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晚期風格

出版时间:2010-04  出版社:麥田  作者:艾德華‧薩依德(Edward W. Said)  页数:272  译者:彭淮棟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書是薩依德在去世前仍然念茲在茲、  與日本文壇巨擘大江健三郎英雄所見略同的最後代表作。  人不免要老、要離世,即使懷抱深刻的偉大藝術家亦不免此一命運。  然而,面對此一無法違抗的命運,人生漸次接近終點,  藝術家的作品風格將產生什麼樣的轉向?  偉大的藝術家在他們的人生漸近尾聲之際,他們的作品如何生出一種新的語法,  這個新語法,薩依德稱之為「晚期風格」。  人生的晚期階段,肉體頹圮崩壞,準備開始面對最終之境。  歲月與疾厄如何作用在人的身上,特別是如何作用在一名藝術家身上,  死亡對於他們的生命又將提出什麼形式的叩

作者简介

原著作者:艾德華.薩依德 艾德華.薩依德(Edward W. Said (1935-2003) 當代世界極具影響力的文學與文化批評家。出生於耶路撒冷,而後就讀於埃及開羅的西方學校,接受英式與美式教育,在一九五○年代赴美國求學,獲哈佛大學博士學位。自一九六三年起任教於哥倫比亞大學,講授英國文學與比較文學。 薩依德是有名的樂評家、歌劇學者、鋼琴家,曾與音樂家丹尼爾.巴倫波因展開對談,對談內容出版成書《並行與弔詭:當知識分子遇上音樂家》(麥田),另著有樂評集《音樂的極境:薩依德音樂評論集》(太陽社)。 薩依德長期以知識分子的身份積極參與巴勒斯坦的政治運動,成為巴勒斯坦在西方世界最雄辯的代言人,以及知識份子介入公共領域的典範。他在後殖民主義研究領域是不可迴避的重要人物,《認識薩伊德》一書(麥田)對其在文學、政治與文化領域的連結,提供了一個完整、概觀的入門介紹。 他的代表著作包括:《東方主義》、《文化與帝國主義》、《鄉關何處》、《遮蔽的伊斯蘭》、《文化與抵抗》、《世界.文本.批評者》(以上立緒出版)、《知識分子論》、《權力、政治與文化:薩依德訪談集》(以上麥田出版)、《佛洛伊德與非歐裔》(行人)、《開始:意圖與方法》、《人文主義與民主批評》、《音樂的闡發》等。 翻譯作者:彭淮棟 彭淮棟 1953年生,新竹縣竹東鎮人,東海大學外文系畢業,台灣大學外文研究所肄業,曾任出版公司編輯,現任報社編譯。譯有:安貝托.艾可《美的歷史》、《醜的歷史》,以撒.柏林《俄國思想家》、《現實意義》,薩伊德《鄉關何處》、《音樂的極境:薩依德音樂評論集》,華勒斯坦《自由主義之後》,麥克里蘭《西方政治思想史》,阿多諾《貝多芬:阿多諾的音樂哲學》等書。

章节摘录

  未竟之評論與具現――導讀薩依德《論晚期風格》  單德興(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  薩依德(1935-2003)在1997年8月初次接受筆者訪談時,曾將自己的學術生涯分為四期,其中「最後一期,也就是我現在寫作的時期,又更常回到美學。我正在寫回憶錄;也在寫一本書討論我所謂的『晚期風格』(late style)──藝術家在藝術生涯最後階段的風格……」。前者就是1999年出版的《鄉關何處:薩依德回憶錄》(Out of Place: A Memoir);後者則在他生前始終未能終卷,直到2006年才結集出版,距離他去世已經三年,便是這本《論晚期風格:反常合道的音樂與文學》(On Late Style: Music and Literature Against the Grain)。從遺孀瑪麗安.薩依德(Mariam C. Said)的〈前言〉和編者麥可.伍德(Michael Wood)的〈導論〉可知,根據薩依德的寫作計畫,此書原訂2003年12月完稿,但天不假年,作者於9月25日溘然長逝,因此本書是編者根據多方面資料爬梳整理而成,留下許多未竟之跡(尤其是末章),因此在薩依德所有著作中,具有其獨特的形式與意義。  其實,薩依德有關「晚期風格」的觀點頗受阿多諾(Theodor W. Adorno, 1903-1969)討論貝多芬晚期風格的啟發(他在晚年的一次訪談中,曾自稱是「唯一真正的阿多諾追隨者」),並擴大到更多不同藝術家與文學家的晚期作品。本書第一章便引用阿多諾的觀點:「晚期作品的成熟,不同於水果的那種成熟。它們並不圓諧,而是充滿溝紋,甚至滿目瘡痍。它們了無甘芳之致、苦澀、扎嘴,不肯只供人淺嘗消遣。」薩依德加以引申如下:「貝多芬的晚期作品未經某種更高的綜合予以調和、收編:它們不合任何圖式,無法調和、解決,因為它們那種無法解決、那種未經綜合的碎片性格是本乎體質,既非裝飾,亦非其他什麼事物的象徵。貝多芬的晚期作品顯現的其實是『失去全體性』(lost totality),因此是災難性的作品。」綜觀此書,明顯可見阿多諾對於薩依德的影響與啟發。  什麼是「晚」(lateness)  至於「晚」(lateness)這個概念究竟如何?意有何指?薩依德寫道:「對阿多諾,晚是超越可接受的、正常的而活下來;此外,『晚』包括另一個觀念,就是你其實根本不可能在『晚』之後繼續發展,不可能超越『晚』,也不可能把自己從晚期裡提升出來,而是只能增加晚期的深度。沒有超越或統一這回事。……而且,晚字當然包含一個人生命的晚期階段。」不僅如此,薩依德還指出兩點,強調貝多芬晚期風格之所以緊扣阿多諾的心弦,正是由於其作品的疏離、隱晦、抗拒、新意與挑釁性格:首先,「貝多芬的晚期風格揪緊阿多諾心弦,原因在於貝多芬那些沒有機動性的、抗拒社會的最後作品,以完全弔詭的方式,變成現代音樂裡的新意所在」;其次,「晚期風格的貝多芬,那樣毫無顧惜地疏離且隱晦,絕不單純是個怪癖反常、無關宏旨的現象,而是變成具有原型意義的現代美學形式,另外,這形式由於與資產階級保持距離、拒斥資產階級,甚至拒絕悄無聲息死亡,而獲致更大的意義與挑釁性格。」這些見解構成了《論晚期風格》一書的基調,薩依德並針對不同的音樂家與文學家的晚年之作加以解讀並印證。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論晚期風格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