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香港公開大學出版社 作者:梁秉鈞 等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劉以鬯與香港現代主義》是歷來首部劉以鬯作品研究的學術專著,十多位本地及海內外學者從多角度審視劉以鬯作品中的都市文化與藝術、上海與香港現代主義的傳承關係、劉以鬯作品對香港現代主義的發展與貢獻、現代主義在本土的再現與創新性等。本書分為三部分,包括傳承與發展、轉化與創新、承繼與比較。研究的作品除了《酒徒》、《對倒》等廣為人知的名著,本書亦探討過去鮮為人討論的作品,包括劉以鬯三、四十年代的早期作品〈流亡的安娜.芙洛斯基〉、〈露薏莎〉、〈迷樓〉、〈北京最後的一章〉,其他五十至七十年代香港重要著作《他有一把鋒利的小刀》、《島與半島》、《模型.郵票.陶瓷》、〈過去的日子〉、〈鏡子裏的鏡子〉與〈蟑螂〉等。各篇論文不單在研究內容上涉獵廣泛,在研究方法上亦創新實證,讓讀者發掘新的閱讀樂趣,對社會人生有所啟悟。
劉以鬯教授,2009年榮獲香港公開大學頒授創意寫作與電影藝術榮譽文學士課程榮譽教授榮銜,2010年獲選為香港書展首位「年度作家」,其作品《酒徒》被譽為香港第一部意識流小說,多個作品先後被改編成電視或電影作品,王家衛導演的《花樣年華》及《2046》靈感來自劉以鬯的作品。他是香港整個現代主義的基石,先後影響也斯、吳煦斌、西西、黃勁輝、潘國靈等幾代作家。這本書是認識劉以鬯與香港現代文學的重要鑰匙,也是探討香港現代主義藝術文化的指南。
作者简介
論文作者簡介
梁秉鈞(也斯),現為嶺南大學比較文學講座教授,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所所長。論著有《書與城市》、《香港文化》、《香港文化空間與文學》;編有《香港的流行文化》、《香港短篇小說選 : 六○年代》、《六○年代剪貼冊》;合編《重讀張愛玲》、《現代漢詩論集》、《香港文學電影片目》、《東亞文化與中文文學》、《胡金銓電影傳奇》、《香港都市文化與都市文學》,並策劃及主編青文書屋「文化視野」叢書與現代教育出版社「創意寫作」叢書。創作方面著有詩集《雷聲與蟬鳴》等十一卷。小說集有《養龍人師門》、《剪紙》、《島和大陸》、《記憶的城市.虛構的城市》、《布拉格的明信片》、《後殖民食物與愛情》。選集有《梁秉鈞卷》、《尋找空間》、《越界的行程》。《布拉格的明信片》曾獲第一屆中文文學雙年獎。
...............
黃萬華,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兼任中國現代文學學會理事、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學會教學委員會主任委員、山東省現代文學學會副會長。著有《中國抗戰時期淪陷區文學史》、《文化轉換中的世界華文文學》、《新馬百年華文小說史》、《史述和史論:戰時中國文學研究》、《中國和海外:20世紀漢語文學史論》、《中國現當代文學(五四─一九六零年代)》、《美國華文文學論》、《傳統在海外:中華文化傳統和海外華人文學》、《戰後二十年中國文學研究》、《在“旅行”中拒絕“旅行”—華人新生代和新華僑華人作家的比較研究》等專著。
...............
黃勁輝,香港公開大學創意寫作與電影藝術榮譽文學士課程主任,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博士候選人,香港大學中文系哲學碩士。小說創作人,著有《香港:重複的城市》(2009)、《同宿密友》(2007)等,《爸爸媽媽的愛情故事》(合著)2005年獲選「新地開心閱讀計劃」十本好書;編著有《新聞寫作:從心出發》(合編,2008);並策劃及主編香港公開大學「文學與電影」叢書(部分書籍由香港公開大學出版社與香港大學出版社聯合出版);電影編劇,作品包括《鍾無艷》及柏林影展觀摩電影《辣手回春》等;發表文章〈鏡象與角色移情:譚家明電視影片欣賞方法及香港新浪潮美學研究〉、〈鏡象與意義:試析李安電影《色戒》與文學的關係及其魅力〉、〈結構與意義:《對倒》與《花樣年華》的關係─兼談幾米《向左走‧向右走》的結構〉等。
...............
羅貴祥,美國史丹福大學比較文學博士。曾於美國加州大學Santa Cruz分校,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及科技大學人文學部任教,現為浸會大學英文系及人文學科教授。著作有Express and Masculinity in Asian Cultural Productions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forthcoming)、《他地在地─訪尋文學的評論》、《香港.多一點顏色》、Chinese Face/Off: The Transnational Popular Culture of Hong Kong、《大眾文化與香港之電器復仇記》、《德勒茲》;小說集《欲望肚臍眼》;另編有電影評論集《雜嘜時代:文化身份、性別、日常生活實踐與香港電影1970s》,文化評論集《觀景窗》、《時間: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文集》等。
...............
許旭筠,香港大學比較文學哲學碩士。曾任香港浸會大學國際學院英文講師,現職嶺南大學人文學科研究中心研究發展主任。合編有《東亞文化與中文文學》(2006)、《書寫香港@文學故事》(2008)、《香港都市文化與都市文學》(2009) 等。《書寫香港@文學故事》獲2008年度香港
書獎。
...............
黃淑嫻,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博士,2000–2002年獲獎學金於日本東京大學中文系任博士後研究員,現任嶺南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著有《女性書寫:電影與文學》(1997);編有《香港影片大全(1913–1941)》(1997)、《香港文化多面睇》(1997)、《香港文學書目(1950–1996)》(1996)、《香港文學電影片目(1913–2000)》(合編,2005)及《電影中的香港故事》(合編,2010)等。近年出版的論文包括‘The Voyage to Hong Kong: Bildungsroman in Hong Kong literature of the 1950s’(2009),〈重塑五○年代南來文人的形象:易文的文學與電影初探〉(2009),〈與眾不同:從易文的前期作品探討1950年代香港電影中「個人」的形成〉(2009)及〈張愛玲為香港電影帶來了甚麼?〉(2010)等。專著《影像書寫:作家、電影與改編》將於年底出版(香港公開大學出版社與香港大學出版社聯合出版)。
...............
林少陽,1983年7月畢業於廈門大學外文系。東京大學博士。曾任東京大學綜合文化研究科助手、東京大學教養學部副教授,2010年3月起轉任香港城市大學中文、翻譯及語言學系副教授。著有《“文”與日本現代性》(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年),《「修辭」という思想:章炳麟と漢字圈の言語論的批評理論》(東京:白澤社,2009年11月),以及其他中國、日本思想史、批評理論方面的論文。側重研究“文”的概念在漢字圈(近代中國和日本)文學、思想語境中的建構、重整與此相關的學術史問題。
...............
陳智德,香港教育學院中文學系助理教授。編著有《解體我城:香港文學1950–2005》、《愔齋讀書錄》、《愔齋書話》、《抗世詩話》、《三、四○年代香港詩選》、《三四○年代香港新詩論集》、《現代漢詩論集》及《咖啡還未喝完:香港新詩論》等。
...............
池上貞子,日本跡見學園女子大學文學系教授,曾以人文學科研究中心名譽教授身份訪問嶺南大學。池上教授專攻現、當代中國及台灣文學,以研究張愛玲見稱,並曾把張氏的名作《傾城之戀》翻成日文。其他的譯作包括朱天文的《荒人手記》、平路的《行道天涯》、焦桐《完全壯陽食譜》和席慕蓉詩集等。
...............
西野由希子,茨城大學副教授。主要論文有〈香港作家‧西西論〉(1999),〈諾貝爾文學獎和中國文學─瑞典國立學士院調查報告〉(1999),〈改寫「記憶」─也斯《島和大陸》〉(2004),〈日常生活中隱藏的「異常」─施蟄存的怪奇幻想小說〉(2009)等。翻譯有施蟄存《梅雨之夕》,格楓《歷史的記憶與失憶》,也斯《記憶的城市.虛構的城市》(部分),西西《浮城誌異》等。
...............
王晉光,香港大學教育學高級文憑、教育碩士(教育評估學專業)、香港中文大學哲學博士(中國語言文學專業)。曾任香港葛量洪教育學院中文系講師,現為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教授。歷年講授科目有「語文通論」、「實用語法」、「古籍導讀」、「文學史專題」、「近代文學」、「現代文學專題(作家)」、「文學研究方法」、「李白詩」、「柳宗元文」等。著有《王安石論稿》、《論語孟子縱言》、《高行健郁達夫王韜論》、《粵閩客吳俚諺方言論》及Educational Evaluation on Assessment of Student's Conduct等書,另有與其他學者合撰書五種。
...............
譚國根,香港中文大學學士、美國伊利諾大學碩士及博士;曾任美國東西文化中心博士後研究員及研究員、香港中文大學英文系教授及系主任、比較文學研究計劃主任、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副會長及理事、香港莎士比亞學會副主席,並擔任多種國際學術期刋編委。現任香港公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院長。研究成果涵蓋易卜生、高行健、英語全球化三大範圍。著作以英文為主,編著專書十多種,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中文著作有《主體建構政治與現代中國文學》,又編有《香港戲劇評論選(1960–1999)》及《香港的聲音:香港話劇1997》;翻譯有《朗文當代高級辭典》及《朗文當代英語大辭典》。
...............
許子東,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香港大學中文系博士。著有《郁達夫新論》(1985)、《當代文學印象》(1987)、《當代小說閱讀筆記》(1997)、《為了忘卻的集體回憶》(2000)、《當代小說與集體記憶:敍述文革》(2000)、《吶喊與流言》(2004)、《香港短篇小說初探》(2005);編選有《香港短篇小說選1994–1995》(2000)、《香港短篇小說選1996–1997》(2000)、《輸水管森林》(2001)、《香港短篇小說選2002–2003》(與黃子平合編)(2006)、《無愛紀》(2006)等。
...............
杜琪峰,香港著名導演,自1996年與韋家輝創立「銀河映像」製作公司,其電影作品備受肯定,多年來獲獎無數,先後在香港金像獎、台灣金馬獎、中國長春電影節金鹿獎、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及香港影評人金紫荊獎等榮獲最佳導演、最佳電影殊榮;2009年榮獲法國文化部頒予「藝術及文學勳章」。代表作有標誌其個人風格的藝術作品,包括《鎗火》、《PTU》、《柔道龍虎榜》、《放逐》和《文雀》等;其雅俗共賞的電影亦膾炙人口,如《辣手回春》、《孤男寡女》、《瘦身男女》、《鍾無艷》等。2004年起擔任香港藝術發展局電影及媒體藝術組主席,發起「鮮浪潮短片競賽」,推動電影發展。
书籍目录
「文學與電影」叢書 總序
黃勁輝
序一 劉以鬯與香港公開大學
譚國根
序二 《劉以鬯與香港現代主義》書序
梁秉鈞
...............
第一部分 傳承與發展
從〈迷樓〉到《酒徒》--- 劉以鬯:上海到香港的「現代」小說
也斯
跨越一九四九:劉以鬯和香港文學
黃萬華
劉以鬯的現代復修:一種在都會消費文化下現代主義的美學追尋
黃勁輝
...............
第二部分 轉化與創新
劉以鬯與資本主義的時間性
羅貴祥
劉以鬯作為方法 --- 香港文學中的「現實」與「現代」
許旭筠
表層的深度:劉以鬯的現代心理敍事
黃淑嫻
批判的現代主義文學或現代主義的現實主義 --- 以劉以鬯的文學批評為中心
林少陽
「錯體」的本土思考 --- 劉以鬯〈過去的日子〉、《對倒》與《島與半島》
陳智德
...............
第三部分 承繼與比較
劉以鬯與也斯 --- 文學長者的繼承與發展
池上貞子
劉以鬯《對倒》和一九七○年代香港文學
西野由希子
劉以鬯、高行健蟑螂故事的寓意
王晉光
《對倒》的現代主義與都市漫遊者
譚國根
今天的「酒徒」--- 在研討會上的發言
許子東
...............
電影導演的角度
杜琪峰
劉以鬯作品年表
論文作者簡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