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n their English cousin and her mother arrive on a Christmas visit, the twins learn that Things Can Change in a Day. That lives can twist into new, ugly shapes, even cease forever. The brilliantly plotted story uncoils with an agonizing sense of foreboding and inevitability. Yet nothing prepares you for what lies at the heart of it.
因为替师姐去开什么失业就业大会,随便借了同学一本书,微物之神,一个印度人写的,吴美真译的。好吧,恕我无知,真心不知道她们。我看书有个习惯,喜欢看书的序和后记,好吧,这书却都没有,只是简单地介绍了一下这位印度作家(后来才知道是位女作家),还说作者因这本书成为第一个获得全美图书奖,英国布克奖的印度作家,震惊世界文坛。好吧。。。震惊世界文坛!
“阿耶门连的五月是一个炎热,阴沉沉的月份。白日长而潮湿,河流缩小。黑色乌鸦贪婪地吃着静止的,布满灰尘的绿色芒果树上那些鲜艳的果实。。。”啧啧,这确实不是我喜欢的写作风格。用一堆无聊的形容词堆积成一句句可有可无的,甚至占用好几页纸的废话!震惊世界文坛?也许吧!
讲课的人没有用麦,仅用自己那不冷不热的语调讲着不咸不淡的话,面对着好几百号的人,以一种过来人的姿态,给我们传授着他所谓的经验。周围的人睡觉的睡觉,吃饭的吃饭,聊天的聊天,各干各的,很是符合现代开会的现状。而我,还是看看那所谓的印度人写的所谓的震惊世界的微物之神吧!the god of small things!呵呵!
“不算老。
也不算年轻。
一个可以活着,也可以死去的年龄。”
会开了一天半,两个上午,一个下午,书,看完了。在书的底面,看到这么一句话:“这是一部让人欲哭无泪的小说。”我突然想起白岩松曾说过,当无法用语言表达情感时,音乐和绘画就出现了。
我不想说印度这个国家怎么样,她的等级制度怎么样;也不想说这对异卵双包胎怎么样;也不想说阿慕和维鲁沙怎么样。是的,我什么也不想说,因为我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我后悔自己小时候语文没学好,不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情;我后悔自己对绘画一窍不通,不能用笔画出我的想法。
微物之神,是维鲁沙吗?也许吧!他是最底层的最不洁的人,他学过木工,手艺非凡,对机械有着灵敏的天赋。他本来可以安安稳稳地生活,可却爱上了来自上层阶级的阿慕,一个不该爱也不能爱的女人,悲催的是,阿慕也爱着他,结局自然是一个悲剧。悲剧不只发生在这一代,还在阿慕的一对异卵双胞胎身上。瑞海儿和比她早出生十八分钟的哥哥艾斯沙也随着维鲁沙的死分离二十三年。他们是那么的心有灵犀,那么的开心。一个喜欢把头发弄成猫王一样的飞机头,一个喜欢用“东京之爱”将头发系成一个喷泉。他们爱着阿慕,也喜爱着维鲁沙。是的,事情可以在一天之内发生改变。两个孩子被迫分开,却又都变的沉默寡言。二十三年后,陌生的是身体,熟悉的是灵魂。the god of small things。和时间相比,我们似乎都是微物之神。。。
当看到阿慕和维鲁沙在一起的时候,我多么希望时间就这么静止在这里,我不想再看下去,脑子空白,仿佛希望用这些去静止时间,让这美好停留下来。是的,它确实停留下来了,因为它就静止在书里,固定的页数,固定的行数。。。
几个月前的晚上,我和他坐在操场的观众席上,他在打僵尸,我在看着。多么希望时间能够静止,就这么一直下去。是的,它确实停留下来了,静止在我的记忆里。。。
1997年曼布克奖颁给了既叫好又叫座的The God of Small Things,籍籍无名的Arundhati Roy从此也在英语文学世界里占有了一席之地。它的销量在印度籍作家中排行榜首,而虽然它拿的布克奖是最因缺乏文学性而饱受争议的国际大奖之一,但此书的文学价值毋庸置疑。虽然也没到什么集大成的水平,但精妙的比喻句,重复的隐喻,支离破碎的短句描绘出孩童的心理和不确定性,使得本书表现力非常强。阴暗的绿色肥厚得要滴出水来,季风永远在不停地到来,一切都是湿漉漉的雾气,sugar brown。(我觉得作者也有点迎合西方的“神秘的东方人”刻板印象的意思...)
我读的过程中就猜,这作者写得好是好,但一定只写过也只能写出这么一本小说。这个故事中平静的痛苦和微妙的心思,女作家本人一定有过类似的经历,而全以半自传体创作的作家一般来说命运就是两种:要么只写过一本很不错的小说,要么像菲茨杰拉德同学那样每本书讲的都是同一个故事。Roy在维基上的图片笑得和蔼,看不太出会有那样的过去,条目介绍说得也很少,但她确实生长在Ayemenem, Kerala, India这个神秘的地标,也是一个Syrian Christian activist。大概跟我想的八九不离十吧?
这本书的中译有两种:“微物之神”和“卑微的神灵”。真正的意思大概介于二者之间,Velutha的能力与无限可能性最后还是受身份的拘束而变得不值一提。这也是本书女主角Ammu的命运,印度不深不浅的一个伤口。
一开始以为主角是那对双胞胎,画卷展开才知道每个人都有许多故事。Rahel的归来,Estha的沉默,开篇这些场景都很美,但都并非作者的重点。它们背后的原因,就是父辈那些古老的故事。双胞胎反叛的母亲Ammu的心理描写篇幅并不比其他人为多,但我仍以她为第一女主角,她也是我最爱的人物。她是双胞胎勇敢又温柔的母亲:“you are our Ammu, our Baba and you love us double”,也是Velutha怀念的可爱的Ammukutty,眼睛总望着远方,笑起来有深深的酒窝。也正像书里说的那样,她的教育、她的背景都没有提供她这样想、这样行动的条件。可她为什么那么做呢?因为“she's just that kind of animal”。反抗来自血液,激烈的美迷醉人心。
种姓制度(旧的压迫)早就是不知多老多滥的调子了,女性反抗的主题在二十世纪末开始稍微有点名气的作品也不下百来本,所以不是主题新不新颖,而是写得够不够真实够不够虐够不够细腻。故事设定在Nehru时期的印度,还夹杂了哥哥Chacko这么个失落的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的线,话题性绝对足够。
而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故事,说到最后还是一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一手酿造大多数悲剧的Baby Kochamma也不过是个不得所爱的可怜人,Chacko爱上uncertainty,自毁性的悲剧,而Margaret Kochamma和Sophie Mol似乎掌控着所有,却又失去了一切。Loved from the Beginning,然后又Lost All of It,这是不是更悲剧一点。Velutha和Ammu野兽般原始的爱,月光下的皮肤和触摸..我爱那样的touch。
时代背景化作一句两句话的小小细节溶入书中,情感表达丰富又不流俗。总之,虽说不是全身心喜爱那么多的作品,给个五星心里还是相当踏实的....
the god of small thing
You are the god of lost,you are the god of small thing.
你是神,存在在我失落的生命里,你是神,遗失在我微小的痕迹里。你的名字叫做爱情。你的名字叫做我。你的名字叫世界。
《微物之神》讲的是生命抹布般质感(我实在找不出其他形容这部小说风格的比喻了)。维鲁沙与阿慕违背等级的爱情,帕帕奇、玛玛奇愚蠢的婚姻,恰克白痴的革命,宝宝克加玛露骨的世俗,苏菲默尔的死亡,玛格丽特的绝望,瑞海儿与艾斯沙之间不可填补的间隙……都是这块抹布上的小破洞,洗脸是不可能了,只能擦擦桌子上的残渣。
我们只是小破洞,我们只是小残渣,所以我们有的只是一个失落之神,微物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