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燈的詛咒

出版时间:2010/07/20  出版社:脸谱文化  作者:約翰·狄克森·卡爾  页数:304  译者:景翔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神祕的預言,假詛咒之名行犯罪之實的密室失蹤純正解謎風,推理小說迷不可不拜讀的經典之作一群考古隊員在埃及挖掘出許多文物,其中包括一盞古老的青銅燈。埃及政府將此燈贈予主持這次發掘的瑟文爵士,誰知圍繞著這盞神燈出現了一連串謠言。首先是考古隊中的主力成員基瑞教授被蠍子咬了一口,傷口感染不治身亡,人們都說這是青銅燈帶來的詛咒。更有傳言指出,要是誰將青銅燈帶出埃及,他(她)就將得到應有的詛咒。瑟文爵士的女兒海倫不信邪,硬是要將神燈帶回英國。在臨行的火車上,一名神祕的預言家出現,指著海倫說:「如果你把青銅燈帶走,那

作者简介

約翰·狄克森·卡爾(John Dickson Carr)
美國賓州聯合鎮人,從高中時代起就為當地報紙寫些運動故事,也嘗試創作偵探小說和歷史冒險小說。二〇年代末卡爾遠赴法國巴黎求學,他曾經表示:「他們把我送去學校,希望將我教育成像我父親一樣的律師,但我只想寫偵探小說。我指的不是那種曠世鉅作之類的無聊東西,我的意思是我就是要寫偵探小說。」
一九三一年他與一位英國女子結婚定居英國,期間除了創作推理小說外也活躍於廣播界,他為BBC編寫的推理廣播劇是二次大戰期間非常受歡迎的招牌節目,美國軍方因而破例讓他免赴戰場。
卡爾曾獲得美國推理小說界的最高榮耀──愛倫坡獎終身大師獎,並成為英國極具權威卻也極端封閉的「推理俱樂部」成員(只有兩名美國作家得以進入,另一位是派翠西亞·海史密斯)。
卡爾擅長設計複雜的謎團,生動營造出超自然的詭異氛圍,讓人有置身其中之感。他書中的人物常在不可思議的情況下消失無蹤,或是在密室身亡,而他總能揭開各種詭計,提出合理的解答。
他畢生寫了約八十本小說,創造出各種「不可能的犯罪」,為他贏得「密室之王」的美譽。著名的推理小說家兼評論家艾德蒙.克里斯賓就推崇他:「論手法之精微高妙和氣氛的營造技巧,他確可躋身英語系國家繼愛倫坡之後三、四位最偉大的推理小說作家之列。」
一九六五年卡爾離開英國,移居南卡羅來納州格里維爾,直到一九七七年二月二十七日,因癌症過世,享壽七十二歲。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青銅燈的詛咒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4条)

 
 

  •     很早就听说过埃及奇异的图坦卡蒙长老,其诡异吸引人之处不仅仅在于黄金的棺材,处于塔能笼罩下的猫,也不在于他的墓门口“死亡的翅膀将笼罩敢于踏入这里的人”以及其耳垂下那深深的一刀而造成的千古迷案。他的真正可怖之处在于那一个古老的诅咒:整个探险团十几个人在即刻,或者是之后相继悲惨的死去,有的人口中高呼“图坦卡蒙”。第一个牺牲者是那个试图用红外照射木乃伊的教授,突然身体抽搐就撒手人寰,后来还有那个著名的被蚊子咬了一口就飞往天国的男人。
      卡尔采用了一个同样的传说,围绕着一个形状酷似阿拉丁神灯的青铜烟灰缸展开了主题。同样是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考古者,同样是一个受着诅咒保护的魔物,同样还有被蝎子蛰了一下就枯萎的生命。还有一个关于这个神灯还有一个带着猩红帽子的江湖神算对着拥有者歇斯底里的大喊“在到达你的寝室之前你会灰飞烟灭的。”
      于是离奇的失踪就接二连三的出现了,爵士,助手,女儿,无一幸免。在闪着不详光芒的魔神器前面,在哥特式的大城堡中开始了一个又一个的人间蒸发:黑夜如水一般倾泻,雷电划破了长空。娇小的小姐在怀抱着神灯进入了城堡后就如同肥皂泡在太阳的燃烧中消失了踪迹(女人的失踪通常被拿来当题材,不管是埃塞尔•琳娜 •怀特的《小姐不见了》,还是《亨德小姐》或是柯南道尔手下的《佛朗西斯·卡法克斯女士的消失》,这点很奇怪啊),后面有自己的闺蜜和心上人的目送,前面有忠心耿耿的管家在前的守候,上有修钟人的俯瞰,下有剪草坪的仆人们的注视-----就这样,融化在了空气里---只剩下那个不详的铜块。
      随即离奇的事情接踵而至:消失的画像,诡异的古玩店老板娘,失踪的铜器,消失的宝物,复出的铜器伴随着伯爵的失踪,把故事推向了高潮。最后等待着HM那个不但可以冷静的指出凶手,又可以为了几块钱和出租车司机大打出手的胖爵士的诅咒究竟是什么呢?是一个超自然的魔鬼还是比魔鬼更加恐怖的人心?
      这个小说给我的一个重大的感受就是:虎头蛇尾。当你被吊足了胃口的时候,也就是你的味觉大失所望的时候---那些善良的人们本身就很善良,那些阴鹜的家伙从骨子里就透着邪恶,善恶之分及其明了,让你意想不到的明了。以一个哥特大城堡为范围的大密室将会以你最意想不到的方式落下帷幕。这个小说的总而言之就是两个字:简单。这个简单不仅在于诡计的简单,也在于人性的简单,传说的简单,关系的简单。某位名人说过:“一本小说可以谬误百出,但是他却仍然可以很有趣。”这里没有谬误,但是确实很有趣,让大家感受到:原来这么一个简单的诡计也可以欺骗到我的眼睛----尽管这当中不乏失望。
      那么,这个小说最大的亮点在哪里呢?在于描写。这个描写不是一连串的埃及名词,不是人物过于冗长的对话,而是在于作者对于哥特的爱:巨型的哥特城堡:让你仿佛看见了古典的德国哥特式大房子:有着拉丁十字型的平面构造,或许还有着漂亮横翼,彩色的玻璃大窗户,放射性排列的小格房,空旷肃静的典雅大厅,旋转的优雅楼梯,林立的刺向天空的塔楼。这样一个美轮美奂的建筑在诅咒和雨夜中是何等的阴森啊,简直如同德修拉伯爵即将出现一般---这样的房间,发生任何事情都是可以的吧?当然还有着哥特的女士,哥特的文风写照:几乎是哥特的范本:阴暗的城堡中那个不为人知的阴谋围绕着无知的女孩展开。那颓废的道德走向崩溃的边缘(当然,道德不在哥特的一般涉及范围内。)昏暗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的态度,一个哥特信徒所追求的黑色国度。如果说前半段对生命的诠释是沮丧与绝望,那么后来的故事确实让人感觉精神一振,这或许就是对哥特的新式理解吧。
      我对这个文的推荐度是50,考虑到描写的特点,将就及格吧。
      
  •     虽然轨迹不那么华丽甚至可以说非常单纯,但意外的喜欢这本。
      
      看多了太华丽太复杂的诡计,容易把什么都想得很复杂了。
  •      说实话,耳边总是听到大家几里哇啦地讨论卡尔,什么“密室之王”,什么“黄金时期三巨头”啊什么的。似乎是一个很有才的作家哟,似乎是个很伟大的古典推理大师啊。但是实际上,这本书是我看的第一本他的小说。
      
       不知道我是中了头彩还是极大的不幸,总之我阅读的卡尔的第一本小说就是它——《青铜神灯的诅咒》。读罢之后,只有两个字的感想——失望。没有文大那种才气,还来个什么“但当我们翻到最后一页,这些敬意也就如从未存在过一般灰飞烟灭了”,只剩下两个字“一般”……我只有一个直白的感受。
       失望。
      
       谜面的确如同汪洋的大海,深不可及。看似诡计的确是那种很宏大的了,伯爵之女不仅仅是在双手端着青铜灯走进大宅这短短的几秒钟之后失踪,还是在数十个人在大宅外“包围”的情况下失踪的,参杂了各种味道的面粉,古埃及神话?让人忍俊不禁捧腹大笑的HM?看似相互交错复杂的蛛丝马迹?热爱炒作的开罗算命的?还有离奇的画作消失之谜?以及最终同样消失的伯爵?
      
       看似的确是部非同寻常的推理小说,说不定能成为伟大的作品,但是,在读完后面的解答之后,我深深地吸了口气:“卡尔也不过如此嘛……”
      
       看似错综复杂的案情背后竟是如此简单的解答,难道这是卡尔一次对于人生哲理艺术的思考吗?也许他开始思考,简洁才是最美最纯的。复杂全部是不可取的全部不是艺术?
      
       总之推理部分比较薄弱吧。之前读到一半的时候还在感叹,卡尔的文笔还真是不错呢!(后来一想,这是长河大哥的功劳吧),合上最后一页的时候只能叹口气,卡尔的水品看来是不怎么地嘛……
      
       难道有我很喜欢的侦探,这个可爱的老头HM,怎么也得给他一个扑朔迷离那种载入史册的大案嘛,太遗憾了!
      
       我是不是不该看这本书,我很苦恼,现在感觉自己对卡尔好像无爱了!
  •     我们试想像这样的一连串场景:有一位戴红帽子的开罗预言家(看过《神鬼传奇》的话.想像那位戴红帽的博物馆馆长)声称,一件自法老陵墓中掘出的祭品上带了诅咒。那诅咒源自耶稣诞生之前一千年、古埃及二十王朝时期一位赫赫有名的大祭司在临死前,为守护自己位于欧西里斯之国的永恒领地而在墓穴中施下的漩涡状象形秘咒。根据这些似是而非的、辑录于《死亡之书》中的片言碎语,预言家当众给出了可怖的宣言:凡是将这件受诅咒的祭物带出开罗的人,就像那些曾揭开了图坦卡蒙法老墓穴封印的盗墓者们一样,会相继被大祭司的诅咒夺去性命:不,比夺去性命更恐怖——在开罗的会死去;而带着祭物离开的人,他们将如从未存在过一般灰飞烟灭!
      在记者的哂笑、冒险队的无动于衷和看客们的议论纷纷中,一尊貌不起眼的青铜神灯——那件在数千年的时光中都安稳看护着大祭司埃里霍陵墓的祭品随船离开开罗。无法解释之事相继发生:第一个踏进墓室的剑桥大学教授吉尔雷早先因为沙漠中的一次蝎蛰而死去了;另一位领导人塞文伯爵的女儿海伦,她拿着那座青铜灯,在一座已被宣称没有任何密道及暗门的哥特古堡中离奇消失了,只有那诡异的神灯在城堡里被人发现,就仿佛是她被神灯吸入了异界一般。更为奇怪的是,城堡中所收藏的首任塞文伯爵夫人画像,也几乎在这事件发生的同时不翼而飞。
      关上的城堡大门外有两位绝对没有嫌疑的朋友,城堡内满是忠诚的管家和仆人,甚至还有那位传说中的神探——H.梅利维尔爵士在。
      海伦就在大家的眼皮底下消失了、灰飞烟灭了。
      这当然不是全部:最后一位受诅咒的人——海伦的父亲也即第四代塞文伯爵,在听闻这宗不可思议的失踪谜案之后,急匆匆地从开罗赶回英国。然后,在满是警察的宅子里,同样是众目睽睽之下,也同样消失不见了,只剩下那座似乎正在偷笑着的神灯,灯旁放着伯爵来时穿着的衣服和帽子。
      诅咒连续失踪|杀人、密室消失:Carter Dickson这次带来了如此的噱头。《The Curse of the Bronze Lamp(青铜灯的诅咒,又作Lord of the Sorcerers巫师之王)》由Morrow出版社初版于1945年,故事的背景是在1935年对位于尼罗河西岸古埃及第二十王朝大祭司埃里霍金字塔的挖掘工作,其原型是在当时极为流行的图坦卡蒙法老的诅咒传说,历史上真实的发掘时间是1923年,塞文伯爵的原型则是卡那冯伯爵。卡尔在这里对事件进行了移位重组,蜇死伯爵的蚊子,变成了杀死教授的蝎子,其余的死亡事件则极尽渲染改造之能事,浓缩为两起神秘消失事件。
      迪克森卡尔对超自然、不可思议之神秘现象及现实谜团、宗教与传说谜团的发掘相当娴熟且深刻,诸如《耳语之人》中的吸血鬼传说、《燃烧法庭》中涉及中世纪猎巫运动,及至本书的法老王诅咒,均以适度适量的历史考证及亦真亦幻之骇人传说作为行文谋篇时的佐料,以增强其不可能犯罪诡计在真相尚未揭晓之前所营造出的阴森、恐怖、骇人的阅读气氛。如上所述,本书在谜题设置和背景安排上显然是保持了密室之王的水准,但最后的解答部分并不能够使人满意,第二重不可能消失诡计甚至有画蛇添足之嫌。所幸全文的人物形象饱满鲜明,角色关系勾勒得复杂与有序兼备,气氛渲染也比较到位,还有部分文物走私的剧情来作为调剂,得点也不至于滑入下游。除去本来就并非重点的第二重不可能消失的解答外,H.M.的推理过程也算是合格,所有在推证时需要的线索,虽不是全部都直白清楚地展现给读者,但却做到了合情合理,公平性得到了保证,并未出现《三口棺材》中随处可见的“巧合作祟”——解答谈不上巧妙,但总算不至于到令人想撕书的境地。
      本版本的翻译不错,难得的一些对于开罗市景、英国街景、古玩店内景、城堡细节的描写,均极注意用词和语韵,读来不觉拗口。相对全篇的诡计及情节安排而言,本文对话稍嫌冗长,有些细处处理及案情推进部分卖关子和重复太多,若非译文有幸读来不枯燥,以及H.M.时时一声“嗯哼”来调整一下情绪的话,恐怕难以一气呵成地读完。
      如果本书仅仅只读完谜面,我们一定会对写作此书时的卡尔抱持莫大的好感和尊敬;但当我们翻到最后一页,这些敬意也就如从未存在过一般灰飞烟灭了。
      因此对于此书的评价也是将上面一段的最后一句截头去尾,剩两个字:一般(其它自然都灰飞烟灭了..^^)。
  •   lz求认识!
  •   如果光看作案手法,还是不要看卡尔了。
    其实我也不是卡尔迷,卡尔除了故事写得好之外,具体还有什么地方值得欣赏我也不是很清楚。
    我觉得最大的问题,还在阅读口味吧。
  •   是吗,也许吧,看来我不是卡尔小说迷……
  •   他就靠一个三口棺材
  •   作为封面控的我,是绝对不会去买那本三口棺材的
    除非过了几年版权过掉
  •   2009-04-26 19:51:45 弓上弦  他就靠一个三口棺材
    ------
    此言差矣,别人一定会笑您的。。。
    2009-04-26 20:01:08 WL|洛丽之梦|WL  作为封面控的我,是绝对不会去买那本三口棺材的
      除非过了几年版权过掉
    --------------------
    我要笑你了。
  •   WT?
  •   好吧,算我欠考虑。加一个犹大之窗好了——虽然这本书我都记不清情节了。
  •   啊,我也对他无爱啊。每次看他的书,都跟看课本似的~~~需要意志力啊。
  •   2009-04-26 20:56:21 newtype11  啊,我也对他无爱啊。每次看他的书,都跟看课本似的~~~需要意志力啊。
    呵呵
    希望其他的好一点
  •   2009-04-26 20:56:21 newtype11  啊,我也对他无爱啊。每次看他的书,都跟看课本似的~~~需要意志力啊。
      
      呵呵
      希望其他的好一点
    ____
    上次看了本《宝剑八》,觉得翻译得台湾腔,实在有点那啥啥啥~~~~我准备把书架里的其他侦探书看完以后再来看卡尔的书,呵呵~~~
  •   呵呵,不会吧,难不成卡尔这么不堪?
  •   也许不太对我的胃口,但是这纯属个人观点,否则打击面太大~~~
  •   因为菲尔系列的台湾翻译堪称人间极品的垃圾。
  •   卡尔确实评价相当两级,不过还是那句话,他最牛的是plot,看了好几年欧美本格,然后看日系,然后再回头看欧美,还是觉得布局更重要,因为一个手法并非很难构思,有时候,一个灵感,一个瞬间,像斜屋那样的宏大诡计可能就呼之欲出了。但布局不一样,需要工程师那样完美的处理内部的机构,同时还要最大程度的达到误导读者,这个考验的绝对是作者的真功夫。犹大之窗就是个很好的例子,都说最牛的密室,其实那个密室不太重要,里面的卡尔祭出的是他擅长的误导。我觉得有时候宣传真的很害人,说卡尔是不可能犯罪之王,并不代表他是“创作不可能诡计”之王,而是他能将诡计很完美的,想某一块拼图一样完整的镶嵌在自己所创造的谜题中间。如果你是欧美本格的fan,相信我,你会喜欢卡尔。
    (汗,一高兴,就说了好多ORZ)
  •   我还是比较喜欢卡尔的,读的高兴就好
  •   简单来说,就是虎头蛇尾
    这也是没办法啊,布局越华丽
    解答越简单
    这点上说,岛田跟卡尔还是蛮像的
  •   岛田后面的诡计也很华丽啊
  •   LS让人喷饭
  •   占星术最后不华丽???
  •   LS的话让人以为:岛田后期的诡计华丽。
  •   “因为菲尔系列的台湾翻译堪称人间极品的垃圾。”
    强烈同意
  •   像我看过的《绿胶囊》《阿拉伯之夜》,甚至于《三口棺材》,都是翻译糟蹋经典的典型
  •   我还是很喜欢卡尔的,他的书我买的最多,最喜欢的是《三口棺材》《耳语之人》和《绿胶囊之谜》,最近新出的《燃烧的法庭》听说也很赞,准备买来看看
  •   看完卡尔的三大神作《三口棺材》、《犹大之窗》和《燃烧法庭》再作评价也不妨(嗯,还可以加上《耳语之人》)。
    本人看三口棺材后,也对卡尔进行恶评,后来继续看上后三本,彻底改变了对卡尔的看法,他绝对有资格与阿婆、奎因并称三大家。他的布局、诡计令人叹为观止,笔下的两大主人公菲尔博士和H.M爵士都是个性特点极为鲜明的侦探(有栖川有栖的火村到底张啥样,我就实在没有概念)。
    对他的书有看法,一是缘于极其糟糕的翻译;二是缘于那个时代的文风,比如范达因,他就排斥文学性,认为评价推理小说的核心是诡计,而不是文字的优美流畅。
    总之,卡尔争议很大,但他能够在百年推理史上获取如此之高的地位,绝不会浪得虚名。
  •   嗯 卡尔绝对不是浪得虚名
  •   呵呵 看完了 前面看得好吸引人 后面被你的灰飞一起烟灭了……
  •   米女真爱读书啊
  •   当当当在读……
  •   当当当读完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