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年05月31日 出版社:圓神 作者:潘冀/口述,藍麗娟/撰文 页数:272
Tag标签:无
前言
潘冀其人其事 文/ 藍麗娟 他是當今台灣最具國際知名度的建築師之一,五十一歲便榮獲國際建築界備受敬重的榮譽:美國建築師協會院士(FAIA)。 他設計的真理堂屹立於台北市各色宗教建築林立的新生南路上。入夜後,漆暗的黑幕籠罩台大校園,心焦的學生與市民一時迷惑了方向。只要仰望天際,真理堂的紅色十字架與白色星點彷彿一盞來自上天的燈塔,為迷途之人照亮回家的路。他設計的埔里基督教醫院具有最佳的耐震實力,即使面臨九二一震災也依然是病患最安心的居所。 他具有國際第一流的科技廠辦設計能力,讓台積電、聯發科技、友達光電、華碩電腦的廠房快速運作生產,新竹科學園區三分之一的廠房都出自他之手,沒有他,台灣科技競爭力是否能超美趕日,成為國際第一,將是個大問號。可以說,他是最令科技企業業主放心的建築師。 一九八一年,一個誓言不追隨流俗,堅持以理想性與專業性自行開業的三十八歲年輕建築師,從零開始,辦公室只有一位秘書與一個學生助手。二十九年後的二○一○年,他不僅堅持理念、實現夢想,事務所甚至成為全台灣最大建築師事業體,員工人數也從三人躍升到兩百人以上。 他,是台灣傑出建築師,美國建築師協會院士:潘冀(Joshua Jih Pan)。 潘冀並非含著金湯匙出生,也沒有權貴家世,出身布衣的他,父親是一介公務員,母親只是家庭主婦,上有一位兄長、兩位姊姊、一位妹妹、一位弟弟。 他從師大附中、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畢業;退伍後申請獎學金赴美留學,當他的同學攻讀碩士,他卻選擇在美國建築系從大學四年級念起,寒暑假一邊修學分,一邊在事務所兼職打工;沒想到,他讀完大學與碩士時,當初一起出國留學的台灣同學有些還在念碩士。 他在美國工作十年,擔當中型建築師事務所的設計管理大任,也摸透建築的每個環節,多數台灣同學滯美不歸,他卻決定「學成下山」,回國貢獻全副功力。看似辛苦而怪異的選擇,事後證明,是一種不凡的選擇,不僅奠定了他個人扎實的基本功,也為日後台灣自信心低迷的建築產業界,開啟一線新契機。 怎麼說?三十八歲時,當他懷疑台灣建築界的流習,決心從零開始自行開業,試圖為台灣開出一條專業、不隨流俗、不走旁門左道的建築路時,周遭親友甚至岳父都擔心他會失敗而加以勸阻。 他這個嘗試沒有失敗。 他敢寫信給總統針砭時政,他勇於挑戰權威並向「民不與官鬥」的迷信說不,他追求產業界與社會進步的作為,使他每每成功將建築法規與制度推向更合理的境界。 一九九四年,五十一歲,他榮獲國際建築界重要榮譽之一,美國建築師協會院士的肯定。他得知獲獎的第一時間卻說:「送審的十件作品都是我們事務所在台灣設計的作品,這代表,台灣的建築作品也有能力跟國際平起平坐!」 他不因桂冠加冕而高調張揚,反而越加低調,力求設計與專業突破。果然,他的作品二○○一年,文化大學城區部大夏館增建工程榮獲美國紐約建築師協會年度建築設計獎;二○○五年,交通大學機車停車棚獲得世界華人建築師協會金獎;二○○六年,台北真理堂全人關懷大樓獲得美國紐約州建築師協會佳作獎;二○○八年,上海群裕辦公室更獲得美國紐約州建築師協會傑出獎和第二屆《商業週刊》《建築實錄》中國獎。 除了國際大獎之外,他在兩岸所獲得的設計獎項難以計數,走進位於台北市仁愛路的事務所,兩間會議室的立櫃上擺滿了各種設計獎與業主致贈的感謝狀。但他總是淡然說:「能得獎固然高興,但是,重要的不是又得了什麼獎,重要的是,我們的設計是不是能從人出發,不只考量生活在其中的人,建築與環境的關係,還要能幫業主解決問題,不應慷業主之慨只為凸顯一己的設計風格。」 這種關懷人與環境、對業主忠誠、不彰顯個人的低調態度,也促成了潘冀的事務所成功茁壯。 一九九○年代,包括DRAM、晶圓代工、TFT-LCD 等台灣科技廠商,隨著科技推陳出新與市場需求而不斷加快建廠速度,非常需要一個能與國際接軌的高效率建築設計團隊協同整合,潘冀的事務所正具有獨一無二的國際專業實力;於是,從華邦電子開始,台積電、旺宏電子、友達光電、華碩電腦、聯發科技等各科技廠商紛紛採用他的設計與顧問整合服務,一邊設計一邊建廠,設計師與工程人員在工地三百六十五天待命,不眠不休,充分展現其效率、配合度與設計美學,成為科技大廠最信賴的建築師事務所。 儘管如此,潘冀在設計時總是思索建築與人的關係:「工廠的建築尺度很大,常給人呆板的觀感,又像是個冷酷的生產機器,對環境的親和力有待加強。如何突破這種傳統設計,需想盡設計的辦法來降低廠房的壓迫感,為常常待在廠房裡的員工創造一個好的空間與歸屬感,使它對外在周遭環境更親和,更貼近自然。」 現在,事務所大團隊的人數扶搖直上,還隨台灣科技大廠進軍大陸的腳步而進駐上海、廈門與天津。台灣有上千家建築師事務所,為何惟獨他獲得科技大廠信任,還能墊高門檻,稱雄科技建築領域? 台灣有數千名建築師,為何只有他能榮獲國際建築界肯定? 他的事務所擁有上百名設計師,他如何以深厚的管理能力指揮若定,讓世界上最難管理的職業──建築設計師,能成為兼顧效率與美學的設計團隊,被媒體封為「建築界的王永慶」? 他的事務所有最低的人員流動率與最佳的福利,他運用什麼樣的理念,讓這群最優秀的資深人才甘願效力? 當他一手創辦的事業不斷成長,他為何選擇「傳賢不傳子」,將事務所擴展為聯合事務所,還能持續堅持宗教奉獻與社會改革? 答案來自於他的理念與基本功。 「對的事情就去努力。事情不對,有再多誘因都不應該去做。事情對,再困難都應該 去做。」「我覺得我沒什麼了不起的,只不過是很認真的,把來到手上的事情做好。」 潘冀輕描淡寫,彷彿武林高手,輕輕比劃兩下,勝負與高下立現。 二十九年前,他自行開業時曾說:「我自己也沒有把握,我只是單純地想知道,真正依循國外建築師做事的原則,走一條正規專業的路——純粹用建築師專業的角度做事,再加上我先前的學經歷與背景——到底做不做得通?可不可以做得開來?」 他做到了。 在台灣這講求功利、人情與關係,講求成本與利潤的商業社會中,許多人踏入社會工作、進入這流俗橫行的經濟邏輯中運轉,很難不感嘆「社會現實」與「眉角」充斥。 然而,潘冀不然。 一個充滿理想性,只想以專業成事,凡事講求合理、社會進步、不卑不亢的修正現代主義者,如何在台灣社會披荊斬棘,開出一條與國際平起平坐的成功之路? 抑制向來謙虛、低調的性格,潘冀在榮獲美國建築師協會院士肯定的十七年之後,經過出版社與筆者的數度溝通與說服之下,首度願意立於社會大眾之前,娓娓分享他的經驗。他說:「我們事務所的做法向來跟社會不太搭調。但是,或許這些年來的歷程,對社會有些正面影響,能與大家分享;如果能對社會有所啟發,也許就值得做。」 「這個社會上都是在找流行,我們剛好相反,我們訴求的是歷久彌新;一些我們想訴求的價值觀,應該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在不景氣的年代,在堅守誠實、追求理想、磨練專業、敬天愛人等普世價值觀逐漸式微的台灣社會,潘冀的人生故事提醒我們,堅持理念如黑夜裡的一柱燈塔,為鎮日奔波的迷途船隻引領方向;也別忘記築夢人生時打穩基本功的重要。 展書閱讀,你將領受他帶給我們的勇氣,有為者亦若是的夢想力與實踐力。
内容概要
潘冀,汲汲營營的世界裡最具正面影響力的人物 他是第一位獲得美國建築師最高榮譽的台灣人 走人少的路,需要勇氣與熱情,卻能創造屬於你的傳奇 是什麼信念,讓他兼顧理想與現實,享受成功事業與美滿家庭? 他的故事與哲學,一定能幫你少走許多冤枉路。 潘冀唯一授權出版、耗時兩年的砌磚哲學大公開! 讓你學會看到正面機會,不再只看負面問題的人生手冊! 正當的力量,才是人生的王道! 人生不只是一場戰鬥,更是一趟有夢相隨的旅程。 為你的夢想追根究柢,一切就從基本功開始! 潘冀,台灣唯一一位美國建築師協會院士,在本書中首度公開分享成功事業與美滿家庭的背後,如何兼顧理想與現實,享受工作與生活,盡一己之力讓世界更美好!在這一段從砌磚塊到蓋教堂的人生築夢過程裡,也看到潘冀堅持把事作好的23個關鍵態度與秘訣。 【潘冀的基本功語錄,每一句都是受用一生的智慧】 ◎一件不對的事,儘管大家都做,仍然是不對的事。 ◎我們很難改變別人的偏見,但自身處境可以改變。 ◎每一件事都能講得出道理來,就不會被說是用權力在壓迫別人。 ◎每一個工作,都可以有計畫的幫自己尋找磨練的機會。 ◎所有的成就都來自於基本功;而基本功來自於既深且廣的歷練。 ◎把每天的生活優先順序排對,就可以讓腦筋清楚,日子順暢有效率。 ◎從事每一行都需要寬廣的視野,才能出類拔萃。 ◎先求有,再求好。 ◎好的建築是里程碑,壞的建築是墓碑。 ◎每個人都是一個人,不是一個生產工具。 ◎聯合推薦 世界展望會會長/杜明翰 亞洲浸信會神學院院長、牧師/周聯華 天下雜誌群董事長/殷允芃 商業發展研究院院長、前中原大學校長/張光正 陽明大學教授/張曉風 中央研究院院士/曾志朗 《空中英語教室》創辦人/彭蒙惠 國家文化總會會長/劉兆玄
作者简介
潘冀 關於建築師,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人。 唯一榮獲美國建築師協會院士(FAIA)頭銜的台灣建築師。 中國民國傑出建築師。曾獲《天下雜誌》選為「影響200飛越2000」人物。行事低調,卻是台灣最具正面影響力的人之一。 21歲,成大建築系畢業,前往美國留學,同學念碩士,他選擇從大學念起。 25歲,同學還在攻讀碩士,他已經拿到萊斯大學學士和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學位,進入紐約建築大師的事務所工作。 34歲,參與中正紀念堂競圖勇奪第一名,卻因蔣宋美齡一句話,中正紀念堂改採用第二名的設計,抱撼落選。 38歲,自行開業,只為了實現不應酬,不攀關係,不走旁門左道,憑專業就能成事的夢想。 60歲,不僅夢想成真,還主持全台最大的建築師事務所,其「快車式設計」兼顧設計美學、效率、品質,對環境親和,台積電等一流高科技大廠都委由他設計。 他相信,建築不需要個人英雄主義的大師,建築更需要團隊。 他強調,好建築不應只在乎凸顯個人風格,而應該能夠真正解決問題,並創造和諧環境,服務人群。。 他認為,建築不應該是墓碑,而是里程碑。 ■撰文者簡介 藍麗娟 專職作者,寫作領域以生活美學、單車風尚、旅行等life style為主,暢銷代表作《跟著安藤忠雄看建築》。 **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學士。 第五屆兩岸關係暨大陸新聞報導獎,雜誌類首獎得主。曾任《天下雜誌》副主編、《Cheers雜誌》副主編、民視新聞部編輯,目前報導文字散見《天下雜誌》、《康健雜誌》、《cheers雜誌》、《親子天下雜誌》。 作品包括:《跟著安藤忠雄看建築》、《夢想的騎點——跟著標哥京騎滬動》、《就溜吧!拋開一切環島去──女力單車體驗記》、《我的環台夢──劉金標的73歲自行車環島日記》、《新?東京美學經濟》、《不上班去釀酒──葡萄園教我人生四堂課》、《開始在紐西蘭自助旅行》、《大陸工作一卡通──搶佔世界職場的教戰手冊》、《老闆為你泡咖啡》。譯作:《亞洲名牌聖教--破解奢華爆炸的密碼》。
书籍目录
●潘冀其人其事●PART 1 找尋人生方向的基本功為你的夢想追根究柢志趣不是一見鍾情你可以讓世界更美好從零開始,為抱負努力●PART 2 奠定職場實力的基本功工作是有計畫的學習,為自己安排課表建立條理,創意、效率立現堅持品質才能永續經營不要立墓碑,以理念打造里程碑高明來自深厚的基礎一邊用電一邊充電,克服瓶頸不以成敗論英雄,克服得失心●PART 3 學會管理魅力 / 扎穩工作能力的基本功走人少的路,培養膽量和熱情看見別人的天才向心力滿點的七個方法尋求共識,化衝突為雙贏專業無高低,30出頭也能有Guts!不對的事,大家都做,仍是不對說出道理來,才可能成功先畢業再開業,有些關就是要衝●PART 4 圓滿人生智慧的基本功專心工作、用心生活「不擁有」的幸福:每個人都是生命的「代管經營者」社會要進步,每個人都要發揮力量感受天命,做出超越自己想像的事●採訪後記
章节摘录
為你的夢想追根究柢 那一天,我剛下課,抱著藝術史、社會學與心理學的書籍,踽踽獨行美國萊斯大學(Rice University)校園。耳際忽聞熟悉的中文招呼。 「嘿!潘冀!好久不見啊!」一位台灣來的留學生叫住我。 他鄉遇故知,我駐足與他閒聊,很是高興。 聊著聊著,他瞄了一眼我手上的書,狐疑:「你不是來念建築嗎?怎麼在讀這些?」 當我說明,我正在讀建築系四年級,他好不驚訝:「我以為你留學是來攻讀研究所的,你現在從大四念起,不是很浪費時間嗎?」 我笑了笑,沒多說什麼。 不愧青春的抱負 一張臨帖與一封信,改變了我的人生。 我的課業成績向來不差,求學以來,懵懵懂懂感覺對建築有興趣。高中畢業時就免試保送就讀成功大學建築工程系,那是當時台灣唯一的建築系。 在親友同學的祝福之下,我搬進宿舍。不久,我拿起筆在桌上臨帖仿宋體字: 建築是文化的代表 歷史的象徵 科學與藝術綜合的產物 一個不到十八歲的男生,對建築有種難以言喻的熱情與抱負。 不過,想像與現實卻有落差。 大環境上,當時台灣還在努力發展基礎建設,建築被看做是工程的一環。影響所及,建築系屬於工學院,教授群也以受早期日本教育的工程背景為主,儘管有少數老師教設計,資訊仍然很缺乏。 往往,能在圖書室看見一、兩本從國外寄來的雜誌已經很不得了;偶爾有一些學長從日本或美國留學回來,被邀請回系上演講,大家都好瘋狂,等著進教室裡聽。每回一進去,教室裡早就擠得滿滿的。 我認真讀書,成績也很不錯,但坐在課堂上聽著老師講課,我心中的疑問卻似乎比老師寫在黑板上的字還清楚:「為什麼學了這麼多不同科目,不能把它們結合在一起呢?它們之間的關聯在哪裡?」 這種疑問,對照我大一時臨帖的豪氣,隱約成為我腦海裡不時響起的聲音:或許我應該出國深造,解決這個心中的落差。 成大畢業,退了伍,我積極申請攻讀美國的建築研究所。 當回函一一寄抵郵箱,我每每拆開一封回信,就像是在等待他人決定我的命運:「接受」或「不接受」。 其中,有一封回信迥然不同,卻是他人等著我自己來決定我的命運。 那是來自德州休士頓萊斯大學的信。 信上說,他們對我很感興趣,但是分析我的成績單後,覺得成大建築系的課程太偏重工程,缺少人文科目,他們強調,做一名好建築師,人文素養非常重要。也因此,學校希望提供全額獎學金,讓我從大學四年級讀起,薰陶、培養人文素養。 讀完這封信,我覺得很感動。 想起大一時的那張臨帖,想起成大畢業時仍瞎子摸象般難以摸清建築的全貌,我做了一個很關鍵的人生決定:接受萊斯大學的鼓勵,從大學四年級讀起,培養自己對建築的整體概念。 ...看全部
媒体关注与评论
「每天進出潘冀建築師設計的『空英』大樓,非常喜愛他為我們量身打造這個優質的空間和環境。我更欣賞的是他這個人:秉持上帝給他的核心價值和機會,那麼用心的去做每一件事。」 --《空中英語教室》創辦人/彭蒙惠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