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懶人常識:尋找多元的文化生活

出版时间:2009年10月  出版社: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  作者:許寶強  

内容概要

通識備課參考和教材
──推介許寶強《告別懶人常識》
戚本盛
教協會專業發展中心出版了許寶強的新作《告別懶人常識:尋找多元的文化生活》,值得向教師推薦,對通識和綜合人文科的教與學都尤其有價值。
該書作者許寶強,現任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副教授,是香港通識教育的重鎮。
切膚之痛 多重介入
作為文化研究的學者,許寶強既有研究,也有實踐。為一般讀者所熟知的,是他對種種社會現象所盡知識分子的言責,不但發表評論,加以剖析,還組織研討、會議,搭建發聲平台,參與論述,若干社區經濟計劃,他也有很深的參與。對教育,他有同樣直接的介入。
約五六年前吧,他和教協教研部共同組織了一系列的教育沙龍。針對學校縮班教師超額的現象,他具體而且熱切地提議過「工作共享」(job sharing)的對策。他的「工作共享」理念,源於他對本地的社會步伐的異議,其實這也就是對價值追求的異議,當然,現況中「半職教師」、「零點幾教席」等措施,目的和流弊似乎又非他所提出的那一種,這樣說吧,某種「休假進修」(sabbatical leave)制度,似乎更近於許寶強提出的理念。
許寶強不只一次在閒談中引述呂大樂作為家長的名句:「我交出了人質,參加了試驗」,大抵和呂大樂一樣,對教育,他也有切膚之痛。此外,他參與了綜合人文科評估的諮詢工作,到校和老師協作,推動校本的行動研究,近年還擔任了通識教育學士後文憑課程主任,和文化研究碩士課程副主任,據說,修讀這些課程的,便有不少通識科和綜合人文科的教師。
為通識而寫 供學生學習
但我說他是通識教育的重鎮,主要不是因為他對社會文化現象的批判和參與,也不在於他在諮詢組織中的位置,甚至不因他其實已儼然成為師訓行家。他在通識教育中的重要位置,首先見於他對「通識教育論述」的批判,其次是他的評論文字,其實已為通識科教師提供不少參考資料,甚至是可用於課堂上供學生討論和學習的教材。
比方說,他在《告別懶人常識》一書中,把「通識教育」的意義,理解為「與解放教育(Liberating Education)或邁向自由的教育(Education for Liberation)密切相關。」他說:「通識教育主要是一種讓教師和學生從舊有的學習模式解放出來,邁向自由學習的教育。」(頁74-75)這當然不似是課程發展當局的主張,但許寶強提出這個觀點,卻不無道理,針對學校教育的現況,歷經漂亮的改革,但學生和教師都可能被困縛得越來越緊時,解放的呼召正好及時。
香港教育以至社會上的一項長期的論爭,是語文和教學語言的問題。教師當然看到這些論爭裡的「教學效能」、「收生競爭」等問題,而社會上則有不少觀點將推行母語教學和回歸政治拉上關係,甚至視母語教學政策為回歸祖國後宣示主權的證據,於此,許寶強的論述值得我們深思,他竟然提出母語教學可能是殖民文化共謀的觀點,他說:
倘若有關語文教育的論述仍然是英語vs中文;又或是強調所謂「兩文三語」,而不觸及英語或「母語」教育本身可能帶上的殖民性質;或不將英語或「母語」教育置放回歷史和文化政治的語境脈絡,那麼所謂語文教學的爭論或改革,恐怕只是建構殖民文化的共謀:一方面強調學生的臣服的必要;另一方面則排拒有關語文想像的空間,只剩下「正規」的中文或「正規」的英文兩種使學生順服的選擇。(頁 85)
這裡提到「臣服」,正呼應著「解放」的主題,而何謂「回歸」和「殖民」,正是當代香港的核心話題,以此為焦點,單是尋求理解,已是上佳的通識教育,如果可以批判地思索下去,學生準可更上一層樓了。
《告別懶人常識》彷彿就是為通識教育科而寫的,甚至應該成為通識科老師案頭必備書籍,值得每一間學校的圖書館收藏,如此,許寶強對通識教育的影響,將會無遠弗屆。
http://www.hkptu.org.hk/ptu/director/pubdep/ptunews/537/read&reflection.htm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告別懶人常識:尋找多元的文化生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