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2-25 出版社: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黛芙拉.札克(Devora Zack) 页数:228 译者:林麗冠
Tag标签:无
前言
引言 用希臘文學拉丁文 我到康乃爾大學研究所的第一天,上了個體經濟學。教授為了安撫我們這些菜鳥的緊張情緒,於是以令人寬心的語調說,他會給我們看很多圖表,不必驚慌。他說:「只要把圖表想成流程圖,就沒事了。」我是從事藝術工作的,毫無經濟學背景,聽了這話頓時覺得暈眩,眼前一片模糊。流程圖我從未聽過,看來是在劫難逃了。 我後來描述商學院前幾週的經驗,像是試圖用希臘文學拉丁文......不過我也不懂希臘文。不論我多認真做筆記,上完幾個小時的課後,還是有聽沒有懂。 這樣的慘狀就像自稱不擅交際的人,拚命將自己擠入專為另一種人撰寫的社交規則,完全沒有參考座標,因為腦中沒有存取相關資料的記憶體;問題不在資料本身,而是這些資料根本就像外文一樣難懂。 這本社交指南絕非如此,我的訴求對象是內向者、在人群中不知所措的人和缺乏人際網絡的人,以他們慣用和理解的語言寫就。這不是挺幸運的嗎!各位的社交學分終於有機會及格了。 順帶一提,我現在每年都會回康乃爾大學,在企管研究所教授人際社交。當然,他們並沒打算請我回去教經濟學。 內向者更需要社交指南 為什麼這種書會存在?這不就像提供法式鹹派食譜給對蛋和起司過敏的人,或是在嚴重花粉症患者的四周擺滿芬芳的花朵?如果你厭惡非絕對必要的東西(社交便是其一),為什麼不找別的事物來充實你的生活?為什麼要折磨自己? 這些問題很實在,謝謝你提出來。 容我說句話,首先,我百分之百同意你,根本不必將寶貴的時間浪費在討厭的活動上,即便只是一小時!話雖如此,這件事情沒有這麼快就結束。 先別把這本書放回書架上(或者是電子書架),並且聲稱自己好像人際網絡這罐醋裡摻進的一滴水。絕非如此。我準備變個令人驚奇的戲法,讓人際社交變成有趣、有益的活動,而且你完全不需要改變你的既定想法!所以請拉一張舒適的椅子或找一片草地坐下來,全心投入,你不會後悔的。 這本操作手冊一開始會檢視傳統上眾所周知的人際網絡理論,然後再將它們徹底破解。看看諸如以下的鐵律: * 不斷推銷你自己。 * 更多人脈=更高的成功機率。 * 絕不單獨用餐。 * 建立不間斷的人脈接觸點。 * 從中得到愈多東西愈好。 直到現在(事實是主觀的),人際網絡書籍訴求的對象,始終是擁有特定性格的人,那些本來就喜歡在滿是陌生人的會場中穿梭來往的人。我們在本書的開頭會發現,這種類型的人僅占所有人的30%到50%,我確定這是其他作者無心且並非惡意的疏忽。但光是想到這點,我就義憤填膺,因為其他50%到70%的人都被忽略、誤導、欺騙,該是讓這些人拿回自己應得的人際網絡的時候了。 在過程中,我們會發現建立人脈時,了解和運用天生風格的有多重要。內向的同胞們請別再壓抑我們的本性。 幹嘛這麼麻煩? 你在喃喃自語些什麼?你不喜歡人際社交,不管怎樣也沒有興趣?它耗費你的心神?它從不管用?你沒有時間?你不需要這麼做?那種做法是騙人的、自私、虛假、不可信、膚淺、不正派、愛操弄,而且毫無用處? 什麼都先別想,喝一口水,讓自己冷靜下來。 內向的人、容易不知所措的人以及欠缺人際網絡的人,在傳統的人際社交方面失敗,因為他們遵循的規則本來就並非針對他們而設計的。 就我的經驗,自稱討厭社交的人也認為自己對此並不在行。但真實的情況恰好相反。你擁有成為社交高手的本錢,你只是聽從錯誤的指示,標準的社交建議沒能給你幫助,所以你認定你在經營人脈上失敗。此外,你本來就討厭交際。 現在,你終於可以學到符合你本性的社交方法,時機終於來了。 為什麼是現在? 改善人際關係能幫助你達成一生中最想要的任何事情,這個理由夠充分了吧? 建立人脈能夠讓你發揮潛力。想像一個大目標,像是:找份新工作、獲得晉升、擁有新的公事或私人人脈、改善世界、擴展個人影響力、銷售產品或服務、寫書、談成一筆生意、加強合作、建立聲譽、達成夢想,或是擴展事業? 建立人脈能將你的目標發揮到最大。我擔任高階主管顧問十五年,從未見過哪個人不是根據自己的條件經營人脈而且獲益良多的。 究竟什麼是建立人脈?建立人脈是建立和維護人際關係,讓彼此分享正面結果的藝術。 建立人脈即是連結。 你愈真誠,你建立的人脈就愈富有活力和寶貴。你可以忠於自己,運用你既有的優點來學習人際技巧。你可以學習運用而非對付你的內向、不知所措或欠缺連結的自我。以前被視為不利的條件,現在成了你最好的優點。 心動了嗎? 投資報酬(ROI) 時間是你最重要的資產(除非你家財萬貫)。何不放下手邊的事情,投注寶貴的幾小時,打開這本操作手冊? a. 你會學到非常有效,而且淺顯易懂的新社交方法。 b. 你會獲得許多實際要訣,同時學到清楚、具關連性直接應用到你的社交目標的行動步驟。 c. 我多年來在許多領域中發現相當多值得記住的實際案例,你閱讀和研究這些案例將受用無窮。 你需要一枝筆或鉛筆。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東西,很高興 你願意加入我的行列。
内容概要
打開本書 打開你的好人緣 拜訪客戶、交際應酬是你眼中的苦差事嗎? 隨意聊天哈啦的場子也會被你搞冷掉? 完全掌握面對社交場合的苦惱,在專業與人際上綻放光芒! 多數討論成功要素的書都會提到人際關係,建立廣闊的人際網絡似乎是邁向成功的必然條件之一,但就不喜歡社交的內向型人來說,如何擴展人際關係、提昇自我成功的方法呢? 作者是美國知名企業諮詢顧問,也自稱是「內向型」的諮詢師。在本書中,他打破坊間成功書的慣例,為我們解讀「內向型人」的成功特點,包括: 他們不是害羞或憤世嫉俗,而是習慣深思熟慮、在談話前反復思索的一群人。 他們永遠將注意力集中在少數事件上,而非關注大量瑣事。 他們需要獨處的時間,為自己的頭腦充電。 他們被灌輸社交等於八卦聊天及不斷與人接觸,讓不擅與人交談的他們以不適合推託。 明確分析「外向型」和「內向型」的社交特點,並鼓勵不擅社交的內向型人應該盡量提升自己,以專業取得他人信任和尊重,願意與別人分享所知所學的知識,且樂於幫助他人等優勢,建立自己獨特的社交網絡。
作者简介
黛芙拉.札克(Devora Zack) 生性內向,從小偏好獨自遊戲與閱讀。康乃爾大學(強生管理學院)企管碩士學位,也是全額獎學金優秀學者,在1996年創立唯有連結顧問公司,為許多不知所措和欠缺人脈的優秀客戶服務。另外也在康乃爾大學MBA領導力技巧計畫(MBA Leadership Skills Program)擔任客座學者,她是門薩(Mensa)協會十五週年年會的主講者。身為美國政府知名的「總統管理人員培訓計畫」(Presidential Management Fellows Orientation Program)主任,黛芙拉的籌備與主持功力,獲得該計畫創辦以來最高的評價。 黛芙拉擅長領導術、人際社交術、簡報技巧、溝通、變革管理和團隊發展,習慣一下課就隱退獨自用餐。出書之後,她在編輯們脅迫下不得不「加入」臉書。
书籍目录
引言 內向者必讀第一章 歡迎打開你的專屬指南第二章 你是哪種內向者第三章 原來大家都誤會你了第四章 我們就是討厭做關係第五章 絕對實用的新人脈法則第六章 社交活動急救包第七章 人脈金科玉律再會吧第八章 沒有人脈也能做好社交第九章 內向者的求職第十章 應酬、出差、公司聚會第十一章 內向也能辦個好活動第十二章 定義成果,達成目標結語 自個兒用餐也不壞
章节摘录
第三章 原來大家都誤會你了 「害羞」和「活潑」這類的標籤,與內向、外向沒有直接的相互關係,有活潑的內向的人(我就是!)和害羞的外向的人。明顯內向的人、中庸的人和外向的人,全都表現出一大堆可供指認的行為⋯⋯而且這些人從沒被「矯正」過。 如果你趕時間,請詳讀這份專供你使用的方便圖表: 內向的人 外向的人 內在導向 外在導向 三思而後言 說話以便思考 自我激勵 與他人彼此激勵 不太喜歡刺激 享受同步的刺激 需要專注 需要適時分散注意力 專注於想法和點子 專注於人物和活動 偏好一對一討論 偏好團隊討論 重視隱私權 重視與眾人分享 大伙兒,我們來實地考察⋯⋯ 內向和外向 一般人不知道,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兩種不同的文化,它們雖然不是用性別、年齡、種族、族群、體能或身高來區分,但卻是完全不同的類型。這兩種文化在團體中有一些變異,但仍然保留著清楚的習俗和儀式。內向者具有獨來獨往的傾向,他們在漫無目標盯著窗外時往往能做出最佳決定。他們的專注程度高,能夠達到連身在震央都察覺不到地震的程度。外向者成群行動,他們隨興分享心中大部分的想法,經常追求新的興趣,並且容易結交朋友。 然而,這兩種人在地表上已經完全融合,即使是在組織緊密的家族內,也沒有明顯的指標可以指出一個人的個性傾向! 你很容易就能發現並試著接觸某個看起來像你,但卻操著另一種語言、有著格格不入的習慣,而且完全誤解你意圖的人。「尊重」、「男女關係」和「娛樂」等概念,在不同文化中所代表的意涵也不盡相同。 中庸的人的出現使得這種多元文化的樣貌更加多姿多采。中庸的人可能算得上內向或外向,或者兩者皆非,而這樣的人是龐大的社群。 能夠幫助你了解這些複雜多元群體的唯一工具是什麼?一本高品質的實作手冊,也就是本書。 快速剖析內向者 跟著我唸:「內向不是病!」或者直接把它寫下來。不需要說話,這樣會中斷你的思路。 「內向者」具有什麼特質?過去幾年,我對數千人做過意見調查,進而得到了以下主要的回答: 安靜 害羞 不安 超然 笨拙 不擅團隊工作 私密 搞神祕 頑固 冷淡 反社會 無趣 粗魯 不友善 疏遠 冷漠 緩慢 不活潑 古怪 書呆子 沈悶 坐慣了 專注於自己 孤立 枯燥 難捉摸 負面思考 情緒化 不需要科學家才能夠認得出來,我們的社會通常將這些描述文字視為負面的字眼。 多年來,研究人員聲稱,美國人有70%是外向者,內向者只占30%,1994年當我努力研讀以求通過邁爾斯布里格斯性格分類法(MBTI)認證時,我們背誦的百分比數字就是如此。這個統計數字後來大幅變動,達到將近50%比50%(請參閱邁爾斯、麥考利、昆克和哈默爾,《邁爾斯布里格斯分類指標》,諮詢心理學家出版社〔Myers, McCaulley, Quenk, and Hammer, 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 Manual , Consulting Psychologist Press,1998〕)。 我對這項改變有一個理論(雖然我尚未對此進行研究,但我相信我是正確的,而且我認為你會同意):我認為內向者約占總人口的半數。之前在數字上的差異,反映了一項事實:內向者並未參與關於性格類型的意見調查!我想像著,那20%內向的人在迴避研究人員的詢問時一定想著:我為什麼要和一個陌生人分享個人資料?有些聰明的研究人員在研究過程中一定發現了突破這個障礙的方法。 透過許多活動和範例,這本手冊教導討厭社交的人如何應用三項新的引導技巧來進行(甚至享受)社交。停頓(pause)、準備(prepare)和調整步調(pace)這3P是建立在「好的人際網絡建於與他人連結」的信念基礎上。好的人際社交在於與他人建立連結。 即使是本來就愛好社交的人也會從本書獲得益處。如同一位外向的人對我透露的:「我認為我很會經營人脈,但是我最好的人際網絡,一向來自建立有意義的連結。」的確如此。 指導原則 支援技巧 起始基礎 三思而後言 停頓 研究、吸收、擬定策略 尋求深度 準備 專注、聆聽、按優先順序處理 自我激勵 調整步調 連結、充電、思考 在接下來幾章,我們會更深入探討這些令人驚奇的三個技巧,它們不像3D,不需要特殊眼鏡。 內向的人不必被改變或管理。 這本書的前提是,內向的人、不知所措的人、缺乏人際網絡的人都擁有很多優點。當我們運用而非限制我們的本性時,一切都可能做到。 準備更進一步探索建立人際網絡的基本功嗎?
媒体关注与评论
「抗拒它不如面對它,你一定得社交的。作者的創新技巧幫助內向者成功打入人群,而且輕鬆自在,再也不緊張了。」 --康乃爾大學管理研究所所長/Joe Thomas 「你絕對不必遊走人群,蒐集一張又一張的名片。本書作者證明了你可以展露真實自我,但依然能建立新的人際關係,在專業與人際上綻放光芒。」 --德勤管理顧問公司總裁/Jeff Weirens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