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0-8 出版社:商周出版 作者:神田昌典 页数:400 译者:劉錦秀
前言
前言 我寫這本書的目的,一言以蔽之,就是希望大家能夠經由高品質的思考,提出超越顧客、同事,甚至是自己期待的企劃或者提案,同時將兼具「理性」和「感性」的思考過程落實於「行動劇本」裡。 換句話說,不要讓企劃或者提案在單純的「無形思考」階段就終止,而是要進行「動態思考」。 方法非常簡單,有一張圖表就可以了。把這張圖表放在面前,然後對自己拋問題,腦袋就會馬力全開的自動運轉。因為這種思考過程會直接和結果產生密切的連結,不論運用者是經營者、公司職員或學生,都可以透過這種思考方式將自己推向更高的舞台。如果能夠藉由培養這種能力而獲得成功,應該是時代的潮流在後面推了一把。 在創造知識即能產生價值的「知識社會」,每個人都常被要求提出新的企劃、新的提案。為新事業或者改善業務做簡報更是理所當然,從行銷、企劃的觀點切入,舉辦演講、說明會、座談會,甚至是出版書籍等個案也越來越多。頻以基本建設之姿進行強力浸透的結果,讓許多企業把製作社群網站、遊戲、數位學習平台為首的各種網路內容,視為最優先的課題。 這些嘗試是否能夠讓顧客、公司職員為之入迷,成為令人興奮的企劃,抑或產生期待中的效果,端賴思考的品質。現在,由一流設計師、廣告企劃、企管顧問和企業經營者聯手打造的、由上而下的商業模式,好像特別引人注目。由此可見,一個優質企劃能夠帶給企業的影響是多麼驚人。一個小小的關懷、一個不同的觀點,就可以吸引顧客,令公司的職員銷魂,讓企業在很短的時間創造一個品牌。 一般人一定認為,奠基在這種高品質思考之下的企劃、提案,只有天賦異稟,或者訓練有素、經驗老到的專業人士才做得到。但是本書斬釘截鐵告訴大家,一張圖表就可以讓你擁有那樣的高水準思考。或許有人認為我這麼做太過魯莽,有欠斟酌,我卻有必須挑戰的理由。 為什麼現在提升「思考品質」是當務之急? 如同大家感覺到的,這十年來,工作已經被高度資訊化。比起用勞力工作,用腦的工作大幅增加。譬如,行銷上的提案、市場分析、競爭對手的分析、顧客屬性的分析、廣告效果的測定、預期和實際情形的管理、財務分析等等。以前這些需要動腦的工作,幾乎都由企管顧問、廣告代理商處理。但現在即使是新進的菜鳥員工,也被要求會做這些工作。有些企業甚至還要員工用外商企管顧問的各種分析方法,量產印刷精美的彩色提案書。但是,結果……當然非常悲慘。 現在就舉一個具體的例子。 前幾天,某間一流企業到我們公司做行銷上的提案。 這家企業懂得利用投影機放映簡報軟體製作的資料,果然是一流的企業。他們製作的圖表,既美麗又整齊。課題的分析符合邏輯,解決問題的流程也非常清晰。 但是,我就是無法起身相挺。因為這次提案沒有碰觸到任何一個新的可能性,完全喚不起我一絲絲的感動。 那份提案書的封面雖然打上了我們公司的名字,但是內容我認為只是拷貝曾經給其他公司的資料。結果,我人在簡報室,心裡想的卻是「要怎麼找機會離開座位」。 你應該也有同樣的經驗,有九成的簡報,給人的第一印象都不錯,可是內容卻陳腔濫調、乏善可陳,讓聽的人得花心思講場面話「歸納整理得不錯……(這是什麼玩意!)」負責做簡報的人,並沒有偷懶。他們的的確確絞盡了腦汁,只是做出來的東西乃集複製之大成,真的很可悲。 為什麼事情會變成這個樣子? 因為負責做簡報的人使用的思考模式,並不適用於知識社會所需求的工作。現在,進行商務決策時最常使用到的邏輯思考,就是工業社會構成的模式。其主要目的是整理並分析過去的資料,所以如果想要反覆進行改善,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思考方法。 但是在知識社會,創造新的知識就是一種附加價值。因此,想要提出超越過去經驗並令人驚豔的提案時,只是一味運用整理、分析過去資料為基礎的思考模式,成效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我們需要具有前瞻性,並且能夠讓顧客、讓自己都驚訝的新思考模式。 把過去十年創造了無數成功個案的思考模式結晶化 兼具「理性」和「感性」的高品質思考──我敢斷言,這一定能讓一流智慧型專家才擁有的專業能力在你的內心世界覺醒。 過去的十年裡,我以行銷大師的身分,輔導過數不清的個案。在最高峰的時候,一年承接的案子甚至高達二千件。客戶都會要求我在短時間內提出具體的策略,而且如果無法落實於行動,就毫無意義。當我試著回溯過去,分析一路累積下來的工作經驗時,我發現產出成功提案的思考過程中,必然出現共通的模式。而且能夠讓等同思考根源的共通模式,濃縮凝結在一張簡單圖表上,也就是「全腦思考模式」。 以全腦思考模式為指南進行發想,如果是個人,可以得到令自己都驚訝的點子。不只是單純好玩的點子,想實現的點子也會一個個浮現於腦海之中。因為這條思考的路線,會變成一套行動劇本,所以全腦思考模式並不是紙上談兵,而是會為你完成向前邁出一大步的計畫。 我們可以把全腦思考模式當作大家在會議上的共同框架善加運用,有效地從參加者的腦子引導出資訊、知識,並讓這些資訊、知識產生相乘效果。因為工具只是一張簡單的圖表,連沒有任何經驗的菜鳥員工都可以輕輕鬆鬆參與討論。這種狀況,我們有可能聽到的不是由上而下,而是由下而上的想法。因此全腦思考模式不僅提升二成高階員工的思考品質,也可以提升其他八成員工的思考品質。 全腦思考模式是我獲得企管碩士的學位,並在企管顧問的邏輯領域累積了相當經驗,且精熟「心智圖法」(mind map)、「影像閱讀法」(photo reading)等創意思考方法之後,才能夠實踐的智慧型統合模式。 一旦開始使用這種模式,所有的資訊、知識都會一口氣統一、融合在顧客的觀點之上。全腦思考模式不但能夠讓我們產出精湛的解決方案,也能夠讓我們輕鬆地運用之前認為很困難的邏輯思考。也就是說,全腦思考模式可以讓我們用最短的時間,學會從邏輯思考到創意思考之間的一連串優質思考方法。 焦慮的開始 準備寫這本書的時候,我先假設了一個未來的情境。這個情境就是當讀者看完這本書後,對著我說「原來如此!原來這樣思考就可以完成這麼出色的企劃案,我要快點這麼做!」為了以最高的概率看到這個結果,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必須先知道企業卯足勁所做的最新企劃主題。 所以二○○八年九月,我即針對企業中擔任企劃工作、業務主管的人員,做了一次有關正在進行的企劃主題之意見調查。我收到四百八十五家公司的意見回函,但是從我拿到這些回函那一刻起,我就感覺到無以言喻的不安。 剛開始時,我認為這種不安就像小小的污漬一般,根本不用放在心上。 但是,這小小的污漬隨著我的思考,不但越來越大片,還開始浸潤我整個腦袋,這讓我的心情頓時漂浮在漆黑混濁的茫茫大海。 我突然發現這分小小的不安,不但比商業問題更複雜,甚至還和嚴重的社會問題息息相關。 因此,我決定這本書就從揭開這分不安的廬山真面目開始寫起。
内容概要
是否覺得「光使用左腦就已經很費勁了,還要用右腦豈不是累翻了。」但心智圖法開發者東尼?布贊強調,人類不僅要用左腦,也必須用右腦。只使用單邊的腦,腦就等於處在被套上「腦枷」的狀態。你的思考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變得吃力的?到底該怎麼做才能缷下腦上的枷鎖呢?「賽跑時,不用兩隻腳跑,而把一隻腳綁起來跑。這個時候,你認為另外一隻腳可以使出多大的力量?是兩隻腳時的五十%?二十%?還是只有五%?」答案是以上皆非,出來的數字是「負」的。透過商業書籍的介紹,大家都認識了企管顧問們所開發的「邏輯思考」或「框架思考」等分析式的思考法。於是利用圖表、圖例來解釋複雜狀況的手法,就被視為必要的工具了。
作者简介
上智大學外文系畢業,大三即通過外交官考試,大四開始在外務省經濟局(外交部)工作。紐約大學經濟學碩士(MA)、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企管碩士(MBA),曾任美國家電大廠的日本代表、企管顧問。 因成功輔導過無數的企業及栽培暢銷作家,被綜合商業雜誌評選為「日本第一行銷大師」。除了參與撰寫商業書籍、翻譯小說等外文書籍、企劃歌舞劇、電視節目之類的創作活動,還是ALMACREATIONS公司的經營者。 主要的著作有《人生的旋律》、《60分鐘改造企業》(匡邦文化)、《你的煩惱可以拯救世界》、《成功者的地雷》、《非常識成功法則》(以上為先覺)等等。翻譯作品則有《心靈地圖》(THE MIND MAP)、《10倍速影像閱讀法》等,總銷售超過二百萬本。
章节摘录
讓事業成長的五個新原則 我個人的插曲雖然稀鬆平常,卻可以讓大家看到企業在促銷活動無法成為集客引擎的成與敗。到底什麼樣的企業會落到被顧客選擇的下場,什麼樣的企業又會被不景氣吞沒? 這五個原則中,包括了專家的技巧、藝術家的感性,「搜尋」、「命名」(商品名、企業名稱)和「故事」,等於完全跳脫了以前經營者都會的技巧知識。我之所以列出這些條件,並不是單純為了吸引大家的目光。如同我接下來要做的詳細說明,這些條件都是在知識時代,為了讓事業茁壯成長所必須優先檢討的項目。因為這些在從前只是旁枝末節的技巧,就是現在和經營事業骨幹息息相關的根本技巧。 企業經營者如果沒有注意到這一點,將陷自己於不利的條件之中。因為不管多麼努力、多麼懂得擅用從前的經商技巧,或是非常幸運的運用了從前的選才標準錄用優秀的人才,都不會意識到有朝一日得面對被顧客選擇的窘迫場面。但是,只要學會了吻合新時代消費行動的新技巧,即使不付出百分百的努力,也可以創造一個又一個有趣的高收益事業。因此我要和大家一塊共享在知識社會裡,能夠讓事業成長的五個原則。 【第一原則】指定搜尋 在參加東京馬拉松那則插曲中,我把搜尋比喻成打開水龍頭一般的自然。雖是比喻,卻完全正確地表達了實際的狀況。就如同近代社會是在確保飲用水的基本建設竣工 之後開始啟動,知識社會也是在確保資訊,也就是在﹁搜尋﹂系統建置完成之時正式揭開序幕。如果要比喻新舞台的商業變化,就好比原本棲息在水中的蝌蚪,必須離開水中到陸地上。如果蝌蚪不進化成青蛙,依舊維持蝌蚪的模樣苟延殘喘,不一會工夫就被曬成蝌蚪乾了。 從以下的統計數字,來看現在企業所處的狀況,就知道企業想要繼續待在已經習以為常的水中世界,根本是不可能的。 ? 購物時,網路是最重要的資訊來源。網路的效果是電視的二?四倍,雜誌的三?八倍。 ?每日平均上網搜尋三次以上的人有六六?三%。 ? 每日上網時間一個小時以上的人有七四?四%,超越電視的七一%,是一般人接觸時間最長的媒體。 ? 使用率因網路而受到影響的媒體,第一名是電視二九?一%,第二名是雜誌二六?一%。 ? 移動中最常使用的媒體,「利用手機瀏覽資訊」以二二?六%獲得第一,其次是「閱讀書籍」的一七?一%。 (資料來源:日本財團法人網路協會監修《網路白書2008》)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