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1995 出版社:澳門文化司署/澳門基金會 作者:吳衛鳴 译者:姚京明(葡文翻譯),黃邦傑(英文翻譯)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感性轨迹
“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是老子在《道德经》卷首中的开场语句。
冥冥中的大自然从来是个空虚混沌的存在、万物演化的根本原始:一对空中翻动的斑驳飞蝶的粉翼、一串倒挂叶端的晶莹晨露,皆为天地自然之间的真实存在,不曾属于任何外在的虚饰或点缀。只是,随著人类意识的增长,并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志对世上的事物作出分类、命名及给予种种解释之后,事物在理性的语言母体规范下已再难回到没有所谓时间的概念、没所谓意义的无名天真境界之中,人类创造的语言,包括文字,也包括视觉图像。
细读一篇精彩散文和欣赏一幅优美的图画,同样是个令人愉悦的难得体验。在意大利东北部小城帕多瓦的阿列纳礼拜堂内,文艺复兴先驱乔托所绘的大型壁画构图严谨,人物表情真挚丰富,为《圣经》内容作出最为感性的演绎。同是在十四世纪,元代倪云林笔下的一河两岸山水空旷简洁,三五棵树木孤清错落,将观者引入一个飘逸脱俗、幽静忘我的精神想像之中。
在熟悉的动人故事情节及事物形象鲜明的图画面前,人们对图像作出惯性阅读及理解。然而,当观者愈是把思绪集中在艺术家所创造的影像表达时,丰富的艺术语言愈是把我们的联想与情感牢牢地锁定在作者所预设的投射方向之中,我们观看图像的心情同样也愈来愈远离单纯、朴直的感悟状态。
地震仪中带著墨水的指针来回急速滑动,呈示著一股推动大地无常变化的神秘震撼力量。光学视频器把至亲的心脉搏动转化成上下跳跃的微弱光点,在视觉上构成了我们自身情绪及心理上的某种特殊关注与联系。那些密如线轴的刺眼线条、那些随著心率跳动的光点符号代表著的是一串串讯号图式,当中不存在我们熟悉的艺术语言,没有华丽的色调,却能在瞬间牵引我们感悟生命的悸动、宇宙的有序与无常。
也许,某些艺术家仍秉持著某种天真坦率与朴素,其艺术表达亦始终拥有一份敏感的超脱特质,能激发起我们心底尘封的知觉,且凭藉这些有限的感知来对世上事物演化作出无尽的想像与解读。去年十二月,我们有幸邀请了一位这样的朋友来到澳门。
近三个月以来,这位来自纽约的艺术家抱著画板进出澳门的剧院与市集,学校与街巷,凭一双有如钢琴家般敏捷的双手,紧握起深浅不一的长短铅笔,在一张张画纸上来回挥动,只见她全神贯注地观察著面前事物中静止与运动的相互消长,并敏锐地记录下由连串瞬间架接成的空间互动变化情境。地震仪及医学仪器的精密标示无疑为人类理性的高度体现,而这位艺术家却以时而聚集、时而分散的游荡线条变奏出个人情绪与当前景物的相互感性交融。当中没有色彩、没有情节,只有由线条织构的空间记忆。于是,时间因生命此刻的节奏流转而被体现,而生命节奏透过艺术家的参与而物化成雪白画纸上的线条轨迹,最后,这些不可名状的轨迹留住了点点溜走的光阴。一幕幕由时空与情绪的相互交织而成的奇特图画,当中散发著一份清新的艺术完满感,一股由艺术家独特气息所浸染的直觉与激情。正是这位外表冷寂内里热情的远方来客,对澳门的种种事物作出故事情节以外的另一番描述,且与我们在此间共享生命时空中的一截片断。作为一位谦卑的自然及生命悸动的观察者、记录者,她总是在自己的作品右下方轻轻签上“二零零五.澳门.夏慕耕”。
吴 卫 鸣
澳门艺术博物馆馆长
作者简介
中文 · 葡文 · 英文
澳門知名畫家、澳门艺术博物馆馆长吳衛鳴透過其筆觸,盡情表達了由肢體煥發、獨特的人類內在靈性。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