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07-01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作者:黃振能,李雅言,謝志成 等 著 页数:164
内容概要
何以孩了每天埋首苦讀,仍未能牢記課本內容?玩電子遊戲真的是百害而無一利? 坊問的教子力法五花八門,人多缺乏科學根據,有時甚至互相矛盾;最怕浪費了金錢和時間,又苦了孩子。《學心理識教子:有根有據培育良方》作者均為心理學家,以心理學的科學研究佐證,應用到培養孩子上,並反駁和澄清教子謬誤,讓家長和教師思考怎樣教孩子,不要人云亦云。 書中內容具體點出實用例子,幫助誘發孩子主動學習、計劃備試策略、培養反證思維法、提升腦部記憶等等。洞悉孩子心理,教育得法,讓孩了聰明成長,快樂牛活。
作者简介
黃振能,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為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社會科學學士、哲學碩士,美國范德堡大學心理學哲學博士。 李雅言,香港中文大學伍宜孫書院創院輔導長、教育心理學系助理教授,為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學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碩士、博士。著有《教學心理學》一書。 謝志成,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心理學系助理教授,曾任聖路易市華盛頓大學博士後研究員,為香港大學認知科學學士、美國紐約州立大學Albany分校心理學哲學博士。 伍斐然,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心理學系助理教授,曾於紐約大學及紐約城市大學研究生院從事博士後研究,為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學士、發展心理學碩士及哲學博士。 黃桂玲,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曾任香港大學心理學系博士後研究員,為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社會科學學士、美國范德堡大學心理學哲學博士。 王茜,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為北京大學心理學理學學士、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發展心理學哲學博士。
书籍目录
序編者序第一章 誘發動機——自動自覺愛上學習1.1 獎還是不獎?1.2 必須說“必須”嗎?1.3 貼在孩子身上的標籤1.4 “鼓勵自主”式關愛1.5 “助人為樂”和“授人以漁”的檢查功課要領1.6 自主學習與合理自由尺度1.7 孩子眼中的“你”影響學習動機?第二章 增強腦力——提升學習效果的先備條件2.1 一心多用必然收穫更多?2.2 提高專注力之兩大妙法2.3 如何讓腦袋放多一點?2.4 耳濡目染的影響2.5 “潛意識加強記憶法”果真有效嗎?2.6 多媒體教學愈豐富愈好?2.7 邊下棋邊學數學的樂趣2.8 動手動腳有助思考?2.9 雙語發展有好處也有代價2.10 學“十一”好,還是“eleven”好?2.11 學習音樂使人更聰明?第三章 備試策略——用功得法勝過疲勞轟炸3.1 有效的“讀”書辦法3.2 用自我測驗來鞏固記憶3.3 星巴克能取代自修室嗎?3.4 部署溫習時間表3.5 發白日夢的代價3.6 驅走焦慮發揮最佳水準3.7 字乃人之衣冠第四章 創意與縝密思維——終生受用的競爭力4.1 帶領孩子走出思考陷阱4.2 培養反證思維方法4.3 還有其他可能性嗎?4.4 創意思考的兩大敵人第五章 課夕人生——孩子應有孩子的生活方式5.1 吃快餐的孩子5.2 一心一意的快樂孩子5.3 解開青少年上網的迷思5.4 運動多 成績會退步?5.5 學做高手 繼而變大師編者結語
章节摘录
實驗二 跟實驗一很相似: 例子組的參加者同樣可參看例子,但研究員安排他們在實驗開始的時候,一次過參看所有項目的例子,而不是在繪畫每一項目之前才看。 對照組則如實驗一那樣,並沒有看過任何例子。 實驗結果跟實驗一的相同,顯示出例子對設計的影響並沒有被時間所沖淡。 實驗三 在前兩個實驗中,例子組的畫作較多例子的特微,可能只是他們不自覺地以為設計要和例子相似,而不是因為他們的創意受到例子所限制。所以,除了例子組和對照組,實驗三還增加了兩組參加者——“同例組”及“不同例組”。 “不同例組”得到指示,請他們盡量嘗試畫出跟例子不同的設計。 “同例組”則受指示要嘗試畫出跟例子相似的設計,因為例子是項目設計的範本。 結果顯示,雖然“不同例組”獲得清晰指示,不用假設自己的設計需要和例子類近,但他們的設計所包含的例子特微基本上還是和例子組的沒有顯著分別,都較對照組的為多,顯示例子對創意的影響是潛意識的。 總括而言,三個實殮都證明了舉例對創意的負面影響。舉例有時候會讓人的思路跟着例子顯示的路向走,而即使受影響的人努力想擺脫例子的影響,也是十分困難的事。突破思考的框框 以上談到既定看法和舉例對創意的影響,但那當然不是說家長和老師便不應該傳授概念和知識,或教學完全不舉例說明,以不規限孩子的思考。關鍵是我們有否鼓勵孩子,遇到問題時,多想想不同可能性,避免對所有問題都只追求單一的答案或方法。 傳統的考試制度常常要求學生追求單一的“標準答案”,以達致滿分,相對來說較少鼓勵同學從多角度思考,細想不同的可能性。新高中課程的通識教育科或能改善這問題。 在家中,家長或會對孩子的想法和行為矯枉過正,即使在無關痛癢的事情上,也提醒他們“不應這樣想”、“如此做才對”,久而久之,孩子便容易自我設限,一成不變,覺得每件事物的用途只得一種,問題的答案只有一個。 在當今瞬息萬變、發展難以預測的社會,缺乏彈性和創意,自然較為吃虧。我們可以多鼓勵孩子先說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急於批評,之後才提供不同的想法或例子,讓他們比較,或許可以幫助孩子打破成規,讓他們的思考自由發揮? ……
媒体关注与评论
本書涵蓋既廣,復以科學立論,而輔之以臨床、實踐的所得,每章討論的都是切實的課題,和可行的辦法。書中不唱高調,也沒有長篇累牘的學術性討論,而純以小孩的教養和培育為依歸。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 沈祖堯
编辑推荐
想孩子自發做事,切忌獎勵? 四歲學琴,太遲還是太早? 告別盲從亂試,聽聽心理學家的教子好意見。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