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1

出版时间:1993  出版社:周凱劇場基金會  作者:王友輝  
Tag标签:无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風景1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今年五月,在台北一家二手書店裡買到一套廿四本名為「戲劇交流道」的小劇場劇本集(原廿五本,現缺了第五部<三人行不行I>),收入的都是八○至九○年代初的台灣小劇場劇作,作者陣容十分強勁,今天港澳劇場愛好者比較熟悉的有蔡明亮、李國修、鴻鴻、黎煥雄、陳玉慧和黃建業等都是當中作者。旅途中,我匆匆忙忙的讀了王友輝的《風景I》。《風景I》一九八四年於台北甘谷街的雲門實驗劇場中首演,劇作以火車與車站為中心,四個似相關又可獨立成章的片段拼貼出人生的各個階段,劇中用了大量的篇幅敘述了作者童年生活的台北市萬華區的變遷,並與劇中不同人生階段的人物相互對照,不但呈現出人生的風景,也繪畫了社區變遷的風景。作者在前言(關於《風景I》的演出)中,說道:「在『火車』為出發概念的創作中,一九八○年代位於甘谷街的『雲門實驗劇場』給了我極大的靈感,『小塢』曾在那裡誕生。從一開始,我就著迷於那個狹長的空間……。如何充份運用劇場的每一部份?如何將觀眾捲入劇場而不顯牽強?如何讓『風景』的意象具體呈現?是我思索的命題。」於是他決定讓觀眾席在這「狹長的空間」裡,排成面對面的對坐,像火車車廂,也可以是月台,戲就在觀眾席間的通道和空間的兩端上演。作者對劇場空間的運用,也書寫著當年的雲門實驗劇場,一個對台灣小劇場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的表演空間的風景。
      
      劇場創作與表演空間
      
        在作者的描述中,我們看到了《風景I》這個劇本的創作要點──空間。空間不但是作品的內容(台北萬華區),還是整個創作靈感的來源,以及戲劇結構的形成。可以說,若不是雲門實驗劇場那個「狹長的空間」就不會有這個劇場創作。
      
      
      劇場演出與創作,不能架空了空間的一環,從本質而言,一個劇場演出,如果沒有經由一個有人觀看的空間呈現出來,其實是未算完成的。從生產過程而言,劇場藝術的創作、練習與呈現的整個周期都少不得空間的參與,有時看見一些集體創作戲劇的排練,花了一整天在討論情節,結果到正式綵排時,才發現想像出來的畫面,跟在空間中呈現的場面存在極大的差異,沒有在空間中呈現出來的劇場演出,不過是紙上談兵而已。要提升一地的劇場創作,當然必須從「軟件」著手,例如劇場創作人的文化內涵、表演者的專業培訓,以及能夠回應現實的文化政策等,然而,作為硬件的演出空間卻不可被忽視,因為劇作演出以至訓練、創作及排練,都離不開表演或排練空間;如果「軟件」是一個願景的實踐、一個長程的規劃,那麼,最能解決當前問題的短程規劃就是「硬件」的提供。創作和表演水平不一定因為表演空間的出現會馬上提高,但藝術創作必須有發表的機會, 而劇場創作必須有一個可供發表的表演空間,演出者與觀眾在這空間裡相遇,才會產生回應與評論(不管是一般觀眾還是劇評人), 才會累積到讓演出者進步的經驗。
      我們一般對劇院(或演出空間)的概念就是一個可以在裡面演出的場所,而不會留意到這個空間對創作本身的影響,以至與演出之間的互動關係。法國陽光劇團(不是太陽馬戲團),七○年代開始在由彈藥庫改建而成的劇場中創作、訓練、演出與生活,去年到台北演出,還要在「自由廣場」上搭一個跟彈藥庫劇場內的演出空間一樣的帳棚作演出,因為劇團的創作與這個空間本屬一體。魯迅在短篇小說《社戲》中也提到:「中國戲是大鼓、大叫、大跳,使看客頭昏腦眩,很不適於劇場,但若在野外散漫的所在,遠遠的看起來,也自有他的風致。」空間的確不單單是表演的場所,它既是劇場創作的素材也是形式所在。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