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人類智庫 作者:林格 著
前言
很多人認為,在升學主義和考試主導教學的環境下,基礎教育實際上沒有太多改革的空間;「升學教育扎扎實實,素質教育轟轟烈烈」,讓廣大父母和老師都陷入了迷茫。很顯然,如果我們單純地把希望建立在體制內的教育變革,或者只是把焦點擺在創新教學方法上,是不能從根本解決教育問題的。偉大的啟蒙主義學者盧梭說過:「教育就是生長。」這意味著教育本身的目的是生長,而非其他。「將來適應社會、有所成就」之類耳熟能詳的說教,其實並非教育的目的,那些只是成人教育者----尤其是父母----的期望。這些目標原本應該是由孩子自己去規劃的,但現在的父母和老師卻都急忙地為孩子設計未來,然後期待孩子去實現。這不但違背了教育的本質,更劫持了孩子的天性!什麼是孩子的天性?學習是孩子的天性、是人的本能,根本上是不需要教的!所以我說「教育是沒有用的」。既然教育沒有用,那麼我們應當如何參與孩子的學習和成長呢?這正是本書要探討的重點。教育應當使每個人的天性得以健康發展,這和種樹、種稻時要疏鬆土壤、興修水利一樣,必須讓它的根自然生長,而不是強迫孩子接受外來的知識與道德要求。教育的根本就是要讓孩子自然生長,讓孩子可以主動學習!傳統的教育理念往往誇大了「教育」的作用,認為它是最重要的,而且是無所不能的,一切的目標都可以透過教育技巧來實現,這恰巧也是當前素質教育與考試教育衝突的癥結所在。印度哲學家奧修說:「當鞋子合腳時,腳就被忘記了。」也就是說,真正的教育是一種「潛在教育」。但造成目前教育障礙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它是在孩子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進行,而孩子的本性卻是不願意感受到有人在教育他的。當孩子意識到他是被動的在接受教育時,教育就失去它的意義了。因此,真正的教育是要「於無聲處響驚雷」。孩子學習任何東西,最終都要內化成為自己生活裡的一環。因此,最好的教育方式應是「無為而無所不為」,是「不教而教」。我一直認為,教育是「道」,不是技術,也不是方法。現代每個關心孩子教育的父母和教師身上,其實早已全副武裝,什麼方法都不缺,只要給他們「道」的提示,就一定能創造出無限精彩的教育內涵,以及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策略,達到「手中無劍,心中有劍」的境界。經過將近十年時間的實驗和探索,踏遍全中國將近1000個縣市,走進了1200所學校,拜訪了400位教育專家,似乎找到一個教育的突破口,那就是所謂的「養成教育理念實踐體系」,其中有很多影響力比較大的觀點,比如「關心一切孩子」、「高度尊重孩子的生命發展規律」、「教師唯一要做的事情是保護孩子的主動性」、「激化課堂活力」、「給孩子一個成功的階梯」、「一切教育都將歸結到習慣的培養」等等。有一位老師在聽過我演講後寫了一封信給我,他說:「(林老師)你已經完全擺脫了傳統教育的包袱,從心出發,用愛去融化,讓教育者輕鬆地施教,讓孩子輕鬆地被教育。教育不再是單一、籠統、教條、墨守成規的,而是多方位多角度的,是人性化的,是活生生的心靈與心靈的對話。儘管,你是靜靜的,卻有著千軍萬馬的力量,指引著教育的方向……儘管,你說自己是自說自話,但分明是如此熱鬧的互動,無數人已經被你觸動----孩子、家長、男人、女人、仁者、智者……儘管你是靜靜的。」這段話鼓勵了我,同時也鞭策了我靜下心來繼續前行。我尤其喜歡「靜靜的」這個詞。我認為,教育的希望,就在於依靠一種靜靜的精神力量,自下而上進行一種改變與推動。就像水一樣,浸潤萬物而無言,靜靜流淌而滌盡污穢煩擾;以一種低調的旋律,把自己放到「無用」的人生位置上,最終實現「無用為大用」。本書所提到的「教育者」,是指從幼兒園到高中孩子的老師和家長。也就是說,這本書主要是寫給老師和父母看的。我希望與大家一同來品味教育、反思教育、探索教育,一起創造屬於孩子、父母和老師的共同幸福!林 格
内容概要
本書是中國大陸知名教育家林格最震憾人心的一部談論當前中小學教育的專論,因為原書名開宗名義就說:「教育是沒有用的!」意思就是要跳出體制內的教育框架來看中小學孩子的學習問題,到底哪裡出錯了?雖是從中國大陸的角度出發,但同樣點出台灣孩子的學習困境與父母老師的教育盲點。當前中小學教育有什麼問題?有多大的問題?作者看來,時下的教育觀念和方法已經與教育的本質背道而馳。從來沒有一種成功的教育,身上會背負這麼多跟教育無關的內容:升學、就業、致富、功成名就……。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環境的一個普遍心態就是,過於迷信教學技術,迷信教育目標可以透過一系列手段達成的,結果導致家長太累、老師太累、孩子更累,而教育的生產力卻很低落。造成目前教育障礙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在孩子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進行。而孩子的本性是不願意感受到有人在教育他的。其實在升學主義的前提下,家長和老師還有另一條出路,作者透過大量的研究證明,教育者減少干預和一廂情願的規劃,孩子成人成才是完全有方法可循的。學習是孩子的天性、是人的本能,根本上是不需要教的!所有教育的方向與目的,都應朝向如何找回孩子主動學習的動機,而不是想方設法強迫孩子學習。既然傳統教育方法作用不大,那麼我們應當如何參與孩子的學習和成長呢?這正是本書要探討的重點。教育應當使每個人的天性得以健康發展,這和種樹、種稻時要疏鬆土壤、興修水利一樣,必須讓它的根自然生長,而不是強迫孩子接受外來的知識與道德要求。教育的根本就是要讓孩子自然生長,讓孩子可以主動學習!本書內容不僅有高度、深度,有震憾力,同時也有許多教育試驗的成功案例支撐,有很強的具體可行的執行策略。更以活潑的故事寓言和教育實例為輔助,讀來常有會心一笑的省思與領悟。作者倡導回到教育的本質,讓孩子成為教育的主體,把家長和老師都解放出來,這也會讓教育效果產生驚人的爆發力。
作者简介
林 格當代中國大陸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教育專家,曾任職中國國務院,現任「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與該委員會「兒童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全國養成教育總課題組組長。作者因深入全國各地1000多個縣、1200多所學校做調查研究、實驗,被稱做「用腳做學問的人」,在提煉辦學理念、開創學校教育品牌方面做出了積極的探索。在中國騰訊網上的教育家部落格的點擊量達到1000多萬,在目前的教育類部落格中是點擊量最高的,被騰訊網評為「最有偶像氣質的部落客」。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一語道破問題的癥結 給父母的叮嚀教孩子為什麼這麼累啊? 只要孩子自己願意學就輕鬆了孩子為什麼不喜歡讀書呢? 讓孩子喜歡就是最有效的方法 為什麼孩子的想像力那麼重要? 因為想像力是孩子快樂的泉源難道考試成績不重要嗎? 不是最重要的就不必太在意了第二章 回歸教育的純真本質教育孩子到底為的是什麼? 用你的心靈去感應孩子的心靈嘮叨也是為孩子好,有什麼不對嗎? 把話講到孩子心坎裡才是對的孩子想要什麼,你知道嗎? 讓孩子感受到你是真的在乎他 教孩子時,要如何控制情緒? 不良情緒苦了自己也傷了孩子 第三章 其實孩子也可以不必教孩子那麼被動,要怎麼教? 放手讓孩子自己學就不必教了真的可以放手讓孩子自己決定嗎? 讓學生站在教學前面成為主角如何做個稱職的父母和老師? 給孩子自主選擇和負責的機會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 有理想有目標就會有學習熱情第四章 煥發孩子的人性光輝教育改革,究竟要從哪裡開始? 學會如何學習才是教育的目的如何培養孩子的健全人格? 從培養孩子的包容和正直開始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首先要讓孩子相信自己的選擇 如何培養孩子的愛心與勇氣? 不要過度干預、保護你的孩子第五章 「教」是為了不教師生親子關係都很緊張,怎麼辦? 孩子喜歡誰,就會聽誰的教導孩子為什麼都不太喜歡老師? 不要當論斷孩子對錯的「法官」「不教而教」到底要怎麼教? 讓孩子願意自動學才是真教育你想當一個怎樣的老師和父母? 管教孩子、要他聽話不是教育教育孩子,你最欠缺的是什麼? 教孩子要是沉不住氣就麻煩了第六章 因人而異的個性化教育現在流行多元智能,那是什麼? 教孩子就是要喚醒他心中巨人為何有些孩子那麼喜歡學習? 讓孩子天天都有進步的成就感要如何打開孩子的心鎖? 孩子的自尊心就是心門的鑰匙要怎樣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 利用學習階梯找出孩子的差異因材施教要從哪裡著手? 不同學習風格有不同學習方法第七章 培養能力是最基本目標如何開發孩子的內在潛能? 吸收再多的外在知識也沒有用哪種方式最能引起學習興趣? 讓孩子親身經歷與體驗最有效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要從美育去培養孩子的創造力第八章 養成好習慣是最終成果品格教育究竟要怎麼教? 品格教育的同義詞就是好習慣為什麼人家都說三歲定終身? 幼兒期是奠定優美人格的關鍵培養好習慣的具體作法有哪些? 好習慣的關鍵在第一次就做對孩子一定要擁有哪些好習慣? 善始善終孝敬父母都是好習慣
编辑推荐
洪 蘭 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林曉儀 台北市國小學生家長會聯合會總會長彭菊仙 親子教育專家、作者黃學誠 台灣思考教育推廣學會秘書長徐懷謙 台灣適性發展促進會秘書長讓孩子「哪裡跌倒,換個地方爬起來」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洪 蘭這本書原著作的書名很特別:《教育是沒有用的》,初拿到書稿時,心想這個人是誰呢?怎麼這麼大膽?本想不看它,但是我睡前有看書的習慣,就拿起來看了。一看之下,覺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