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02/23 出版社:臉譜出版社 作者:Ferrer, Sean H. 页数:230 译者:莊靖
Tag标签:无
前言
這是個小女孩的故事,母親灌輸她勤奮和誠實的價值。這是個小女孩的故事,父親在她六歲時離家出走。這是個兒童的故事,她在二次大戰時期成長,食物匱乏,貧窮缺錢,這滋味她永生難忘。這是個少女的故事,她不但辛勤工作,也因命運之神的眷顧,被伯樂發掘,與頂尖的演員、作家,和導演為伍,由於他們的眼光和才華,使她終於出人頭地。這是個演員的故事,她總是一大清早,約莫四、五點就起床,比其他人更努力,以彌補自己的不足。 這是個明星的故事,這明星看不到自己的光芒,只覺得自己太瘦,鼻子不夠挺,腳丫子太大。因此別人的關懷注意,只讓她感到榮幸、感激,因此她總是準時,總是背好自己的台詞,總是以禮貌和尊重對待周遭的每一個人。這是個長大成人的女兒回報父親的故事。她尊重父親即使在她成名之後,依舊未與她聯絡的事實,這位父親雖然有二十年的時間未曾參與她的生活,但她依舊照顧他,直到他臨終。他的政治觀點也和她格格不入。 這是個傷心妻子的故事,她兩度對婚姻失望,部分是因為她無法弭平父親留在她心中的傷痕,這傷在她年幼之際,就讓她心碎。這是個全心盼望家人永遠聚在一起的女人的故事,她愛她的狗、她的花園,和一盤簡簡單單的茄汁義大利麵(食譜請見第33頁)。這是個平鋪直敘的故事 --這正是我母親從未寫過她生活的原因,她認為她的一生太平淡、太簡單。 沒有醜聞八卦,怎麼能寫「好萊塢」傳記?她最後一位,也可能是最有良心的一位傳記作者貝瑞·巴利斯(Barry Paris),就在她傳記的前言中寫道:「奧黛麗?赫本既是傳記作家的夢想,也是夢魘。沒有任何女影星像她這樣備受推崇 --因她銀幕上的表現,和她銀幕下熱情的貢獻,啟發別人,也受到啟發。她深受影迷喜愛,幾乎沒有任何人對她有任何微詞。她最糟糕的作為,就是在一九六四年奧斯卡獎頒獎典禮上,忘記提及一同演出的派翠西亞?尼爾(Patricia Neal)。 她沒有任何不堪的祕密,也沒有什麼不可告人的言行。在她溫暖善良的表面下,隱藏的是更多的愛心和溫馨。」我母親非但自己從不寫傳,也從不請人寫傳,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她不想讓其他人的私生活曝光。若她真要寫自傳,必定會百分之百誠實,因此可能會傷及他人,她無法忍受這點。她的文筆很好,談吐高雅優美,這是她畢生演藝生涯的基礎。但她卻非常自謙,若由她自己作傳,很可能會避談許多她覺得平淡無奇、無足輕重的層面,她會不自覺地跳過它們,但這些簡單純樸的事物卻正是人生的本質。我還無緣拜讀關於我母親的七本傳記,只讀了巴利斯那本的一部分,不過我想先更正兩個常聽到的小錯誤。 雖然這兩處非關緊要,但卻足以說明這些傳記作家杜撰事實的工夫,以及旁人不分青紅皂白亂抄一通的情況。有些傳記說,我母親出生時,取名艾達?凱瑟琳?赫本─羅斯頓,後來才改名奧黛麗。要由她缺乏精采衝突矛盾的一生,杜撰出劇力萬鈞的故事,對任何作家而言,都是難如登天的任務,因此這一點資訊,讓作家如獲至寶,是他們急需的證明,說明她在如此稚齡,就有不誠實的行為。但我有她的出生證明,上書「奧黛麗?凱瑟琳?羅斯頓」。她的父親約瑟夫?維克多?安東尼?羅斯頓(Joseph Victor Anthony Ruston)在二次大戰後,找出祖籍文件,其中有些祖先冠有赫本之名,因此他把它加入自己的名中,也使我母親必須把赫本一名加入自己的姓名。至於她為何取名艾達,則是另一個故事。我外祖母在戰時曾把我母親的名字由奧黛麗改為艾達,因為她覺得「奧黛麗」這名字聽起來英國味太濃。 在戰時荷蘭淪陷區,身為英裔可不是什麼好事,可能會引起佔領者德軍的注意,受到拘禁,甚或驅逐出境。外祖母艾拉(Ella)把自己名字中的兩個l改為兩個d,所以變成艾達(Edda)。由於當時大部分的文件都是手寫的,艾拉可能就有一份手寫的身分證明,很容易竄改,讓我母親出門時帶在身上,只要把兩個小寫的l字母,加上兩個c就行了。再塗改一下出生日期,艾拉是一九○○年出生,而我母親是一九二九年--於是就有了一張艾達?范?希姆絲特拉的身分證。外祖母很有才略。奧黛麗這個名字很特別,即使在英國亦然。 而在當時,任何特別的事都可能會被當作和猶太人有關,當時「官方」很可能會「發配」任何不尋常的人物,因此我外祖母保護母親的做法合情合理。更微不足道的一個錯誤,是先前有一本奧黛麗?赫本傳寫道:「奧黛麗?赫本之子西恩於一九六○年一月十七日誕生,她欣喜若狂。」接下來大部分的傳記作者也都重複同樣的錯誤,這個資料其實無足輕重,只是我的旅遊經紀人兼好友珍娜原本以為我們倆同一天生,後來我告訴她不是,讓她相當失望。其實我是在一九六○年七月十七日,而非一月,成為這偉大女性之子。母親若聽到「偉大」這個詞,一定會卻步,但我找不出其他字彙來形容我多麼驕傲能成為她兒子,也為她對我們整個社會的貢獻而自豪。 因此她從未寫過傳記。在她晚年,曾想為我弟弟和我留下一點關於我家的資料--所有特別人、事的紀錄,但她忙於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工作,抽不出時間。一九九一年五月九日,「快手」歐文?拉薩(Irving Lazar)這位出版界傳奇經紀人,曾寫了如下這封信,對她做了最後一次的求懇。我乾脆把它原文照錄,信中不但說明了他們的友誼有多麼深厚,也展現了他多麼具有說服力。一本關於「哲學」的書!就某方面而言,這其實正是我想做的。 這幾年來,一直有人問我,這本書究竟在寫什麼?我總回答:「它是以我母親在世最後幾個月的生活和對話為媒介,探討她的哲學和信念。」雖然她曾考慮過寫出關於她家庭、生活和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經驗,但從未有機會動手,因此也從未收到我相信她一定會捐出的那三百萬美元稿費。如今我寫作此書,版稅當然不能與她相比,但仍屬豐厚,我已經把它們悉數捐給奧黛麗?赫本兒童基金會。在坐下來動手寫作之前,我深思了許久。若她為了我前述的種種原因不寫這本書,那麼或許我也不該寫,這是她的人生,她的隱私。我並不想以別人為題材,指摘他人的不是。因為第一,並沒有這樣的人,就算有,她也沒有告訴我們。 我想要寫的是她,寫她究竟是什麼樣的人。她真真切切就像你在電影上看到的角色:多愁善感、勇氣十足、細緻優雅、浪漫多情。不過能獲得印證總是好的。因此本書並非爆他人內幕的書,而是由其他人談她的書。這本書或許無法吸引嗜八卦成癮的讀者,而是獻給像她一樣,努力追求快樂和簡樸生活的人。在這本書裡,我們探索的是一顆溫柔的心,是一個備受關愛的兒子回想和世上最偉大母親和朋友所共度的三十三年辰光。你在大銀幕上所見、所感受到的她,不只是經過寫作、執導、拍攝、剪輯之後呈現在大銀幕上的表演,而且清晰地呈現了一位真正奇妙的人,值得迄今依舊在全球各地觀眾心中流轉不息的溫馨情感。家母密友,大導演比利?懷德(Billy Wider)說得最好:「上帝吻了她的頰,她就現身在我們眼前。」
内容概要
◎聯合推薦
作家/成英姝
藝人/林志玲
作家/胡因夢
時尚工作者/孫正華
微風廣場時尚總監/孫芸芸
作家/陳文茜
富邦文教基金會董事/陳藹玲
第一本根據第一手資料撰寫的奧黛麗·赫本傳記,發現你從未見過的奧黛麗!
奧黛麗之子親撰傳記,對母親最深情的回憶
近300幀精采劇照和珍貴生活照,奧黛麗映像第一手紀錄
奧黛麗親繪畫作手稿,品味奧黛麗的藝術心靈
第一次近距離欣賞奧黛麗的絕代風華,思憶永遠的奧黛麗
「如果我要寫自傳,」奧黛麗?赫本說:「那麼開頭會是這樣:一九二九年五月四日,我生於比利時布魯塞爾……,六周後,卻死了。」
在好萊塢熠熠星光中,再沒有比奧黛麗·赫本更耀眼燦爛了。她的非凡魅力、高貴優雅、仁慈愛心和甜美臉龐,征服了全球影迷。在銀幕或舞台上,她扮演的是《金粉世界》裡的姬姬、《窈窕淑女》的賣花女伊萊莎,或是《第凡內早餐》嚮往上流生活的鄉下女孩荷莉;在現實生活中,她的兒子西恩看到的是「媽咪」。
這是第一本根據第一手資料撰寫的奧黛麗·赫本傳記。奧黛麗之子為我們勾勒出這位好萊塢最知名女星,銀幕下最真實的一面。在這本真情流露、直言不諱的傳記中,西恩描寫了奧黛麗精采豐富、跌宕起伏的真實人生--從幼時在烽火連天的荷蘭淪陷區,到事業如日中天的好萊塢時期,以及遠離鎂光燈與狗仔追逐,致力人道事業的暮年生活。最難能可貴的是,這本奧黛麗的傳記,不僅透過攝影鏡頭記錄她的非凡風采,更以最貼身觀察欣賞她、最崇拜她的人子角度,描繪她的人生選擇和內心世界。
收錄近三百幀照片、豐富的紀錄資料,以及奧黛麗親手繪製的彩色畫作,許多是首次披露的珍貴資料。在這本前所未有的精采傳記中,西恩親身證實了奧黛麗在銀幕下扮演的母親角色,一如她的銀幕形象一般成功;對奧黛麗風采懷念不已的廣大影迷,也能在佳人遠颺之後,再次細細回味這位影史上無出其右的傑出女性一生的點點滴滴。
上帝吻了她的頰,她就現身在我們眼前。--她是奧黛麗·赫本
作者简介
西恩?赫本?法拉(Sean Hepburn Ferrer)
出生於影藝世家,母親是奧黛麗?赫本,父親是梅爾?法拉(Mel
Ferrer),參與製片、後製、行銷等各種電影工作。承繼母親遺志,創辦奧黛麗?赫本兒童基金會(Audrey Hepburn
Children's
Fund),協助全世界的貧童。在歐洲接受教育,法、義、西、英、葡語流利。目前與妻子和兩名子女,住在加州聖塔摩尼卡及義大利托斯卡尼。
本書不僅僅是好萊塢明星傳記,還描繪出母子之間珍貴的情感。西恩為我們介紹的是,美麗而哀傷的奧黛麗?赫本--她無力改變世間的殘酷,無從逃避自己的不安全感,但對她的孩子來說,卻是一位毫無保留的母親--他認為奧黛麗是「我最好的朋友」。待年紀稍長,他們很驕傲地看到母親運用自己的盛名,幫助世界上窮困的兒童。奧黛麗生前擔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代言人,讓全世界注意到數以百萬貧童的悲慘生活。現在西恩持續推動奧黛麗?赫本兒童基金會的工作,並將本書稿酬悉數捐贈該基金會。
书籍目录
本書目錄序言 祕密
緒論 頰上的吻
第一章 情感渴望
第二章 追憶逝水
第三章 永誌不渝
第四章 置身其中
第五章 靈魂沉默
第六章 許諾之地
第七章 永恆價值
章节摘录
奧黛麗·凱瑟琳·赫本─羅斯頓離開我們近九年,我才動筆寫這篇序文。她曾是--或許我該說,她永遠是--我的母親。一九九三年一月廿一日,她去世後的第二天,我就開始寫作本書,然而卻花了近四年時間,初稿才成篇。實際的寫作可能花了幾個月,但寫作前和過程發生的事,卻花了我一些時間。 現在,我可以很肯定的說,任何失怙失恃的人,都能執筆成書,而人遲早總會喪親。我想這恐怕是我畢生所寫唯一的一本書,在寫作過程中,一周一周、一月一月、一年一年過去了,你可能會覺得靈感枯竭,但卻還不到「創作瓶頸」的地步,因為這本書寫的並不是你,而是世間比你更寬更廣更多的一個人!以我為例,這書談的是我的至親最愛,是帶我來到世上,在我掙扎求生之時,一次又一次拯救我的人。然而到頭來,我卻無力幫助她,無法拯救她。因此我只能不斷地翻揀這些文字,它們就像在我故事之河中的鵝卵石一樣,我希望這些光滑的石頭浮出水面,值得讀者花時間細究,不辱她在天之靈。 我希望讀者了解真正有意義的一切,但我想要採取不會驚動芳魂的平靜方式。有人說,人的器官各有不同的壽命,比如我們的肺,最聽話最有用,壽命卻最短,大約只能存活六十年。而腦部,我們所用到的部分不及其潛能的百分之十,因此也是最少發揮的器官,是我們最大的負債,壽命卻可長達一百五十年以上。在寫作本書期間,我卻發現了一個振奮人心的新事實:我的記憶會遠比這一切都長久。遠在我死亡之後,或甚至遠在我的腦死亡之後--當然是遠在我肉身腐朽甚久之後(也因此我在猶豫死後究竟該火化,抑或用棋盤陪我土葬),我還會記得這一切……,以及所有的氣味。 我闔上雙眼,在喧囂之中,憶起她的氣味:芬芳、高雅、安全、堅強,毫無保留的愛的氣息。我朝下俯視,看到她細緻的雙手,皮膚細薄,血管依稀可見,她的指甲圓圓的,細細的,乾乾淨淨。這就是曾經牽過我,抱過我,和我說話的雙手。它們撫愛我,牽我上學,讓我在害怕的時候緊緊抓住。唉,我多麼想念它們!我願放棄一切,只要能再一次感受它們撫摸我的頭髮……,在夢中。究竟怎麼回事?我依然頭暈目眩。若你的母親是奧黛麗·赫本,難道你不會有這樣的感覺嗎?我母親在一九九三年去世,然而……,她依然無所不在:隨時隨地,在電視上,在錄影帶店裡,在雜誌上,在書店裡,在機場和公路的廣告看板上,在都市鬧區的公車亭裡,在我和每一個人的話語中,在我的字裡行間,在我的腦海--尤其自我開始寫本書以來。偶爾,她也會在我的夢中出現。 談到實際人生,她體重一百一十磅(五十公斤),身高五呎七吋(一百六十七公分)。我們對她的回憶都是美好的,多麼幸運。它們留下輕柔的痕跡,就像陽光滿溢的空房間,溫馨滿室。它就在那裡,時而強烈,時而輕緩--是甜蜜和悲傷的完美組合,她的甜蜜,她的悲傷。我為此書沉吟甚久--該不該發表書中內容,讓我苦惱不已。九年過去了,我已經學會接受它。我把這一切告訴讀者,因為沒有什麼好害羞可恥的,也因為它或許有助於其他人。母親有個祕密。我想她不會在乎我說出這個祕密。人在事後,往往能看得更清楚。所以,下面就是這個大祕密。她一生哀傷。並不是因為她的人生悲涼,所以哀傷,她的人生雖然艱苦,但卻美好。母親哀傷,是因為她見到了這世界孩童的遭遇。我想我們全都使她更加哀傷,沒錯,你,和我。 並不是因為我們不好,而是因為我們幫不上忙。要不是她晚年參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工作,我就不敢這麼肯定。現在我也在為兒童服務,我也感到哀傷。因此,此書也會談及這兩點:哀傷和兒童。這不是什麼了不起的組合,而是不得不然的組合。我想若你得知此事的全貌,你也會覺得哀傷。因此我不打算這樣做,免了大家對哀傷和兒童的全盤了解,但我會透露一二,恰巧足夠。不必擔心,你們依然可以微笑。微笑是歡笑的完美境地,你們也可能掉幾滴淚,但哭泣有益你們的眼睛和靈魂,它能美化一切。
编辑推荐
本書為三言社出版《奧黛麗˙赫本:一個優雅的靈魂》新版書! ★第一本根據第一手資料撰寫的奧黛麗·赫本傳記,發現你從未見過的奧黛麗! ◆奧黛麗之子親撰傳記,對母親最深情的回憶 ◆近300幀精采劇照和珍貴生活照,奧黛麗映射第一手紀錄 ◆奧黛麗親繪畫作手稿,品味奧黛麗的藝術心靈 ◆第一次近距離欣賞奧黛麗的絕代風華,思憶永遠的奧黛麗 ★真心推薦―― 成英姝 作家 林志玲 藝人 胡因夢 作家 孫正華 時尚工作者 孫芸芸 微風廣場時尚總監 陳文茜 作家 陳藹玲 富邦文教基金會董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