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菩薩摩訶薩

出版时间:1997-10  出版社:大地出版社  作者:(台湾)敻虹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敻虹,本名胡梅子,一九四○年出生,臺東人。國立師範大學藝術系畢業,文化大學文學碩士,東海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班。曾入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工作坊」深造,擔任過中學教師,從事室內設計及插圖工作。現任美國西來大學教授。現寓居美國。
敻虹為藍星詩社同仁,詩作首刊登於余光中在《公論報》主編的「藍星詩刊」,之後作品多發表於「藍星週刊」、《藍星詩頁》、《文學雜誌》、《文星雜誌》。 她的早期詩作偏向浪漫情懷,文字溫潤婉轉,多描寫親情、愛情以及臺東家鄉。詩人余光中和瘂弦曾說她是繆斯最鍾愛的女兒。敻虹中年以後皈依受戒學佛,相較於前期作品,從《紅珊瑚》開始多了禪思以及佛理。余光中在敻虹《紅珊瑚》的序中,稱她為「浪漫為體象徵為用的新古典中堅分子」。《觀音菩薩摩訶薩》、《向寧靜的心河出航》是她創作佛教現代詩的結集,讚頌觀音菩薩以及重新詮釋《心經》。
敻虹學會梵唄,參加早晚課,深受感動後,寫出她第一首佛教現代詩〈爐香讚〉十三首。她認為在她的創作歷程裡,現代詩與佛教現代詩不是前後分明的兩個段落,而是重疊、並行的。敻虹自小在正信的佛教家庭中長大,受到父親修持《心經》的影響,在大學時,已有禮讚佛陀、響往如來境界的詩句。父親曾希望她成為女畫家,最終她還是回到詩的領域;但是繪畫的訓練仍有著影響,她的詩傾向繪畫的構圖。
敻虹自述學佛後的詩觀與信仰是與生活日常融合一起,她認為藝術題材從普遍相轉換為特殊相,有賴於「心靈中微妙的慧性、靈性、悟性、佛性」;需要更高一層的哲思,將感官觸覺賦予美的意義,使讀者能有「愉悅、感動、提昇、淨化之效」。如果只是鋪陳原始感官,則容易如泡沫一時起滅。「詩人的美學、詩人的詩觀,是理性的生命態度,卻基本地影響了感性的創作方向」。
一九六八年她的第一本詩集《金蛹》出版,此書已絕版難尋。除了〈浪女〉及〈蒼白的牋〉兩首外,《金蛹》詩集的其餘作品皆收入大地版《敻虹詩集》 (1967)。其他出版詩集尚有《紅珊瑚》、《愛結》、《稻草人》、《觀音菩薩摩訶薩》、《向寧靜的心河出航》等。
“敻虹各作品中經常出現的「神」、「神殿」、「禱聲」、「虔敬」、「昇」等字眼,都是其近乎宗教情操的展現。而其中「我」的虔心祝禱、引領而望神的降臨,乃有如教徒祈禱之姿;再加上對愛情與永恆的渴求,敻虹的情詩本來就深具宗教的赤忱。……從焚身的情火到燃灼的紅珊瑚,以至火焰紅蓮,實可代表敻虹作品感情境界的轉化,也可看到其如何由敏銳多情的「詩心」向清靜超越的「佛心」靠近,二者終於互相融合,相反相成。”(洪淑苓)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觀音菩薩摩訶薩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