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年1月 出版社: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 作者: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編 页数:200
Tag标签:无
前言
序文 在規劃中國文化中心的學術講座時,我把中外交通史與西域研究當作一個重點,邀請了許多國際知名的學者,來到香港城市大學,就古代中外文明交流這個領域,從不同角度及不同議題,探討人類物質文明擴散的軌跡,追索文化習俗的傳佈,以及相互影響的過程及遞變的蹤影。本書包羅的文章,僅就各家諸多精彩講座之中,各取一臠,展示西域研究的光譜,不但十分寬廣,而且五花八門。其中所涉及的文獻與考古材料,經過精心的組合,就像萬花筒一樣,顯示出五彩眩目的圖案,閃爍著文明接觸與踫撞所產生的火花。 從歷史地理的角度說,本書涉及的地域是「西域」,以及通過西域、聯繫歐亞大陸古代文明的絲綢之路。歐亞大陸古代文明的發展,就其地域而言,分別形成地中海東(再細分埃及、兩河流域、及希臘羅馬)、南亞印度、及東亞中國三大區塊,各有其相對獨立的自主性,發展出面向不同的文化形態。然而,這三大區塊之間,並非完全隔絕,而其互通聲氣的管道就是通過西域的絲綢之路。 過去有不少學者探討西域的地望四至,有人逕指今天的新疆,也有人包括隴西走廊,還有人強調蔥嶺及阿姆河以西迤北地帶都屬「西域」。學者也時常糾纏於絲路的起點,甲說長安,乙說洛陽,丙說敦煌,丁說酒泉,戊說陽關與玉門關,不一而足。至於絲路的終點,更是眾說紛紜,產生不少爭論。近來學者得到大體的共識,即是,從歷史文化的考慮出發,「西域」的定義,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有其不同的範疇與概念,籠統言之,就是三大區塊之間的「亞文明地帶」。稱之為「西域」,是以中國文化為中心的地域觀念投射,是中國文明本體地域之西的泛稱。而「絲綢之路」作通稱,也不是一條聯絡東西的「陽關大道」,而是聯繫起三大文明區塊的交通網絡,有流通的主動脈,也有涓滴相連的毛細管,之間還有一些錯落複雜的管道。因此,也就有了「高原絲綢之路」、「西南絲綢之路」、「草原絲綢之路」、「絲綢南路」、「絲綢北路」、「絲綢中路」…… 等不同的稱呼。 ……
内容概要
《西域:中外文化交流的中轉站》涉及的地域是「西域」,以及通過西域、聯繫歐亞大陸古代文明的絲綢之路,所收九篇文章,包羅的面向很廣,既有探討吐蕃在中外交流所扮演的角色、探索西域獅子形象傳入中國及其演化,也有討論敦煌地方志書所呈現的地方特色、粟特商人及粟特文化在絲綢之路上的地位,又從吐魯番出土的紡織品探討絲綢工藝的發展、從考古出土的金銀器思考物質文明的交流,以及漢代西域地區藝術如何受到希臘影響等等;通讀全書,就會發現,西域作?東西文明的中轉之地,多元文化接觸踫撞,不同的文化因子得以傳播,產生多彩多姿的影響,在人類文明發展上扮演了絢麗的角色。
书籍目录
1. 霍巍 中古時期的「高原絲綢之路」—吐蕃與中亞南亞的交通2. 蔡鴻生 西域獅子的華化形態3. 柴劍虹 敦煌方志寫本的地域特色4. 金文京 敦煌〈舜子變〉與廣西壯族師公戲〈舜兒〉5. 榮新江 絲綢之路上的粟特商人與粟特文化6. 趙豐 吐魯番地區紡織品的發現與研究7. 齊東方 碰撞與融合—絲綢之路上的外來金銀器8. 林梅村 漢代西域藝術中的希臘文化因素9. 張廣達 唐代的豹獵-文化傳播的一個實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