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珊瑚礁地圖(下)

出版社: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戴昌鳳 著  页数:256  

前言

  後記  依稀記得第一次接觸珊瑚礁時的悸動,那是1976年大二結束的暑假,我參加師大生物系的「恆春半島生物採集營」,有一天我們到貓鼻頭附近的潮間帶採集海洋生物;七月的艷陽天,我們穿過濃密的瓊麻林和崎嶇的珊瑚礁小徑,沿著礁溝游向大海,一進入珊瑚礁的領域,頓時就被眼前的景象給震懾住了,形形色色光怪陸離的魚類,熙熙攘攘地穿梭在層層疊疊的珊瑚和錯落有致的礁區之間,沉浸在一片澄藍海水的懷抱裡,我如癡如醉的來回悠游,流連忘返,直到領隊老師下令收工,才依依不捨的上岸。自此以後,珊瑚礁的印象一直盤旋在我腦海裡,甚至出現在夢中。  三十餘年前的台灣,潛水活動尚未推廣,資訊也不發達,我們採集的海洋生物都是新奇的,忙了一個暑假,還是無法查出許多珊瑚的真實身分,也許就是這個解不開的謎團和初次接觸珊瑚礁的美好記憶,促使我持續投入珊瑚礁生態研究的道路。  懷著對珊瑚礁海洋的憧憬,我在1978年參加中華潛水會舉辦的第一期水肺潛水訓練班,並於1979年進入台大海洋研究所碩士班就讀,當時墾丁國家公園正在籌備階段,核能三廠剛開始施工,需要有人從事珊瑚生態研究,指導教授就把這個任務交給我,於是開啟了我與珊瑚礁為伍的日子。當時國內海洋學者對珊瑚生態的了解非常有限,我自己對珊瑚更是一無所知,初期的研究就像在黑暗中摸索前進,困難重重,但是在珊瑚礁潛水的美好感覺始終是支撐我向前的動力。  三十年來,在很多因緣際會之下,得以造訪台灣各處的珊瑚礁或有珊瑚生長的海域,從最南的太平島至最北的彭佳嶼,都曾有過數次潛水的紀錄,本書可說是我歷年來在這些海域潛水觀察的一些心得與紀錄。  本書的完成得到很多朋友的幫助,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的鄭明修博士,多次協助我們離島潛水調查,並且提供澎湖海域生態的精采照片;水中攝影協會理事長蔡永春教練是我相識三十年的好友,他是最優秀的導潛和潛伴,而且總是毫無猶豫的提供海底照片及必要協助;郭道仁教練分享豐富的潛水經驗和提供精彩照片,使本書增色不少;綠島潛水俞明宏教練,雖然和我只有一面之緣,卻非常熱情地提供所有需要的協助,令人非常感動;蔡明憲教練提供東北角潛點的寶貴經驗、海底照片和協助整理一些資料;還有台大海洋所珊瑚礁研究室歷年來所有同學,在潛水工作上互相照顧,讓我們每次都能快樂出海,順利完成工作,而且平安返航。  近年來,在全球氣候變遷加速的衝擊之下,台灣的珊瑚礁或珊瑚群聚已面臨嚴苛考驗,本書所記載的珊瑚生態,有的完好如初,有的可能已經美景不在,令人十分惋惜;例如東沙環礁內部三百餘平方公里的珊瑚礁,在1998年的水溫異常事件中,珊瑚大量死亡,至今仍恢復緩慢;2008年的澎湖寒害造成澎湖北部海域大多數珊瑚死亡,至今少有恢復。這些氣候變遷引發的巨大影響,提醒我們珊瑚礁保育的重要性,不只是設立海洋保護區和海洋保育執法,也必須從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做起,大家一起來節能減碳,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使地球氣候恢復正常軌道,才能讓珊瑚礁永續,讓地球生態永續。                

内容概要

  曾經在1930到1970年代被稱為「珊瑚礁王國」的台灣,擁有獨特的珊瑚礁資源。全球造礁珊瑚共約1,000種,台灣小小海域即擁有約300種,歧異度之高傲視全球。只是身在寶”珊”裡的國人,對珊瑚礁的認識一直都停留在其美麗的外表,對珊瑚礁的重要性和基本資料一直都沒有很清楚的認識。  作者常年研究台灣珊瑚礁生態,一直希望讓國人認識珍貴的珊瑚礁生態,並解讀珊瑚礁的生物多樣性,特別撰寫這套既通俗又富知識性的書籍,引領讀者認識台灣珊瑚礁的分類、分布、特色以及生長現況等,並搭配多年累積的攝影傑作,讓大家一窺台灣珊瑚礁之美以及萬千風貌。  全書分為「台灣本島篇」及「離島篇」兩冊,「離島篇」介紹難得一見的離島海洋生態,包括澎湖群島、綠島、蘭嶼、小琉球、北方三島、基隆嶼、龜山島、東沙環礁和南沙太平島等,帶著讀者一飽眼福。

作者简介

  戴昌鳳  戴昌鳳  美國耶魯大學生物學博士。從事台灣珊瑚礁生態研究三十餘年,潛水足跡遍及台灣、離島以及東沙、南沙太平島等。現任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教授、台灣珊瑚礁學會常務理事。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及專書數本。著有『台灣珊瑚圖鑑』(貓頭鷹出版)、『台灣的海洋』(遠足文化出版)、『台灣珊瑚礁地圖』(上下兩冊,天下文化出版)。

书籍目录

Chater 8 澎湖群島8-4-1 澎湖北部海域8-4-2  澎湖內海8-4-3  澎湖東部海域8-4-4  澎湖南部海域Chater 9 綠島9-5-1 南寮港至機場9-5-2  南寮港至龜灣鼻9-5-3  龜灣鼻至大白沙9-5-4  綠島東岸9-5-5  公館鼻至樓門岩9-5-6 公館鼻至綠島燈塔Chater 10 蘭嶼10-4-1 蘭嶼西南海岸10-4-2  蘭嶼西北海岸10-4-3 蘭嶼北部海岸10-4-4 蘭嶼東部海岸Chater 11 小琉球11-4-1 東北方龍蝦洞11-4-2  東南方厚石裙礁11-4-3  西南方蛤板灣11-4-4 西北方美人洞Chater 12 北方三島12-4 彭佳嶼12-5 棉花嶼12-6  花瓶嶼Chater 13 基隆嶼13-3-1  基隆嶼西側13-3-2  基隆嶼東南側13-3-3 基隆嶼南側Chater 14 龜山島Chater 15 東沙環礁15-4-1 環礁潟湖西側15-4-2  環礁潟湖東側15-4-3  外環礁東側15-4-4 外環礁西側15-4-5  外環礁南側15-4-6  外環礁北側作者後記參考資料

章节摘录

  Chapter 8  澎湖群島  澎湖北部海域?澎湖內海?澎湖東部海域?澎湖南部海域  ◎地理位置  澎湖自古稱為「西瀛」、「澎海」、「平湖」,地處台灣海峽中央,由90座大小不等的島嶼組成,星羅棋佈地分散在南北長約60公里,東西寬約22公里的海面上,群島總面積約127平方公里;其中以澎湖本島、白沙嶼和西嶼等三島面積最大。  澎湖群島擁有豐碩的自然生態資源及文化資產,舉凡雄偉崢嶸的玄武岩地形地質、亞熱帶地區特有的海島生態景觀以及歷史悠久的海洋文化等,深具發展觀光的潛力,為此,交通部觀光局於1995年7月1日成立「交通部觀光局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以有效利用資源,推動澎湖觀光遊憩計畫,促進經濟發展。此外,澎湖縣政府於2009年9月公告東吉嶼、西吉嶼、頭巾嶼、鐵砧嶼等為澎湖南海玄武岩自然保留區。由於澎湖南方海域諸島在地景地質、海域生物資源和人文史蹟,具有規劃為海洋國家公園之條件,內政部營建署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於2009年起推動設立海洋國家公園。  ◎交通指南  澎湖縣位於台灣海峽的群島,對外交通全須仰賴海、空運輸,其中又以航空運輸為最主要的交通工具,目前開闢台灣─馬公航線的航空公司有立榮、復興、華信達30餘班,分別從台北、台中、台南、嘉義、高雄起飛;海運則可由高雄港、台南安平港及嘉義布袋港搭乘輪船前往。  ◎海岸的地質與地形  澎湖群島主要由火成岩構成,除了花嶼的岩性屬於安山岩質的熔岩外,其餘都是由玄武岩構成。這些火山熔岩大約是在1740萬年至800萬年前,從板塊擴張所產生的裂隙中噴發出來的。由於裂隙式火山噴發出的熔岩黏稠性較低,因此很容易向四周流動散開,凝固後形成平緩的熔岩流岩層;熔岩流在冷卻收縮時會產生許多收縮中心,這些中心因收縮所產生的張力,使岩石發生多角狀的破裂面,即稱為柱狀節理。如果熔岩是均質或收縮張力平均,就會形成正六角形節理,當熔岩逐漸由外緣向內部冷卻時,收縮也跟著進行,它的多角形狀由地表向下延伸,最後就形成垂直岩面的柱狀節理。在幾次噴發過程中,溢流出來的火山熔岩與沈積物相互疊置,就構成現在澎湖群島的特殊地質景觀。  玄武岩隨著地殼隆起或海水面變化而露出海面,形成由南向北微傾的熔岩台地。在海浪侵蝕與各種風化侵蝕作用下,沿岸斷崖逐漸發育,形成眾多表面平坦、四周陡峻的島嶼,也就是澎湖群島著名的方山地形。此外,由於季風的推波助瀾,造成海蝕作用旺盛,使得澎湖群島發展出曲折複雜、凹凸相間的海岸線,因此澎湖群島面積雖小,海岸線全長卻達320公里。  澎湖群島因位於台灣海峽中部,潮差相當大,平均約2.5公尺,有些地方則可達3公尺,海岸長期受到風浪的侵蝕,大致可分成三種類型:(1)海崖,係由柱狀玄武岩壁崩落而形成,其下方潮間帶則多為寬狹不一的海蝕平台或沙礫海岸,大多分佈在群島的西方和南方;(2)無海崖的岩礁海岸,為較軟的岩石和珊瑚礁所構成的寬廣海岸,潮間帶常寬達數公里,大都分佈在群島的東岸和北岸;(3)沙灘,由有孔蟲的鈣質殼體、珊瑚及貝殼碎屑所組成的白色沙灘,海岸平緩,潮間帶水淺而寬廣,大都分佈在群島所圍成的內灣和南方的海灣內,如吉貝、山水與蒔裡等地的海岸沙灘。  三種海岸的近岸或外圍大多有珊瑚分布,尤其在無海崖的岩礁海岸,潮間帶下緣就有許多珊瑚生長,由於地形平緩,有些地方甚至從海岸向外延伸10餘公里,在大退潮時露出大片的珊瑚群體,短暫暴露於空氣中。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