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他走過13歲

出版社: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楊俐容 著  页数:220  

内容概要

  陪他走過13歲——給孩子一次叛逆的機會  青春期為什麼愛叛逆?  親子教育專家楊俐容帶你一探青少年的內心世界,  那些看似難以理解的行為,背後都隱藏著重要訊息。  原來孩子「叛逆有理」,只是你還沒發現。  「不要期待孩子擁有平順的青春期,碰到危急、急難,父母一定要出手;但險而不危,只要陪伴和支持,不出手比較好。」  青春期是人生中最狂飆的一段時期,而當青少年的父母更像是如履薄冰;明知道應該放手讓孩子走自己的路,卻又害怕他跌得頭破血流。在鬆與緊之間,進退兩難。  其實,不只孩子在這段時間經歷生理和心理的轉變,父母也需要時間來調適心態、轉換角色。如果親子雙方能試著理解彼此的感受,彈性空間就會多一些,衝突也會少一些。  親子教育專家楊俐容從心理學的脈絡,一一解析青少年種種令父母不安、疑惑的叛逆行為。她根據多年的諮詢經驗,提出具體的建議;也分享自己和兩個女兒的故事,即使專業如她,面對孩子還是會有不知所措的時候。  她從母親身上體認到,教養孩子最重要的是「態度」,而不是「技術」。對於青春期的叛逆,她鼓勵父母「面對它,接受它,然後放下它。」改變心態,以同理心來理解孩子,在該出手的時候給予協助,其他的就放手讓他自己闖蕩吧。

作者简介

  楊俐容  台大心理系碩士,熱愛兒童、鍾情心理學,對於年輕時「讓世界更美好」的理想始終無法忘懷。有一對獨特可愛的父母,一個字認為是天作之合的配偶,兩位個性鮮明的寶貝女兒。從事過兒童、青少年、婚姻諮商工作,目前致力於社區營造、國小學童EQ教育、普羅大眾心理學教育工作,同時是《親子天下》月刊「家有青少年」專欄作家。  專長領域為:團體帶領、親職教育、情緒管理、兒童青少年發展、人際溝通相關課程、(包含兩性關係)。現任台北市八頭里仁協會副理事長、親職教育講師。父母成長團體專業帶領者,著有《情緒教養,從家庭開始》、《提升親子EQ三部曲》、《我是EQ高手》、《我真的很不錯》、《EQ家庭》,譯有《皮亞傑》。

书籍目录

Part 1 狂飆的青春期青春期為什麼愛叛逆?建立自信與自尊的關鍵期青少年的生涯初探青少年的同儕關係最小干預原則誰家少年不春風能談心,才能談性Part 2 從教練到顧問放下身段,親子更麻吉剛剛好的陪伴父母也要轉型找到溝通的中間路線 給權力只是自律的開端放手讓孩子自我管理教出負責任的青少年Part 3 找回孩子的學習熱情4支柱激發學習動力陪他度過13歲的學習挑戰看見孩子的光點破除迷思,搶救學習動機親師正向溝通五招如何處理老師不當的對待情緒教育推手楊俐容──高EQ家庭的祕密

章节摘录

  兒童情緒教育推手 楊俐容——高EQ家庭的祕密  /江美滿  為什麼有些孩子情緒比較穩定?除了愛與支持,家長的心態應該如何調整? 楊俐容分享祖孫三代的教養絕招。  「我覺得它中間鼓鼓的,好像烏龜,」一位嬌小的女同學在箱子裡摸了半天之後說;換男同學上場,他很有把握,「粗粗長長的腳,一定是大象」;輪到高瘦的女生,「是老鼠吧?兩個圓圓的耳朵。」大夥兒聽到三人三個答案,忍不住大笑,更好奇箱子裡到底是什麼東西。 這是楊俐容的「情緒教育」訓練課程。這群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的同學將於今年暑假遠赴雅加達華文學校帶領「情緒教育營隊」。楊俐容親身示範教學,教導學生如何帶課,同時也讓學生上了一門精采的情緒教育課程。  十年來,類似的「情緒教育」課程,楊俐容已在北台灣為教師和家長講授過近千場,並於近四十所小學推展EQ教育課程活動,受惠學童超過五萬名。台大心理學研究所畢業的楊俐容,從事EQ推廣教育已經十五年,從學術專業走入社區服務,以民間的力量,與勇源教育發展基金會合作完成了整套的情緒教育課程,出版了四本書,成為台灣最重要的兒童情緒教育推手。  楊俐容希望透過「驚奇箱」讓學生體會,人很容易以偏概全。她認為教育就是要引發孩子的驚奇,讓他產生問號,再和孩子一起探索,發出驚歎號。「在問號和驚歎號中,教育就會成功,」楊俐容十分篤定。  母親的影響  楊俐容曾隨擔任教職的先生遠赴日本京都及英國愛丁堡研究,客居異國期間,她看到社區營造的重要,因而萌生投入社區工作的想法。一九九五年,她和先生及幾位好友成立「台北市八頭里仁協會」,成功的搶救了破敗的北投溫泉公共浴場,將它打造成北投溫泉博物館。  創辦協會的楊俐容認為除了硬體的營造之外,「一個美好的社區,必須能支持每一個成員生命成長所需。」因此,相對弱勢的兒童、青少年及婦女,成為她最先關照的對象。透過帶讀書會、諮商團體,與培訓媽媽志工,楊俐容走出學術圈,一步一腳印的推動家庭親職與EQ教育。許多人好奇為什麼楊俐容沒有選擇學術而走向實踐,楊俐容認為,她的母親讓她看到家庭教育的可能性與影響,也讓她願意將心理學的專業,轉化為得以幫助更多人的親職教育志業。  心理學碩士的楊俐容,形容她的母親才是她心理學的啟蒙老師。「媽媽影響我很大,常常製造許多驚奇,」楊俐容說。楊媽媽曾是南部廣播界名人,雖非心理系出身,卻對「兒童發展」有高度的興趣。楊俐容記得母親非常愛看書,更因製作主持節目需要,蒐集許多資料,經常對他們三兄妹做心理測驗,解釋他們的選擇呈現的個性,同時讓他們領會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特質。  楊媽媽還製作「家庭記事本」,留下孩子的掌印、腳印,以及成長紀事。有一回小楊俐容因為好奇弄壞了爸爸的鋼筆,在「家庭記事本」上留下懺悔的字句,楊媽媽回應:「俐容就是這麼可愛,勇於認錯也是一項美德。爸媽不會生氣的,因為你不是故意的。」楊俐容認為媽媽的做法,呼應了心理分析大師溫尼考特(D. W. Winnicott)定義中的好母親,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讓孩子免除罪惡感的負擔」。  醫生世家出身的楊俐容,大學順理成章上了台大藥學系。大二時,有次和同學在實驗室等待自製的「阿斯匹靈」出爐,她發現同學兩眼發亮、充滿期待,而自己完全無動於衷。她知道自己的熱情在「人」,而非「物」,所以決定從藥學系降轉當時並非顯學的心理系。雖然父親寫了封信給她,擔心她的決定「將會毀了自己一生」,但楊媽媽卻給予她完全的信任與支持,因為「只要肯投入,就不怕沒出路」。  @@@@  態度決定教養  媽媽對楊俐容的信任,讓楊俐容對女兒也能寬容以待。楊俐容有兩個寶貝女兒,個性南轅北轍。大女兒從小活動量適中、規律性高,該睡就睡、該醒即醒,帶起來非常順手;有過動傾向的小女兒卻像顆永備電池,不管多累,充一下電就生龍活虎。為了消耗小女兒驚人的體力,他們一家經常造訪桃園國際機場。爸爸會陪著小女兒從出境大廳這頭走到那頭,再走回來。至於大女兒就由楊俐容陪伴,在機場書店度過親子共讀的美好時光。  這樣的成長歷程讓兩位女兒各自發展出獨特鮮明的特質,歡歡喜喜做自己,也能欣賞別人和自己的不同。在機場書店和媽媽共讀的大女兒品臻,如今克紹箕裘,成為媽媽的學妹,今年九月也要就讀台大心理研究所。 楊俐容也用身教營造EQ家庭。大女兒品臻舉例:「我和妹妹吵架,除非很嚴重,她不會罵人,也不會判斷孰是孰非。她會安撫我們的情緒,並且要我們自己去面對問題。」  楊媽媽很會營造家庭氛圍,曾帶著楊俐容做甜甜圈;成為媽媽的楊俐容因為小女兒品諭熱愛《紅樓夢》與烹調,也曾陪她到市場找尋食材,煮出美味的「油炸螃蟹小餃子」。楊媽媽年輕時,經常吆喝全家去爬山野餐。如今在楊俐容家,只要有人喊一聲,上山走走,全家人就會上陽明山踏青,誰也捨不得落單呢!  業餘心理學家楊媽媽,以孩子為中心的教養方式,讓楊俐容深刻體會教養孩子最重要的是「態度」,而不是「技術」。品臻印證了楊俐容的教養態度,「她尊重我們的選擇,而且完全支持和信任,卻沒忘記在我們碰到困難時,陪伴我們。」品臻也推崇媽媽的教養方式,「她讓我們知道她很愛我們,愛的感覺很抽象,很難講,也不是一個星期給你多少錢,或什麼,而是一種態度,很humanistic(人性的)。」  楊俐容強調,「真正的人本,是站在『孩子怎麼長大的歷程』來看。大人一方面要放手,讓孩子去跌去撞;另一方面要陪伴孩子,幫他度過難關。對孩子來說,這樣的經驗絕對是最珍貴的養分。」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