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開成語中的科學密碼

出版时间:2009/5/1  出版社:臉譜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戴吾三  页数:304  
Tag标签:无  

前言

  (本文作者為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人類學組助理研究員)  ◆文字  相傳「倉頡造字,而天雨粟鬼神泣,則以其泄天地之祕也」,其中頗有深意,電影《臥虎藏龍》發揮得淋漓盡致。  《臥虎藏龍》以玉嬌龍為主角,關鍵在她識字。碧眼狐狸的武功,到頭來反而不及徒弟玉嬌龍,就是因為做師父的不識字。《臥虎藏龍》的情節,可說全由文字推展。這個布局並不令人驚訝,因為武俠小說恰是唯一以文字作為核心的文類--即便是武林盟主,都得不擇手段,出手搶奪《九陰真經》之類的武功祕笈。  中國人對於文字的魔力,認識得相當早。例如「文明」一詞出自先秦古籍,意思是「經天緯地,照臨四方」。武俠小說家演義文字魔力,可能出自「祖傳祕方」的俗世傳統。而最早的文字,往往只出現在神聖的領域內,果真藏有「天地之秘」,亦未可知,例如最古老的埃及文字,便刻在神廟裡一般人見不到的地方。  文字問世後,很快就世俗化,成為人文世界的基礎。經驗與知識經過文字編碼,可以超越世代,「照臨四方」,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可是文字還有一個重要功能,卻少有人注意,那就是:經驗與知識以文字客觀呈現之後,就能當做批判對象。人文世界的開展,正是批判理性藉著文字砥礪磨堅的歷程。  ◆科學  科學源自一種特殊的認知模式,也是一種運用批判理性的特殊方式。  例如直角三角形的勾股關係,各個古文明的工程師都會應用,學者還懂得用它解決其他幾何問題。但是只有後來的希臘人發展出幾何學公理系統。歐基里德在西元前三世紀完成的的《幾何學》,可說古今第一奇書,全書四百六十五條定理,沒有幾條是作者發明的,但是卻奠定了西方的科學傳統,正是因為歐基里德為幾何學創造了嚴密的理性架構。  科學不只是好奇心、想像力的飛馳,而是一種對於理性的特定信心與堅持。  ◆成語--人文化石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與其他動物無異,利用自然資源是厚生之道,因此對自然不可能陌生。任何族群的傳統中,觀察與研究自然的成果,都是核心成份。  至於累積成就,推陳出新,就是另一回事了。話出如風,語言隨風而逝,人心與時變化,雖說一步一腳印,來時路上的腳印卻禁不起時間銷磨,而文字記錄不然。有意思的是,文字又自有生命,傳情達意,不必受往例限制。我們習用的辭彙、成語,其實都是當時認知模式的標本。成語是人文化石、歷史窗口,可供我們窺視古人的宇宙觀、人生觀,以及他們的自然知識。  中國是個歷史悠久的文化實體,這樣的人文化石特別豐富。但是欣賞人文化石與欣賞自然化石一樣,需要學問,唯感官是問,最多只得皮相。例如東西古人都認識化石,甚至藉以想像蠻荒奇獸;學者推測,西方的惡龍,東方的祥龍,都可能源自史前巨獸化石。但是「自然史」概念,以至於生物演化論,最後全是西方人發明的。為什麼?  戴吾三教授解析中國人文化石的路數,是回答這個問題的唯一門徑。讀者登堂入室之後,當更能領悟愛因斯坦的名言:  重要的問題不在為什麼中國沒有發展出現代科學,而是:為什麼西方發展出科學?

内容概要

(新訂版)解開成語中的科學密碼(原書資料) 三言社出版1JA003《解開成語中的科學密碼》出版日期:2003年11月10日 $280ISBN:986-7581-03-2天文、地理、物理、化學、醫學、數學、建築、生物學……《解開成語中的科學密碼》就像是一個科技考古隊,從70則習以為常的日常成語中,逐一揭開隱藏在成語文字背後的中國古代科技智慧。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王道還、作家唐諾專文推薦「話出如風,語言隨風而逝,人心與時變化,雖說一步一腳印,來時路上的腳印卻禁不起時間銷磨,而文字

作者简介

  戴吾三  北京清華大學科技史暨古文獻研究所教授,用散文的文筆,生動有趣的解析基於古代科技知識之上的中國成語,融知識性、趣味性、文學性及學術性於一體,讓本書成為科技及文化的趣味小百科;也是教師、家長及學生補充科學知識的最佳讀物。著有《考工記圖說》、《集科學與藝術於一身的巨人--達文西》等書。

章节摘录

  (本文作者為文化出版人、知名作家,著有:《文字的故事》、《唐諾推理小說導讀》、《讀者時代》等書。)  成語其實是不間歇變動中文字王國的化石,化石最有價值的地方何在,這我們不待人家提醒就曉得了不是嗎?  化石告訴我們遙遠的歲月曾經有過什麼、發生了何事。告訴我們小小的三葉蟲曾雄霸七海,告訴我們有某種看來凶暴不仁的恐龍會盡職的照顧自己小孩,告訴我們彼時地球大氣的不同構造成分,告訴我們不同時期的氣溫變化,告訴我們最原初的生命形態大概是長哪種樣子……  這就是這部《解開成語中的科學密碼》大致所做的化石研究工作。  這裡我們只以「時間」這又熟悉又看不見、說不清楚的怪東西來談。除了「逝者如斯不舍晝夜」的歷史渾然悠悠慨歎之外,我們人如何進一步認識它、馴服它、和這個從不停頓又全然透明的東西在日常生活中好好相處呢?中國文字的「時」是個忠誠的形聲字,以「日」字為其意符,保存住人們對時間最早著色成功的動人記憶CD在《文字的故事》書中,我個人曾猜測太陽大概是人們最原始的一枚時鐘,說的是人們不僅從太陽規律的、最容易察覺的每日運行之中感受到時間的流淌,而且還藉由陽光的投影把綿延連續的時間給打斷分割,讓時間浮現到肉眼可以看得見的唯物層面上來,變得可計算可應用乃至於可以預期和準備了。通過如此對時間的新認識、分割以及馴服,人們於是有機會從動物界對時間「永恆的當下」的渾然一體感受世界掙脫出來,這肯定是人類心智進展的好大一步,並且將在日後的有形發展路途之上持續展現出威力。  然後,在這本書中,我們看到了成語保存了更多也更細緻的如斯記憶和接下來和時間的拚搏進展CD這本書甚得我心的從「奉為圭皋」一詞開始,緊跟著則是更通俗的「寸陰寸金」說法,揭示了從最早肉眼大致估量的日影投射,逐步發展到有刻度的日昝,發展到有刻度的沙漏,至此,太陽可以缺席了,原本日落之後的一大塊幽黯時光也岌岌不保了,人們已得到了對付它的辦法了。  凡此種種。  到此為止,我們誘人入內的引介文字應該可以告一段落了,更多的成語、更多的昔日文字化石該由這本書接手了,或更好的,由你自己接手,每個人都記得大小不等的一堆成語,若不放心記憶的有所遺漏,每個人的書架上,或者坊間的書店之中,也容易找到成語彙編的故事或辭書,你以前一直認為那只是給國小學生學習中文的工具書而已,如今,我們知道了事情不只是如此,這裡頭有讓人眼睛一亮的好東西在。  在日本京都拱廊街形式的新京極商店街上有一家精采的化石店,店中排列著各種珍稀化石,包括恐龍的蛋、糞便,包括長毛象的毛,包括三葉蟲、鸚鵡螺到原始魚類的歷代海洋統治者,還包括天外飛來的、鐵質殖石鑄成的一把森黑透亮的縷花小刀,每個走進裡面的人都很容易被召喚回還留在童年時光的心悸、好奇和夢想。  但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擁有著一堆精采的、滿滿是記憶的化石,不是這樣子嗎?

媒体关注与评论

  「話出如風,語言隨風而逝,人心與時變化,雖說一步一腳印,來時路上的腳印卻禁不起時間銷磨,而文字記錄不然。有意思的是,文字又自有生命,傳情達意,不必受往例限制。我們習用的辭彙、成語,其實都是當時認知模式的標本。成語是人文化石、歷史窗口,可供我們窺視古人的宇宙觀、人生觀,以及他們的自然知識。」  --中研院人類學專家/王道還  「成語其實是不間歇變動中文字王國的化石,……化石告訴我們遙遠的歲月曾經有過什麼、發生了何事。告訴我們小小的三葉蟲曾雄霸七海,告訴我們有某種看來凶暴不仁的恐龍會盡職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解開成語中的科學密碼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