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角關係

出版社: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楊啟正 著  页数:164  

前言

  (本文作者為台灣大學心理系教授、前台北市教育局長)  在我四十年教學的學生當中,啟正的善體人意與溝通效能是數一數二的!  這項特徵,於臨床實務工作場合尤其明顯,打從到醫院見習的第一天,他就充分發揮這項天分,在很有限的時間裡,與醫師、護理人員、指導他的臨床心理師、其他醫療伙伴、還有病房與門診的清潔人員等等,建立很不錯的「關係」。  因此他不只是由見習、實習中,學習臨床心理的專業知識與技能,還能很快地瞭解醫療團隊中其他專業領域的專長,以及醫療場域中服務患者的環境條件,所以他能很有效率地注意到工作伙伴們、可以由臨床心理師提供服務的需求,而更重要的是,他能主動的符應需求提供服務。  人與生活環境是無法分開的「整體」,而一個人的身、心更是不可分的「整體」。強調科學取向的醫學領域在研究與應用上為了便於入手,將身、心分開來處置,然而任何一位患者都是身心統合的整體,也是與其環境(含家人、親友) 的整體,所以完整的醫療服務必需是以這種「整體」作為基礎的出發點。  啟正以十個臨床案例的真實服務歷程,說明加入了心理層面的醫療服務功效及其操作的原則及具體作法。他一再強調這並不需要額外花太多時間,重要的是「整體」的觀點與關懷的心,我的臨床工作經驗亦支持他的強調。  這本書分享的是啟正設身處地站在「病人」的觀點,醫療伙伴如何提供更有效、更符合病人需求的服務。啟正囑付我為這本書寫序,讓我有機會在出版前就能閱讀抽象的臨床互動經驗化為智慧的結晶,是種享受,更是種打從心底出來的喜悅與感佩。

内容概要

  很多醫病糾紛,並非醫療人員有心的「錯」;也不是病人或家屬無理的「怨」;而是彼此的想法與心情,常常沒有交集!  大部分的時候--  醫療人員容易卡在:立意是良善,但表達卻令人意外!  病人或家屬常卡在:總是說自己在意的事、情緒的困擾,而忽略了醫療人員的專業訊息!  這樣的「各說各話」,就成了醫病溝通的主要障礙。  楊啟正教授出這本書的用意,在於這幾年來,當了臨床心理師、成為大學教授,心裡深深地覺得:在醫療工作中,被關心的不應該只是「疾病」、「病兆」,更重要的是生病的那位「病人」、還有「他的家屬」。臨床心理師,這個角色的責任與使命感,讓楊教授更在意要怎麼做,才能讓求醫的病患及其家屬,和醫療人員之間,做無障礙的良性互動與溝通。  本書從臨床上最常發生,醫病溝通的10個大盲點:沉默、承擔、支持、再保證、自覺、眼神、引導、態度、傾聽、自我揭露;置入於案例故事中,和讀者分享易讀懂的溝通技巧。通常在醫療院所中,當病人有情緒行為問題,或某些精神疾病時,就需要臨床心理師的介入幫助。  這些年來,楊啟正教授屢屢看到醫病溝通不良的現象在醫院中發生:一位好的醫護人員,卻被病人誤解;一位認真想幫忙病人快點好起來家屬,卻被認為是在找麻煩。  其實最簡單的解決方法,就是如果可以在醫病溝通的過程中,有一位臨床心理師,當做是彼此的橋樑。如此一來,即可有效地解決醫病溝通的困難,也不會花費其他醫療人員過多的時間。  因為臨床心理師在醫病溝通的過程中,扮演著相當特殊,且有正面實質幫助的角色:醫病溝通的推手,客觀的第三者。  臨床心理師的訓練是以「心理學」為主,並非是「醫學」。  也就是說,身為臨床心理師,就像一般人一樣,沒有太多的醫學訓練背景,反倒有很多的機會成為「病人」的角色。而這樣的角色,使得臨床心理師相較於其他醫療人員,更容易以「病人」的角度,來理解病人在醫病溝通時內心的需求與想法。

作者简介

  楊啟正  台灣臨床心理學會評議委員  長庚大學職能治療學系行為科學碩士班臨床心理學組 助理教授  在當了臨床心理師、成為大學教授後,楊啟正教授心裡深深地覺得:醫療工作中,被關心的不應該只是「疾病」、「病兆」,更重要的是生病的那位「病人」、還有「他的家屬」。臨床心理師,這個角色的責任與使命感,讓楊啟正更在意要怎麼做,才能讓求醫的病患及其家屬,和醫療人員之間,做無障礙的良性互動與溝通。

书籍目录

序完整醫療服務,必須是身心不可分的「整體」/吳英璋提升醫病良性互動與雙贏/花茂棽醫病溝通技巧及態度,是醫學教育的必備能力/葉炳強同理心、傾聽、說明、接納與引導/黃勝堅你以前一定被打過/楊啟正緒:關於臨床心理師醫病溝通推手,客觀的第三者第一章:真正焦慮的是誰影武者第二章:傾聽治療寫字板第三章:抽考醫生誰比較行第四章:現在,到底病是怎樣了一直問、一直問第五章:重點,不是疾病本身該如何處理只記一件事情第六章:你的眼神在哪裡三色游移第七章:討一個「病名」你在打發我嗎第八章:謝謝你陪我尷尬的一片死寂第九章:幹嘛再聽你談下去罪惡感第十章:「自我揭露」的同理心悄悄話後記:良善的意外

章节摘录

  (本文作者為台灣大學心理系教授兼臨床心理學組召集人)  不良的醫病溝通,弄得非但無法治癒病人的「生理問題」,反而衍生出不必要的「心理問題」,導致不必要的醫療資源的浪費,甚至引起不必要的醫療糾紛。    到目前為止,一般國人會去醫院看病,幾乎大部分是來自身體感到不舒服或出現症狀,明顯影響到日常活動的進行時,才採取的動作。    「生理問題」的解決,是病人或其家屬尋求醫療幫忙,最主要的關注目標。事實上,第一線接觸病人以及其家屬的醫療人員,醫師與護理師,同樣的,也是以該問題-「疾病」,認為它是單一的問題,來處理,卻往往忽略掉病人以及其家屬當下,正承受著對該問題可能伴隨、或已伴隨而來,有關「人」的問題;亦即「心理問題」的另一困擾,以致於影響該醫療人員與病人、或其家屬之間的溝通與關係的建立。    楊啟正教授,身為臨床心理師也是醫療團隊的成員,以他多年來在台大醫院神經外科醫療團隊中,診療病人的豐富經驗,透過實際接觸的臨床患者、家屬的經驗, 以相當流暢易懂的文字寫成這本書,說明「臨床心理師」在醫療團隊接觸病人與家屬,進行醫療活動時,如何運用其專長結合其他成員的專業,將容易被忽略有關「人」的問題,給予適當的關注與處置,藉以達到妥善治療病人及解決其家屬擔憂照顧等問題,改善他們的生活品質,甚至回歸到病前水準的最終目標。    基於該書旨在於,如何提升醫療專業人員與病患及其家屬間的良性互動,來帶動醫療活動的順利進行,達成雙方雙贏成效的目標,因此是一本值得閱讀的好書。讀者無疑是全面性的,不止包括書中的主角,醫療團隊的各方專業人員、病患、及其家屬,更涵蓋一般的大眾們。

媒体关注与评论

  「在我四十年教學的學生當中,啟正的善體人意與溝通效能是數一數二的;所以他能很有效率、主動的因應醫病雙方需求,提供服務。」  --台灣大學心理系教授、前台北市教育局長/吳英璋  「不良的醫病溝通,非但無法治癒病人的『生理問題』,反而衍生出不必要的『心理問題』,甚至引起不必要的醫療糾紛。」  --台灣大學心理系教授、兼臨床心理學組召集人/花茂棽  「『溝通技巧及態度』是各國的醫學教育委員會,所公認的醫學教育必備能力;不論在醫學院求學期間或畢業行醫之後。」  --輔仁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