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殺幽靈寫手

出版时间:2010年07月30日  出版社:商周出版  作者:羅伯特·哈里斯  页数:304  译者:麥慧芬,聞若婷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榮獲2008國際驚悚作家協會最佳小說獎驚悚大師X國際名導羅曼波蘭斯基同名電影榮獲柏林影展銀熊獎紐約時報暢銷書泰晤士報、觀察家報、獨立報、經濟學人、每日郵報、週日電訊報、週日泰晤士報、新政治家、標準晚報、蘇格蘭人報等各大媒體爭相遴選為年度最佳好書我是英國前首相的幽靈寫手,也是最接近真相的人。現在,我成為獵殺的目標……推理評論家冬陽、餘小芳、張東君 暢銷作家貓眼娜娜 PCHOME ONLINE董事長詹宏志?好評推薦專為名人捉刀的寫手,背負罪名的英國前首相,兩個各懷心機的女人,未完成的回

作者简介

羅伯特.哈里斯 Robert Harris
驚悚作家協會大獎得主,曾獲英國新聞獎,為英國新聞從業者最高榮耀。著有《祖國》、《龐貝》、《最高權力》、《攔截密碼戰》、《大間諜》等書,作品翻譯語言37種。劍橋大學畢業,先後擔任BBC記者,《觀察家報》政治線記者,《週日泰晤士報》與《每日電訊報》專欄作家。
大導演羅曼波蘭斯基至為推崇他的作品,兩人合作改編《獵殺幽靈寫手》搬上大銀幕,電影獲得2010柏林影展銀熊獎最佳導演獎。
譯者簡介
麥慧芬
東海大學外文系學士、奧勒崗大學比較文學系碩士。譯作包括《單騎伴我走天涯》、《查理與我》、《錫卡的鳳凰木》、《狗史》、《暗星薩筏旅》等二十多本書。
聞若婷
師大國文系畢業,曾任職出版社編輯,現為自由譯者。嗜讀小說。譯作包括《異想鬆餅屋》、《冰色黑暗》、《銀翼族傳奇1:夜影微光》、《銀翼族傳奇2:曙色乍現》、《銀翼族傳奇3:聖樹烈焰》等。賜教信箱:michelle.translator@gmail.com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獵殺幽靈寫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3条)

 
 

  •      从成为捉刀人的那一刻起,便只剩下两种身份
       活着的鬼魂
       死了的鬼魂
       活着的鬼魂,因为你所有的文字,只有除你之外的极少数人才会清楚的知道那是你的手笔,而世间大众,皆会相信那个署名为作家身份的人类。
       死了的鬼魂,有些人走在路上,出于好奇心驱使便向路旁四五人站在角落中的年轻人走过去,只是因为新鲜得想看个究竟。结果他看到了毒品交易?或是认出其中一人的身份,最终,他会得到必死无疑的下场。而涉及其中利害的人都该明白,明哲保身。如果你自己参与其中,那么,从参与的一刻起,你就是一个死魂灵,更不用提本身便已成为“鬼魂”(原文翻译:鬼魂与捉刀人的称谓同音)的作家
       这就是死魂灵与活鬼魂的区别
       作家发现太多,他原本就该正确地履行一个撰稿人的职责操守,为了挣钱的目的不去涉及过多不应了解的内情,他的职责就是,保护好自己,保护好这本作品,然后拿到钱。
       本身这个故事就是以一个多管闲事的捉刀人作为主线引申出整个一连串的阴谋。
       试想,如果换做另外一个本分的捉刀人,这一连串的事件与他的生活仍旧如此混为一谈?我个人认为,这是人的问题
       因为他多管闲事,所以他给这个世界呈上的是一个真相,而世界还给他的,不过是对待一个不再拥有利用价值的人的下场
  •     《影子写手》
      (英)罗伯特.哈里斯
      
      献给吉尔 参考书籍《捉刀写作》
      
      三天才把《影子写手》看完,这种进度实在是太慢了。接近年底的事情太多,也没有闲暇时间看书了。从麦卡拉之死开始写起,前任首相的捉刀人,四肢强壮,却执着于真相也死于真相之下。他死后浮现出一个又一个的疑云,代替麦卡拉的主角深陷其中也踏上追寻真相的路途。非常道歉,读完正本书都是第一人称写作,主角的名字只字未提。此后,我们称主角为“影子”写手。
      
      在英语中捉刀人也“灵魂”的意思,事实上也真的可说是灵魂。影子 受重金雇佣为前任首相 亚当 . 朗 撰写回忆录,书稿篇幅十六章,分别早期,踏入政界,挑战领导权,改变政党,投票胜利,改革政府,北爱尔兰,欧洲,特别关心,第二个任期,恐怖主义的挑战,反恐战争,坚定不移,永不投降,卸任日子到了,充满希望的未来等等关键词... 影子 用仅有的 四周时间 了解一个 英国首相 的一生,发现他 身上除了 具备大人物的魅力还有 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为了让回忆录不像以往一样的陈词滥调,大篇幅的赞誉和谎言,然后扔进旧书贱卖的市场。影子 决定挖掘 亚当.朗 身上更具普通人的特性,从一个平凡的人如何成为 一国之首,展开一系列的调查分析。在麦卡拉遗留的书稿和剑桥大学相片中有着诸多的疑点,这些疑点对 亚当的政绩做出了 有力的回应,他是一个不可不扣的战争罪犯。
      
      不久,亚当.朗 曾经的英国首相被政敌 瑞卡特以批准美国中央情报局对英国公民实施拷问的罪行提出控诉,让他站在了国际刑事法庭上。这让作为 亚当的捉刀人影子,非常困惑。一方面想遵守保密协议,把已经获得一些证据埋在心里永不公之于世;另一方面甘冒重危险,查清事实的真相解除对亚当的质疑。
      
      人无法逃脱过去的经历,谁都可以把你的过去贬得一文不值,你该明白没有密不透风的谎言。亚当在任期间的政绩不容质疑,卸任之后失去了权力的法杖,新闻媒体和政敌会秉着大无畏的精神,方方面面的揭示亚当过去犯下的种种恶行。这就是政界,当然亚当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影子深以为然。优秀的政治家都是一流的 演员,他们对一件异端四起的事情慷慨激昂演讲,人民臣服在气魄和无比的正义感下;他们能声泪俱下的把自己犯下罪行,表达成是爱国奉献一切为了人民的罪恶。
      
      影子 眼中的亚当非常具有人格魅力,他毫无征兆的发怒,让人毕生难忘的笑容。同情作为首相那稀少的私人时间,不需要金钱却不知道怎么生活,他的一切都会有人为他安排妥当的悲哀。直到最后,影子发现亚当不过是虚有其表的傀儡,真正操作这一切的是他的妻子 露丝。露丝 是亚当的幕后策划者,亚当 是露丝的舞台表演者。
      
      露丝从年轻时候跟随 亚当,在重大决策指引因亚当,使得他在仕途上平步青云。这样一个睿智,眼光卓远于未来的女人背后的身份更是让人惊恐万分,当然是对于英国政府而言。随着真相一点点的浮出水面,麦卡拉的死,相片里的保罗.伊梅特,巨大的黑幕显露出冰山一角。
      
      亚当死了,死于英国复仇者自杀性爆炸。所有的伏笔也将在最后揭露,权力和荣誉不可阻挡的诱惑,将人性显露的肮脏秽浊。一个英国首相幕后竟然是美国政府操控,在任期间事实对美国无条件的宽宏大量。亚当夫妇也不过是国际性政治的一枚棋子,影子承受不住真相的压力,甚至认为自己神经错乱,被恐慌的情绪折磨的要死。仿佛他像是追寻亚当一生的影子,亚当的死也使他灰飞烟灭。
      
      “所有优秀的书籍全都不尽相同,而所有蹩脚的图书全部一模一样。”这是书中的原文。用英国式的幽默,让政治这谭深水搅得浑浊不清,又再将它穿针引线的揭露。含沙射影,正是本书的不凡之处。
  •     这是我在大学生活中正儿八经读的第二本书。
      真是万分期待自己这一步一步的脚印最后会走到哪里。
      书不算厚。
      感觉作者的风格很风趣和幽默,描写了一个充满了阴谋的故事,让读者最后一刻才恍然大悟。
      但是个人感觉作者笔下的人物比较缺乏魅力,即便是那个貌似充满了魅力的前首相。
      还有就是看过书的人明显看不下去电影啦~~
      而且布鲁斯南说的那是啥啊。。找个英国人演多好。。
  •     迈克•杰克逊生前负面新闻不断、病痛缠身、经济陷入危机,似乎一切都在预示着一个偶像的崩塌。然而迈克•杰克逊的死亡却逆转了这一切,原来的这一切都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解释:原来的病痛缠身反而衬托了他顽强的毅力,原来的经济危机是源于他淡泊名利和乐善好施,就连他的负面新闻都是因为背后有人陷害,甚至爆出“诬告者”因良心发现而举枪自杀的新闻。这个即将垮掉的偶像一夜间又成了完美的天王。虽然在他生前对他嗤之以鼻和他死后为他热泪盈眶的人群未必是相同的一群人,但两群人中一定存在着巨大的交集。
      不知道有没有人想过这样强烈的反差,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恐怕除了人心作祟外,死亡的魅力所能产生的奇迹也在此处显露无疑。而这样的奇迹也同样发生在了本书的一位主角——亚当•朗的身上,就在政治阴谋渐渐浮出水面之时,“所有人都因为朗被暗杀一事而松了一口气”。一个险些沦为战争罪犯的卸任首相,摇身一变而成为令人尊敬和缅怀的伟人。你说这个世界荒谬吗?
      而这死后所发生的巨大转变恐怕死者是无法知晓了,其实对于生者也未必就能清楚预料,不但你不会知道你活下去会遇到什么情况,即使你已经走过的路,你回头时恐怕也未必能看清楚来时路上都有什么,写本回忆录都不能保真、不能消停,甚至不能搞清楚自己要写什么、该写什么、能写什么。这个关于亚当•朗回忆录的问题困扰着书中的每一个人,甚至还闹出了人命。而死亡却成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的最完美的答案。
      似乎世人总是会对死者格外地宽容些。也许在拥有求生本能和对死亡的天然恐惧的生命看来,死亡已经可以算是最终极的不幸之一了,如果有谁已然遭遇了这般不幸,人们也就不远再将其它的惩罚与报复加诸与他了。比如在日本,无论你犯下了何种罪行,只要你有胆量举刀自裁,你不但可以平抑非议、逃过惩罚,甚至可以赢得某种程度的尊敬,成为某种程度上的英雄。而在西方宗教中也有在人临死前宽恕将死者一切罪孽的仪式。对死亡的尊重,也许是恰恰反映了对生命的尊重。
      当然这一切也不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在有些地方,一但出事,甚或是只是子孙犯事,即使你已死了多时,也要被刨坟掘墓、锉骨扬灰,同样如果只是祖上有了犯忌的状况,在某些时代,子孙也是要被株连的,甚至还要被踏上一万只脚,从而永世不得翻身,看来我们对于罪行的仇恨,也许并不是来自于仇恨本身,而来自于我们自己的内心。
      我喜欢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讲故事的味道,尤其是作者对于环境、景物和氛围的描写,细腻丰富,有极强的代入感,同样也带有自己强烈的风格,在他的笔下,连美国的天气都带有了英国的腔调。也许是因为作者当过记者、写过新闻的原因,他笔下的故事都有一种纪实文学的风格,这样的风格配上虚构的故事,总是会让读者不知不觉间沉溺其中。至于故事本身,究竟映射了什么,究竟表达了什么,我不想在评论了,政治本来就不是什么美好的东西,它的内部无论有多么的龌龊肮脏,我都不会感到意外。
      
  •      曾经我偏执的认为,要是罗伯特不改变其风格的话,他的其他作品应该很难超越西塞罗首部曲。当翻到鬼魂第三章的时候,我已经阻止不了对他的推崇转换为狂热的过程。这部小说的风趣丝毫不在西塞罗之下,相对的,他更多的融入了自己的夸张,想象,欲望,讥讽。。。也许这是因为英语而非拉丁文是其母语的缘故,毕竟呆在母语文化圈里更能茁壮成长嘛。
  •     《猎杀幽灵写手》是英国推理小说家罗伯特-哈里斯的作品,获得2008年国际惊悚作家协会最佳小说奖,本书经电影导演罗曼-波兰斯基改编后所拍摄的电影《影子写手》,获得2010年柏林影展银熊奖。
      
      
      
      罗伯特-哈里斯是记者出身,曾经获得英国新闻工作者的最高荣誉英国新闻奖(British Press Award),这样的经历背景充分反映在哈里斯的作品中。哈里斯的作品大多带有政治色彩,往往以著名的历史事件为故事背景,例如涉及德国纳粹的《祖国》、背靠庞贝事件的《庞贝》。新作《猎杀幽灵写手》则是以英国在伊拉克战争和国际反恐行动中所扮演的角色为主题,并以自传代笔人这样的职业视角来铺陈出的一部悬疑推理小说。
      
      
      
      《猎杀幽灵写手》是以第一人称视角写成的,小说主角是一名专门为人捉刀撰写自传的作家,在历经一番波折后,被选为代英国前首相执笔自传的幽灵写手,于是主角得以近距离地检视前首相的过往人生与目前所面临的困境。前首相亚当郎是一个外貌英俊、口才出众的政治人物,大学时代原本热衷于剧团表演,后来意外地投身政治,并以惊人的速度崛起于政坛,最终登上英国政治的高峰,担任英国首相长达十年的时间。亚当朗退休后以一千万美元的代价卖出自己自传的版权,并委任长年担任助理的麦阿拉为自己捉刀写作。助理麦阿拉在耗时一年收集资料并完成初稿后,竞意外酒醉落海而死,于是主角被选为接替人员,负责在极短时间内完成这部自传。主角为前首相撰写传记没多久,就从前任代笔麦阿拉的初稿和遗留资料中发现前首相背景中存在可疑的部分,麦阿拉的意外死亡也似乎有不自然的地方。前首相也在此时被政敌揭发曾在任内下令非法逮捕4名英国公民,交由美国中情局进行反恐行动的刑求问讯,可能因此被国际法庭以战争罪起诉。于是主角就被卷入这起案件当中,并在最终发现了事情的真相。
      
      
      
      作为一部政治推理小说,《猎杀幽灵写手》的主要卖点自然是主角如何进行推理搜证,一步步找出事件的真相,以及作者对英国前首相在伊拉克战争、美国反恐行动中所扮演角色的臆想。一直以来,英国在美国攻打伊拉克和各种国际反恐行动中都给予了不遗余力的付出,甚至牺牲英国本身的利益来成全美国的利益,大众这种行径的态度也从质疑发展至嘲笑的地步,认为英国已经沦为美国的殖民地。对此,作者在《猎杀幽灵写手》中提出一种臆想的诠释,影射英国前首相夫妇是美国中情局多年培植下的成员。事实上,小说中的亚当朗夫妇与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及其妻子切丽-布斯-布莱尔的形象十分相似,作者的大胆假设不禁让人叫好。
      
      
      
      《猎杀幽灵写手》的悬疑推理部分并没有特别出彩的部分,主角在撰写前首相自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违反保密协议而寄到自己电子邮箱的文稿不翼而飞,从服务器端就被彻底消除,因而怀疑起前任代笔麦阿拉的死因。在进一步调查下,得知麦阿拉的尸体出现的地方违反常理,而最早发现尸体的老太太竟然刚好发生意外。在此同时,主角住进麦阿拉死前居住的房间,并在衣柜中发现麦阿拉留下的资料袋,里头有前首相亚当朗年轻时的团体照片,而照片中写有前首相政敌的电话号码。主角于是跟随着麦阿拉死前最后一天的脚步,循着麦阿拉在汽车卫星导航器留下的记录进行查访,并因而发现前首相在学生时代便于美国中情局的人员有所接触。在最后一次与前首相的录音访谈中,亚当朗承认了自己确实曾下令逮捕那4名英国公民,但否认自己与美国中情局有关联。旋即,前首相就在一起袭击中身亡。在自传出版后的庆功宴上,主角发现前首相的妻子才是那个与美国中情局有密切联系的人,前首相完全不知情,前首相之所以会做出偏向美国的种种政治决策,完全是受到妻子无形但刻意的引导。
      
      
      
      与哈里斯的其他作品相似,悬疑推理的部分都只达到差强人意的地步。首先是主角违反签订的保密协议,单单为了工作方便而将自己完成的部分文字,以及前代笔麦阿拉的初稿带离规定的地点,进而发现事有蹊跷的设定有些脱离常理。主角是一个专业代笔作家,应该相当了解保密协议的严肃性,一旦违反保密协议,除了丢掉工作、名誉扫地外,还会被处以巨额的罚款,更何况这份保密协议是针对前首相,一个握有各种国家机密的人。其次是主角取得麦阿拉的初稿、在衣柜中拿到麦阿拉的调查资料、以及在卫星导航器中得知麦阿拉死前的踪迹,也予人诧异之感。既然美国中情局不惜窃听麦阿拉的电话通讯,甚至杀人灭口,何以会留下能指明事件真相的初稿?警方取走了麦阿拉大部分的资料进行调查,何以会留下一个他在死前没多久收到的资料袋,也未针对麦阿拉死前所开车辆的导航器进行调查,抑或灭证?再者就是,前首相亚当朗从政二、三十年,多少具备基本的政治能力和思考能力,何以他的妻子能够让他没有疑虑地作出各种不利于英国的决策以图利美国?至于麦阿拉的尸体出现在奇怪的地方、目击证人发现了关键证据不自知而在事后遭灭口的桥段,实在是老套到不行,完全不像是中情局这样的单位会做出的事情。更难以想象的是,中情局一边由着主角这么个外行人到处调查问话,一边却直接或间接导演出亚当郎以及其政敌的意外死亡,先将主角灭口不是更合乎常理?
      
      
      
      相比于书中的悬疑推理和政治臆想,《猎杀幽灵写手》中对“幽灵写手”这个身份的侧写方式更为出色。哈里斯在小说中只花费了极少的篇幅来描绘幽灵写手的工作特性,但在每个章节的开头都会引述一小段代笔人的工作原则,提示读者这本小说既是讲述前首相亚当朗的故事,也是讲述一个代笔人的故事。基本上,代笔人是隐形的,是读者不知道的存在,也因此才有“幽灵”的称号。哈里斯为了凸显这种幽灵式的工作性质,书中甚至找不到主角的名字。然而,尽管代笔人是隐形的,但在代笔写作的过程中,却必须化身为自己所代笔的对象,模拟和构建代笔对象的性格、背景、以及思维与行动方式。《猎杀幽灵写手》以单一故事线开展,描绘主角为前首相撰写自传和调查真相的所有过程,故事中主角与前首相直接接触的场合并不多,主角主要是透过相关资料和前首相周边的人来趋近真实的前首相。然而这样的作业方式,却形成一种特殊的对位效果,随着主角写作工作的向前推进,一个幽灵写手、一个为人捉刀代笔之人的工作方式与性格要求跃然纸上。与此同时,代笔对象亚当朗的形象、背景、性格、情感、与妻子、情妇及政治敌手的纠葛也逐一浮现。更令人赞叹的是,事情的真相也随之水落石出。
      
      
      
      《猎杀幽灵写手》的结局非常好地呼应哈里斯所建构的对位写作模式,当主角得知事情的真相后,知道自己迟早会遭到灭口,他一边四处躲藏,一边写下了从自己为亚当朗代笔写作开始的所有遭遇,并在完成后将稿子交给一个亲密朋友,要她如若失去自己音讯一段时间后,务必将内容予以出版公布。于是,当我们看到《猎杀幽灵写手》这本小说时,表示主角已经不在人世,表示《猎杀幽灵写手》这本书不仅是记录了事情的真相、亚当朗的生平故事,更是主角自己的自传,是第一本、也是最后一本以主角自身名义出版的一本传记。于是乎,主角在《猎杀幽灵写手》中既是一个幽灵写手,又是一个传记主角,再一次的对位关系!
      
      
      
      《猎杀幽灵写手》获得2008年国际惊悚作家协会最佳小说奖,这个协会成立于2004年底,由几名惊悚小说家号召成立,主要成员除了包括惊悚小说作家外,对惊悚小说感兴趣的一般读者也可以申请加入,截止目前为止,该协会的成员数目并不多,虽然号称是国际性的协会,但成员仍以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等英语系国家的作者与读者为主。国际惊悚作家协会的成立时间很短,奖项的遴选标准也不是非常清晰,因此虽然是首个正式的惊悚作家协会,其影响力与公信力还需要时间的进一步考验。对国际惊悚作家协会感兴趣的人可以查阅他们的官方网站:http://www.thrillerwriters.org/
      
  •     
      http://witch.froghome.tw/index.php?load=read&id=977
      
      幽靈寫手原本就該是隱身在「作者」背後的影子,但是在代筆的過程中,寫手卻會逐漸比作者更瞭解「自己」。於是,除了出版商之外,幽靈寫手就成為眾矢之的,人人欲除之而後快,特別是在作者有不可告人之事,被幽靈寫手給調查、詢問、歸納之來的時候……類似的題材與內容不在少數,本書甚至從書名《獵殺幽靈寫手》,就讓讀者明白故事的走向。但是羅伯特˙哈里斯用他明快的節奏與意外的怖局,讓我們在柏林圍牆垮了的後冷戰時代中,從懸疑驚悚中重拾閱讀戰爭、間諜小說的樂趣,瞭解外交情勢的詭譎多變、享受推理解謎的成就感。它不但是本懸疑小說,更是讓我們回想自我定位過程的成長小說。
  •     
      “影子写手”专指替名人写书的作家,这在英美似乎是个不错的行当。《影子写手》里的“我”就是个影子写手,一直替颠三倒四的摇滚歌手和过气的电影女明星写回忆录。有一天,“我”的经纪人揽到一大单生意:为英国卸任首相的回忆录捉刀,报酬是二十五万美元——只要花一个月的时间。
      
        《影子写手》的作者英国人罗伯特·哈里斯当过编辑记者,报人背景作家的小说一般不会令人失望。他们的叙事技巧文字趣味读者意识受过市场的检验和训练,不会有大问题。读《影子写手》的开篇,能够依稀触摸到老派英国侦探小说的幽默和洗练。书中一笔带过的出版界老人的速写都让人印象深刻:“奎格利年过半百,个子高大,穿着粗花呢衣服。换成是过去的好光景,他会抽上一支烟斗,在苏活区吃丰盛的午餐,向尚未成名的学者提供小小的建议。如今奎格利的午饭就是盛在塑料托盘里的一份沙拉,他坐在办公桌前,一边吃饭一边鸟瞰楼下的M4号公路。他直接从营销部的头头处接受指示,那位头头是约莫只有十六岁的小姑娘。作为勉强生存的代价,他已经不得不开始关注起流行文化——那些足球明星、超级名模、牙尖嘴利的喜剧演员的生活。他以学者不偏不倚的态度,仔细地拼写出那些人的名字,在小报上研究他们的习惯,仿佛他们是遥远的密克罗尼西亚群岛上的部落成员。”我想到了一位编辑朋友,他三十岁的时候能信笔画出青铜器的每一种纹饰,五十岁的当下却要戴着老花镜辨识照片中女明星手上铂金包的年份——那位女明星三年前还在大街上肆无忌惮地抠鼻屎。
      
        哈里斯还数次写到伦敦出租车难叫:“出租车就像虚情假意的朋友,往往在灾祸刚露苗头时就会闹失踪”。勒卡雷也写过同样的场景,他说,那一夜,上帝把伦敦的出租车都藏起来了。勒卡雷的想象更有味道,不过1957年生人哈里斯写出这样的比喻也算精彩。
      
        上面这些引文有点误导读者。《影子写手》并不是一部怀旧小说。它是一部通俗的政治惊险小说。“我”从接手卸任首相回忆录那一天开始,就遭遇一个巨大的阴谋。卸任首相夫妇身处阴谋的中心。为这一类小说写评论,通常不宜透露更多的情节。我只能说,按照严锋大师“一个晚上读完”的好看标准,《影子写手》的故事你不看完也很难放下。好在这本书的篇幅不大,半个晚上就能看完,还来得及再看一场午夜的英超联赛。
      
        如果有关《影子写手》的内容只有这些,这本小说不过是一部寻常的通俗读物。《影子写手》最有意思的部分或许不在书内,而在书外。哈里斯的小说两年前一问世就广受追捧,因为出版界一致认为《影子写手》是真人小说(roman a clef),小说中卸任首相亚当·朗就是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
      
        哈里斯曾经是英国工党党员,布莱尔的忠实拥趸。他和书里的凯特一样,因为英国参加伊拉克战争,“恨透了亚当·朗,感觉自己遭到了他的背叛”。他从此对布莱尔深恶痛绝,判定英国参战背后有一个巨大的阴谋。这个阴谋涉及美国的中央情报局。《影子写手》就是哈里斯小说版的阴谋论。为了提示这部小说的揭秘性质,小说中的影子写手自始至终无名无姓,行如鬼魅。《纽约观察者报》的书评说:“这部小说太令人震惊,所以不会是真的。但如果它是真的,那这本书几乎可以回答英国当代史的所有问题。”
      
        《影子写手》出版后引发了名导演波兰斯基的兴趣。2007年11月,波兰斯基宣布将把小说搬上银幕,剧本由他和哈里斯联合编写。卸任首相由演过四部“○○七”的皮尔斯·布鲁斯南出演,影子写手由《红磨坊》中成名的伊万·麦克格雷格出演,首相情人由《欲望都市》萨曼莎的扮演者金·卡特拉尔出演。影片将在2010年2月上映。
      
        蹊跷的是,就在电影关机、进入后期制作之际,今年9月27日,波兰斯基在瑞士被捕,准备引渡到美国受审。按照《影子写手》的逻辑,这完全可能是美国中央情报局阴谋的延续——为了阻碍电影上映的灭口行动。电影公司宣布,监禁中的波兰斯基仍然在指导影片的后期制作,上映档期至今未作调整。一旦他真的受审判刑,无论阴谋论的真假,《影子写手》将是他最后执导的影片。
      
      文章来源:凤凰读书网
      
  •     看到的,未必就是真相,聽到的,未必就是真話,這就是實實在在的人生啊!
      
      《獵殺幽靈寫手》是一本非常有趣的書,不但道盡了寫手與出版社和委託人這三者之間唇齒相依的關係,同時也讓我們對於身為寫手一職的內心世界有了透徹的了解。
      
      前英國首相亞當.朗先生需要一位專業的代筆作家來替自己撰寫一本價值千萬美元的回憶錄,無奈前寫手麥克.莫阿拉在尚未完稿之際即意外落水身亡,只留下了一些非常制式且看似無用的初稿。此書的主角將自己戲稱為幽靈,因為身為一個寫手,就好像是把自己當成這些名人背後的幽靈,在職責內短暫地扮演著他們的人生,並將他們的故事寫下來成為一本專屬的回憶錄。
      
      這位幽靈寫手在前寫手莫阿拉所遺留下來的底稿中有了驚人的發現,並意外得到一些有關亞當.朗政治生涯中的秘密。就在他靠著既有的線索一步步找尋真相之際,無形之中,他也慢慢地追隨著莫阿拉的腳步,探索著亞當.朗的真實人生。但愈是直搗真相的核心,就愈讓他深陷於危險之中,原本以是只是一件看似簡單卻又獎金優沃的案件,誰知道卻讓自己在不知不覺中蹚入一灘未知的渾水,愈想抽身,就愈陷愈深。
      
      幽靈在獵殺亞當.朗的過去,而亞當.朗則是在獵殺幽靈的未來。當自己成為被獵殺的對象時,一場刺激的追逐戰即將開始。他們兩人就猶如站在一個平衡木上,每一次進攻都步步為營。當最後真相大白時,彷彿是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投下一顆震撼彈,原來真相竟以意想不到的方向發展。
      
      身為一名寫手,本著「受人之託,忠人之事」的原則,理應將委託人所交付的原始資訊化成文字,但是,若你發現從委託人身上所接收到的訊息與現實有很大的出入時,你會怎麼做?
      
      你會決定不要跟錢過不去,所幸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論對錯,全盤將委託人所要的資訊寫上去,並且加以潤飾美化,這樣就能皆大歡喜。又或者,你會跟這位幽靈寫手一樣,突然對委託人的現實生活有了好奇心,繼而對真相窮追不捨?我想,這就是考驗寫手的功力所在了。
      
      Robert Harris以無比流暢的文筆、以及明快的節奏,帶領我們進入寫手的世界。一本小說的氣氛很重要,如果掌握得宜,就能讓讀者充份地享受在其中,而這本《獵殺幽靈寫手》就是一本引人入勝的小說。雖然是驚悚小說,但卻不會讓人有一股窒息感,反而能讓人以輕鬆的態度閱讀。而其中每段開頭關於代筆寫作的箴言,真的是寫到心坎裡,每一句都讓我點頭如搗蒜。
      
      化妝可以化腐朽為神奇,同樣的,文字亦然,這就是寫手厲害的地方。如何寫出一本不落俗套又能暢銷的回憶錄,就來看看這位幽靈是如何用他的智慧來寫出一本讓讀者在感情上都認同的回憶錄吧!
  •     电影里,影子写手并不是由尼古拉斯•凯奇饰演的。前“007”皮尔斯•布鲁斯南将出演亚当•朗一角,这是真的。
      
      
  •     2008年国际惊险小说大奖之最佳长篇小说奖由罗伯特·哈里斯《影子写手》夺得,故事是从离任的英国前首相亚当·朗请人捉刀撰写自己回忆录开始的,当捉刀之人发现事情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甚至自己前任的撰写者也死因离奇,随后开始查证,结果引发一系列堪称惊竦的故事,情节逆转之离奇,足以让你手不释卷并为最后的真相瞠目结舌.
      
      阅读此书,只要你对国际政治舞台稍有了解,就会毫不费力的联想到书中隐射的人物或许就是真实世界中的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当然小说毕竟是虚构的,未必和书中叙述的一致,最起码布莱尔现在还好好的活着,正到处演讲并大赚美钞.就写书的目的而言,与其说作者罗伯特·哈里斯与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素来政见不合,随着布莱尔不顾民意,执意参加所谓反恐战争,造成英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沦为美国跟班的窘境之后,出于私人原因不遗余力的嘲讽前首相,那么我更情愿猜测罗伯特·哈里斯其实是在表达自己对现实世界中,大英帝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中没落的不安与担忧,同时还有不满.
      
      从作者罗伯特·哈里斯的简历来看,他做新闻的时间长过他做作家的时间,无论他在《星期日泰晤士报》还是《每日电讯报》,甚至更早时期身处《观察家报》,他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新闻人,而他关注的就是政治.如果说一个普通英国人都会对英国利益被损害而满腔怨言的话,那么一个做惯政治报道的新闻人对此更不会袖手旁观.了解到作者的背景之后,我想书中那些诡异多变黑暗异常的政治做秀在作者笔下活灵活现的展示就得到了合理的答案.
      
      自从英国加入以美国主导的多国部队,参与对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打击之后,不但国际形象不佳,更有甚者是丧失其独立自主的外交地位.从往日的日不落帝国沦落为小弟弟的角色,总不是件让人开心的事.而嗅觉敏锐的罗伯特·哈里斯完全注意到了这样的落差,因此借书中的英国前外交大臣之口表达了自己的忧虑,首先英国因为前首相执意参战,对美国亦步亦趋,丧失了在国际政治舞台公正与独立的形象,沦为应声虫的小角色,其次是在所谓公平民主自由的西方世界里被传的沸沸扬扬之虐囚丑闻,最后更是对英国核力量自主权易手美国而忧心忡忡.或许在罗伯特·哈里斯的眼中,这些所有违背国家利益的事都应该由前首相负责.假如有可能的话,作者似乎更倾向于犯有罪行的前首相应该在国际法庭上接受审判,作为国家利益的背叛者得到其应有的惩罚.因此尽管现实世界中的前英国首相依然活跃于世界舞台,但是在小说中的结局却是被炸的四分五裂,而行凶者则是一个因为前首相错误决定而成为战争受害者的前英军军官,寓意可谓深长.
      
      从目前已知的各类报道中披露,前英国首相布莱尔常常和自己的妻子切丽·布莱尔商讨国际事宜,往往在重要决策上听取妻子的意见.罗伯特·哈里斯在小说中对此也有所动作,将小说中前首相妻子露丝刻画成一个可以称之为影子首相的政治女强人,并冒险的深入一步,从历史的追查与现实分析进行对比,做出了骇人听闻的猜度,不但影射了政治背后的肮脏,更强烈的谴责了与英国素来友好且民族渊源颇深的美国,阴谋论表达的如此淋漓尽致,让人大开眼界,仔细想来却也不无道理.而小说中前首相夫人那段红杏出墙的描写似乎也有揶揄之意.
      
      作为贯穿全书的主角,捉刀者无疑是代表广大读者的隐私窥探者,作为真正作者背后的影子,他似乎希望自己能够捕捉到影子的秘密,要知道真实的世界往往都是由破碎的小细节组成.在半真半假的故事发展进程里,捉刀者再一次证明了人民的眼睛,其实是雪亮的.从为获得巨额代笔费的初衷,发展到对前一位代笔者离奇死亡的怀疑;从对前首相完整身世的猜度,发展到卷入政治斗争的肮脏黑幕;从发现真相的惊骇,发展到对现实的无力;小说随着他的视角一波三折,最后让读者自己去做出判断.整个故事不是简单的讽刺,更是对世人的提醒.至于作者的文笔,更是无庸质疑,无论是对隐居小岛的描述,还是对普通人的观察;无论是对捉刀者的刻画,还是情感的捕捉.都做到了细腻且深入,在一部极尽曲折的政治黑幕里,这些细节都是无可替代的填充物,丰满了整个故事.
      
      作为政治揭黑小说,作为惊险小说,《影子写手》一书无疑是成功的,得奖更是对小说的肯定.作为普通读者,看完这本书你只能感叹,原来秘密就在身边,而隐藏之深让人恍如不觉.希望作者可带来更多让人惊喜的作品,毕竟面对不为常人所知的秘密,谁不想了解的更多呢?
  •     (初稿)
      《文汇报》刊登稿见 http://whb.news365.com.cn/sy/201004/t20100424_2686193.htm
      
      
      对于爬格子为生的人来说,现年五十三岁的罗伯特•哈里斯实在是一位值得钦羡的人物。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哈里斯总共也就出版了七部小说,却部部都成了畅销书,反响极好,其中四部小说已经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另有一部小说《庞贝》的电影改编计划虽然连续遭遇2007年的美国编剧大罢工和接踵而来的全球金融危机而告中止,由《银翼杀手》、《角斗士》导演雷德利•斯科特执导筒的电视迷你剧项目又将启动。看看《斯巴达克斯:血与沙》的受欢迎程度,不难想象为何影视公司青睐《庞贝》。在哈里斯的映衬下,大西洋彼岸的那位将广告界营销原理运用的到图书业、雇佣多个“影子写手”为其炮制从侦探到爱情到青春科幻的各种小说的那位“畅销书作家”,显得格外的卑微。当作家当得像他一样市侩,不当也罢。
      假如要用一句话概括,罗伯特•哈里斯的小说可算是“有趣,有料,有范儿”。“有趣”,是说罗伯特•哈里斯的小说语言耐得住咀嚼,妙趣横生,不像市面上一些常见的通俗小说家作品,抽去惊心动魄的情节的话,整本书就没什么剩下了。随便翻翻《影子写手》,就能找到几条颇值得玩味的妙语:“一本尚未写作的书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小天地,拥有无限的可能性。然而,一旦敲下一个词儿,这个小天地立即就落入了尘世。敲下一句话,它就差不多和所有写过的那些书一模一样了。”“出租车就像虚情假意的朋友,往往在灾祸刚露苗头时就会闹失踪。”“看一眼畅销书的榜单:你会惊奇于捉刀人的著作是如此之多,虚构类小说和非虚构类作品都有。我们是让出版界运转不休的幽灵操作工,就像迪斯尼公园背后那些看不见身影的技工。我们充斥在穿行于名人圈的地下隧道里,在这处或那处突然冒出来,装扮成这个或那个人物,维护着‘魔幻国度’天衣无缝的幻象。”
      按照小宝老师的观察,“报人背景作家的小说一般不会令人失望,他们的叙事技巧文字趣味读者意识受过市场的检验和训练,不会有大问题”。事实也确实如此。罗伯特•哈里斯毕业于剑桥大学,主攻英语文学,在校期间担任了剑桥联合会(这是剑桥大学内最大的一个社团,建立于1815年,实际是个辩论协会,最近有一条八卦新闻,说的是剑桥联合会在大学内首次开设钢管舞课程)的主席,并担任剑桥校园报纸《Varsity》的编辑。哈里斯毕业后先是在英国广播公司工作,30岁时转而担任《观察家报》政治版主编,同时也是《星期日泰晤士报》和《每日电讯报》的专栏作家。可以这么说,哈里斯与英国几个重要的新闻媒体几乎都有工作关系,在新闻传媒界打拼多年,文字趣味上自然是高出同侪作家不止一等。
      说哈里斯的小说“有料”,当然就是指他选择写作题材的敏锐嗅觉和化腐为奇的能力。譬如《影子写手》的题材,在西方民众和媒体对“反恐战争”颇有异议、托尼•布莱尔卸任的背景下,写作这部真假难辨的政治小说,无疑是抓住了阅读的焦点。再拿他的第一部小说《祖国》(Fatherland)来说,这本小说属于“或然历史小说”( Alternate History)类型,也就是假设历史沿着与真实历史不同的道路发展后的故事。这一类型的老祖宗,便是英国历史学家约翰•斯奎尔爵士在1931年编选的一部名叫《假如历史是那样发生的》(If It Had Happened Otherwise)的文集,当时无官一身轻的温斯顿•丘吉尔,也奉献了一篇题为《假如李将军没有打赢葛底斯堡战役》的文章,假想了南部邦联赢得内战胜利的“别样”美国。在罗伯特•哈里斯写作《祖国》之时,他所构想的小说大背景是纳粹德国占领欧洲大陆,与美国媾和。但二战转折点是许多小说家热衷写作的题材,当时早已有不少类似构思的“或然历史小说”。罗伯特•哈里斯的可贵之处,是他将真实历史中人人皆知的纳粹恶行编织入小说之中,并塑造出一位可信的男主人公扎维尔•马奇。这位党卫军的少校警探在二战时期一直在潜艇部队服役,对德国内部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当这位依旧保存良知的扎维尔得知纳粹屠杀犹太人的秘密后,他做出的抉择才令人信服。而男主人公的幼子向盖世太保告密、举报自己的父亲的情节设置,令读者对纳粹统治下的极权社会有了更深一层的恐惧。
      但罗伯特•哈里斯的妙笔最令人陶醉的,无疑是他的总体风格,也就是“范儿”。纵使小说背景不断变化,哈里斯总是能将小说里的时代、社会环境刻画得栩栩如生,作品整体而言几乎没有可挑剔的地方。展开一本书,就仿佛展开一个新的世界。《帝权》(Imperium)中的古罗马社会、《祖国》里的纳粹德国、《密码迷情》(Enigma)中二战时期英国密码解读中心布莱切利园,或是《阿尔汉格尔斯克》(Archangel)中解体后的俄罗斯,作者营造出的氛围都各有特色。
      《泰晤士报》的一篇评论里,评价说“罗伯特•哈里斯是个有趣的作家,喜欢在小说里借古喻今”。这方面,《庞贝》里奴隶出身的暴发户安普里亚特斯是个好示例。他借钱买下一处豪华别墅,然后抵押这栋别墅,购得另一处房产,如此操作,俨然成为一位名下拥有多处高价房产的富豪。这位新贵“乾坤大挪移”的手法与次贷危机的爆发原因冥冥中有相似之处。
      哈里斯的作品总体完满,无可挑剔。这也使得影视改编者很难超越原作,或者说无论导演和演员如何发挥,始终都逃不脱原作的“五指山”,即使大导演罗曼•波兰斯基也不例外,电影《影子写手》收到最多的便是“水准之作”的评价。与其说电影很“波兰斯基”,也许说它很“罗伯特•哈里斯”更为恰当吧。
      
  •      最近很少有一本书能够像《影子写手》这样让我在上班挤地铁的路上还能笑出声来的了。英国人的幽默,在《僵尸肖恩》和《葬礼上的死亡》这一类的片子里面就早已领教,这次罗伯特·哈里斯则将这种幽默的民族灵魂(哦,ghost!)延续到底。且不管书中对于政治的影射——谁都知道这个前首相“亚当·朗”是谁的影子,对于书中无处不在的黑色幽默,就算是不了解英国政坛的种种大事的我,也能在里面读出些让人“哦~”的东西来。而最让我觉得亲切的是关于出版行业的种种暗讽,从名人传记的策划到宣传,从赶稿期到捉刀人法则——如果说《小世界》是对学术界的种种风流和伎俩做了个大展览,那么《影子写手》则对整个出版行业的种种可笑来了一场漂亮的讽刺剧。“全球出版界的盛事?”首席执行官说,“我有整间仓库都堆满了这种‘全球出版界的盛事’,但我不知为何,竟然不知道该如何脱身。”
      
       对此,捉刀人“我”的回答则显得一针见血:“单凭一个赫赫有名的名字,并不能卖出一本书。政治回忆录为何是出版界的黑洞,原因就在这儿。表面上的姓名可能会响声震人,然而所有人都晓得,一旦窥视进他们的内心世界,看见的无非是同一套陈腐老套的内容,有谁愿意为这花上二十五美元?”
      
       “让图书或者歌曲卖得动的因素,在于心灵。你得放进一些真心实意,从一无所有开始,最终当上管理一个国家的首相,有谁的故事能比这更触动心灵?”
      
       啊哈,我忍不住把这几段文字都手打出来了。工作四个星期,二十五万英镑(那可是将近三百万的人民币啊)?而且还可以和那个经常在电视上看到的前任首相大人促膝长谈?谁不爱这样的工作~所以哪怕前任捉刀人一命呜呼,“我”也忍不住接受了挑战。
      
       故事当然就是这么开始的。
      
       本山老师说,我不关心故事是怎么来的,我关心的是它怎么没的~在这个方面,这个叫做罗伯特·哈里斯的男人实在很有几把刷子。如果说在推理小说领域,迪弗是当之无愧的“过山车”之王(一波三折的迪弗式逆转啊,我的最爱!),那么这位哈里斯先生也实在是有和他同台打擂的实力。和迪弗的美式大片场景不同,哈里斯习惯在浅浅的幽默感的调调里峰回路转。当你跟着充满好奇的男主角下飞机进入那个看起来如此安静,以至于会憋死在里面的小岛的时候,你已经不知不觉落入哈里斯叙述的圈套之中。这个故事里面,似乎所有富丽堂皇的表象都那么不可信。那个曾经呼风唤雨如今禁闭幽居的前首相大人,有几分可信,几分虚伪?那两个分别以妻子和情人的身份随同的女人,高傲和强硬的手腕下面,又隐藏了多少说不出的秘密?而更荒诞的是,作为局外人的影子写手,一早醒来,却躺在不属于自己的女人身边……这样错综复杂的情节,在哈里斯的笔下却相当自然,从容不迫。哪怕是最紧张的当头,他也会忍不住插一句嘲讽。比如汽车穿过手举标语的人群,哈里斯就借司机之口说道,什么叫做和平抗议者?没有比他们更暴力的了。而自始至终的谎言和真实的交织,不仅仅是政坛人物的专利,哈里斯的女朋友,老板,经纪人,看似平凡的生活却处处隐藏着荒诞的黑色喜剧。谁是谁的ghost?或者,我们都有ghost要隐藏?
      
       不管怎么样,就好像结局所说的一样,生活,当然是要继续的。不管他是继续着ghost的生活,还是真正的成为了ghost——谁知道呢,想想僵尸肖恩,人和僵尸的生活,又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
      
      
      2009-11-16
      ps,整理blog整理出一个书评,好神奇- -
      
      
      
  •     日前,在柏林电影节上,因三十年前决堤的性欲而被软禁在瑞士庄园的罗曼·波兰斯基于千里外探银熊入囊中,喜获最佳导演奖,得奖影片就是《影子写手》。据说,影片后期是“波导”在囹圄内完成的。有趣的是,制片人登台领奖,对波兰斯基无法亲临,表示可惜,他代“波导”表示,就算能来也不会来,上次去电影节拿奖,结果蹲监狱了。
      
      照该片编剧、英国小说家罗伯特·哈里斯的说法,这部电影“非常波兰斯基”。哈里斯应该是指电影美学范畴的事,兴许,还是高明的广告词,弦外音是,这部电影是“波导”之集大成者,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其实,不妨如此理解:影片中因染指虐囚事件而焦头烂额的前英国首相亚当·朗让长期官司缠身的“波导”心有戚戚。这么多年,“波导”一直在逃亡和追捕中惶惶不可终日,“每当我感到快乐的时候,我的内心总是同时会产生一种不安的强烈感觉”,翻译成白话文,即“出来混,一定要还的”。那个虚构人物——亚当·朗——在自杀炸弹中血肉横飞,表面看来,是一起他杀惨案。影片似乎又在暗示,朗早已识别出了那刺客,然后,他径直朝他走出,伸出了手……或许,在波兰斯基看来,朗先生终于熬出了头,在困境中浴血,成功解脱,又不失体面,是一种幸运。而自己,“波导”顾影自怜(朗先生,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波兰斯基的影子),不胜唏嘘,甚至流落到了为450万美元的巨额保释金拍卖裸照的狼狈境地……
      
      人们也试图勾勒出另一个人的影子,即托尼·布莱尔,如假包换的前任英国首相。现代人的逆向思维能力超级发达,看到自传,就视同虚构;对自诩为虚构的,却格外当真。
      
      也难怪。在《影子写手》中,可以轻而易举地列出十处亚当·朗与布莱尔接轨的地方:一,都因与美国联袂发动反恐战争而民心尽失;二,都因刑事案件接受质询,甚至被指控战争罪;三,退休生活丰富,在美国巡回演讲,接受千万稿酬来撰写个人回忆录;四,与美国政府走的很近。当年,英国一黑客黑掉了工党的官网,将一张照片——美国总统布什怀抱一只长了个“布莱尔头”的哈巴狗——贴在了主页最显著地方;五,都出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70年代毕业于剑桥和牛津;六,都自称在早年间对政治不感冒;七,都自诩是因为爱情才入党从政;八,都娶了一个极具政治天赋与野心的女人,而她们,最后都甘愿退居幕后,垂帘听政;九,都是口若悬河的演讲天才;十,早年间都是文艺青年,朗先生钟情于戏剧,而布莱尔则酷爱摇滚音乐……,其含金量远超过纪实作品。然而,二人还是存在最大的不同,一个已经死了,一个还活着,这或许正是罗伯特·哈里斯对他的旧相识——布莱尔的寄语与祝福。早年的哈里斯还是布莱尔的忠实拥趸呢,后者的执政让前者伤透了心,《影子写手》不啻为哈里斯的复仇器械。
      
      桃色事件+政治映射,为这部电影的票房保驾护航。现在,我们明白了为何这次两位巨星伊万·麦格雷戈和皮尔斯·布鲁斯南的光芒竟有些黯淡了。凭这样精彩而热门的故事,多一个麦格雷戈,少一个布鲁斯南,已无伤大雅了。即便没有“波导”青睐,没有强奸案调味,没有转换成流动的影像,这样的故事也是非常彪悍的。实际上,它一开始就是以小说的形态面世,在欧美图书排行榜上所向披靡,其次,才进入波兰斯基的视野。上面的文字,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如流水般绕着实体边缘在打转。我本来是要写一篇图书评论,最终,却在谈电影八卦。理由再简单不过,一来,悬疑类作品的最大忌讳就是剧透,“见光死”,读者却还是希望试尝一下,谈八卦是最佳的平衡点;二来,所谓的八卦、绯闻,倒非完全无用,某些情况下,它们就是虚构作品的现场版,神髓暗合,情意互通。读书看电影,追求的可不就是这点滋味,快感兼暧昧,虚构联系实际,影影绰绰,光怪陆离。
      
      在媒体界摸爬滚打多年的哈里斯到底在小说《影子写手》里讲了个什么样的故事?简单点说,一个靠为过气明星捉刀写自传糊口的小人物,偶然的机会,得以为已经卸任的英国首相朗先生撰写自传,由此展开了对政坛迷局、政界大亨剥茧抽丝般的揭秘。从类型上来说,属于悬疑小说;从哲学来讲,属于身份认知;对上流社会的还原,满足了大众的偷窥心理;对上流人物的口诛笔伐,则迎合了大众的仇富心理。至于媒体和读者在布莱尔和朗之间的放纵想象,哈里斯没有应和,也未曾否认过,这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暗示。本质上,《影子写手》就是一个政治大八卦,密集地展现了八卦最严肃的一面。
      
      “影子”并非独指无名的捉刀手,字里行间,人影森森,鬼影也森森,每个人似乎都是别人的投射,都是一件松垮垮的衣服,随时都会垮下来。我们,谁又不是呢?
  •     罗伯特·哈里斯果然是你读完第一本他的书,马上就会去找其他的来读的那种作家,与“啊,我总算看过这本书了”的松口气的感觉大异其趣。我看第一章的时候,就觉得这个作家仿佛永远知道下一句该写什么,到第十五章,这种感觉丝毫没有减退——其人对文字操控的自如程度简直让人嫉妒。故事也是流畅无比——怪不得连波兰斯基那种对故事无比挑剔的老怪物都会对他赞誉有加!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c7629b0100g0re.html
      
      文 / 储劲松
      
      
        “请问你是哪位?”“我是你的鬼魂。”这是亚当·朗和影子写手“我”初次见面时的一场直率而尴尬的对话。影子写手的回答,一语道破其“枪手、捉刀人”的职业本质。一直读到这里,也即全书的五分之一章节处,我才慢慢进入这本书,进入罗伯特·哈里斯精心部署的一场悬念阴谋。
        的确,《影子写手》的叙事速度是缓慢的,在开始部分甚至有些拖沓,考验着读者的耐心。虚构英国首相亚当·朗,是20世纪下半叶英国在位时间最长也最具争议的首相。他因为发动了一场不受欢迎的反恐战争而被迫黯然离开政坛,他接受出版商奉上的巨额稿酬,躲到美国东海岸的玛莎葡萄园岛,撰写一部自己的生活和权势生涯回忆录。他自己写不出自传,于是雇佣影子写手麦卡拉当自传的捉刀人。在一步步接近亚当·朗内心的同时,麦卡拉也一点点发现了众多关于传主的秘密。而掌握他人的秘密是一种负担,掌握权势者的秘密,则为麦卡拉带来了杀身之祸。罗伯特·哈里斯的写作,像英国老绅士一样从容不迫,在《影子写手》里,他用了长达70页的篇幅交待故事的背景,其间,传主、影子写手、出版商的身影犬牙交错,若不细致梳理其间的人脉关系和故事的发展秩序,读者的脑子里将是一团糨糊。
        但是亚当·朗和他雇佣的第2任影子写手“我”见面之后,故事开始进入正题,一切随着“我”对亚当·朗人生的逐步挖掘而逐渐清晰起来。麦卡拉和“我”都是非常敬业的捉刀人,达到了“我即传主,传主即我”的“合一”境界。一个从炙手可热的权位上加速度坠落的人的魂附着在了他们身上,这给影子写手带来了巨大的刺激,也带来了巨大的不安。罗伯特·哈里继续玩着不疾不徐的绅士腔调,把影子写手和亚当·朗的故事,一句句地讲下去。正如《每日电讯报》对罗伯特·哈里斯的评价:“罗伯特·哈里斯是英国首屈一指的惊险小说家。”《影子写手》的情节,充满悬疑、惊悚、暴力、血腥,但这些并不是全部,它的真正引人注目的部分,应当是其中的推理成分。它的一连串情节,是由一个个推理贯通的。读者则自动成为一个侦探,与“我”一起,破解着一个个悬案。
       因为传主的显赫的身分地位,和常人不可能经历的那些处于权势高峰的体验,《影子写手》的情节,对于绝大多数颇具好奇心的读者而言,当然很具诱惑力。但情节只是皮肉,“影子写手”才是骨骼。我是说,罗伯特·哈里斯在这部书里,借助亚当·朗的传奇人生,真正想表达的,是影子写手这一职业的不幸。
        “作者需要这样的捉刀人:永远不会威胁到自己;只会倾听自己的话,理解自己一举一动的用意。”“捉刀人必须要忍受默默无名。”在《影子写手》每一章节的前面,罗伯特·哈里斯均引一段安德鲁·克罗夫茨《捉刀写作》里的话,来标示和强调影子写手从业者的心酸。他们是传主的鬼魂,依附在传主身上,即使写得惊世著作,却连名字也不能在书上留下。他们体验着传主的人生,快乐、成功与他们无关,而苦恼、阴影等则渗透进了他们的血液。他们虽然拿着高额的报酬,活得却不人不鬼。
  •     
      《影子写手》荣膺了2008年国际惊险小说大奖(ITW Thriller Award)之最佳长篇小说奖,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成立于2004年的国际惊险小说家协会,聚集了当今世界最为畅销的惊险小说家。该奖项是惊险小说领域的头一个专门奖项。《影子写手》能摘得这个大奖,说明了它是一部当之无愧的惊险小说佳作。
      
      看惊险小说最忌讳透露情节。即便泄露出一点点线索,也是对阅读乐趣的残忍剥夺。
      
      当我一翻看书页,就忍不住一看到底。看毕全书,只感到心满意足。和罗伯特·哈里斯的其他作品一样,《影子写手》几乎是一部挑不出瑕疵的作品,唯一的缺点,大概就是读得不够尽兴。如果故事规模再大一些,让快感保持再久一点,那么就更好了。
  •     【请关注未来将会出版的简体中文版以及由罗曼·波兰斯基执导、尼古拉斯·凯奇和皮尔斯·布鲁斯南联袂主演的同名电影】
      
      捉刀人守则:
      
      
      在捉刀写作提供的种种好处之中,最大的好处就是你有机会碰到那些你感兴趣的人士。
      
      对所写题材一知半解的捉刀人,将能够像普通的读者那么地提问,于是会开拓该书潜在的读者群,达到更为宽广的受众面。
      
      假如你的个性扭扭捏捏,或者发觉自己难以让他人进入轻松和自信的状态,那么捉刀人的行业也许不适合你。
      
      捉刀人还会受到出版商的压力,他们会要求捉刀人挖掘富有争议性的材料,那样出版商就能借此兜售图书连载的版权,并在出版时博得公众的注意。
      
      对于捉刀人而言,让服务对象感觉在他(她)的陪伴下十分的舒适,这点是至关重要的。
      
      经常都会碰到——特别是如果你在帮助客户撰写回忆录或者自传——这些“作者”在诉说故事时蹦出眼泪……遇到这些情形,你的任务就是递上几张纸巾,保持安静,然后继续记录。
      
      作者经常都是忙人一个,难以牢牢掌控;有时他们心情变化无常。出版商从而要依靠捉刀人让出版的进程变得尽可能的顺利。
      
      如果他们向你撒谎,怎么办?“撒谎”可能是一个过于强烈的词。我们中的多数人都会修饰自己的记忆,以配合我们想展现给世人看的自身形象。
      
      在未做任何调查、光倾听客户的一面之词的情况下,完全有可能为他写作一本传记,但额外的调查研究常常会提供更加丰富的材料和关于叙述的好点子。
      
      偶尔,客户会告诉捉刀人一些与之前所述情况或者捉刀人早已知道的情况不符的话。假如发生了这种事,一定要立即提出异议。
      
      捉刀人不得将自己代为创作的书作为抒发自己关于任何事务的观点的平台。
      
      因为我对捉刀人这一职业有着满腔的热情,所以我或许给你留下了以下印象:靠捉刀写作来谋生很容易。假如是这样,那么我应该用一点警告来稍稍修正下自己的陈述。
      
      作者需要这样的捉刀人:永远不会威胁到自己;只会倾听自己的话,理解自己一举一动的用意。
      
      自己的名字没有被印在书上,或者未收到新书发布会的邀请,假如你为此而感到心烦意乱,那么,总的来说你会度过一段悲戚戚的捉刀人生涯。
      
      捉刀人必须要忍受默默无名。
      
      【以上内容选自《影子写手》中文简体本,版权归出版社所有,特申明】
      
      
      
      
      
  •   嗯? 你很应该读艾柯嘛~
  •   小不,你这是在做广告吗?…
  •   哈哈哈,你是指国际惊悚作家协会吗?还是说这部小说?如果说的是前者,那你误会了,我的潜台词是:这个协会目前还没什么公信力,奖项遴选的方式也不清不楚,最近很多小说都在封面上打上获得该协会奖项的宣传,读者在选购书本时,要冷静对待这个宣传......。
  •   ……这书评来的诡异
  •   这么好玩啊~ 我有了要看的兴趣
  •   没这么快啦。估计还要等两三个月才有R5
  •   打滚,为毛啊为毛……
  •   该片现在上映国家还不多,银幕数也不多,0day组织也无能为力。
  •   为啥呢,难道影片拍的不好,不够热?现在英国不是正大选咩
  •   有人解释说,这部电影的发行公司Summit Entertainment是小公司,在全美上映时,银幕数最多的时候也不过819块,近期又降到了445块。
    当然你也可以阴谋论地揣测,是不是中情局不希望太多人看到这部片子哦?
  •   像《诸神之战》,上映以来全美的银幕数都是在3000块以上。《影子写手》一直没能进入北美票房Top10,都是因为银幕数太少,吃大亏。
  •   悲剧……
  •   昨天刚看了电影 确实很幽默啊 也是一如既往的波兰斯基的阴郁 加上他之前的被捕事件 显得特别喜感和意味深长
  •   二十五万英镑
    ——美元
  •   書裡是dollars,朋友
    chapter two: ...and who wants to pay twenty-five dollars for that?
    anyway, it's not a big issue
  •   刚看完这部电影。有空找书来读读。
  •   "朗早已识别出了那刺客,然后,他径直朝他走出,伸出了手……或许,在波兰斯基看来,朗先生终于熬出了头,在困境中浴血,成功解脱,又不失体面,是一种幸运。"
  •   可惜啊,《庞贝》电影项目因为资金关系下马了!
  •   这厮写的古罗马更好看
  •   《庞贝》改成迷你剧了!
  •   结局出人意料,一部精彩的惊险小说。
  •   这么说的,很难不让人认为是书托吧?
  •   楼上井绳了吧
  •   文泽尔发明的标准吹捧格式,我觉得跟写论文一样无聊,特别是还强调什么诡计布局……
    悬疑性固然是类型小说吸引读者的元素之一,但像我这种喜欢好词好句的读者,对99%的解密小说都没有爱。
    这本是今年少数几本从头到尾看完的,吸引我的不是故事性也不是什么装帧,作者讲了个不闷也不用费脑的故事,译者畅快伶俐地把它复述出来了,如此而以!
  •   好词好句那就去看《搏击俱乐部》吧。。。
  •   早百年的老古董了,已经不时髦了,该说看Chuck Palahniuk的Choke,好词好句更多不算,又比较生活化,还不反党反社会,多好!
  •   躲不开的《影子写手》啊……友邻信息里现在大部分都在发表同影写有关的话题
  •   睡了12个小时,就看到你的这篇测评了,真好
    Robert Harris截至目前一共出版了7部小说。
  •   现在的小说,不宣传看来是不行的!!
  •   以这本书的内容放到严肃文学里也是当之无愧的?
  •   主要是因為,它的英文原著已經寫得太簡單了。。。
  •   原来中文版名叫《影子写手》,知道了。
  •   未来将会出版?啥时候?
  •   明年吧。
  •   这个?
    http://www.douban.com/subject/3767540/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