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之光

出版时间:2011-7-3  出版社:馥林文化  作者:吳岱穎  页数:192  
Tag标签:无  

前言

  代序    文∕吳岱穎    一    生之艱難,惟愛與死。  醒來時天猶未光,猜想是五點半左右,但懶得翻動手機確認時間,只是睜眼定定看著眼前一片黑,彷彿那裡面有什麼也正自定定望著我。應該就是這樣,那無光的虛空之中必然有什麼正存在那裡,只隔著一片意識的雙面鏡,窺看似醒非醒的平凡人間。一種不懷好意的企圖極安靜地,就在那裡,我知道。    可以感覺到,心跳開始加速一些,呼吸變得急促一些,迷濛的感受強烈了一些,無知無欲的狀態也消褪了一些。然而身體仍舊是癱軟的,每一條肌肉都能放鬆地與床墊枕頭貼合,暖熱仍在醞釀誘惑,要人放棄追索現象與本體之間的關聯。一日之初的矛盾富含哲學意味,但辯證的場域卻在肉體之中。我還沒有真正醒來。    其實抵抗誘惑或者順從誘惑,皆無關乎大局。不過就是活著,不過就是睡著,不過就是死著。各種企圖在死亡面前都要分裂消解,風流而雲散,灰飛而煙滅。所以還是可以睡,應該要翻身過去睡,等待睡前設定的鬧鐘真實響起,開啟接下來真實的一天。    然而之後便聽見細微而持續的,高頻率的響聲,像是電流在迴路裡奔騰豕突,轟撞著器質性的電容與電阻,那樣無可奈何的呼吸喘息,或者說是悲鳴。我猜想那就是腦波的實質性表現,譬如α波β波之類的。像是調整收音機上的旋鈕那樣,用意志而非意識,控制那微妙的音頻,使之向下半音,再向下半音。同樣的過程重複三四次,身體便再次調整至可以入睡的狀態,神識發生短暫空白俗稱恍神的狀態,接著便掉進睡眠的深淵。    二    再次醒來,天色大明,但由於遮光窗簾的屏障,臥室裡仍舊陰暗無已。睡意完全消退,於是起身至陽台上抽菸。小巷裡違規停放的車輛已然消失大半,人們各自投身於其生活的步調之中,被自己的煩憂糾纏。前夜的雨水猶然積漫高樓之間的空地,柏油路面一片濕濕的漆黑。即使知道水漬蒸發之後,那深沉濃重的顏色將會褪成薄淺的灰黑,但此刻它確實是深重的,重到眼睛難以負荷。一種侵蝕性的力量在人們的腳下,無盡磨損虛耗,一切移動的物體相對於此而言,多像是墨條在硯臺上無力的游移。    無可逃躲,生之艱難。    側頭向右看去,小巷連接馬路的出口,工程仍在繼續。工人們不斷在道路中央的分隔島兩側,以圍柵隔開大大小小的工作區域,並陸續調來大型重機具,以挖開柏油路面,在地底鋪設涵管,且沿此涵管牽引固定各種電路管線。因為工序繁雜,據說這次工程將近需要三年的時間,最多的時候有三個工程單位同時施工,但步調仍極緩慢。    橘色尼龍伸縮風管越過工作井邊緣的鋼套管,向埋於地下的涵管伸去。送風機會將空氣源源不絕送至地底,以供在地下工作的工人們能夠正常的呼吸。幾年前曾發生過工人施工時因缺氧窒息而喪命的意外,因此這種風管便成為地下涵管施作時的必要設備。一條橘色的風管,一架送風機,只要輕輕一撥開關,死亡就在人們看不到的地底。人命危淺,從來就是繫縛在某些小事上。    一名身穿橘色工作服的年輕工人脫去了黃色的安全頭盔,露出底下一頭金髮,在圍柵邊抽菸,似乎正在跟小山貓上面的工人聊天。隔著一段距離,看不見他臉上的表情,只好憑空猜想,那逸散在空氣中的言詞,或許也不過就是生活中的瑣事?陰陰天色裡,那頭金髮格外引人注意,像是某種炫示自身的渴望無處發洩,只好藉由改變身體外貌,求得一種額外的關注。    但沒有人在看,沒有人。當金髮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也就意味著淪陷於平凡與日常,所有的心念與想望,都將被遮蔽掩藏。自我成為最籠統的說法,流轉在每一張不願意緊閉的嘴裡。    三    隨手開了電腦連上網路,沒有新郵件,臉書上也沒有訊息。息交絕遊,大抵若此。在這個時代,寄身山林與埋跡市廛,其實並無不同。天涯海角一手機,開機是孤獨與寂寞,關機後是寂寞與孤獨,彷彿世界只是一張景片,用手指輕輕一撥,就能順利切換下一張。其中究竟有我無我,似乎並不那麼重要了。    那麼,我在哪裡?    會不會確確實實,我也只是時間中的一張景片,被他人撥動穿越,拋去無跡?此一想法難道不是以自我為中心,忽視了自己其實存在邊緣的事實?會不會,其實我哪裡都不在?像是繞著原子核分布的電子雲,並沒有所謂的軌跡,而存在的本身就是無盡的懷疑?    如果此刻我關上燈,封鎖隱蔽,讓自己回歸混沌,是不是真能藉由意志的作用,抵達那裡,那個完整的太初,超越於結構或解構的所在?像是某些界於哲學與神秘主義者所宣稱,透過止觀與修行,解離掉意識中物我的差別,還原於事象的本真,必然能夠抵達基本粒子的層級,而意志便能在此作用,得大能量大神通,與天地精神往來,甚至超脫生死三界,究竟涅槃?    這麼說,我在哪裡?我不在這裡,我也不在那裡。我既不存在自己的想像裡,我也不是真實的活在這個世界上,狀態如此曖昧難明──然則我是什麼?  這樣的想法無非令人疲倦,但天已大明,要回籠睡去亦屬難能了。    四    一心可以三觀,觀愛觀死觀生。其中必然有什麼是真實的,屬於超越的可能。早些時間,我習慣用理性詮釋,捕捉事象如捕捉野獸,在生活艱難空無的峰谷之間,剝皮去骨,剔肉風乾,以為活著的補給,調劑因久食穀物而貪婪需索的欲望。但畢竟是血食,終究導致週身疾病,且病之愈深,愈渴望毀滅一切:愛是一種解離自我的認識形態,渴望一切如常,在無我之境依舊安康無恙,那樣的願望。    早些時間我確實是那樣想的,並且以為作用的關鍵在於自私,用雙手環抱自己愛自己,感受自己體內傳來的溫度。世界會在它該在的地方,持續散失能量降溫毀壞,而我們因為生命的渺小短暫,可以如同學者一般,對於實驗極其微小的誤差略去不計──但還是在毀滅不是嗎?    或許是,或許不是。只有在幽獨之中才能發現,像是冬日陰暗的天色裡,舉首望見的微小光亮,抗拒著世界完全的黑暗。像是詩,持續著揭發表象背後,屬於真實的存在。所以我們又獲得了信念,相信即使暴亂無常在下一秒鐘,乘著海嘯沖進家門,但在這個當下,這個不斷分裂崩解的當下,我就是這麼活著,這麼在著。    後記    我是一個極不用功又懶惰的詩人。我把讀書當成消遣,沒有追索高深學問的恆心;而寫詩這件事情對我而言,只是為了向自己交代,也就不太願意拿出來發表。或許是緣自於某種意義不明的堅持,往往一首詩寫了一兩年,仍然修修改改不見天日。但我始終相信,寫詩一途只能是孤獨的,因為一切對於生活的感受,都是詩人專橫的表現,他只能用自己的語言寫自己的心,寫此心與外物相交接的狀態。用這種說法,我就為自己找到了辯護的藉口。    這本詩集創作的時間橫跨十年,其中有些心境上的轉變。第一部分是情詩,我試著讓語言柔軟可感且具有音樂性,對意象也就不那麼堅持。第二部分是對於此身存在狀態的揭示,有些時候想得深了,語言難免就比較晦澀。第三部分朗誦詩,是我為了紅樓詩社參加台北市詩歌朗誦比賽所寫,多半是貼著學生的生活,試著表述他們隱而不顯的心情,其中隱藏著為了上台演出的種種設計,包括聲音和肢體,讀起來也頗有樂趣。三個部分,呈現創作的三個面向,也就是我這十年來創作的心情記錄了。

内容概要

  《冬之光》文分三輯。第一輯:小情書第二輯:有病第三輯:發聲練習一共收錄45首與兩篇得獎感言。第三輯發聲練習,此輯收錄作品皆為朗誦詩,是為學生參加臺北市詩歌朗誦比賽而寫。更為體現詩歌獨特的節奏與美感。這本詩集創作的時間橫跨十年,其中有些心境上的轉變。第一部分是情詩,我試著讓語言柔軟可感且具有音樂性,對意象也就不那麼堅持。第二部分是對於此身存在狀態的揭示,有些時候想得深了,語言難免就比較晦澀。第三部分朗誦詩,是我為了紅樓詩社參加台北市詩歌朗誦比賽所寫,多半是貼著學生的生活,試著表述他們隱而不顯的心情,其中隱藏著為了上台演出的種種設計,包括聲音和肢體,讀起來也頗有樂趣。三個部分,呈現創作的三個面向,也就是我這十年來創作的心情記錄了。

作者简介

  吳岱穎,臺灣省花蓮縣人。**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畢業。現任臺北市立建國高中國文教師,指導學生參與多次臺北市詩歌朗誦比賽獲高中個人組∕團體組特優成績。  創作獲獎紀錄:  第四屆林榮三文學獎新詩首獎,作品〈回函:致拉撒若夫人〉  九十三年度全國語文競賽中學教師組作文第一名  九十二年度全國語文競賽中學教師組朗讀第一名  第二十七屆時報文學獎新詩首獎,作品〈C’est La Vie──在島上〉  二○○五花蓮文學獎新詩第二名,作品〈海岸步行〉  第三屆後山文學獎新詩第三名,作品〈過立霧溪口──擬泰雅族搖籃曲〉  第三十九屆國軍文藝金像獎短篇小說金像獎,作品〈長征〉  八十六年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散文第一名,作品〈前身〉  第十七屆全國學生文學獎大專散文組第一名,作品〈鳥〉  第十六屆全國學生文學獎大專散文組第三名,作品〈冬之旅〉  第一屆青年文藝營新詩佳作,作品〈明朗〉  《更生日報》五十週年紀念徵文第三名,作品〈我們的城市〉  第七屆裕隆藝文季臺灣詩鄉徵詩入選,作品〈影子和影子交疊〉  一九九八年麒麟啤酒呼乾啦難忘經驗徵文入選,作品〈乾杯〉  八十八學年度蕭毅虹文學獎學金得主  出版作品:  個人詩集《明朗》,96年8月,花蓮縣文化局出版  與凌性傑合著《找一個解釋》,97年9月,馥林文化出版

书籍目录

冬之光──代序第一輯:小情書第二輯:有病第三輯:發聲練習後記

媒体关注与评论

  「對我來說,岱穎始終有種神祕氣質,恰符合我心中對『詩人形象』的期待,像一束淡然卻燦亮的金黃日光,像我們企求後終於出現的,難得的冬陽。」  ——林婉瑜詩人    「吳岱穎的詩不管內觀自省或向外探照,都能帶出深刻的意義。他的聲樂底子深厚,詩歌朗誦尤為一絕。新世紀第一個十年過去後,《冬之光》是傑作中的傑作,中文現代詩的時代新聲。」  ——凌性傑詩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冬之光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