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臉書效應

出版时间:2011-3  出版社: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大衛.柯克派崔克(David Kirkpatrick)  页数:320  译者:李芳齡  
Tag标签:无  

前言

  每天花二百三十億分鐘上臉書  一開始,我對臉書網站所知不多,直到二○○六年夏末,一名公關人員打電話問我是否願意跟祖克柏見面,我覺得這應該很有趣,便答應了。身為《財星》(Fortune)雜誌科技業資深編輯暨主筆,我經常跟各類科技公司的領導人會面,但在曼哈頓中城的義大利餐廳見到年僅二十二歲的祖克柏,我一時間難以接受眼前這位年輕人就是一家重要性快速增長的科技公司的執行長。祖克柏穿著牛仔褲和一件T恤,T恤上繪著一隻佇足樹枝的小鳥,他看起來委實年輕得令人難以置信!接著,他開口說話,口氣和語詞都很嚴肅:「我們的目的並不是要增加人們停留在這個網站的時間,而是要幫助他們在此有好的體驗,並且從中獲得最大效益。」  我愈聽愈覺得他跟我經常相談的那些年紀較大的企業執行長和創業家很像,於是,我告訴他,我覺得他看起來像是天生的企業執行長。在我看來,這是個恭維,我通常不隨便恭維,但他卻覺得這是個侮辱,臉皺成一團,露出嫌惡的表情,幾分鐘後說道:「我從來沒想過要經營公司,對我而言,一個事業只不過是達到目的的一種好工具。」不過,接下來的整個訪談過程中,他不斷說出只有那些有遠見的企業領導人才說得出的話。從那一刻起,我就相信,臉書的重要性將會擴增。那次會面後,我在專欄裡寫了一篇文章,標題是:「臉書何以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接下來幾年,我在《財星》雜誌上對這家公司有更深入的報導,祖克柏邀請我獨家撰寫一篇文章,敘述他的公司如何轉型成其他應用軟體的平台,這消息開始改變外界對臉書網站的看法。到了二○○七年底,我已經開始相信,臉書將成為世上最重要的公司之一,果真如此,應該有人為它寫本書。  現在,位於加州帕羅奧圖(Palo Alto)的Facebook公司有員工兩千人,二○一○年的總營收超過十億美元,二十六歲的祖克柏仍擔任執行長,拜意志堅定、策略穎悟力高及相當的運氣所賜,他對公司的財務與經營管理保持絕對的掌控。實際上,不斷有買家出高價,但祖克柏看重的是「完成工作、達到目的」及促使更多人使用臉書,而不是賺錢。在保持公司的獨立性下,他對公司灌注了自己的創意、個性與價值觀。  無關緊要,但促進親近熟悉?  打從在學校宿舍設站伊始,臉書就一直維持著簡單、乾淨、整齊的外觀。祖克柏向來對優雅簡潔的介面設計感興趣,他在自己的臉書專頁上的個人資料中列出如下興趣:「開放、破規、革命、資訊交流、極簡風格、創作、擺脫對一切無關緊要事物的欲望」。不過,儘管創辦人偏好極簡風格,臉書網站非但不「小」,反而有「過量」傾向,它的會員每個月在此網站上張貼高達三百億則的資訊內容,包括網路連結、新故事、相片等。截至目前為止,臉書是網路上最大的相片分享網站,每個月新張貼的相片超過三十億張,更別提難以計數的小通告、重大宣布、政治主張、生日祝賀、調情、邀請、羞辱、俏皮話、差勁的玩笑,當然還有「戳」。在臉書網站上,還有大量恐怕是「無關緊要」的東西。  儘管臉書已經變成一項流行的通訊交流工具,但實際上,它從未意圖取代面對面的溝通交流,祖克柏及其同仁對這個網站的構思與設計,向來是明確希望它成為促進網站會員與真實世界朋友關係的一項工具,只不過,許多人並不是這樣使用臉書。這是臉書和其他社交網站的一大差異,而這也為該公司每次異動構成了一些特殊的挑戰。  最常感受到臉書效應的是小群組內部的日常生活領域,它可以使通訊交流變得更有效率,培養熟悉感,促進親近。舉例而言,你的朋友會從你的最新動態得知你稍後將去購物商場,你並未發送此訊息給他們,是臉書的軟體發送的,這些朋友說將在購物商場跟你碰面,而他們真的現身。  臉書的原始設計是希望建立一條更佳途徑,讓真實世界裡原本相識的人彼此交流。當人們以這種方式使用臉書時,可以產生強大的情感作用。這是以真實世界個人關係為基礎的新類型溝通工具,能夠促成全新類型的人際互動,這可能導致快樂或痛苦,但無可否認的是,它影響了使用者的生活,科技趨勢觀察家暨投資者艾絲特.戴森(Esther Dyson)說:「臉書是第一個為一群人而設的平台。」  還有其他幾項因素使得臉書不同於之前的網路事業。首先,不論在理念或實務上,臉書網站都是以真實身分為基礎。不論是二○○四年二月於哈佛大學推出服務時的「名冊」網站(Thefacebook.com,臉書公司的前身),或是現在的臉書,始終存在的一個重要元素是以真實的自我現身。在臉書上,他人藉由檢視你的朋友清單來確知你是否就是你所敘述的這個人;換言之,實際上是朋友驗證了你的身分,為了啟動這個傳送通告的驗證流程,你必須使用真實姓名。  以真實身分現身的另一項重要作用是保護隱私,並讓用戶有控管權。雖然,這種作用未必能夠完全發揮。長期擔任臉書網站隱私總監、但為競選加州檢察長(後來於初選中落敗)而在二○○九年辭職的凱利(Chris Kelly)指出:「以真實身分呈現,並有朋友作為驗證流程,是安全性的關鍵。在網路上,可信度的建立仰賴為人所知的固定身分。」若你對於網路上的通訊對象有疑問,那就代表你的隱私有風險。  打從一開始,隱私就一直是臉書用戶的一大疑慮,他們常覺得並未受到充分的隱私保護。大體而言,臉書化解了這些爭議,不過,不僅臉書用戶很關切,祖克柏也很關切,他知道,臉書的長期成敗恐怕將取決於它能否妥善保護使用者的隱私。該公司在二○一○年決定簡化及改善控管機制,以便讓使用者決定誰能看到他們的個人資訊。  臉書效應將引發的社會變化,未必都將是正面的變化。我們的生活愈來愈公開,這代表什麼意涵?我們將變成一個愛自我表現、愛裸露的世界嗎?許多人認為,臉書只不過在頌揚個人生活中的芝麻綠豆細節,不是溝通工具。也有人疑問,當一個人的行動、甚至其思想不斷受到朋友的詳細檢視時,這會如何影響他的成長與改變能力?會不會導致他更從俗?天天流連臉書的年輕人,會不會失去辨識及體驗真實世界變化與刺激的能力?我們會不會在獲取資訊方面變得過於仰賴朋友?臉書是否導致我們的資訊負荷過多?我們會不會因此變得更加蒙昧無知?  臉書上所謂的「朋友」,實際上是什麼?平均而言,每個臉書用戶約有一百三十個朋友,你真的像許多用戶那樣,擁有五百個朋友嗎?臉書的朋友上限是五千個,你真能擁有那麼多朋友嗎?臉書可能使某些人對友誼產生錯誤的認知,一段時日之後,導致孤獨感上升。截至目前為止,沒有資料可研判此問題的普遍程度,不過,伴隨我們的持續使用電子媒體,未來這個問題必將是普遍的疑慮。  世人共通的文化體驗  有一次,我和祖克柏坐在離臉書公司總部兩、三公里的一家法式小飯館,我問他,當他創立「名冊」網站」時,他認為自己在做什麼,還有,這些年來他的想法如何改變。他的回答全跟「透明化」有關,這跟他本人的十足坦率很相稱。  「想像一下你是個大學生,你的所有時間都在研讀理論,對吧?因此,你以理論角度來思考,很理想主義,很自由主義,你的周遭有很多這類價值觀,認為這世界應該由人治理。類似的價值觀影響了我,臉書主要就是朝向實踐這類價值觀。  「我的哈佛室友莫斯柯夫茲、休斯(Chris Hughes)和我經常跟一起上電腦課的其他人閒聊,談到若是能為這世界增加透明化和取得與分享資訊的管道,必定能大大改變世界。但我們根本沒想到自己會參與其中……,我們只是一群大學生嘛。」接著,他敘述「名冊」創立後的情形:「漸漸地,『噢,有更多學校想要這個』,『好,更多類型的人想要這個』,……,它就這樣不斷地擴展,令我們驚訝不已。  「然後,有一天,我們想到,我們可以領頭做這件事,把它往前推……。原本,我和我這群沒有實際經驗的朋友只不過是在大學裡高談闊論,談到透明化將如何改變世界的運作方式和機構的治理方式,但我們突然想到:『嘿,搞不好其他人並未實際推動此事,也許得由我們來推動,也許我們不該放棄。』」說到這裡,他笑了起來。  祖克柏絕非順民,臉書源起於他不滿哈佛大學不願意建立線上版的學校成員名冊,他所創建的網站把個人變成了當權者,這個網站的服務以人的概況和行動為核心內容,擺脫習俗舊制,把權力賦予他人。  臉書把世界連結起來,它已變成世人,尤其是年輕人,共通的一種文化體驗。儘管它源於一個十九歲大學生的小計畫,但如今,它已變成一座強大的科技動力站,對現代公眾及私人領域的生活產生空前影響。臉書的會員跨越世代、地區、語言和階級,事實上,它可能是有史以來成長最快速的公司,在智利、挪威等國家,它的規模甚至比在美國還要大。臉書改變了人的溝通交流與互動方式,改變了行銷者銷售產品的方式,改變了政府與民眾接觸的方式,甚至改變了公司的營運方式。它改變了政治上積極行動的特性,在某些國家,它開始影響民主的過程。臉書已不再只是大學生玩的東西。  若你使用網路,你愈來愈可能加入臉書使用者的行列,它是造訪人次僅次於Google的第二大網站,截至二○一○年十一月,它的會員數已超過六億,在全球使用網際網路的二十億人當中,有超過30%的人現在經常使用臉書。臉書在二○○五年秋季推出高中版,在二○○六年秋季開放給所有網路使用者申請入會,現在,全球各地的用戶每天約花兩百三十億分鐘在臉書上,大多數用戶每天花數小時。臉書現在繼續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成長,會員數成長率大約是每個月5%,若以目前的速度穩定成長,到了二○一三年底,全球所有網民都將成為臉書使用者。  當然,這是永遠不可能發生的事。不過,臉書現在已有七十五種語言版本,大約75%的活躍用戶居住美國以外地區。根據「臉書全球監測」(Facebook Global Monitor)估計,約一億四千三百萬美國人是臉書的活躍使用者,相當於美國總人口的46.8%,但加拿大總人口中的臉書使用者比例更高,達到50.5%。臉書用戶最多的仍然是美國,接下來的前十個國家依序是印尼、英國、土耳其、法國、菲律賓、義大利、加拿大、墨西哥、印度、和德國。「臉書全球監測」統計,從二○一○年十一月往前推的那一年間,用戶數成長最快速的十個國家是羅馬尼亞、南韓、匈牙利、泰國、烏克蘭、多明尼加共和國、拉脫維亞、伊拉克、巴西和厄瓜多爾。  跟其他網站或科技業不同的是,臉書以人為核心,它是一個讓人生活更豐富的平台。在全球資訊網問世的早年,人們有時會說,每個人最終將有自己的網頁,如今,這個預言實現了,不過,這些網頁隸屬於臉書,而且臉書使這些網頁相互連結,讓我們能夠做全新的事。  但是,這種規模、成長速度和社會滲透程度,引發了複雜的社會、政治、管制與政策問題。臉書將如何改變使用者的真實世界互動?高壓統治的政府會回應這種新形式的人民賦權嗎?這個全新的通訊交流方式有數億人使用,但卻完全由一家公司掌控,我們有什麼感覺?我們把這麼多個人資訊信託給一個商業組織,我們的自由是否承受風險呢?   推薦序  臉書浪潮  ──徐重仁 7-11總經理  今年年初的重大國際新聞中,最受矚目的就是突尼西亞與埃及獨裁政權的相繼倒台。促成這兩次革命的成功,其背後的推手,竟是來自新科技時代的「臉書」。由於透過年輕人熟悉的臉書工具串聯下,快速集結民眾力量,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讓革命成功,這樣的結果,可能是過去各國從事民主運動者無法想像的局面。  成立不過六年,「臉書」在全球已超過六億的使用者,且還在持續成長,創辦者祖克柏格,2004年在哈佛大學與同好從畢業紀念冊以臉認人的模式,創立這個全球最大的社群網站,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讓全球各地的人們,能夠在虛擬世界中,分享、傳遞訊息,享受一種人人平等的自由空間。  這本書所介紹的,就是祖克柏格在創立臉書過程的詳細故事,他與同學從年輕人的創意、趣味出發,顛覆傳統思維的操作模式,以獨特的社群經營方式而廣受年輕人歡迎,終於以滾雪球似的愈滾愈大,而掀起了全球性的網路運動。  近兩三年,我也在國外的許多報導上感受到這股熱潮,所以直覺認為這對企業與消費者的溝通,將會是一個很重要的管道與工具,所以2009年10月,7-ELEVEn也正式利用臉書與消費者開始互動,約莫兩個月就擁有13萬粉絲數,迄今也達到111萬的粉絲數,成為台灣擁有最多粉絲的團體。  而7-ELEVEn的臉書經營,基於希望提昇與網友的互動與好感度,所以在互動的過程中,就加入許多的創新趣味活動,甚至加入門市商品的推廣,在過程中都受到網友熱烈的響應,也應證臉書力量的強大及它與網友生活習慣的緊密相連。  我個人也在半年前加入了臉書使用的行列,雖然不方便大肆經營,但也從與他人的串聯中,觀察到年輕一代的行為模式與思想,在網路世界中的自在無壓力,快速即時的關心與連結,拉進彼此距離的效果,從商業的角度來說,確有其深入經營的價值。  雖然我無法預測「臉書」的未來發展會如何,但「臉書」的熱潮仍在持續的進行,在各面向的運用上,想必只會更加靈活與多樣化,而它所帶給世人的影響,若能保留其單純的成立初衷—以人為出發點的連結,或許它會是一股正面的傳聲力量,持續伴隨網民在網路世界中自我組織,享受追求開放與公平自由的氣息!  推薦序  Facebook 與網路的真實化  ──林之晨 (Mr. Jamie) appWorks Ventures之初創投創辦人暨合夥人  我和Facebook 的第一類接觸,是在2004年的秋天,也就是剛搬到紐約,開始在 NYU Stern 攻取 MBA 學位的那年。開學沒多久,收件夾出現了一封請加入 NYU Facebook 的邀請函,心中懷著「啊!這就是美國人的 PTT 吧!」一般的想法,便去註冊了帳號。  可惜進去之後才發現當時只有半歲大“The Facebook”在 NYU 還不是頂受歡迎,我的 MBA 同學幾乎沒有人在上面,搜尋 Stern 則盡是一堆大學部的小鬼頭。沒有人能加好友,一個社群服務就沒什麼好玩的,但又怕亂加小學妹被冠上研究所之狼之類的奇怪頭銜,於是這個帳號也就只能暫時這樣擱著。  有趣的是我 96 年進台大,剛好目睹 PTT 97 年開始的起飛過程,04 年進 Stern,也剛好趕上 Facebook 隔年秋天開學後,在全美大學橫掃千軍的景象。到了 06 年初我和幾個 MBA 同學組團隊準備要創業,MySpace 已經成為社交網路的代名詞,而 Facebook 則已經是全美學生必用的人際服務。  很多人以為 Facebook 不就只是另一個社群網站,但如果你真的這樣想那可就錯得離譜。Facebook 和之前的社群最大的不同,是「真實性」。人們在 Facebook 上,使用的是真正的姓名,交往的是真實的朋友。這可是網路普及 20 年來第一次發生的事情。在過去,網路上的使用者被稱為「網友」,因為每個人都冠著一個用英文和數字組成的代號,大多時候你不知道這些人是誰,也不知道能不能信任他們說的每一句話。  Facebook 出現以後,這件事情完全被扭轉了過來。人們開始用真實身分在網路上發言,你可以查到這個人的身家背景、社交圈子、甚至是共同的朋友。於是,網路上的資訊不再是來自匿名人士的小道消息,你完全可以從發言人的身分,輕易的評估這些資訊的可信度。也就是說,Facebook 讓網路和真實社會,首次變得非常一致。  另一方面,Facebook 的興起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意義,那就是電腦發展了 70 年之後,第一次這麼大規模的了解了人類的社交關係。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步,因為從今天起,所有的網站、所有的應用、所有的軟體,都可以透過這些社交資料,來提供給我們更好的服務。還在考慮要不要登入一個網站嗎?如果它跟你說你的好友已經有 15 個人加入了呢?不知道附近哪一家餐廳好吃嗎?打開智慧手機看看最多朋友推薦的美食如何?  所以,當你在看這本 Facebook Effect 的時候,我希望你記住上面這兩件事情 -- 一個是電腦史上,一個是網路史上,兩個最大的躍進。而帶來這樣大規模改變的人,就是 Mark Zuckerberg 和他的 Facebook 團隊。你將會看到他們是如何的從摸索中,找出這樣的方向。你也會從他們的軌跡中,感受到這個世界還會如何的被他們顛覆。  各位,歡迎來到一個嶄新的未來,一個網路與真實不再有差距的未來,一個Facebook 效應充滿著我們四周的未來。你必須要深入了解 Facebook,因為你的生活已經在被它改變。  推薦序  已經很久沒有熬夜看書到天亮了!   剛看到這本書的時候,覺得應該是一般趕熱潮,對趨勢開馬後炮的書,兼又本身背景對於網路創業圈的認識、對 facebook 「外在」歷史的了解、加上看過「社群網站」這部電影,總覺得應該不會有太多火花吧?不過在忍不住通宵把這本書看完後,深深從這裡面得到許多啟發,獲益良多。如果你是 facebook 的用戶,這本書告訴你很多 facebook 背後發人省思的故事;如果你是媒體與行銷從業人員,這本書可以讓你更認識 facebook 驚人影響力背後的來由;如果你本身就是網路產業的一員,那你更應該仔細讀讀這本書!  一如 facebook 本身的簡潔,如果再用什麼華麗的辭藻來推薦這本書,就太多餘了,看了它吧!   「現在,你知道你廝鬥的對象是誰了!」  ──cacaFly技術長 Anderson  推薦序  本書前半部敘述facebook成長,作者抽絲剝繭追蹤調查每一個轉捩點,後半部則暢談各種創新、效應及願景,不管是在政治(數位民主)、社會 (重新定義新聞)或商業(禮物經濟)層面,facebook都已產生巨大影響。當我讀到它打算主宰人類世界通訊環境的瘋狂概念,不禁令人讚嘆,因為這不是未來,這是現在。以我自身經驗來說,相較於網路社群經營的多次失敗,facebook帶來的成效卻是太輕而易舉,一年左右集結超過1萬名網友加入「網站企劃」社群,始料而未及。Facebook效應正全面性地橫掃人類文明,豈可不知!  ──悠識UserXper 首席資訊架構師,「網站企劃」facebook 粉絲專頁主持人 蔡明哲  推薦序  網路創業家們,創造一個非常優秀的平台,然後有大批大批的使用者上來你的平台,毫不保留地上傳自己的生平、吃過的餐廳以及和朋友的動態,然後這個網站呼嚕呼嚕地成長,你唯一要思考的是怎麼打造更好的產品以及裝更多的伺服器。  現實上這是一個夢,你是不是也非常苦惱著,為什麼我做了一個那麼好的網路平台,卻總是門可羅雀呢?只有臉書從夢裡走到真實世界,達成了所有網路創業家每天的想望。臉書怎麼做到的,我從《facebook臉書效應》裡面可學到了不少關鍵──觀察使用者的真實行為,如果把這個行為搬到網路上,使用者會更開心,那就賓果啦!  以下是祖克觀察到哈佛學生的行為:  一、學生們研究「新生名冊」的相片,並在上面做註記,是哈佛很普遍的休閒活動。  二、觀看AIM(台灣使用者多用MSN)的「離開訊息」,是哈佛學生們的重要習慣。  三、「名冊」從哈佛開始,有一種精英群優勢。  將上面學生的習慣搬到網路上,就是臉書的原型之一,也是優秀社交平台的起點。不只是社群網站,任何網路平台的創作,請你先看過一遍《facebook臉書效應》,會幫你形塑出如何打造一個網路平台的戰略意義!  ──癮科技資深編輯 吳顯二  推薦序  Facebook雖然早在2004年就在美國興起,但在2009年中的台灣,雖然有許多新創網站爭相學習其模式,但皆未能真正成功,許多業界人士對於Facebook是否能夠在台灣走紅,仍抱有很大疑問。  2009年底,中文化以及開心農場的這兩把火,引爆台灣至今的facebook風潮,在2011年1月創市際台灣百大網站排行榜中,Facebook已經正式成為台灣第一名的網站,而會員數已達到千萬等級,不管是個人、企業、政府,都被捲入這場Facebook風暴。  如果已經看過2010年的電影「社群網戰」,並認為它是對facebook黑暗面的深層譴責,那麼更不應該錯過《facebook臉書效應》,本書由另一個角度來述說facebook的成長過程,讓讀者們了解網站成長背後的人、事、物以及對手,並對於其引燃的世界社群革命之火有更深的感動,相當值得閱讀!  ──inside網站創辦人、iOS應用程式開發商Polydice共同創辦人 Fox  推薦序  Facebook創辦人Mark Zuckerberg說Facebook並不是要取代你的實體社交生活,而是協助你藉由網路,來跟你現實生活中的朋友更容易聯絡感情。目前,無論是朋友之間聯繫感情、舉辦活動,或是企業需要透過社群網站接觸消費者,Facebook顯然已經成為許多人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我相信Facebook將為我們的世界,無論是虛擬的網路世界還是現實生活,帶來更多的改變與衝擊。Facebook仍然持續在創造歷史、改變世界,本書將帶你走過Facebook過去發展的歷程並且讓你更加了解Facebook的精神,建議你別錯過這本好書。  ──Inside網站創辦人、網路創業者 Lawrence  推薦序  你也許經常在Facebook上朋友的動態或分享時按“讚“、用Facebook社團和密友或工作夥伴保持連絡、偷看朋友的好友清單上照片看起來吸引人的個人檔案和照片、拉Facebook上的朋友玩遊戲、習慣每到一個地方就“打卡“……無論如何,Facebook正在逐漸影響你與你的朋的網路生活甚至日常社交。  除了從電影「社群網戰」裡看到的Facebook創辦傳奇之外,現在你有機會一窺Facebook如何從哈佛學生的“通訊錄“如何經過一次又一次的轉折,逐漸成為數億人每天社交生活不可或缺的生活重心。並且思考如何把握這股擋不住的社交效應,為自己創造新的價值與舞台。  ──Inside網站創辦人、Yahoo!奇摩社群經理 Charles老查  推薦序  Google串聯起全世界的資訊,從此改變人們獲得資訊的方式;臉書串聯起世界上所有的人們,從此改變人們互動的方式。  連結,是21世紀最重要的一股力量。  筆者在2005年剛成為史丹佛大學的新鮮人時,最常在校園被問到的問題是「你有Facebook嗎?」原來當時不滿兩歲的臉書,在美國各大校園已形成風潮,擴張速度驚人,足見人們對於連結的渴望。如今臉書是史上最大的社交網站,因此在全世界的民主制度、群眾智慧、行銷手法等領域扮演革命性的角色。  本書詳細紀錄了臉書發展至今的歷史,大量內容來自於長期訪談臉書創辦人Mark Zuckerberg的第一手資料,彌足珍貴。作者並佐以其對資訊產業多年的觀察,深入淺出地分析了臉書成功背後的商業智慧。無論你有沒有在玩臉書,都不應錯過本書!  ──MMDAYS blog 板主 程世嘉  推薦序  我曾經開玩笑的跟別人說,當任何一個科技文化或產品已經普遍到連我爸媽都忍不住問我那是什麼東西時,它的知名度跟影響力可能已經超越一般人所能想像了,「臉書」就是一個這樣的東西,持續占領全球每一個人的生活。  網路社群絕對不是什麼新鮮話題,我曾經參與Anonet聊天室,mIRC,ICQ,MSN,噗浪等媒介,可是沒有一個能夠達到甚至逼進臉書今天的地位。強調完全透明化,真人身份為核心,執行長祖克柏從哈佛的宿舍把臉書帶到全球五億人 (每月2.5千萬新用戶成長中) 的電腦中,背後的龐大真人資料庫讓臉書成為史上瞄準度最精準的媒體。  從這本書中你將感受到臉書每個重大功能所帶來的革命,看著史上最年輕的執行長如何與微軟談判,扣人心弦的每一章讓我更了解臉書今天的成就絕非偶然,今年非看不可的一本書。  ──知名3C部落客 鄭蛋蛋  推薦序  三月十一日午後,我正在休假。我和同事在新竹市的海岸線騎自行車,途中不忘在南寮漁港打卡,沒想到兩分鐘後,身上的iPhone手機卻不斷滴答作響。我旋即在路邊停下車,取出手機定睛一看,這才發現日本東北地區剛剛發生芮氏規模九級的大地震;還有幾位朋友從Facebook上頭看到我在海邊的狀態,連忙發訊要我遠離海岸以策安全,雖然海嘯的規模不大,但小心為上。後來,Facebook不斷傳來有關日本地震的最新消息,各種災情的影片和傷亡數據紛紛出籠。再過一個小時,開始有網友在Facebook上舉辦祈福活動,短短一小時內我就收到超過五個祈福活動邀請。而各種祈禱、尋人啟事和賑災捐款的訊息,也開始大量出現在大家的塗鴉牆上。  至此,Facebook儼然成為一個迅猛的媒體,不僅僅是地震新聞的集散地,更匯聚了大眾的關注。六度分離的人際網絡,曾幾何時變得如此緊密,在零與一所組成的虛擬網絡上,我開始感受到人情的溫度。在回台北的車上,我開始思索這件事。  在電影「社群網戰」中,大家也許看到了佐克伯的人格特質和創業精神,也能約略窺得Facebook發跡的歷史。  但如果你想知道Facebook何以能夠打敗MySpace、Orkut等各路好手,又有何能耐可以吸引全球六億人使用?還有,Facebook是如何看待隱私和擁抱開放,甚至是Facebook的未來該何去何從?那麼,你一定要好好看看《facebook臉書效應》這本書。作者大衛克可派屈克的文筆流暢、觀察細微,他把Facebook內部的祕辛描繪得栩栩如生,也解開我心中若干的謎團。  我忍不住一口氣看完整本書,然後在Facebook的網誌上寫下這番註記。  ──數位時代雜誌主編 鄭緯筌Vista  推薦序  從哈佛限定到擁有全球6億用戶,臉書創辦人祖克伯總不忘追求開放與公平,在他的網路世界裡沒有匿名,只有真實的我和你。正因為相信人性驅動的需求可以造就潛力無限的市場,所以他總在拒絕短期的利益之後,寫下一則則令人興奮的歷史記錄。  相信直覺勝過數字,習慣經過片刻思考才回答的見解總是精準得教人無法輕忽。這是臉書的生產歷程,也是網路創業家的成長過程,想閱讀不同以往的創業故事,這正是首推的入門書。  ──TechOrange科技報橘副總編輯編 吳芳瑜  推薦序  妳要怎樣裝扮妳的臉?  臉書,這個幾年來無所不用其極、不斷透過各種方式邀請我們加入的網路社群服務,繼Google、Youtube之後,接棒扮演全球市值最高大戲的夢幻公司,屬於臉書的故事充滿了傳奇與不可思議。  貓一向不是臉書的擁護者(但是至少被各路好友邀請了上千次),原因無他,沒有必要而已!臉書的基本設計構想破壞了網路應有的距離感與隱私權,在這個夠鳥的社會裡做個好人都很難了,還要在網路上裝扮自己的臉,實在是一種對生命的自殘,這是貓不愛臉書甚至不用臉書的原因。  臉書創造了網路革命,也引發了很多真實世界的革命,甚至導致獨裁者下台...等等,媒體對臉書的吹捧,簡直肉麻到了叫人牙酸的程度,事實上,她在正確的時間點引發了正確的連鎖反應,這些改變並不是臉書造成的,臉書只是點燃連鎖反應的工具罷了!  無可否認臉書帶來新的網路視野,也招惹新的網路風險,與以往各種網路新服務不同的是,臉書讓每一位使用他的人,都暴露在風險之中,臉書本身卻在風險之外!纏繞臉書的爭議一如她的傳奇一般精彩,創辦人的個性、使命感、理想性、獨裁性與類神化,都到了某種令人戰慄的極致程度,但是她就是紅!  近年來這種傳奇書很多,歌功頌德的程度看到連貓都想吐,難得本書作者寫得異常中肯與冷酷,這本書對熱愛或厭惡臉書的兩種朋友都有意義,都可以得到某種程度的滿足,因為你們都將在書中平實描述的臉書發展過程中,各自找到可能是上帝亦或是撒旦的證據,因而合理化你對臉書的崇拜與唾棄!  ──銀河互動網路創辦人、執行長 老貓  推薦序  個人力量提昇的槓桿  不論是開心農場,想被包養的正妹、團購訊息、日本地震、TED影片、埃及總統下台等,這些的訊息透過我們Facebook的好友清單散佈,藉由互動及連結,傳遞到自己無法想像的遙遠地方。  這樣的力量還可以持續增強,因為我們散佈的訊息品質好,越容易吸引有能力的朋友結為好友,因此我們的朋友清單越傑出,分享貼出的訊息更有力,更讓散佈的力量更強,這是強力的槓桿。  Facebook給個人用戶「散佈」相片、塗鴉牆等內容的力量,讓數億用戶相互連結及分享,我覺得Facebook是讓「個人力量提昇的槓桿」,想了解這個槓桿嘛?好好閱讀《facebook臉書效應》,讓您擁有「散佈」的力量。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時間管理達人、部落客&講師 張永錫  推薦序  近年,社群網站蓬勃發展,其中又以Facebook成長幅度最為可觀,在台兩年不到會員已突破1,000萬大關,可說是全民瘋臉書。臉書社群行銷的概念,隨之逐漸發展成形。Facebook對我們有多大的影響;有多少上班族打開網路,看了工作的電子郵件以後,就開始使用Facebook;多少學生透過Facebook串聯校園活動?多少的家人親友遠在他鄉,透過Facebook聯繫彼此感情;現在更多的品牌都透過臉書與互動,提升品牌忠程度,將網友轉化為粉絲。  最後,藉由Appvertising(Application + Advertising)應用程式行銷的活動誘因,促使粉絲大量擴散廣宣訊息,在產品知名度建立的同時,找到正確目標族群;不論你我,不管是誰,都需要好好閱讀《facebook臉書效應》這本書,因為Facebook提供了台灣社群網路經營的全新思維,這本書充分說明這是一股不能忽視的媒體新勢力!  ──艾微科技/淘評傳媒 副總經理 陳宏偉  

内容概要

  這是一場你我都參與的社會大突破!  一場徹底改變七億人互動連結的網路效應,  一本首度完整解密Facebook快速崛起的真相。  別再從片片斷斷的新聞、資訊、戲劇和道聽塗說來拼湊臉書的面貌,請跟著真實、全面而詳盡的《facebook臉書效應》,來掌握臉書帶給世界的衝擊。這個世界真的變了!  有別於電影編劇,本書實際採訪了與Facebook崛起相關的人士,其中包括員工、投資人、意向投資人及合作伙伴,超過130人,大量內容更來自於長期訪談臉書創辦人Mark Zuckerberg的第一手資料,作者並佐以其對資訊產業多年的觀察,深入淺出地分析了臉書成功背後的商業智慧。  書中以故事性的手法敘述Facebook如何從哈佛的宿舍萌發,創辦人的內訌、權力之爭,為何放棄華盛頓郵報的投資,怎樣爭取到第一個廣告客戶,而第一輪融資又如何獲得一億美元的估值,令人人痴迷的圖片分享如何上線,面對Twitter競爭,與Google的世紀之爭……同時明確揭露Facebook如何改變人們彼此溝通互動的方式,如何改寫「新聞」和「廣告」的定義,同時改變了政府與民眾接觸的方式、政治參與的樣貌、民主程序、產品行銷的方式、企業經營的模式……,讓你認識且想像Facebook引爆的更多衝擊。  ◎2010年金融時報與高盛年度商業書,獲選標準為「針對現代商業議題而作,令人注目、妙趣橫生、極具洞見的作品」。  ◎科技趨勢網站ReadWriteWeb 2010年度推薦商業書。

作者简介

陳平 泰德時代科技董事長兼總裁,陽光衛視董事長兼特約評論員。學者出身,一九九○年棄文經商,旗下有科技傳媒、投資等產業。

书籍目录

讚! 徐重仁、林之晨、Mr. Jamie、Anderson 、蔡明哲、吳顯二、Fox、 Lawrence、Charles老查、程世嘉、鄭蛋蛋、鄭緯筌、吳芳瑜、老貓、張永錫、陳宏偉序 每天花二百三十億分鐘上臉書第一章 從哈佛宿舍名冊開始大二學生祖克柏寫程式找樂子,其中之一是線上版宿舍學生名冊,據說是為解決電腦咖交際困難問題,沒想到……第二章 暑假奇遇,團隊成形暑假,祖克柏跟朋友前往科技業天堂的加州帕羅奧圖,在當地巧遇年輕創業家帕克。這是一個不再返校的暑假。第三章 剽竊官司社交網站的概念可溯自四十多年前,祖克柏為何挨告?第四章 快,網站千萬別掛掉!短短三個月,網站用戶從二十萬突破一百萬,急需大量伺服器,祖克柏穿著他的招牌人字拖鞋,找到第一批貸款。第五章 出高價的投資人來了十二家創投、四家大科技公司、華盛頓郵報都來大力敲門,祖克柏選了哪一家?決定前他為何放聲痛哭?第六章 臉書正式誕生花了二十萬美金,買來Facebook.com這個網址,開始了臉書元年,祖克柏也坐穩了臉書國王之位。第七章 啊哈!人脈的傳播力量可以上臉書分享相片了,第一張是卡通貓,接著是女孩,接著是……四百億張相片!原來,尋常活動到了臉書就有神奇力量。第八章 學做執行長買家絡繹不絕,祖克柏似乎都欣然赴會,公司裡有人角力、有人擔心被賣掉,二十一歲的執行長如何滅火?第九章 顛覆惹來重大危機臉書的動態消息,自動幫你昭告全世界,無論好事壞事芝麻綠豆事。數十萬人強烈抗議:太狗仔!第十章 隱私誰來管?愈來愈多大學和企業主,先上臉書搜尋一番,再決定錄取和錄用人選。在臉書,誰會出賣你?第十一章 小網站的大平台雄心平台,祖克柏第一次接觸電腦鍵盤時就想望的東西,當他一償宿願,他也苦澀地發現……。第十二章 瘋了,一百五十億美元微軟出價一百五十億美元,祖克柏還是不賣,當時臉書甚至還未獲利。這是怎麼回事?第十三章 拿什麼賺錢?廣告!用戶成長迅速,臉書燒錢更迅速,新營運長召開一連串會議,想弄清楚:臉書做的是什麼生意?第十四章 前進世界一百八十國全球關鍵字索引,「臉書」打敗「性」,然而這並非通行無阻的歷程。祖克柏用什麼辦法,回應中國的封鎖?第十五章 禮物經濟的深遠效應「分享」是一份禮物,「回應」是一種回贈,彼此熟識的人相互貢獻,何以就能夠推動政治發展、改變媒體面貌?第十六章 進化到無所不在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難。帶著上億的用戶成長,祖克柏嚴肅了起來。臉書還是個社交網站嗎?恐怕已不是。第十七章 邁向全球互連時代「地球村」裡讓全球一統的人際溝通橋梁,就是臉書嗎?二十六歲的祖克柏還有挑戰嗎?後記:願意不斷自我改變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從哈佛宿舍名冊開始    「我們創設『名冊』網站,供哈佛大學的大眾使用。」    二○○三年九月,哈佛大二生祖克柏拖著八米長的白板走進哈佛柯蘭宿舍(Kirkland House)寢室,這種笨重的大白板是電腦玩家理想的腦力激盪工具祖克柏。在這間兩臥室的四人宿舍裡,只有通往臥室走道的那面牆夠長,能擺放這張白板。主修電腦的祖克柏開始在白板上潦草地寫了起來。    板上總是寫滿凌亂的公式和符號,各種顏色的線條連來連去,祖克柏經常站在走道上盯著板子,手裡拿著麥克筆,要是有人經過,他就退往牆邊,讓出路來。有時候,他會退到其中一間臥室的門口,以便看得更清楚。「他真的很喜歡那塊白板,」祖克柏的室友莫斯柯夫茲回憶:「他總是想把構想寫出來,儘管有時候,這麼做未必會使構想更清晰。」    祖克柏在開學後第一週就拼湊出一套他稱之為「課程配對」(Course Match)的軟體,相當簡單的東西,純粹只為了找樂子的創作。這套軟體協助學生了解有誰選修了某門課程,藉此決定自己要不要選這門課,你可以點選一門課,看看是哪些人選修了這門課,或是點選一個人,看看他總共選修了哪些課。祖克柏後來對自己的先見之明頗有幾分自豪:「透過一些東西,就能把人們連結起來。」這套軟體一推出,很快就有數百名學生開始使用,重視身分地位的哈佛學生很在意跟自己修同一門課的人,祖克柏的這套軟體投其所好。    祖克柏其人    祖克柏個兒不高,瘦瘦的,有著一頭濃密的棕色捲髮,臉上淡淡的雀斑讓十九歲的他看起來更像十五歲。他的「制服」是寬鬆的牛仔褲、橡膠涼鞋(連冬天也穿),上半身通常是印著俏皮圖案或文字的T恤。那段期間,他特別喜歡穿的一件T恤上繪了一隻小猴子,再加上一個略帶貶意的詞「菜鳥程式設計師」(Code Monkey)。周遭有陌生人時,他可能沈默寡言,但一旦開口,就變了個人似的。他通常會等他人充分說完後才開口,你說話時,他會注視著你,完全保持沈默。若你說了有趣的東西,等你說完,他就會開始滔滔不絕講自己的看法。祖克柏是個深思熟慮的人,思慮極度理性,手寫字很工整,一絲不苟,且字體細小,他有時就以這種筆跡,在筆記本上寫下冗長的想法。    他那淘氣的笑容很吸引女孩子,身邊幾乎從來不缺女朋友,她們喜歡他的自信、幽默、桀驁不馴。他臉上總是掛上安然自得的表情,似乎在說:「我知道我在做什麼」,人稱「祖克」的他有著一種不論做什麼,最終都會有好結局的神態。截至目前為止,確實如此。    他向哈佛大學申請入學時,申請書中列滿了高中時代贏得的榮譽及獎項―─數學、天文學、物理學、古典語言等,他還擔任過劍術隊隊長,獲選為最有價值劍術員,能讀寫法語、希伯來語、拉丁語和古希臘語。(他以慣用的冷幽默說,因為口音很重,因此,他偏好他不需要說的語言。)哈佛的精英社會地位既不令他生畏,也不令他感到陌生,他讀的是菁英等級的菲利普艾斯特中學(Phillips Exeter Academy),那裡的學生大都準備進入常春藤盟校。不過,他轉學到這所中學的原因挺有趣的,原來,他之前在紐約市北部小鎮杜布斯渡口(Dobbs Ferry)的一所公立高中讀了兩年,漸嫌無趣,決定轉學。    祖克柏在家裡的四個小孩中排行老二,是唯一的男孩,父親是牙醫,母親是精神科醫師。他們家雖是街坊中占地面積最大的,但並不太大,位在地下室的牙醫診所有個巨大的水族箱。祖克的父親喜歡引人注目,人稱「無痛Z醫生」,他在網站上宣稱:「專門服務膽小怕痛者」,家庭診所外的招牌上,挖苦地繪著一個提心弔膽的牙病患者。祖克的姊妹跟他一樣,全都是成績優異的學生(他的姊姊蘭蒂現任臉書公司資深行銷員),祖克從小就是個科技迷,他的猶太成年禮主題是「星際大戰」。(待續)  ...看全部

媒体关注与评论

  國內外齊聲同讚!  徐重仁 7-11總經理  林之晨(Mr. Jamie) appWorks Ventures 之初創投創辦人暨合夥人  劉威麟(Mr.6) 趨勢創投作家  Anderson cacaFly技術長  蔡明哲 悠識UserXper首席資訊架構師、「網站企劃」facebook 粉絲專頁主持人  吳顯二 癮科技資深編輯  Fox Inside網站創辦人、目前為iOS應用程式開發商Polydice共同創辦人  Lawrence I

编辑推荐

  這是一場你我都參與的社會大突破!  一場徹底改變七億人互動連結的網路效應,  一本首度完整解密Facebook快速崛起的真相。  有別於電影編劇,本書實際採訪了與Facebook崛起相關的人士,其中包括員工、投資人、意向投資人及合作伙伴,超過130人,大量內容更來自於長期訪談臉書創辦人Mark Zuckerberg的第一手資料,作者並佐以其對資訊產業多年的觀察,深入淺出地分析了臉書成功背後的商業智慧。  書中以故事性的手法敘述Facebook如何從哈佛的宿舍萌發,創辦人的內訌、權力之爭,為何放棄華盛頓郵報的投資,怎樣爭取到第一個廣告客戶,而第一輪融資又如何獲得一億美元的估值,令人人痴迷的圖片分享如何上線,面對Twitter競爭,與Google的世紀之爭……同時明確揭露Facebook如何改變人們彼此溝通互動的方式,如何改寫「新聞」和「廣告」的定義,同時改變了政府與民眾接觸的方式、政治參與的樣貌、民主程序、產品行銷的方式、企業經營的模式……,讓你認識且想像Facebook引爆的更多衝擊。  別再從片片斷斷的新聞、資訊、戲劇和道聽塗說來拼湊臉書的面貌,請跟著真實、全面而詳盡的《facebook臉書效應》,來掌握臉書帶給世界的衝擊。這個世界真的變了!  ★2010年金融時報與高盛年度商業書,獲選標準為「針對現代商業議題而作,令人注目、妙趣橫生、極具洞見的作品」。  ★科技趨勢網站ReadWriteWeb 2010年度推薦商業書。  作者簡介  大衛.柯克派崔克 David Kirkpatrick  科技趨勢專家,曾任「財星」雜誌網路及科技資深編輯多年,寫過蘋果電腦、美國商業機器公司、英特爾、微軟及昇陽等公司的封面故事,長年報導網路對企業和社會的衝擊。現為自由作家、美國政府智庫「外交關係協會」成員,經常以科技專家身分受邀電視、廣播及網路節目。  譯者簡介  李芳齡  專業譯者,譯著包括《第五項修練III:變革之舞》、《創新者的解答》、《創新者的修練》、《當債務吞噬國家》、《成長的賭局》、《創新3力》、《境外共和國》、《創新的軌跡》、《開放式經營》、《企業觸媒策略》、《新帝國遊戲》、《超極資本主義》、《創新者的成長指南》、《企業永續發展指南》、《當十億中國人一起跳》近八十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facebook臉書效應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