與人民間的﹁魔鬼交易﹂,人民交出自由,換取秩序與和平。獨裁者有可以獨裁的道理,獨裁者有在那個社會歷史背景下存在的道理,無止境的混亂內戰使得這麼多人渴望和平、渴望休息,他們願意為了和平,奉獻自由、放棄自由。
媒体关注与评论
智利詩人聶魯達盛讚: 《百年孤寂》是「繼賽萬提斯的《堂吉訶德》之後最偉大的西班牙語作品」。 作家莫言、韓少功、平路、李昂、張大春、朱天心、林燿德、郝譽翔、駱以軍等,皆是其熱情的讀者
编辑推荐
: ● 由【誠品講堂】授課內容整理而成,由作者親自定稿,文字簡白暢達,深入淺出,句句淺顯易懂,字字言之有物。 ● 摘錄賈西亞.馬奎斯《百年孤寂》原文,搭配楊照解說文字,兩者合併閱讀,一面欣賞原典之美,一面理解解說之趣。 ● 附有賈西亞.馬奎斯生平年表、《百年孤寂》人物關係圖與延伸閱讀書目,是快速進入賈西亞.馬奎斯文學世界的入門導引。 作者簡介 楊照 本名李明駿,1963年生,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候選人。曾任民進黨國際事務部主任、《明日報》總主筆、遠流出版公司編輯部製作總監、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兼任講師、現為《新新聞周刊》副社長兼總主筆、News98電台《一點照新聞》主持人。 楊照擅長將繁複的概念與厚重的知識,化為淺顯易懂的故事,寫作經常旁徵博引,在學院經典與新聞掌故間左右逢源,字裡行間洋溢人文精神,並流露其文學情懷。近年來累積大量評論文字,以公共態度探討公共議題,樹立公共知識分子的形象與標竿。 著有: 長篇小說── 《吹薩克斯風的革命者》、《大愛》、《暗巷迷夜》。 中短篇小說集── 《星星的末裔》、《黯魂》、《獨白》、《紅顏》、《往事追憶錄》、《背過身的瞬間》。 散文── 《軍旅札記》、《悲歡球場》、《場邊楊照》、《迷路的詩》、《Cafe Monday》、《新世紀散文家:楊照精選集》、《為了詩》、《故事效應》。 文學文化評論集── 《流離觀點》、《文學的原像》、《文學、社會與歷史想像》、《夢與灰燼》、《那些人那些故事》、《Taiwan Dreamer》、《知識分子的炫麗黃昏》、《問題年代》、《十年後的台灣》、《我的二十一世紀》、《在閱讀的密林中》、《理性的人》、《霧與畫:戰後台灣文學史散論》、《如何做一個正直的人》、《永遠的少年》、《想樂》。 現代經典細讀系列── 《還原演化論:重讀達爾文物種起源》、《頹廢、壓抑與昇華:解析夢的解析》、《永遠的少年:村上春樹與海邊的卡夫卡》。 個人部落格: tw.myblog.yahoo.com/mclee632008/ blog.roodo.com/yangzhao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