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多夫騙局

出版时间:2009-6-17  出版社:三采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作者:Peter Sander  页数:384  译者:洪慧芳  
Tag标签:无  

前言

  二○○八年十二月十五日,美國紐約南區地方法庭的聯邦法官路易斯?史丹頓閣下(Louis L. Stanton)依據附件法院命令內所提出的證券投資人保護法案(SIPA),指派厄凡?皮卡德(Irving Picard)擔任清算馬多夫投資證券公司(BMIS)的受託管理人。二○○八年十二月十一日早上爆發決定性的醜聞案後沒幾天,www.madoff.com上如墓碑般的網頁便寫著如上的碑文,為馬多夫投資證券公司留下遺跡。網頁上除了那項聲明外,還有其他附件說明如何根據一九七○年證券投資人保護法案填寫SIPC的保險理賠單。上面完全沒提到公司,沒提到你的投資(萬一你就是其中的倒楣鬼),沒提到公司的歷史、做了什麼、擁有什麼、哪裡出了狀況,沒提到馬多夫先生,沒有「關於我們」或「聯絡我們」的頁面。沒有佛羅里達的美麗夕陽、華爾街的摩天樓、或紐約市第三大道上口紅大廈(Lipstick Building)的照片,那棟紅色花崗岩的橢圓型建築顯然是他經營大半事業的地方。就只有以白色字體寫在黑色背景上的碑文。發生了什麼事?數千名投資人委託這家公司投資的五百億元(沒錯,是「億」)怎麼了?其中有多達四千人可能在這樁史上最大的投資醜聞案中失去了畢生的積蓄。五百億?一個傢伙如何虧空五百億——別人的錢?五百億對二○○八年十二月美國約三?○五億的居民來說,一人約分一百六十三元。五百億比巴菲特投資六十年所累積的淨值還多。五百億比美國知名的那有錢的六個州以外的其他州每年開支還大。五百億比美國勞工部、內政部、交通部、財政部、太空總署每年的預算總和還多。這個金額大到讓美國證管會(SEC)提出以下聲明,他們在監督馬多夫公司方面可說是嚴重失職,證管會的法規執行部副部長安德魯?卡萊馬里(Andrew Calamari)表示:「我們起訴了一件驚人的詐騙案,該案規模空前。」說的沒錯。誰是這樁詐騙案的罪魁禍首?柏尼?馬多夫(Bernie Madoff),該叫「made-off」才對,亦即捲款潛逃,那究竟是怎麼回事?全都是因為貪婪而起的嗎?對馬多夫來說,或許是,也或許不是。或許他是真心想要服務他的投資人——想一直服務得很好——只不過後來整個失控罷了。他可能做了過大的承諾,大到無法履行,他做那些承諾時可能心想,有一天他鴻運當頭就能回本或大賺一筆,真的償還那些投資人。當然,後來二○○八年市場逆轉時,這一切都成了泡影。又或者,馬多夫計畫其實從一開始就是精心策劃的騙局,由他一人巧手設計,瞞天過海,只有他自己知道,也只有他是罪魁禍首。如今,他可能沾沾自喜,想到多年來他能夠把忠實的客戶、主管機關、公司員工、甚至自己的家人都蒙在鼓裡。魔鬼就藏在細節裡,而那些細節每天都從新的消息以及馬多夫自己與周遭人的供詞中浮現出來。貪婪可能是、也可能不是馬多夫的動機,但那肯定不是他客戶的動機,這是讓這樁詐騙案不同於近年來諸多避險基金崩解與其他醜聞的一項因素。馬多夫的客戶看起來多半只是為了尋求穩定的報酬。沒錯,就是優於市場的報酬,介於一○%到一五%之間,而不是鉅額報酬,不是比較積極的避險基金常保證的20%以上的報酬。事實上,馬多夫的客戶可能只有兩個目的:獲得比市場稍好的穩定報酬;委託別人幫忙投資理財。比這些客戶的信賴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或許是證管會與其他主管機關對此長此以往放任不管的行徑。他們也像客戶那樣被騙了嗎?還是另有他因,使他們選擇不太過問該公司的實際營運?甚至還迴避提出質疑的金融分析師哈利?馬科波洛斯(Harry Markopolos),馬科波洛斯從一九九九年就開始向證管會揭發馬多夫的弊端,二○○五年更正式大舉發難,促成2006年短暫的調查,但後來調查卻不了了之。他們為何會如此視若無睹,這樁醜聞案從現在起對證管會的規範會有什麼影響?還有許多其他的問題,讀者與作家都一樣不解:「其餘的真相是什麼樣子?」誰是馬多夫?他是怎麼發跡的?後來如何變成叱吒華爾街的風雲人物?他是如何讓那麼多投資人盲目地信賴他,願意在不問問題下就交出他們的財富。他如何迴避有關當局那麼長的時間?誰是他的受害者?他們信任他時,腦中在想什麼?後來醜聞案爆發時,他們又作何感想?他一開始為什麼會那麼做?身為謹慎的投資人與公民,我們未來如何避免這樣的災難?這些都是《馬多夫騙局:詐欺,貪婪,華爾街史上最大金融醜聞》)一書所要探討的主題。

内容概要

  本世紀最有天分的騙子  馬多夫行騙20年全紀錄  基金經理人因他憂憤自殺,散戶一夜之間傾家蕩產  二○○八年年底,在金融風暴中雪上加霜地爆發了華爾街有史以來最大的弊案,前那斯達克主席、股市傳奇人物馬多夫,被控以「龐茲騙局」詐騙了超過五百億美元。手法主要以短期暴利做誘餌,拿後來投資者的錢支付先前的投資者,不斷誘騙更多人投入。這場騙局祕密進行長達二十年,上當的人遍布全世界,包括美國職棒大聯盟紐約大都會隊老闆威爾彭,好萊塢導演史蒂芬史匹柏等政商名流都是受害者;英國最大銀行集團匯豐銀行、西班牙最大的桑坦德銀行以及法國最大的巴黎銀行,也深受其害。事件爆發後,更有許多慘賠資本的基金經理人陸續自殺。  這個騙局最不可思議的是,竟能維持二十年之久!最戲劇化的則是,由馬多夫的兒子告發踢爆!本書從馬多夫的求學時期開始追蹤,揭露這個德高望重的基金經理人、華爾街的風雲人物,如何縝密打造這個世紀騙局?又是如何東窗事發?書中並詳細解析這個精巧的騙局,之所以能得逞背後的技巧原理。  受害人名單  【機構受害人】  西班牙國家銀行  匯豐銀行  蘇格蘭皇家銀行  法國巴黎銀行  野村銀行  荷蘭皇家殼牌公司  加拿大皇家銀行  法國興業銀行  瑞銀  韓國教師退休金  利物浦市議會  ……  【散戶受害人】  史蒂芬.史匹柏 (好萊塢導演)  傑佛瑞.凱森柏格(夢工廠)  賴瑞.金 (電視名嘴)  凱文.貝肯(演員)  亨利.考夫曼(所羅門兄弟的前首席經濟學家)  史提芬.格林斯潘(《上當大全》作者)  傑洛姆.費雪(Nine West創辦人)  弗瑞德.威爾彭(紐約大都會隊的老闆)  諾曼.布拉曼(費城老鷹隊的前老闆)  羅倫斯.威爾維爾(麻州法學院院長)  馬克.瑞奇(柯林頓特赦的金融逃犯)  ……  (粗估受害機構與投資者數千人,名單還在持續增加當中……)

作者简介

  彼得?桑德  個人理財作家、研究員與顧問,共有十八本著作,包括《個人理財必問的兩百五十個問題》(The 250 Personal Finance Questions Everyone Should Ask)、《當沖完全入門指南》(The Complete Idiots Guide to Day Trading Like a Pro)。他為《市場觀察》(MarketWatch)與TheStreet.com寫過兩百多篇個人理財的專欄文章,曾上NBC的《今日秀》(The Today Show)與《福斯新聞》(Fox News),現居加州花崗岩灣。洪慧芳  **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畢業,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MBA,曾任職於西門子公司和花旗銀行,目前專事翻譯, 譯有《避險基金交易祕辛》、《部落格行銷》等書。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龐茲騙局與其他知名的龐茲騙徒第二章 皇后區發跡第三章 打造馬多夫品牌第四章 盲目信託:向精英募款第五章 早主管機關一步第六章 全是漫天大謊第七章 連帶損害第八章 再次受難:對猶太界的深遠影響第九章 信任的心理第十章 馬多夫事件的影響結語附錄附錄A 馬多夫投資證券公司簡介附錄B 馬多夫投資證券公司的委託單處理與執行附錄C 聯邦訴狀:美國vs. 馬多夫投資證券公司附錄D 馬多夫騙局的受害人名單附錄E 馬多夫年表

章节摘录

  無意間發現弊案內幕的小研究員——馬科波洛斯馬多夫行騙多年,從來沒有敗露形跡。然而,在這騙局東窗事發之前,曾經有個人發現了這一切都是個漫天大謊,這個人叫做馬科波洛斯,他在一九九九年以來的八年間,幾乎挖出了整起弊案。馬科波洛斯是一位沈靜、好學的數學高手兼會計師,擁有波士頓大學的財務碩士學位。他在波士頓的城堡投資管理公司任職,公司指派他一項新任務,他的老闆想知道如何獲得媲美馬多夫的兩位數報酬。二○○○年公司叫他「解構馬多夫的策略,看如何加以複製。」但馬科波洛斯就是辦不到。馬科波洛斯一再研究馬多夫的方法以及股票與選擇權的交易,把那些資料輸入電腦分析中,涵蓋一切可能的情境,但他就是沒辦法複製出馬多夫的結果。他注意到馬多夫似乎在市場任何狀態下,不管市場漲跌都有獲利,他也沒辦法模擬出那樣的結果。馬科波洛斯說:「你一定會賠一些,不可能永遠打敗所有的市場。」於是馬科波洛斯開始懷疑馬多夫的傳奇祕密,他判斷馬多夫要不是利用搶先交易賺進異常多的獲利,不然這一切就是一場「龐茲騙局」。二○○五年,他寫了十九頁的舉發信,標題為〈全球最大的避險基金是場騙局〉。只不過,沒有人相信他。他接受《波士頓環球報》的訪問時指出:「我覺得我在孤軍奮鬥……我無法智勝證管會,媒體也不聽我的,我毫無其他的管道。」馬科波洛斯舉出的疑點  在馬科波洛斯的舉發信中,他舉出馬多夫基金經營的諸多疑點:疑點#1:有錢不賺馬科波洛斯懷疑為什麼馬多夫的基金會採用那樣的經營方式,以及為什麼他寧可收管理資產的傭金,而不像一般的避險基金那樣收取管理費。他也質疑註冊的投資顧問是否能收那樣的傭金。馬科波洛斯利用複雜的數學計算,推論馬多夫是在進行龐茲騙局,因為他擺著太多錢不賺:金額多達管理資產的四%。除非他賺的不止那些傭金,有些東西並未揭露,但那又不太可能。  疑點#2:隱密儘管馬科波洛斯可能不熟悉馬多夫運作的猶太富豪圈,他還是覺得馬多夫的作風那麼神秘很奇怪。他說:「何必要那麼隱密?如果我是全世界最大的避險基金,報酬又高,我會希望名氣愈大愈好,也會希望以全球最大的避險基金之姿,出現在業界的所有排名中。」他接著又問,馬多夫大可宣稱他是全球最大的避險基金經理人,為什麼他卻不像其他避險基金、創投公司與其他有管理資產的公司那樣自吹自擂。這問題問得好,因為在華爾街上,有本事吹噓很重要——如果你真有合法的東西可吹噓的話。疑點# 3:交易策略行不通如果馬多夫真的像他說的那樣,是以賣權幫投資組合避險,那些賣權的價格太貴,會大幅減損他的報酬,尤其是在市場反轉的時候。那是「好到令人難以置信」的情境,馬科波洛斯強調,馬多夫在過去十四年間,僅七個月有小額虧損。要達到他宣稱的報酬,不可能只靠選擇權達成,更不可能只靠股票,因為個股不可能持續產生那麼多的報酬。馬科波洛表示:「從數學上來看,馬多夫基金所列的報酬都不太合理,那些數字好到令人難以置信。」諸如此類的疑點,馬科波洛斯一共發現了二十九個。(本書第五章,詳細記載了馬科波洛斯揭發弊案的過程,以及他所發現的歷歷事證。)  馬多夫騙局解析資訊很少馬多夫的基金,從招募熟人開始,投資人因為信任,所以把錢交給他代管,他跟其他基金經理人不同,他幾乎不提供報表,雖然有小冊子說明他的交易事業,卻完全沒有一般該有的基金介紹,投資策略,也沒有公開說明書和績效表。不管市場好壞,他卻總是能回饋投資人8%~12%的獲利。報酬穩定就好,投資人似乎不在意報表。製造特權階級一般的基金用盡各種方法招募客人,登廣告,上媒體,大聲招睞投資人;馬多夫的基金客戶,沒有收過任何廣告信,甚至所獲得的訊息是,這是一支尊榮獨享的基金,只有少數有特權的人,才能獲准投資。使得在富商名流圈中,造成一種追求的風潮,獲准加入的,像是得到什麼恩寵,或晉升某種階級一樣,大家會說:「哇!你拿到馬多夫基金的投資資格了!」如果你表達想加入之意,不一定會成功,馬多夫會說:「可以的時候,我會讓你加入!」為了滿足許多想加入這個私人俱樂部般的基金投資圈,名流間也成為展現權勢的象徵,「我認識馬多夫,我可以幫你弄進去。」這是無比風光的說法。許多投資人甚至不敢贖回基金,連有獲利也不贖回,因為他們擔心一旦贖回,就再也沒有資格投資了。信任,讓馬多夫的騙局十拿九穩信賴聯合公司創辦人兼執行長查爾斯?葛林(Charles H. Green)解析馬多夫騙局,揭露了「信任」,是騙局得逞的最大關鍵。葛林的推論是這樣的……信賴等式顯示,值得信賴的組成要件是:信賴 =(可信度+可靠度+熟稔度)/ 自我取向當然,這樣的等式也可以做為反向工程的依據,為騙子提供實用的指南。用這個等式衡量馬多夫,就可以看出他多擅於讓人產生信賴了。我們就來算算看吧。可信度:那斯達克董事會的會長,還有一群精英客戶的名單。不是任何人都能投資,你還得獲得重要人物的認可。尊榮獨享的感覺讓他更有聲望與可信度。得分:十分拿九分。可靠度:馬多夫騙局最精彩的部分:不宣稱誇張的獲利,而是以獲利穩定出名,永遠比平均好一點就可以持續潛伏,避免引人注意。得分:十分拿九分。熟稔度:大家都說他風度翩翩、友善大方、和藹可親,是大夥兒最不可能懷疑的人選。得分:十分拿八分。自我取向:有誰會懷疑慈善家,一個大方贊助宗教活動的人?所以這一項分數低(低自我取向是好的):兩分。信賴商數 =(9+9+8)/ 2 = 13,最高15分裡拿了13分的高分。「世界上沒有毫無風險的信賴,馬多夫是天分過人的騙子。」葛林說。(本書第四章,詳細解析馬多夫騙局運作的原裡)

媒体关注与评论

  「即使是菁英,也傾向崇拜賺大錢的人,並認定他們是內行人,這就是那麼多人信任馬多夫的原因。」  --克魯曼(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他怎麼有辦法隱瞞那麼久?」  --幾乎每位和本案有關的人  「如果你以前告訴我,柏尼會當上那斯達克的主席,並賺那麼多錢,我永遠也不會相信有那個可能。」  --弗萊契?埃伯利(馬多夫高中時代游泳隊副隊長)  「這是一起規模浩大的驚人騙局。」  --安德魯?卡萊馬里(證管會紐約辦事處的執法部副部長)  「馬多夫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馬多夫騙局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